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正确的推拿

如何正确的推拿

1、 干洗脸:两手掌心相搓,搓热后像洗脸那样反复摩擦脸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直至脸部发热。

2、 梳抓头:两手五指分开放在头两侧,像梳头那样从前向后,从外向内梳抓头皮。

3、 揉擦眼眶:两手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食指放在眼眶上,由内向外,先上后下,反复擦揉眼眶。

4、 揉太阳穴:两手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反复按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5、 揉擦鼻根:两手拇指或食指放在鼻根两侧上下反复揉擦。

6、 揉风池穴:两手拇指放在枕后风池穴处,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放在头两侧,反复按揉。

7、 擦颈项:两手掌心搓热后,放在颈后部来回揉擦,直至颈项部皮肤发热。

8、 捏拿肩:一手放在对侧肩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反复揉捏、提拿肩部肌肉。两侧交替进行。

9、 揉捏臂:一手放在对侧臂上,上下反复揉捏,先内侧后外侧,两侧交替进行。

10、 按揉腹部:两手重叠放在腹部,反复按揉,范围由小到大,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11、 捶打腰:两手分别放在同侧腰部,由上而下反复搓揉。然后,变掌为拳,反复捶打腰部。

12、 捏小腿: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两手拇指向内,四肢向外,上下反复揉捏,两侧交替进行。

13、 摇动踝: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一手放在跟腱上,反复揉捏;另一手抓住足的前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转动踝关节。两侧交替进行。

14、 揉捏足: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反复揉捏足底,两侧交替进行。

注意事项:

1、 按摩一般取坐位,按摩前先静坐片刻,全身放松。

你知道吗: 常按耳强身健体

2、 按摩轻重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宜,头面部应轻,四肢及腰背部稍重。

3、 按摩时可以做全套,也可以选几个动作。一般以早晨起床按摩头面部,晚上休息前按摩全身为好。

正确推拿可以有效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

耻骨联合分离症是很多产妇在生产之后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一般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会感到盆骨异常疼痛,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不一定要采取药物和手术治疗,如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能够进行正确的推拿,也是可以有效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的,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坚持接受推拿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的病情是可以大大缓解的。

正确推拿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方法如下:

1、按揉腰骶: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用拇指按揉八髎、白环俞、秩边、环跳等穴位后,再揉、按、滚等手法与骶髂部治疗3~5分钟,并推揉拍打腰骶部组织,以透热为度。

2、按揉放松: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用拇指揉按中级、曲骨等穴位后,再揉按耻骨联合部1~2分钟,肌内收肌群起点处1~2分钟,然后再拿捏股四头肌及推擦股内侧肌群,使局部软组织充分放松。

3、牵引复位:

(1)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一足蹬住健侧的耻骨下部,双手握住患侧下肢裸部,手足同时协调突然用力做上蹬下牵动作,即可复位。

(2)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双手握住患者双裸部,使患者呈双腿髋屈膝并外旋外展状后,两手突然用力将双腿内旋收拉直,即可复位。

4、按压复位:

(1)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双手掌重叠按压在耻骨联合部,在患者呼吸状态下突然向下用力按住,即可复位。

(2)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双手掌重叠按压于骶尾部正中,在进行旋转按揉的情况下,双手突然用力向下按压,从而使其复位。

(3)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健侧腿伸直而患侧腿屈髋屈膝,医者面对患者,用一手及前臂拖住患者侧大腿内侧,另一手按压于髋部,线将髋部环转几圈,然后用手同时协调用力,外展下压使耻骨联合逐渐靠近而达复位。

5、斜板复位: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做腰部斜板法,参加急性腰扭伤推拿手法部分。或一手向下按压其骶髂关节处,另一手托起裸上部,双手相反方向用力推板使其复位。

虽然推拿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效果很好,但是为了各位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能够得到显著的疗效,建议各位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推拿治疗,以免误诊误治,最终导致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的病情恶化。

小儿肝经的正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肝经的作用

推拿肝经具有熄风镇惊,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癫痫,发热,口苦,咽干,目赤等病症。小儿因肝常有余,因此常用清法。


推拿导致头晕怎么回事 推拿前后不正确洗澡

推拿后出现头晕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在推拿前后不正确洗澡引起的。这主要是指洗澡后立即推拿以及推拿之后立即洗澡。因为洗澡和推拿都会加速血液循环,推拿和洗澡间隔时间太短,就容易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头晕。一般建议前后需要间隔2小时以上。


清肺经正确手法图 清肺经的推拿方向

拇指在患者的无名指掌面,用拇指指腹自指根向指尖(无名指末节螺纹面)直推100-300次,或推1-2分钟。


推三关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拿三关的作用

推拿三关性温热,具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益气活血的作用。常用于寒证,虚证治疗。正确推拿有利于发汗行气,培补元气。


小儿推拿三关的作用是什么

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桡侧端也称阳池)至肘横纹桡侧端(曲池)成一直线处。施术者以食指,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推拿三关性温热,具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益气活血的作用。常用于寒证,虚证治疗。正确推拿有利于发汗行气,培补元气。主治发热,恶寒,无汗,四指无力,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疹出不透,风寒感冒,腹痛腹泻等一切虚,寒病症。

正骨推拿误区

“正骨推拿跟下水游泳一样,需要先热身。没有可能患者一上来就给他做手法复位。”专家说,“通常正骨推拿的复位要分四步走,最先应该考虑肌肉的放松。”

在复位的时候,一定先放松痉挛的肌肉群。特别是在复位的过程中,遇到某些肌肉紧张,要用放松肌肉的手法,比如痛点按摩,揉、擦、捏等软组织充分放松,然后才将患者颈椎调整到有利于关节复位的姿势,或转动颈椎将其“摇正”,或侧屈颈椎将其“扳正”,正骨过程中,一定是“动中求正”。

如果上来就是左扳右扳,急于求成,万一判错方向,粗暴复位,很容易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

正骨推拿的历史

早在周代就有了专治骨折的医生,《周礼·天官》有疡医专处折疡的记载,晋代《肘后备急方》中首次介绍了用牵引等手法正复关节脱位。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的下颌复位手法至今还用于临床;《理伤续断方》中记载的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和肩、髋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首次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圣济总录》进一步总结了正骨推拿和用药封裹、膏摩等骨伤的综合治疗方法。元代豪族出现了正骨兼金镞科。明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论述颈椎、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及髌骨脱位之正复与固定方法已相当 先进。明代薛己的《正体类要》中所记述的正骨手法19条简明实用;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也记载了许多正复骨折的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总结前人正骨手法的经验,概括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种手法。1949年后,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正骨八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又有所改进及创新,充实和提高了正骨推拿的内容和水平。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的正确做法

小宝宝生病总是特别让人着急,主要是不能用药物治疗,即便是婴幼儿专用药物家长也会担心有副作用。这个时候中医的小儿推拿就派上用场了,特别是对于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症,推拿安全可靠见效快,家长们不妨来学两招。

食积夹热型

治则:解热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一百下。

④推三关穴:约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约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因为是“食积夹热”。

⑥推四横纹穴:四横纹穴有两种不同的位置,是四个穴位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医者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⑦揉外劳官穴:外劳官穴正对掌心劳官穴处。医者用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揉数十下。

虽然推拿对于治疗消化不良效果好,但是家长平时还是要注意照顾好孩子,避免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每天按时按量吃饭,切忌过饥过饱,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消化不良。

以上是专家对小儿消化不良推拿的分析和推拿的正确方法,照顾孩子绝对不能含糊,要严谨科学,这是对孩子的负责任。各位家长可以尝试按照以上做法对孩子进行推拿和调节孩子的饮食,这样才可以解决孩子的消化不良问题。

按摩和推拿有什么区别 按摩推拿的误区

白领们长期低头工作,极容易引起肌肉僵硬疲劳。天长日久会造成颈椎腰椎小关节的小范围错位,继而会引发腰酸背痛、手臂酸痛、头晕目眩等症状。这时候很多人习惯于到按摩师那里按一下放松绷紧的神经肌肉。

正确的推拿疗法可以很好地缓解疲劳的肌肉关节,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颈肩腰腿痛的原因,除了久坐之外,很多慢性病也会导致这种外在的症状,比如脊柱肿瘤等。这类病情尽管表现的症状很类似,但是这些疾病不能轻易推拿治疗,否则会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

不少消费者认为,给颈椎关节复位时,一定要听到关节“咯咯”作响,才算满意,不听到关节活动时的“咯咯”声,就觉得自己错位的关节还没复位。专家表示,大部分骨骼在正确推拿时都不会发出声音,推拿时频繁发出“咯咯”声,表示此时关节摩擦比较频繁,长久下午回对关节软骨产生损伤,易患关节炎。


掐老龙作用 掐老龙特效推拿

一手持小儿的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甲掐按老龙3-5次,正确推拿,可以缓解惊风,高热,抽搐,昏厥等病症。


小儿清胃经正确手法图 小儿推拿胃经怎么推

采用直推法进行,施术者可用拇指绕侧面沿赤白肉际 从上向下直推,或用拇指螺纹面从拇指掌关节横纹推向第一指尖关节的横纹处。推100-300次。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的正确做法

食积夹热型

治则:解热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一百下。

④推三关穴:约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约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因为是“食积夹热”。

⑥推四横纹穴:四横纹穴有两种不同的位置,是四个穴位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医者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⑦揉外劳官穴:外劳官穴正对掌心劳官穴处。医者用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揉数十下。

虽然推拿对于治疗消化不良效果好,但是家长平时还是要注意照顾好孩子,避免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每天按时按量吃饭,切忌过饥过饱,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消化不良。

相关推荐

小儿推拿的副作用

据专家介绍,小儿推拿的关键在于辨证治疗,这就需要明确小儿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盲目给患儿进行推拿,可引起反作用,使病情愈加严重。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施行推拿之前,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等等,这样能更好地辨证治疗。另外,家长在家给孩子做推拿的时候,也要掌握相关的知识,要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时间和刺激强度。可以选择到一些正规的培训机构,

推拿注意事项

(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

排卵期怎么算 月经规律计算法

计算方法:以月经周期为30天为例来算,这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在9月29日,那么下次月经来潮是在10月29日(9月29日加30天),再从10月29日减去14天,则10月15日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也就是从10月10-19日这十天为排卵期。优缺点:这种方法推算排卵期,首先要知道月经周期的长短,并且要保证月经周期正常有规律,才能准确推算出正确的排卵期。

正骨推拿的使用范围

正骨推拿适用于以下几方面:①肌腱损伤。肌肉、肌腱、韧带完全破裂者须手术缝合才能重建,但部分断裂者可使用适当的手法理筋,将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然后加以固定,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断端生长吻合。②肌腱滑脱。在疼痛部位能触摸到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出现严重障碍,若治疗失当,可转为肌腱炎,产生粘连,对此应及早施用手法使其回纳。③各种关节的脱位、半脱位,在正骨后根据不同情况配合固定、敷药、服药等治疗措施加速恢复。

小儿清胃经正确手法图 小儿推拿胃经临床应用

1.清胃经,可用于胃经蕴热所致的厌食,呕吐,烦急,吐血等病症,常与清脾经,推天柱骨,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关节合用。2.补胃经,可调中助运,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摸腹,揉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等病症。

小儿推拿捏脊正确手法 捏脊注意事项

1.捏脊的时候,要考略到孩子的年龄,孩子能自行翻身,俯卧后才能进行捏脊,否则可能会扭伤孩子或存在窒息的危险。2.再者,在给孩子捏脊的过程中,遇到气血阻塞严重,或者肌肉僵硬的地方,孩子会有疼痛感,从而抗拒捏脊,不要因为孩子抗拒而放开捏住皮肤的手,但可以停下来,保持不动,让孩子缓解一下疼痛,再继续进行。3.捏脊的时候要注意,操作者的指甲一定要剪短,磨平,以免划伤孩子的皮肤。4.捏脊前可先为孩子轻轻按揉

婴儿推拿有哪些好处

一.推拿的误区不少家长意识到药物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的,因此小儿推拿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但是小儿推拿是有一定讲究的,推拿手法不当很容易使小儿病情加重。不少家长对小儿推拿的了解都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很多时候存在着不少误区,下面来了解下小儿推拿的误区。不少家长没有明确小儿的病因就盲目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的关键在于辨证治疗,这就需要明确小儿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

按摩穴位的注意事项

推拿即按摩,是目前人们最常用到的一种治疗颈腰椎劳损、缓解疲劳紧张等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到底是怎样的呢?从西医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呢?“穴位”即肌肉、肌腱、骨头连接的关键点按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穴位”的部位,是推拿按摩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相对于身体别的位置要更加敏感一些,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现代西医解剖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穴位即“肌肉、肌腱、骨头”相连接

卧推呼吸的正确方法 卧推正确呼吸的好处

正确而有节奏的呼吸可以保证身体氧气正常的供应,保证训练动作协调,稳定持续的进行。如果呼吸紊乱,身体氧气供应不足,那么训练很可能做几个就无法再进行。正确的呼吸可以让身体发挥更好的力量,比如适当的憋气,可以让身体积攒更多的力量,推起更多的重量。卧推会导致乳酸堆积在肌肉处,而正确的呼吸能帮助输送更多的氧气,从而加快乳酸的分解。

正骨和推拿有什么区别

一:先来说什么是推拿? 推拿又称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外治疗法。推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已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推拿疗法的治疗原则和基本治法 治疗原则是: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基本治法为:温法、通法、补法、泻法、汗法、和法、散法、清法。 三: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