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患者测量血压的时间
高血压病患者测量血压的时间
高血压是中风的危险因子,而冬天又是中风高发季节,专家建议,对于年长者而言,如果有高血压的情况,要记得每天量血压,以避免血压突然升高可能发生的中风状况。
专家认为,由于冬天气候寒冷,血液循环不良,血管容易堵塞,且易发生中风,所以更要切实量好血压,注意血压变化,充分掌握血压状况,以避免血压升高。同时,提醒高血压患者,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而且一天当中就有变化,所以在量血压时可定时测量,准确记录,除了可供自己掌握血压状况外,也可供医生开药时参考。
医学专家指出,冬天,高血压病患者测量血压的时间最好是在上午的8~10时。
何要在上午测量血压?这是因为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的高峰值在上午,下午则有所下降,到了午夜呈低谷状态。而高血压病患者测量血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一日中的血压究竟有多高,以判断自己的血压状态及治疗效果。所以,对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来说,血压监测最好是在上午而不是在其他时间。
为何冬天要把测量血压的时间放在上午8~10时,这是因为冬季日出前后温差较大,可以相差5℃~8℃,这样大的温差对血压的影响十分显著。一般情况下,10点钟后病人的血压开始降低。所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血压值,在上午8~10时测量血压更为科学一些。
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1、据统计,脱衣后升高的收缩压约于休息6分钟时恢复到脱衣前水平,舒张压约于休息后3分钟时恢复到脱衣前水平,因此应在脱衣后休息6分钟再测量血压。
2、脱衣服会导致血压明显升高,穿衣越多越明显,测量血压当天,尽量少穿衣服,另外应避免穿套头衫。
3、老年患者测血压时可先将需测血压的一侧袖子脱掉,然后将外套披在身上保暖,休息15-20分钟后再测量血压。
4、测血压时易紧张的患者,应尽量选择心情较为平静的时候测血压,并可通过在心里数数、想一些愉悦的事情等放松心情,减小脱衣对血压的影响。也可在测血压之前可做深呼吸动作或大声咳嗽几下,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心率,避免血压升高。
自测血压测的意义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读 数的平均值记 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自己测血压5个禁忌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医学专家建议高血压病患者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是指患者在家中自己或者由亲友帮助完成的血压测量。高血压病患者自测血压既简便易行又有诸多益处。
邻居老李得了高血压,在医生的建议下,女儿为他买了血压计,让他每天定时自测血压。但是常常有这种情况,老李自测的血压数值与医务人员所测的不一致,甚至有时还相差很远,这让老李感到十分苦恼。
人的血压每天有两个高峰期,即早上6点至9点和下午5点至晚上8点。部分早期高血压病患者有可能血压仅在高峰期高于正常值。
老李在刚刚患上高血压的时候就曾被漏诊了,因为这两个高峰期正好避开日常门诊的时间,所以易造成漏诊。
高血压病患者症状的轻重与血压的高低不一定成比例,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有些患者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因此切不可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而调整药物。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治疗,治疗方案很可能多次变换,因此,患者定期自测血压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正确评价用药降压效果的重要依据。
但为什么老李自测的血压数值常与与医务人员所测的不一致呢?我们询问了曾任部队某中心医院院长的钟德富主任医师。据钟主任介绍。
高血压患者自己测不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上臂中点与心脏没放在同一水平
一般测量时采取坐位,双脚平放地面,背靠椅背,上臂裸露,桌椅高矮要适宜,使上臂中点位于心脏水平。如果上臂位置过高,测得的血压值就会偏低;如果上臂的位置过低,测得的血压值就会偏高。
2测血压时水银柱打得太低
比如只打到170~180毫米水银柱,这时听诊器内无声,有可能是心律不齐患者两次心跳之间出现的较长间歇。
3放气的速度不恰当
一般来说,放气的速度以每秒水银柱下降2~3毫米为适宜。放气太快容易使测试者反应不及,发生误差:放气太慢则使前臂淤血,造成低压读数增高。
4测一次所得的结论可能不准确
测量血压应反复数次,取其稳定值为实际血压。测第一次时,数值经常偏高,而第二、三次一般较稳定。应在放气后休息2分钟,再测两遍,三次读数的平均值即为测得的血压值。
5测血压前没有静坐休息
安静的环境可使患者感到舒适放心,所以,测血压前应静坐休息10分钟。此外,每次测血压时的基本体位应相同,以利于比较。
6每日测血压时间不固定
最好每天都在同一时间测血压,比如上午8点,这样有利于比较血压的高低,找出血压波动的规律。
在固定时间固定测量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随时测量。
7听诊器头放的位置不正确
袖带的气囊应能包住上臂的80%,不要把袖子卷紧勒在袖带的上方。同时,每次测量前应将袖带中的气体放尽,否则血压值会越测越高。袖带下缘高于肘部1至2厘米,听诊器头不要塞在袖带下。
8血压计放的位置不合适
血压计水银柱的上端应处于测量者眼睛的水平,以便看得准确,最好不要让被测者看到水银柱的波动情况。
受检者上臂轻度瘫痪、疼痛、焦虑、吸烟过量、饮咖啡、饮酒、憋尿、测血压时谈话等。设备方面如气球的气门漏气、血压计的通道阻塞、检查者手凉、听诊器凉或环境寒冷。
以下因素可使血压值降低进餐后不久、心律不齐、休克或低血糖、肘位太高、水银不足、听诊器头压力过大。
而袖带下有薄衣袖、月经期和长期饮咖啡者一般不会影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高血压病人可早起测一次血压,早、中、晚饭前饭后各测量一次,通过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找到血压最高点。在血压达到最高点前1个小时左右服用降压药,这样药物才能真正起到有效降压的作用。
怎么测血压比较准确 测血压的注意事项
为什么需要读取测量值更高的手臂血压?
答:首次测量时,需检查双臂血压,并且需记录更高的手臂血压,作为进一步监测的手臂。因为右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而左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的第三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由于能力消耗,右侧手臂血压比左侧高10~20 mmHg。
如果双臂间血压差异>20 mmHg时,应在不同日再次测量。我国指南认为如持续>20 mmHg,高度提示主动脉弓缩窄及上肢动脉闭塞等疾病。
答:不能!测量血压时,需让患者将脚放在地板上,也不能双腿交叉。
双腿交叉时,会引起身体倾斜,从而影响到血压值,并且有时坐姿引起的血压高值,会达到被认定为需要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水平。
关键的是,喜欢双腿交叉的患者,当医生提醒他恢复正常坐姿三分钟后,再次测量血压又会升到了之前的水平。而且患有血栓的高危人群最好不要长时间交叉双腿,因为对他们来说,血液的流动被阻碍后会增加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答:测量血压时,手臂自然伸直不能用力,即使手握手机和书本也不行。因为血压的变化与肌肉运动的方式有关,如持续握拳(属于等长收缩运动)时,血压会升高。
而以等张收缩为主的运动,在运动开始时血压有所升高,继而由于血流量重新分配和血浆量的改变,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
答:测量血压时,袖口尺寸要正确,否则将过紧的袖口撸放在上臂,会导致测得的血压偏高。为避免衣服过紧的袖口在袖带上加压,所以应该脱去衣袖,在裸臂上测量血压。
答:不能!同时,测量血压时,肘部与心脏要在同一水平,如果肢体高度和心脏有差别,也会影响到血压测量结果。并且注意测血压时,手掌向上,手臂不能移动,不能讲话或运动,否则会影响血压的准确性。
看了这些,是不是再次感觉到测量血压时,竟然还有这么多细节真的还没有注意到呢?那么这次学习后,给患者测血压时,让他放下自己手中的手机,把双脚都放在地上吧。
使用电子血压计有讲究
家用电子血压计因其体积小、携带方便、可随时多次测量等特点,受到人们青睐。与诊所血压测量比较,家用电子血压计有以下优点:
1.无白大衣效应,测量误差小。
2.结果直观,无主观偏差,更可避免听诊技术缺陷。
3.可发现和诊断隐匿型高血压。
4.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5.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
虽然电子血压计有诸多优点,但自测血压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一般要注意几个方面,否则就会像孙阿姨一样测量不准确。
1.测量血压时要摆正坐姿,不要说话,不使用移动电话,肌肉和精神都要放松。
2.刚做过剧烈运动者要休息至安静状态5分钟以上。
3.袖带要与心脏位置处同一高度,袖带的胶管应放在肱动脉搏动点上,袖带卷扎的松紧以插入一手指为宜(上臂撸起的衣袖口不宜过紧)。
4.两次测量血压的间隔不得少于3分钟,并且部位、体位要固定;一般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早晨测量定在起床后1小时内,排空小便后,进早餐和服降压药前;晚间测量定在睡觉前。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不适合使用电子血压计,比如过度肥胖者,心律失常者,脉搏极弱、严重呼吸困难和低体温者,心率低于40次/分和高于240次/分者,测量期间血压急剧变化者,帕金森病患者等。
学会自己检测血压
许多高血压病人对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有的病人因为没有明显症状或暂时没有出现并发症,就不关心自己血压的高低,结果导致高血压病的进一步恶化或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疾病。这些问题在高血压患者中屡见不鲜。
仅7%患者能坚持每天测血压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虽然尚无根治方法,但是高血压对心、脑和肾脏的破坏往往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同时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血压降到目标值是硬道理。然而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自我测量血压,使血压尽可能地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率很低,仅有不到7%的高血压患者能坚持每天测量血压,超过40%的患者只有在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生时才测量血压,有3.1%的患者甚至半年才测量血压一次,而这些往往都会造成病情延误和严重的后果。
定期家庭自我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一种非常可靠实用的方法,也是平稳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每天不同时间段多次测量血压,可了解日常生活中血压的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这样做患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服用药物、限盐、戒酒、减重等手段对血压控制的积极作用,纠正服药不规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的不良习惯。
每次测血压3遍取平均值
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时不可太随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
2. 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3. 取靠背椅坐位,测血压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肢体。
4. 每次测血压3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血压值。
5. 自测血压的间期及频率。不同阶段的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的频率不同。
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6~9时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18~21时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计算时排除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即记录12个读数,取其平均值。
治疗阶段:根据第一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如改变治疗,则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
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得到控制,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
特殊情况:如要鉴别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在诊室测量血压时高)、难治性高血压,建议每天自测血压早晚各一次,连续测量2~4周。
要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变化,可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6~8时、12~14时、16~18时、20~22时各测一次,连续自测2~4周。
长期观察:一般每周自测血压一回,早晚各一次,每3个月重复头一周的自测血压频率,即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测7天。血压平稳后,不提倡太过频繁测量血压。
首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自测血压时提倡使用经国际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所以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家庭选择购买符合国际标准、精准度高、便利性强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即便无医生帮助也能准确地了解各种状态下的血压变化,掌握降压药物的疗效,使血压达标,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在家自测血压记住一个标准值
一般人对高血压的认识是,同一天的3次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mmHg。而在家里量血压,标准要降低5mmHg。就是说,如在家中不同时间、多次测量的血压都达到或超过135/85mmHg,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家里环境比较安静,也没有“白大衣效应”,所以在测量血压时往往比较放松,诊断标准也就更严一些。另外,国外多项对自测血压资料的汇总分析也支持,将135/85mmHg作为家庭自测血压的诊断标准。
自测血压建议采用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一般人群不建议使用腕式血压计。自测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2~3遍,取后6天的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自测血压前准备:
患者应该在安静温度舒适的环境休息5-10分钟。被测的上肢应该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受试者测压前半小时内未进食或吸烟,焦虑、紧张、室温过冷过热、疲劳、疼痛、膀胱内尿充盈等都会影响血压。
自测血压的要求:
1、首次就诊需测左、右臂的血压,并予记录,以后固定测量较高一侧的上臂血压。如果双臂血压相差不大,可固定测量右臂血压。每次测压需连续两次或以上以平均值做记录。
2、使用12-13厘米X35厘米标准袖带。气囊和袖带的宽度及长度对准确测量血压极为重要。气囊太宽,测得的血压比实际低;气囊太窄,测得的血压比实际血压高。
3、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式,气表式及电子血压计。水银柱式血压计的水银必须足量,刻度管内的水银凸面正好在刻度0处。使用标尺必须垂直。气压表式及电子血压计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高血压患者测血压时如何减少偏差
一项对心血管门诊的568例患者的研究表明,脱衣件数、情绪紧张、高血压病史都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要减少血压产生偏差,更客观地反映平时的血压水平,患者在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据统计,脱衣后升高的收缩压约于休息6分钟时恢复到脱衣前水平,舒张压约于休息后3分钟时恢复到脱衣前水平,因此应在脱衣后休息6分钟再测量血压。
2、脱衣服会导致血压明显升高,穿衣越多越明显,测量血压当天,尽量少穿衣服,另外应避免穿套头衫。
3、老年患者测血压时可先将需测血压的一侧袖子脱掉,然后将外套披在身上保暖,休息15-20分钟后再测量血压。
4、测血压时易紧张的患者,应尽量选择心情较为平静的时候测血压,并可通过在心里数数、想一些愉悦的事情等放松心情,减小脱衣对血压的影响。也可在测血压之前可做深呼吸动作或大声咳嗽几下,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心率,避免血压升高。
特别提示:如果测出的血压明显增高,最好能再测24小时动态血压,以免单次测量出现血压偏高假象。
冬季年纪大的人如何做好高血压的护理
专家指出,冬天高血压病患者测量血压的时间最好是在上午的8~10时。冬季高血压的护理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具体看看冬季高血压的护理:
高血压病患者测量血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一日中的血压究竟有多高,以判断自己的血压状态及治疗效果。这对高血压的护理很重要。所以,对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来说,血压监测最好是在上午而不是在其他时间。
为何冬天要把测量血压的时间放在上午8~10时,这是因为冬季日出前后温差较大,可以相差5℃~8℃,这样大的温差对高血压的护理是有影响的。
一般情况下,10点钟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开始降低。所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血压值,在上午8~10时测量血压更为科学。这对高血压的护理是很有效果的。
定期测量血压的意义
定期测量血压是高血压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当重视的,是指导用药的“金钥匙”。许多高血压患者不重视血压的定期检查,
仅凭自身感觉来判断血压的高低,或作药物治疗的指南,这样是十分有害的。高血压病患者不注意定期测晕血压,是导致病情加重或产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升高时,会感到头晕、头痛、无力等。但由于长期处于高血压或波动性较大的情况下,患者逐渐适应了高血压状态,反而感觉头晕等症状减轻。此时,若不借助血压的定期检测来指导用药,则很容易在某些特殊诱因促发下,产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甚至会有致命的危险。
研究发现,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者占脑中风病比例的50%左右,其中未能定期检测血压者则远远超过50%。这说明高血压病患者平时检测血压是极其重要的。实际上患高血压病并不可怕,患者如能做到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血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不仅可以获得药物治疗的最佳效果,而且可以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从而防止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