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腹泻如何预防治疗

小儿腹泻如何预防治疗

首先,选择适用症更广泛的儿童专用药。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其中感染性腹泻80%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季节变化的时候;非感染类的腹泻也很常见,消化不良、受凉、过敏等都可能引起。

家长需要就小孩腹泻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但是市面上的止泻药大多针对某一类型的腹泻,家长难免在选药上都会出现困惑。医生建议可选择口碑良好、适用症状更广泛的儿童专用药,比如新上市的专业儿童止泻药“度来林”,能够治疗小儿受凉腹泻、小儿食物性腹泻、小儿季节性腹泻等三种常见的儿童腹泻,适用症更全面,在止泻收敛的基础上,还能助消化、补充儿童腹泻所导致的营养流失,更适合儿童的体质。

此外,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进行调理也是很有必要:腹泻时,每天一定要保证小儿对能量的需求。尽管小儿食欲不好或者拒食,仍要坚持喂食,此时肠道消化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食物,例如水、糖水、米汤、果汁等。

腹泻预防要做好,专家提醒,小儿腹泻其实是很容易预防的疾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就能减少宝宝腹泻发生:

一是要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宝宝,奶瓶、奶嘴等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二是适量饮食,由于小儿消化功能正处于发育阶段,吃的太多消化不良反而容易引起腹泻。

三是小儿夜晚睡觉要避免腹部受凉,尤其是在空调室内更不可大意。

让小孩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小预防儿腹泻,宝宝腹泻,如果不能确定原因,还是建议先进性必要的检查,了解病性;其次,注意宝宝的起居卫生;可以混合使用脱脂奶哺喂,减少脂质摄入;使用腹泻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同时建议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

婴幼儿腹泻应该如何预防

过去本症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国内外多年研究,加强预防,提高了诊治水平,近年来发病较少,病情也较轻,但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首都儿科研究所1986~1988三年间,在七省一市进行了30万人次的逐月小儿腹泻监测。结果农村5岁以下小儿发病次数平均每年2.01次/人,北京市为0.45次/人。对比第三世界平均每年3.3次/人为低。以7~8月份为高峰2岁以内小儿占3/4。死亡率0.51‰(第三世界平均6.5‰)。根据全国各地统计,婴幼儿腹泻约占科总住院人数的12~24%,农村发病高于城市。遇有治疗有及时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肠道外感染等情况,仍有死亡。一般医院病死率已降至1%左右。

主要方法:①鼓励母乳喂养,尤以生后4~6个月和第一个夏季最重要,应避免夏季继奶;②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③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④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和其他食物入量,以水代替,最好用口服补液盐配成饮料口服;⑤夏季炎热时避免过食或食用富于脂肪的食物。婴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夏季要少穿衣服,注意居室通风;⑥患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肠道外感染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腹泻;⑦感染性腹泻,尤其是大肠杆菌、鼠伤寒或其他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易在病房内广泛传播,必须严重消毒隔离,否则易在儿科病房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方法以过氧乙酸烟熏效果最好,其次是用新消毒表面消毒再加紫外线照射。腹泻病例的病房最好每月用过氧乙酸烟熏彻底消毒;⑧下地玩耍的小儿饭前便后要洗手;⑨医务人员要努力宣传小儿腹泻的预防措施,以免再犯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对轮状病毒已有疫苗口服的报道,保护率为80%以上,但持久性尚待研究。

取决於病因、营养状况及治疗的迟早。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真菌所致腹泻预后较差。病毒性肠炎预后良好。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儿发生腹泻,由于机体调节功能差,预后较差。病情重、治疗较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严重继发感染者预后不良。

新生儿腹泻的预防治疗

预防细菌性腹泻主要是注意严格消毒喂养婴儿用的奶瓶、奶锅等物。一般奶瓶和奶嘴用水煮30分钟即可杀死所有的细菌。牛奶要煮沸饮用。禁止给幼儿吃在冰箱内放置时间较长的食品及饮料和不干净的食物。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宝宝腹泻是一种很容易预防的疾病,根据腹泻发生的原因,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卫生要注意。食品要保持新鲜、清洁,变质的食物千万不要喂宝宝,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2)母乳喂养最优质。母乳是最符合宝宝的营养需要和消化吸收的,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可以提高宝宝免疫力的成分,宝宝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应该提倡母乳喂养。喂养时要坚持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按需哺乳,在夏季及宝宝有病时不宜断母乳。

(3)添加辅食要及时。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宝宝的生长发育迅速,爸爸妈妈都应按时给宝宝添加辅食。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由少到多,一点点地增加,确保宝宝的营养需要。

(4)保证饮食质量。宝宝出生后头3个月内,如果母乳不足,可适当用牛奶或豆浆补充,但都需要适当稀释.以便宝宝能充分消化和吸收。母乳不够或母乳太少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过多或过早地喂给宝宝米糊或粥食等食品都是不恰当的,容易发生碳水化台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当宝宝食欲不振时,不要强制宝宝进食。

(5)要增强宝宝体质。天气温暖的时候可以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提高宝宝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宝宝的体质得到增强,机体抵抗力得到提高,远离各种疾病感染。

(6)不要让宝宝受到不良刺激。要防止宝宝在日常生活中过度劳累、被惊吓或精神过于紧张。

(7)注意夏季的卫生及护理。给宝宝添衣减衣要合理,过冷过热都不行,夜晚睡觉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平常要多给宝宝喝水,多进行温水浴,要饮食有度,不要吃脂肪过多的食物。

(8)体质较弱的宝宝要加强护理。特别是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的宝宝,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刚病发的腹泻治疗要及时,不要延误形成严重的腹泻。

(9)防止交叉感染。因为感染性腹泻容易流行,宝宝或家长一旦出现腹泻必须隔离治疗,粪便要消毒处理。

关于细菌性腹泻的治疗,首先要避免滥用抗生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不要将两种或三种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频繁地更换用药。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婴幼儿腹泻如何预防

过去本症是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国内外多年研究,加强预防,提高了诊治水平,近年来发病较少,病情也较轻,但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首都儿科研究所1986~1988三年间,在七省一市进行了30万人次的逐月小儿腹泻监测。结果农村5岁以下小儿发病次数平均每年2.01次/人,北京市为0.45次/人。对比第三世界平均每年3.3次/人为低。以7~8月份为高峰2岁以内小儿占3/4。死亡率0.51‰ (第三世界平均6.5‰)。根据全国各地统计,婴幼儿腹泻约占科总住院人数的12~24%,农村发病高于城市。遇有治疗有及时或有严重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肠道外感染等情况,仍有死亡。一般医院病死率已降至1%左右。

主要方法:①鼓励母乳喂养,尤以生后4~6个月和第一个夏季最重要,应避免夏季继奶;②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③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④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和其他食物入量,以水代替,最好用口服补液盐配成饮料口服;⑤夏季炎热时避免过食或食用富于脂肪的食物。婴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夏季要少穿衣服,注意居室通风;⑥患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肠道外感染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并发腹泻;⑦感染性腹泻,尤其是大肠杆菌、鼠伤寒或其他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易在病房内广泛传播,必须严重消毒隔离,否则易在儿科病房发生交叉感染。消毒方法以过氧乙酸烟熏效果最好,其次是用新消毒表面消毒再加紫外线照射。腹泻病例的病房最好每月用过氧乙酸烟熏彻底消毒;⑧下地玩耍的小儿饭前便后要洗手;⑨医务人员要努力宣传小儿腹泻的预防措施,以免再犯腹泻。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甚广,疫苗为理想的预防方法。对轮状病毒已有疫苗口服的报道,保护率为80%以上,但持久性尚待研究。

取决於病因、营养状况及治疗的迟早。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真菌所致腹泻预后较差。病毒性肠炎预后良好。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儿发生腹泻,由于机体调节功能差,预后较差。病情重、治疗较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严重继发感染者预后不良。

怎么样防止宝宝上火从而引起腹泻

婴儿腹泻是大多数由饮食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所引起的。婴儿腹泻可以分为生理腹泻和病理腹泻。生理腹泻大多数是因为妈妈吃的太油腻或宝宝对某款奶粉的不适合引起的,生理性腹泻父母们不用太担心。如果宝宝拉肚子影响了他的食欲,精神状况和睡眠,需要给宝宝及时就医,预防因上火引起的腹泻。

预防婴儿上火性腹泻的方法有:

1.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养: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

3.预防宝宝上火:因宝宝的脾胃娇嫩,容易出现胃肠积食和积热, “上火”后易引起腹泻。预防上火的治疗方法,有多喝水,多喝果汁,摄入配方奶或热量高食品较多的宝宝,可以选用天然植物制成的清火产品,如每伴清清宝,可调节宝宝易上火的体质,将其调入牛奶或直接用温水冲调,可达到平衡食物摄入热量的效果,温和降火,安全、无副作用,无依赖性。要注意挑选可值得信赖且口碑良好的清火产品。

4.注意饮食质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要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5.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6.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7.小儿的用具一定要保持清洁:奶具每日应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后要洗净,再用时要开水烫一下。不要用不洁净的手去摸,在奶嘴不通时,大人切勿用嘴去吸通后给孩子吃,以防病从口入。

8.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烘便应做消毒处理。

小儿腹泻的预防

1、积极提倡母乳喂养

首先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是防止腹泻的最佳食物。并且还要注意不要在夏季给婴儿断奶。

2、注意饮食卫生

人工喂养的婴儿,食具每天要煮沸消毒,每次使用前用开水冲烫,消毒好的食具要避免污染,奶瓶上加罩。牛奶每次要煮沸后食用。

3、按顺序添加辅食

不论服用母乳或牛乳的小儿都应按时定量,如大便稀、次数多则不要添加新的辅食。添加辅食的顺序是:流质→半流质→软食→固体食物等,注意要从少量逐渐加多,切忌几种食物一起加。

4、少吃油腻食物

夏季炎热,小儿要避免过食或吃脂肪含量高的油腻食物。

5、生活要有规律

小儿生活要有规律,充足睡眠,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防治小儿腹泻要注意什么

小儿腹泻病是指小儿大便性状的改变或次数的增多,可由不同病因引起,亦可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长时间腹泻,机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镁等,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酸碱平衡失调。本文总结出以下4点注意事项,帮助家长正确防治小儿腹泻。

合理喂养,不要盲目禁食。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时禁食4~6小时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禁食或过度的饮食控制,会影响到小儿健康。因此,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小儿,应继续纯母乳喂养,但是要注意少量多餐。如果是人工喂养小儿,可改为无乳糖奶粉。正在添加辅食的小儿可以适当减少辅食量,也可暂停辅食。适当调整饮食,以清淡为主。

腹泻早期不宜使用止泻剂。腹泻是机体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排出。因此,小儿腹泻时不必急于马上止泻,尤其是腹泻早期不能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而应该治疗因腹泻引起的脱水和营养不良。

不可滥用抗生素。小儿腹泻多数为病毒感染及喂养不当引起,因此使用抗生素无效。因为在人体的肠道中生长着许多细菌,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体内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使用抗生素,则会杀灭人体中的有益细菌,而那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条件致病菌、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则会失去制约而大量繁殖,导致菌群失调,建议应在正规医院的儿科医师指导下用药。

做好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奶具应定时煮沸消毒。小儿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平时注意增强体质,加强户外活动,注意小儿体格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及不良刺激。婴幼儿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吸干,局部皮肤发红涂以5%鞣酸软膏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会阴部的卫生,预防上行尿路感染,尤其是女婴。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对腹泻患儿的粪便,被污染的衣、被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防治小儿腹泻的方法是很多的,尤其是夏天这样的季节,一旦要给孩子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千万不要吃一些路边摊,因为现在的孩子胃肠道功能都不是很齐全,一旦吃了不洁净的东西之后呢,就很容易引起腹泻,要注意预防才行。

婴幼儿腹泻预防与调护

预防与调护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不洁食物,饭前便后洗手,勤换洗衣物,勤剪指甲,做好食具、玩具的清洁工作。

2.饮食的护理:母乳喂养的患儿在腹泻期间切勿轻易断奶。母亲饮食宜清淡,喂奶前擦拭乳头,在喂奶时尽量让患儿吃前部分易消化的母乳,避免吃最后部分含脂肪较多的母乳。人工喂养的患儿应减少奶量或降低奶粉的浓度,改用发酵奶、豆浆、米汤等。奶瓶每次用后都要洗净并煮沸消毒,冲调奶粉前一定要洗手。6 个月以下的腹泻患儿暂停添加辅食, 6个月以上的患儿继续维持已习惯的辅食,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 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少量多餐,待腹泻好转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可在大便正常1周后,开始添加辅食。

3.注意衣着: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腹部注意保暖,避免过热或受凉,护理臀部时不要时间过长,以免患儿着凉。

4.皮肤护理: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且患儿的大便呈酸性,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轻者臀部皮肤发红,重者表皮破溃、糜烂,患儿常因疼痛而哭闹。因此在患儿每次大便后要立即用温水洗浴,尽量保持肛周干燥。勤换尿布,以预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尿布疹和臀部感染。

5.防止交叉感染:由传染性病菌引起的腹泻,要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少与或不与其他健康儿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衣物要及时换洗、消毒,以免引起交叉和重复感染。

6.注意观察病情:患儿大便的性状、次数、量、颜色,家长做好动态观察,病情一旦有变化,如患儿尿量减少、红臀等及时告知医生,让患儿第一时间得到治疗。

7.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每天通风2次,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大多婴幼儿腹泻原因是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由于婴幼儿腹泻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导致患儿出现性命的危害,因此有很多家长对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表示很关注。

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不必禁食,多补水分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2、注意饮食质量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3、避免不良刺激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儿腹泻。

4、增强体质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远离小儿腹泻疾病的侵扰。

5、请勿滥用抗生素可预防婴幼儿腹泻。

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腹泻怎么吃药

1、家里有小儿可以备一些小儿腹泻的常用药。小儿腹泻常用药有:1.能对肠内微生物紊乱进行调节的肠道菌落调节剂如妈咪爱,贝非达等。可以对肠内的益生菌加以补充和保护。缓解腹泻的症状。2. 一些吸附剂。如思密达。思密达是一种药效比较强的药,对腹泻严重的患儿都能有一定的疗效,它主要是对腹泻产生的消化道黏膜的破损起到修复作用同时还能清除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各种病毒和细菌。3.针对于小儿腹泻的外用贴剂。这些贴剂一般都是中药成分如常用的丁桂儿脐贴。以上几种药主要是改善腹泻的症状,小儿出现腹泻就可以用。

2、针对于小儿腹泻的病因看是否需要服用抗病毒和抗生素类的药物。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的是小儿感染性腹泻。小儿腹泻一般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生素的运用会加重肠道反应,从而使腹泻加剧。如果是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小儿腹泻,根据医生指导服用对应的抗生素,不建议家长自行去药店买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

3、就是针对于腹泻可能引起的电解质紊乱要对小儿腹泻进行补液治疗。首先小儿腹泻开始家长就要注意给小孩补水,预防腹泻引起的脱水,如果小儿腹泻出现了脱水的症状根据脱水症状的轻重,给与补液盐来纠正腹泻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对于轻度脱水的小儿腹泻可以蚕蛹口服的方法。如果小儿腹泻引起了小孩中毒脱水就必须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快速的补充电解液。如果小儿腹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或是小儿脱水严重,这时候就要及时的补钾。

宝宝腹泻家长该怎么办

小儿腹泻家长最应该做三件事

小儿腹泻后,除积极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会上,专家传授了小儿腹泻后,家长最应该做的事儿。

●不要大补

有些家长千方百计地喂孩子巧克力、牛奶、鸡蛋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想以此弥补患儿腹泻造成的损失,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腹泻长时间不愈。此时,宜给孩子吃些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糖盐开水,甚至暂时禁食,使胃肠得以休息,功能得以恢复,以加快疾病的痊愈。

●注意腹部保暖

小儿腹部容易受寒,而患有腹泻的儿童,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从而加重病情。

●注意保护好患儿的臀部

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必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家长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便后应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如果是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对于患儿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都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感染或传染给他人。

当然,小儿腹泻还要从预防入手,除了把好“病从口入”关外,还可以通过口服疫苗来预防小儿腹泻的发生。

相关推荐

小儿腹泻治疗注意事项

1、补足液体很重要脱水是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必须及时预防和纠正脱水,以免发展成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循环衰竭。对急性小儿腹泻患者,要补充足够的液体。具体的做法,可以配制米汤盐溶液(米汤1000ml加食盐3.5g)或糖盐水(白开水1000ml加蔗糖20g,食盐35g),先在四小时内按每公斤体重20-40ml口服,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就给多少。如果患儿病情不见好转或三天内出现腹泻次数和量增加

让孩子轻松远离肚子疼

随着夏季的到来,小儿腹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大多数都是孩子饮食不当或是着凉诱发出现的,腹泻让孩子们十分痛苦,肚子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表示小儿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其治疗方法选择不一,那么,小儿腹泻中医治疗怎么样?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中医把小儿腹泻分为寒湿型、湿热型、食滞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罗爱武医师认为,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于不同的腹泻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治疗。其中小儿腹泻调整饮食非常重

让孩子轻松远离肚子疼

中医把小儿腹泻分为寒湿型、湿热型、食滞型、脾虚型、脾肾阳虚型。罗爱武医师认为,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于不同的腹泻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治疗。其中小儿腹泻调整饮食非常重要,饮食调整得好,有利于缓解腹泻症状或止泻,促使脾胃肠道早日恢复正常生理状态,有利于机体较快康复。一、辩证治疗:1、湿热型小儿腹泻湿热型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薄呈水样蛋花状,酸臭,每天数次或达10 余次,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呕吐、

如何预防小儿腹泻

1、鼓励母乳喂养,尤以生后4—6个月和第一个夏季最重要,应避免夏季继奶;2、人工喂养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每日煮沸消毒一次;3、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按时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4、食欲不振或在发热初期,应减少奶和其他食物入量,以水代替,最好用口服补液盐配成饮料口服;5、夏季炎热时避免过食或食用富于脂肪的食物。婴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夏季要少穿衣服,注意居室通风;6

捏脊治婴幼儿腹泻的方法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术中的一种,它适合半岁到7岁的宝宝,它可以帮助宝宝房子防治多种疾病,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小儿捏脊治疗腹泻的方法。小儿捏脊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

如何预防小儿腹泻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环境卫生。(2)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3)积极防治营养不良,合理补充维生素 A、D 等。(4)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避免长期滥用。(5)接种疫苗。

小儿腹泻护理知识

预防篇一、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二、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三、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四、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护理篇1、小儿腹泻不能吃生冷和刺激类食物: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类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腹泻时不宜吃。2、小儿腹泻不能吃导致腹胀的食物: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某些小孩因不能消化

乳酸菌素片可用于治疗便秘吗

乳酸菌素片能促进胃液分泌, 增强胃肠蠕动, 促进食物消化。固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腹泻也有明显效果,临床上主要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乳酸菌素片含活乳酸杆菌,适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它可扶植肠道有益菌群,抑制肠道有害菌,消除有害物质,维护微生态平衡,防治泻药引起轻度腹泻,又可促进消化,减轻腹胀。防止再次发生便秘。

儿童保健 小儿腹泻怎么办

小儿腹泻护理是关键预防篇一、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二、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三、做好腹泻患者的隔离治疗及粪便消毒。四、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护理篇1、小儿腹泻不能吃生冷和刺激类食物: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类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腹泻时不宜吃。2、小儿腹泻不能吃导致腹胀的食物: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

小儿腹泻治疗

小儿腹泻推拿补脾经: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揉板门: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清大肠: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按摩腹部:即用掌或四指按摩腹部,100-300次。揉龟尾: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揉中脘:中脘穴在剑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