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气最伤肝
怒气最伤肝
医学意义怒,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中医学认为,怒首先伤肝,因为肝有升发透泄的功能,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怒则气机郁滞不通,不通则百病始生,临床上头痛窜顶、眩晕耳鸣、烦躁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状屡见。大怒还会直接损害肝实质,破坏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大怒时人的全身肌肉紧张,心跳可增加到每分钟200次以上,某些心血管病患者会导致心肌梗死;大怒时血管收缩,舒张压明显上升,收缩压也可从正常的16千帕猛升到3l千帕以上,使一些人当场发生脑卒中,一些人由于经常怒气不平而使血压从此固定在较高的水平上;大怒时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过多,胃蠕动减弱,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低,还很容易发生胃溃疡;大怒时或稍后会引起腹部板结和剧烈疼痛,进而引起胃肠道运动和分泌增加,造成结肠过敏性肠鸣、腹泻;大怒时肾上腺还会向血管释放出紧张的额外激素,它和自主神经协同,造成呼吸加深加快、口干,甚至全身颤抖;大怒时能引起激素分泌紊乱,造成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导致糖尿病和妇女月经失调;大怒时直接影响大脑的功能,发生神经衰弱、反应性精神病,甚至诱发精神分裂症;大怒还是癌症形成和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做过统计,各种重大疾病发病率的70%左右与愤怒有关。
示例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说的是善于心理学研究的诸葛亮抓住周瑜年轻气盛、缺乏理智的弱点,以“气”相攻,使周瑜盛怒之下坠马身亡的事,它告诉后人的正是“怒气伤肝”的危害。
易怒伤肝
“吼、笑、歌、哭、呻”这五种带有情绪的声音,对应着人的五脏,即肝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能反映出人体的健康情况。也就是说,个人情绪的变化能反应出身体健康状况。现在带您来具体了解情绪变化反映出的身体健康。
喜怒哀乐,是人们感情表达的一种方式,但也有人认为“喜怒哀乐”是脏腑健康的晴雨表。而中医指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
“怒吼”不止是修养问题
经常大呼小叫或是唉声叹气的人,并不一定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极有可能是肝脏不健康了。那些常住精神病院里的病人,经常大呼大叫的,他们的脉象往往洪 大而疾,这就是肝阳上亢的典型脉象之一。生活中精神正常的人,如果表现出以上这两种情况,并不一定是说精神出了问题,往往是肝的阴阳失去了平衡。肝阳上亢者,除了大呼小叫外,一般还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口苦咽干等症状;而那些肝郁气虚者,则还会出现身体乏力、不喜欢说话、容易出汗等症状。
专家建议:这类人群可以常吃山楂、萝卜、茴香、莲藕等疏肝行气的食物来调理。
爱笑的人不见得心情开朗
如果您是心气充足的人,碰到一些好笑的事情,自然会笑得十分爽朗,这样适度之笑,无疑对心神和身体都有好处。可往往有的人爱笑,却是一种掩饰、一种 勉强或职业需要。就这类人而言,也许他们本来就不爱笑,缘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经常笑,这反而会使得他们本来就不充足的心气耗损得更厉害,值得警惕的是,在这 些人的笑声背后,常常隐藏着疾病的隐患或抑郁的前兆。
专家建议:按理说喜悦情绪本来是有益健康的,但喜悦的情绪也要适度,如果过分了就可能伤害身体。平常注意多吃点大枣、龙眼肉、莲子等,可达到补心气、养心神的作用。
肝区胀痛是怎么回事呢
1、乙肝小三阳胸壁病变,如右季肋部的肌肉局部损伤、肋骨骨折、胸壁挫伤、骨髓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流行性胸痛、胸壁结核等导致乙肝小三阳肝区疼痛。
2、乙肝小三阳由于肝脏充血肿胀、渗出和肝细胞坏死,使肝脏外的包膜极度撑开,撑紧的肝包膜刺激神经后产生胀痛、钝痛、重压感或针刺样疼痛,体检时患者常诉有触压或叩击痛。
3、乙肝小三阳胸膜及肺组织病变,如右侧结核性胸膜炎、气胸、脓胸、血胸、肺炎、支气管肺癌、肺栓塞等触使乙肝小三阳肝区疼痛。
4、乙肝小三阳慢性或恢复期时,肝肿胀引起肝包膜的紧张度已相应缓解,肝脏功能已明显好转或正常。但患者仍常感到肝区有隐痛,阵发性刺痛或灼热感,而在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后可缓解或消失。这可能是由于久病后大脑已形成疼痛的固定兴奋灶,一时难以消退。
5、乙肝小三阳情志不畅引起的肝区疼痛。如大怒,气急等。怒气伤肝,气机郁滞引起的肝区疼痛。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或病久不愈而因病致郁,都有可能引起肝区疼痛。但是肝病与情志可相互影响,也就是说肝病可引起精神情志异常,精神情志不畅也可引发肝病,引起肝区疼痛。
6、其它原因。如膈下脓肿等也可导致乙肝小三阳肝区疼痛。总之,乙肝小三阳肝区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证、流行病学资料、体征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确定肝区疼痛的病因。
生气伤肝伤肺易长色斑
生活不可能平静如水,人生也不会事事如意,人的感情出现某些波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有些人往往遇到点不顺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结果非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伤了感情,弄僵关系,使原本已不如意的事更加雪上加霜。与此同时,生气产生的不良情绪还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中国传统医学也认为生气有损健康。《淮南子?本经》上讲:“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这里所说的释憾,也就是损性亏本的征兆。《黄帝内经》也明言告诫:“怒伤肝。”肝在生理功能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气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研究表明,闲气、闷气、怨气能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身心性疾患。
简单地说,闲气就是由生活琐事引起的不该生的气,调查资料表明,生闲气的对象大多是生气者的家庭成员或身边的同事,看来这还是很有意思的。和自己的家庭成员或同事生闲气,何必呢?
一个人生闲气的时候,心就不痛快,心情就会感到压抑或烦躁。如果对这些消极情绪,任其发展或反复发生,就必然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会导致心态失去平衡,免疫功能下降,各种各样的疾病就会产生。
另外,消极情绪不仅仅会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还会破坏自己与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正常关系,对人生与事业的成功,都有很强的杀伤力。
当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就很容易冲动而出言不逊,态度恶劣,粗暴地对待他人,因而就很容易伤害他人,严重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
闷气就是有气不发出来而强憋在心里的气。研究证明,这种气对身体的危害极大。主要理由是:生气对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闷气憋在心里,不向外发泄,一般持续的时间都比较长。这种“气”压在心头久久不散,就会导致食不甘味,睡不坦然,肌体的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了。这对健康是极为有害的。
应该明白,气憋在心里,一般都是越憋越重,越重越憋,于是就达到了人体难以承受的程度,如果在这个时候再骤然发泄,就会如同山洪暴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发雷霆,也就是盛怒。专家严正指出,盛怒对身心造成的伤害是十分令人恐怖的。
生怨气就是抱怨或怨恨之气,很多时候都是自认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而产生的。生怨气的对象一般都是自己的上级或其他有权势的人。经常生怨气是半点好处都没有的。事实证明,靠生怨气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而且还有损于健康。一个人心中装满了怨气,就会今天怪这个,明天怨那个,自己的左右周围都是敌人。如果让这种消极情绪经常困扰着自己,就会破坏自身的心态平衡,涣散自己的意志和进取心,进而还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降低和紊乱。
中医教你如何养肝护肝 心情要保持开朗
养肝护肝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肝气的顺调。保持心情的开朗主要是对于有易怒情绪的人说的。怒气伤肝,肝火太旺肝如何能够得到保护?
经常愤怒会伤肝
喜与惊代表“心”
常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喜乐、高兴的时候,就会感到精神愉快,全身舒畅。因为它能促使气血流畅,营卫通调,所以适度喜乐有益身心,是健康人正常的情志活动。但是,如果过度喜乐,不仅无益,反而使心气散乱,精神不能集中,所谓“喜伤心”。过分的喜,不仅伤心,而且能伤肺,因为心肺同属上焦。
惊即惊恐,是突然遇到意外之事而精神紧张的一种表现。惊恐对心的影响最大,一般受惊,并不致于使心的功能紊乱。但是,当人突然受到惊恐时,会使心神受伤,功能紊乱,所谓心无所依,神无所附,惊慌失措,甚至神志错乱,发生痴呆之症,即所谓“惊则气乱”。尤其是小儿脏腑娇嫩,心神怯弱,最易受惊。小儿受惊,轻则惊悸、大哭大啼,严重时可出现“惊风”或“癫痫”等证。
怒代表“肝”
肝气宜疏泄、条达而不能抑郁,也不能过于愤怒。若过度愤怒,就会伤肝,使肝的功能失常,导致肝气横逆、上冲,所谓“怒则气上”,症见面赤、头晕、胁痛、胸满、纳少。严重时可导致血随气逆,蒙蔽清窍,引起昏厥。愤怒不但能伤肝,而且能伤脾,因为肝病最易累及脾脏。
忧与悲代表“肺”
忧即忧愁,也就是心情愁闷不愉快。当忧愁不解时,多感到肺气不舒,胸闷气短,颓丧懊恼,精神不振等,这是因为忧愁过度,损伤肺气的缘敌,即所谓“忧伤肺”。这就是说,忧愁太过使气机不利,脉道闭塞,升降失常。忧愁不仅伤肺,而且也能伤脾。因为脾居中州,上焦心肺之气受伤,势必影响中焦。
悲即悲哀或悲痛。悲哀太过,则意志消沉,导致肺气耗伤,所谓“悲伤肺”、“悲则气消”。悲不仅伤肺,有时也伤心神,除了心肺同居上焦外,因为心主神志,一切情志变化等精神致病因素都有可能伤及心神。
思代表“脾”
思即思虑,也就是集中精力对事物分析和考虑的一种表现。分析和思虑属于精神活动,精神活动影响着内脏的气机。若过分的思虑或思虑久而不解,就会出现精神消沉,使气结于内,阻滞不畅,气机升降失调,从而使脾胃运化无力,所谓“思则气结”、“思伤脾”。思虑不仅伤脾,长期思虑不解,必然扰伤心神,引起怔忡、健忘、精神萎靡不振,所以临床上又称“思伤心脾”。此外,思虑对肾脏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心脾病变影响于肾之故。
恐代表“肾”
恐即恐惧或恐怖,是由于内脏功能不足所产生。虽然胆气虚和血虚之人都会产生恐惧,但恐对肾的影响最大,所谓“恐伤肾”。过于恐怖或长期恐怖可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出现二便失禁的现象,即所谓“恐则气下”。恐惧不仅伤肾,也能伤心,使精神不能集中,出现神志昏乱。
生气伤肝的症状是什么
从中医角度来讲,肝主疏泄,而大怒会影响肝的运行,造成淤积,进而对肝脏造成损害。在中医看来“怒伤肝”,肝性喜顺畅豁达,生气导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两肋疼痛和肝区疼痛。
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
1、长色斑。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头部,因此血液中的氧气会减少,毒素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出现色斑问题。
2、脑细胞衰老加速。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不亚于一剂“毒药”。
3、胃溃疡。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还会引胃溃疡。
黄花梨的功效与作用
海南黄花梨被称之为“木中之后”,不仅质地细腻,光泽光滑,且独具特色的美丽“鬼脸儿”也成为人们喜爱的一个原因。鬼脸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被细菌侵入而形成的。其实许多植物都有所谓的鬼脸,而独黄花梨的鬼脸格外的吸引人,被明代文人诗化,称其为“可爱的鬼脸儿”。至今鬼脸成为鉴别海南黄花梨的一个标志。那么海南黄花梨的可爱鬼脸儿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黄花梨的中医药应用与疗效有哪些?
古籍中对黄花梨的医疗作用记载为可提炼供药用的降香,具有行气活血、止血止痛等功效,可治疗呕吐、心胃气病、冠心病,特别是对高血压患者、皮肤过敏者更是具有独特疗效。
《海药本草》:“诸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之有验。”
《本草纲目》:“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
《本草经疏》:“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
《本草汇言》:“治天行疫疠,瘟瘴灾疾。”
《王揪药解》:“疗梃刃损伤,治痈疽肿痛。”
《得配本草》:“入血分而降气,治怒气而止血。”
《本草再新》:“治一切表邪,宣五脏郁气,利三焦血热,止吐,和脾胃。”
甲状腺炎的常见病因
1、感受外邪 人生天地间,有无名疫毒由表入里,郁于肝脾,气血运行不畅,郁结颈前则发病,久则脾气虚弱,肾气亦亏损,致成虚劳之疾,这是甲状腺炎的病因。
2、情志因素 长期忧思抑郁或恼怒气结,既影响肝之疏泄而气机不畅,又损伤脾之运化,使气机郁滞,气不行津,凝聚成痰,壅结于颈前,则成瘿病。久之血行受滞,瘿肿加甚,并可随情志消长,病久甚则损气伤阳,出现肝郁气虚脾肾亏虚之象。
3、体质因素:内热伤津耗液,炼液成痰而致桥本甲状腺炎,素体阴虚之人,或产后气阴俱亏,或女子发育,哺乳期间,尤易耗伤肝经阴血,故桥本甲状腺炎以青年、中年女性较易患瘿病。由此可见桥本甲状腺炎主要由于素体因素及内伤七情,致使肝气郁结,条达不畅,气滞、痰凝、血瘀,交阻于颈部,而成斯疾。若肝木疏泄太过,则致肝火,肝阳过亢,甚至有的心火亦亢,表现机体代谢功能亢进,产生心悸、手颤、心烦易怒、消谷善饥、消瘦等一系列症候,这也是甲状腺炎的病因。
甲状腺炎是怎么引起的 情志因素
长期忧思抑郁或恼怒气结,既影响肝之疏泄而气机不畅,又损伤脾之运化,使气机郁滞,气不行津,凝聚成痰,壅结于颈前,则成瘿病。久之血行受滞,瘿肿加甚,并可随情志消长,病久甚则损气伤阳,出现肝郁气虚脾肾亏虚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