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清胃经正确手法图 小儿推拿胃经临床应用
小儿清胃经正确手法图 小儿推拿胃经临床应用
1.清胃经,可用于胃经蕴热所致的厌食,呕吐,烦急,吐血等病症,常与清脾经,推天柱骨,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关节合用。
2.补胃经,可调中助运,临床上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摸腹,揉按足三里等合用,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等病症。
小儿推拿胃经图片
小儿胃经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推拿方法有补胃经与清胃经之分。
小儿推拿胃经怎么推 揉按乳根
定位: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推拿手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揉乳根30-50次,力度适中,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功效主治:按揉乳根具有止咳化痰,消食化滞的作用。主治胸闷,胸痛,咳喘,打嗝,呕吐,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
小儿推拿的时间
宝宝推拿的时间应该要控制,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起不到效果,而且时间太长我们又害怕伤害到宝宝的身体,所以我们建议小儿推拿的时间最好是在十到二十分钟左右。
1、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2、身心放松。做小儿推拿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
3、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4、用力恰当。因为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5、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6、持之以恒。无论用推拿来进行小儿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常需积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小儿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小儿推拿的时间,每次以10-20分钟为宜。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以推拿术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做推拿。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小儿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给小儿做推拿。
清肝经正确手法图 清肝经临床应用
1.清肝经与掐人中,掐揉小天心,掐老龙合用,常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
2.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小儿推拿清小肠的手法 清小肠经临床应用
清小肠经可清利下焦湿热,治疗小便短赤,尿闭等病症,可与清天河水合用(心包经),具体操作可先推清本穴,继而揉小天心穴3分钟,揉二人上马穴5分钟,最后推清天河水1-2分钟。能加强清热利尿的作用。
若眉下焦虚寒,多尿,遗尿则宜用补小肠。
小儿咳嗽按摩哪个部位
顺推内八卦
1、位置: 八卦穴在手掌面,掌心的周边。
2、手法:
给宝宝做推拿,力道要适中,在宝宝手掌心中有一个八卦穴,用食指在宝宝掌心位置为圆心,再顺时针推拿一圈,这样就叫做顺推内八卦,每次推拿一百次,一天两次。
3、功效: 可帮助缓解宝宝咳嗽。
清肝经
1、位置: 肝经位于食指正面最后一关节上。
2、手法: 用大拇指顺着宝宝的食指指尖往手掌方向推拿,力道要适中,大约推拿100次,每天推拿两次。
3、功效: 可有效治疗咳嗽。
推天河水
1、位置: 在宝宝手腕内侧向手肘方向,呈一直线的经络,这就是天河水。
2、手法: 用食指与中指顺着手腕处,直线向上推拿,就叫做推天河水,推拿这经络100次。
3、功效: 可有效治疗宝宝咳嗽。
清肺经
1、位置: 肺经位于无名指指尖处。
2、手法: 用大拇指在宝宝的无名指指尖处开始,往手掌方向顺直线推拿100次。
3、功效: 可以帮助宝宝疏通经络,要有效治疗咳嗽,效果非常的明显。
清胃经
1、位置: 胃经位于大拇指正面的第一关节。
2、手法: 用拇指在宝宝拇指的第一节处向手掌内推拿100次,就叫做清胃经。
3、功效: 宝宝咳嗽,会引起食欲降低,清清胃经,可帮助消化,提高宝宝食欲,并能帮助治疗咳嗽。
小儿咳嗽推拿的注意事项
1、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点按推拿等方式来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达到来改善宝宝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法。
2、因为有一些穴位如七节骨、天柱骨、胁肋等,只有12岁以下的宝宝才有感应,所以推拿在小儿感冒、咳嗽的康复治疗中,效果比较显著。
3、家长朋友做推拿请务必认清穴位,按揉是请注意力道。
小儿推拿胃经图片 小儿推拿清胃经手法
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从拇指指端自掌根推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清胃经和补胃经统冲推胃经。
小儿推拿胃经怎么推
揉按承泣
定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先用顺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注意力度适中。
功效主治:按揉承泣具有明目定神,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小儿近视,目赤肿痛,流泪,夜盲,口眼㖞斜等病症。
揉按四白
定位: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先以顺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力度适中。
功效主治:按揉四白具有祛风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小儿目赤肿痛,口眼㖞斜,青光眼,夜盲,鼻窦炎,胆道蛔虫症,头痛,眩晕等病症。
按揉缺盆
定位: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处。
推拿手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揉按缺盆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主治:按揉缺盆具有调理气血,清咽止咳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哮喘等病症。
揉按乳根
定位: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推拿手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揉乳根30-50次,力度适中,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功效主治:按揉乳根具有止咳化痰,消食化滞的作用。主治胸闷,胸痛,咳喘,打嗝,呕吐,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
按揉气户
定位:位于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推拿手法:先用食指,中指指腹揉按气户3-5分钟,再用掌心推揉3-5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功效主治:按揉气户具有理气宽胸,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呼吸喘鸣,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等病症。
小儿推拿胃经的推法 小儿推拿补胃经手法
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腹旋推患儿近掌端第一节100-500次。
小儿推拿治厌食的手法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厌食以1~6岁小儿最为多见,长期不愈者,可日渐消瘦发展成为疳证,影响生长发育,或导致体弱多病。专家表示,使用小儿推拿可治疗宝宝厌食症。小儿推拿具有消食导滞、和胃健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等作用。主要手法有:
1、推脾土
脾土穴位于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连续100~300次。有健脾胃、进饮食、除湿热之功效。
2、清胃经
胃经穴位于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之间。操作时,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掌指横纹,100~500次。具有调胃、和胃、化积清热之功效,能治疗食少,腹胀,泄泻、呕吐胃痛等。
3、揉脾腧
脾腧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旁开1.5寸。操作时,用拇指或中指点揉此穴10~50次。可调理脾气,治疗食积、痰饮等证。
4、揉胃腧
胃腧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旁开1.5寸。操作时,用拇指或中指点揉此穴10~50次。可和胃降逆,治疗呃逆、呕吐、胃痛等。
5、运内八卦
以内劳宫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圈。运300~500次,能宽胸和胃,调理升降,对治疗咳嗽、厌食、腹胀有良效。
6、揉四横纹
为食、中、无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操作时,掐揉四横纹从食指纹至小指纹,每揉3~5次掐一次。具有化积消疳之功效,能治疗胃痛、腹痛、厌食、消瘦等。
推拿是一种既无痛苦,小儿又容易接受的方式。家里宝宝厌食的话,可以试试以上的推拿方法,让小儿的脾胃功能正常,从此远离厌食症。
小儿推拿治疗秋季腹泻
1、小儿推拿对秋季腹泻(湿热泻)很有效,多年来临床治疗秋季腹泻的经验,推拿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发展,防止脱水现象发生,一般治疗1-2天发烧、呕吐停止,大便次数明显减少,3天大便可控制在4次以下,4-5天痊愈。
2、小儿推调理秋季腹泻(湿热泻)原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3、小儿推拿穴位:清脾经、清胃经、清大小肠、退六腑、顺揉中脘、顺摩腹、推下七节骨、分推腹阴阳、捏脊、揉龟尾、按揉足三里、推天柱骨,揉脾、胃俞,如果腹泻严重时,配合艾灸肚脐,关元,肾俞,大肠腧,一般配合艾灸,3天一定起效。
4、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卓着,强调辨证论治,重视手法补泻。对于迁延性腹泻,小儿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每天推拿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轻型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型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
补肾经正确手法图小儿 补肾经正确图
补肾经之前要找准肾经的位置,它就在手掌小指的螺纹面,将孩子小指伸直,由指根推向指尖为补,称为补肾经。
小儿推拿的特点
1、简单易学,方便易行。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器械、药品和医疗设备,只要依靠家长的双手在小儿身体的各位部位施行手法,即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小儿推拿的操作十分简单,易学易懂,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规律,多练习几次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了。
2、见效快、疗效佳。临床证明,小儿推拿对于小儿的常见疾病、多发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
3、安全稳当、不易反弹。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并依照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都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的问题。
4、没有毒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小儿推拿是一种单纯的手工理疗手法,在治疗中避免了某些药物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毒性反应,同时也纠正了药物中因剂量不适而对患儿身体所引起的危害,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治疗方法。
5、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应用小儿推拿疗法,一般小儿不会有任何的痛苦感,连服药都不需要,这样能够消除小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