痛风外用药膏 芙黄膏
痛风外用药膏 芙黄膏
药物组成:芙蓉叶、生大黄、赤小豆各等份,
治疗方法:上药共研细末,按4:6加入凡士林,调和成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
功效主治:适用于湿热痹阻型。
痛风外用药膏 风火软膏
药物组成:防风、大葱、白芷、川乌各60克,.
治疗方法:共捣为膏。
功效主治:其可祛风通痹止痛。主治陈年痛风。调热黄酒敷冷痛处。2~3日后用大红椒、艾叶煎汤熏洗再敷药,包好。若皮肉热痛用清油搽之。
痛风外用药膏 青敷膏
药物组成:青黛、生大黄、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g,川月石210g,风化硝、大贝母各60g,天花粉90g。
治疗方法:将上药物研细末和匀,然后用药末与凡士林以1:4的比例调匀成膏,存罐备用。用法:清洁皮肤后,视患部大小,用青敷膏摊涂于纱布或棉垫上,厚度约0.5cm,敷于患处并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期间抬高患肢,卧床休息。i水斯意。张8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泄浊,消肿止痛。
痛风外用药膏 痛风膏
药物组成:黄柏90g,生大黄、姜黄、白芷、天花粉、厚朴、陈皮各60g,甘草、生半夏、生天南星各30g,冰片20g。
治疗方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熬成膏状。视患处部位大小,将膏药平摊于布上,温贴痛处,并用绷带固定,每2d换药1次。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消肿止痛。
中医分类型治疗疖子的方法
(1)湿火蕴结型
证见头面、项或背部皮肤发生质硬的结节,局部红、肿、热、痛,以后结节逐渐软化,中央形成脓栓,溃烂并排出脓液,伴发热、口渴、头身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化湿,解毒散结,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银花159,赤芍、野菊花、蒲公英、紫背天葵各129,当归、地丁、甘草各l09,花粉、浙贝母各69,每日一剂,水煎服。亦可选用荆防败毒饮、黄连解毒汤或仙方活命饮加减。
(2)阴虚血热型
证见疼痛性结节、脓疡在一处或多处发生,此起彼伏,缠绵不断,疖子肿脓成迟缓,其色暗红,伴口干,消谷善饥,心烦难寐,小便黄赤,舌质红,苔少,脉虚数。治宜滋阴清热,扶正托毒,方选滋辟汤加减,药用:山药309,生地、黄芪、银花、蒲公英、南沙参、北沙参各159,石斛、玄参、天冬、麦冬、山萸肉各l29,竹叶、灯心草、莲子心各69,每日一剂,水煎服。亦可选用清温败毒饮加减。中成药如六神丸、三黄丸、醒消丸、解毒消毒丸等可酌情选用。
疖子肿未成脓时,可选用金黄散、芙蓉膏、黑布化毒膏、黑布膏、独子膏、碧玉膏等贴敷。脓出后可选用化脓散软膏外涂、拔疔纱条捻入、九一丹或二宝丹药捻引流等。
炎症初期未成脓时,可选用金黄散蜜调或茶水调敷患处,亦可选用五倍子膏、芙蓉膏外敷。如黄连l09、生大黄309、芙蓉叶209、栀子159,共研细末用猪胆汁调敷患处,有较好的消炎止痛效果。局部形成脓肿时,可用火针点刺脓点排出脓液,亦可切开脓腔壁或拔甲排脓,脓腔内放人生肌玉红膏纱布以祛腐生肌。
玉露膏的作用
组成:芙蓉叶 制法:研成细末,有凡士林8份加入药末2份,调匀成膏,每500克油膏中,可加用医用石碳酸10滴。
处方来源:《外科百效》卷一。
组成:黄丹半斤,水粉4两。
功效:生肌,敛口,止痛。
主治:痈疽,瘰疬。
用法用量:摊纸贴之。
加减:如贴热疮及艾炙火疮,不须下乳香、没药等。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麻油1斤,煎至滴水成珠,方下乳香、龙骨、血竭、儿茶、轻粉(各末)2钱,搅匀,瓷器收贮。
痛风外用药膏 头子软膏
药物组成:草乌、附子、当归各60克,羌活、细辛、肉桂、防风、白术、川椒、吴茱萸各30克,猪脂500克。
治疗方法:上药细切如豆大,以醋微淹之,经一宿,煎猪脂化,去渣,内药微火煎之,候附子色黄即可成膏,收瓷盒中。其可祛风通痹止痛。
功效主治:主治痛风,顽痹,四肢拘挛。贴患处。
教大家一些处理外耳道炎的方法
方法一、清洁外洗
适用于耳道有脓或耵聍或耳道不洁者,本法也可以认为是其他外治疗法的前提疗法。用药物加水,浸泡、煎熬至一定浓度,制成液体制剂,直接清洁淋洗患处。既可清洁局部,又可使治疗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我们选择的清洗耳朵的淋洗药液,可以用板蓝根、鱼腥草、黄柏、蒲公英这些药物,将它们和水一起煎煮最后再清洗下耳朵。
将药液温度控制在患者皮肤耐受的程度,注意用药后皮肤的反应;清洁时,避免局部过多过重的擦拭。
方法二、疔疮散棉栓治疗急性外耳道炎
参三七粉100克,玉枢丹10克。上两种药碾末混合,加食用香醋30毫升调成糊状,装入经高温高压灭菌的容器内备用。
每次上药前,将外耳道以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清洗,拭干后以棉栓疔疮散塞入耳道红肿部位,患侧耳周可辅以止痛消炎膏外敷,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方法三、涂敷法将药物涂敷患处,以起到局部治疗作用
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粉散剂或膏、糊剂,涂敷于局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湿祛腐之功。常用青黛散、四黄散、金黄膏、黄连膏、紫金锭等,或用野菊花、木芙蓉叶、鱼腥草等鲜品捣烂外敷,也可用5%鱼石脂软膏、金黄膏、紫金锭等,敷于红肿处。在应用清洁外洗法清洁干净外耳道后,再予涂敷。
四招解决白癣烦恼
1.血虚风燥
证见皮损呈灰白色斑片,瘙痒,毛发干枯,易于折断,面色晦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
2.湿热毒聚
证见皮损呈红斑肿胀,丘疹脓疱,结黄色痂,多有发热,身疼。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疗
治疗以外用杀虫解毒药为主。外涂一扫光或雄黄膏,或5%硫黄膏并配合拔发。具体方法:
1.治疗前先在头部寻找病区及可疑病区,然后在该区周围1厘米处的头发剃光或剪平,以便敷药。
2.每日用明矾水或热水洗头后,即在病区敷药,用油纸盖上,并嘱咐患者包扎或戴帽子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涂药必须厚些。
3.用药一周,头发比较松动,即可用镊子拔出病发,并争取3天内全部拔完。如果未松动,更需多上些药膏,不能间断,一直到病变处头发拔光为止。
4.病区头发拔光后,继续涂原用药膏,此时涂药不宜过厚,每日一次,连续2~4周,如果病区内发现有残余的头发或断发时,应及时彻底拔除。
白癣的治疗
治疗以外用杀虫解毒药为主。外涂一扫光或雄黄膏,或5%硫黄膏并配合拔发。具体方法:
1.治疗前先在头部寻找病区及可疑病区,然后在该区周围1厘米处的头发剃光或剪平,以便敷药。
2.每日用明矾水或热水洗头后,即在病区敷药,用油纸盖上,并嘱咐患者包扎或戴帽子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涂药必须厚些。
3.用药一周,头发比较松动,即可用镊子拔出病发,并争取3天内全部拔完。如果未松动,更需多上些药膏,不能间断,一直到病变处头发拔光为止。
4.病区头发拔光后,继续涂原用药膏,此时涂药不宜过厚,每日一次,连续2~4周,如果病区内发现有残余的头发或断发时,应及时彻底拔除。
几个适合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的贴敷药物
痛风的贴敷疗法适用于痛风的慢性关节炎患者,一般不主张在急性期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贴敷药物,在应用之前应向医生咨询后,方可应用。
(1)大青膏:大青叶60g,黄柏、大黄、乳香、没药、明矾、樟丹、黄连、芙蓉叶、铜绿、胆矾、五倍子各30g。以上药物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和成膏,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每H或隔日1次。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宜于痛风性关节炎。
(2)头葛软膏:川乌150g,野葛、莽草各500g。上药细切,将药拌匀,经3 日,用猪脂2 500g与前药入锅中,以草火煎之,以乌头色焦黄为度,用绵滤去渣,收于瓷器中。摊贴患处。具有祛风散寒,除痹止痛的功效。适宜于痛风,手足顽麻。
(3)头子软膏:乌头、附子、当归各60g,羌活、细辛、桂心、防风、白术、川椒、吴茱萸各30g,猪脂500g。上药细切如豆大,以醋微腌之,经一宿,煎猪脂化,去渣,内药微火煎之,候附子色黄即可成膏,收瓷盒中。贴患处。具有祛风通痹止痛的功效。适宜于痛风、顽痹、四肢拘挛。
(4)大贝止痛膏:大贝母15g,生大黄、白芷各10g,冰片、薄荷霜各1.5g,广木香5g,麝香0.68g。上药共研细卡,用凡士林调和成膏。外敷患处。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适宜于痛风性关节炎。
(5)风火软膏:防风、大葱、白芷、川乌各60g,共捣为膏。调热黄酒敷冷痛处。2~3日后用大红椒、艾叶煎汤敏洗再敷药,包好。若皮肉热痛用清油搽之。具有祛风痹痛的功效。适宜于痛风性关节炎。
自制牛皮癣外用药膏治疗牛皮癣疗效如何
自制牛皮癣外用药膏治疗牛皮癣疗效如何?牛皮癣患者留言:今年4月份确诊的牛皮癣,吃了一些中药没什么效果,后来就停用了,冬天到了病情越来越严重,最近听说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自制民间外用药膏效果很好,想用用试试,买的是玉黄膏和普连软膏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有用过这种药物的吗,效果如何呢??自制牛皮癣外用药膏治疗牛皮癣可行吗?
玉黄膏
药物组成:当归30克、白芷9克、姜黄90克、甘草30克、轻粉6克、冰片6克、蜂白蜡90克~125克。
制法:先将前4种药浸泡麻油内3天,然后在炉火上熬至枯黄,离火去渣,加入轻粉,冰片(预先研末),最后加蜂白蜡熔化(夏加125克,冬加90克),调搅后冷却成膏。
功用:润肌止痒。适合于进行期牛皮癣的皮损。
普连软膏
药物组成:黄柏面30克,黄芩面30克,凡士林240克。
制法:将三者调和成膏。
功用:清热除显,消肿止疼。适合于牛皮癣红皮症。
用法:直接涂于皮损上。或用软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
以上是这两种药物的药物成分和用法,专家提示,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患者在选择治疗牛皮癣的药物时一定要慎重,最好先咨询专家在用药,针对病情用药,才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