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我们该如何认识甲流

我们该如何认识甲流

今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宣布本次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提至6级(最高级),“世界现在处在2009年流感大流行的开端”。但由于北半球温度的升高,甲流大流行并没有接踵而至,国人再一次在媒体上看到铺天盖地的甲流报道已是9月份了。

消息太多,并不是一定是好事,特别是在国内国际很多消息看似矛盾的情况下,不少人可能感到无所适从。我认真地读了卫生部网站上的连续几篇甲流媒体通气会的文字实录以及相关权威文件,有必要做些解释,希望能说清一点问题。

一是我国现在的甲流病人究竟有多少?正确的回答应该是不知道。你可能会奇怪,卫生部不是定期发布数字吗?比如,截至11月9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报告5947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44662例。事实上,卫生部门提供的这个数字是确诊的病例,基本流程是这样的:卫生部有一个依托全国多家医院的流感样疾病的监测系统,目前有500多家医院是这个监测系统的哨点,哨点的儿科和内科报告两个数字,一个是流感样疾病,一周内就诊了多少,同时总的就诊人数是多少,然后卫生部门计算流感样病例占总就诊人数的比例,这个比例的变化是反映流感流行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卫生部门还对其中一部分患流感样疾病的病人采集咽拭子标本,送到实验室做病毒检测。实验室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才是确诊病例。卫生部门并没有对所有的患流感样疾病都进行病毒检测,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必要,因为绝大多数的病人等检验结果出来,病都已经好了,二是实验室也不具备这么大的检测能力。

二是甲流怎么会致死?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是截至11月9日,累计报告重症病例242例,已治愈53例,死亡30例。因为我们很少听说得感冒死了的事情,所以在心理上冲击比较大。事实上,过去我国的流感致死率一直极低的原因是统计方法不同,在死因统计里,WHO分为直接死亡原因、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根本死亡原因是指最原始的疾病导致另一个疾病发生,造成死亡。之所以美国季节性流感平时得死好几万人,而我国很少听说得感冒死的,原因就是美国统计的是根本死亡原因,而我国过去统计的是直接死亡原因。比如有的病人得了甲流,造成严重肺炎,最后导致心脏病突发而死亡。按照WHO的算法,就是因流感致死,而我国原来的计算方法是因心脏病致死。但是这次甲流的致死率统计就是按照WHO方法计算的,如果按照原来的口径,可能甲流致死率为零。

三是口罩到底应不应该戴?回答应该是健康人能不戴就不戴,得感冒了就必须戴。原因很简单,甲流(也包括其他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那些有感冒发烧咳嗽症状的人需要戴口罩,他们戴口罩是减少把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的几率,其他人没有必要戴,除非是需与甲流患者接触,或长时间处于人员密集且不通风的场所。

四是疫苗该不该打,谁应该先打?回答应该是该打,但是不强求,先打后打要视情况而定。我国甲流疫苗的接种坚持的是“知情、自愿、免费”原则,想打就打,但是对于重点人群应该是希望大家打。所谓重点人群一是保证公共服务系统的运转,也就是公务人员,水、电、煤、气、交通,包括医务人员;二是中小学生,因为孩子们在学校环境里接触时间长,接触距离近,频次高。关于谁应该先打的原则,各地各人的观点也是不同的。卫生部的专家很推荐上海的做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梁晓峰主任去上海调研甲流疫苗的接种情况,听上海市领导表态:如果接种的群众多了,干部和医生就往后靠,让给群众、让给最需要的人来接种,如果当地没有人来接种,领导和医务人员要带头接种。

五是为什么不少消息看似矛盾?这个原因很复杂。首先是情况在不断发展,比如我们非常信任的钟南山院士在几个月前,就公开表示不十分支持大规模地接种甲流疫苗,但是最近又表示支持接种。钟院士不是墙头草,改变主意的原因是经过大规模的接种实验和实践,证明甲流疫苗是安全的。其次是有些观点还需要验证。比如对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对甲型H1N1流感大面积暴发会不会起到屏障作用,各方专家还在争议。最后是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完全一致,有关方面(比如国家和地方,各地之间)公布的消息也可能有些不太一致,这有时的确会令人困惑,我们需要更权威的声音,及时正视听。如果情况目前还不能确定,就承认,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甲亢患者的健康指导要素

甲亢的患者想要在疾病的治疗之后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就需要我们知道怎么护理自己最好,对于甲亢这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来说,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内分泌系统,这就需要我们饮食,运动,交友,活动等各个方面注意起来,但是甲亢的患者到底需要我们做好什么样的健康指导要素呢?具体阐述如下:

1.帮助病人了解引起甲亢危象的有关因素,尤其精神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保持开朗乐观情绪。

2. 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怕麻烦不坚持用药,指导病人认识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3. 在高代谢状态未控制前,必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足够营养。

4. 向病人解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思想顾虑以免影响检查的效果。

5. 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由于生活,避免过度紧张。

6. 教授病人有关甲亢的临床表现,诊断性治疗、饮食原则和要求以及眼睛的防护方法等知识。

7. 定期门诊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甲亢患者的相关的护理要素以上我们虽然做好了疾病的相关的知识阐述,但是对于甲亢这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还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在疾病的治疗之后还应该随时的检查我们的治疗效果,那就需要我们知道这种疾病我们应该临床的检查标准是什么,具体的甲亢患者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护理。

认识甲肝和戊肝

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分为两类。一类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甲肝和戊肝。另一类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包括乙肝、丙肝和丁肝。

甲肝是一种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潜伏期为15~45天,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无慢性携带者;人群对甲肝病毒普遍易感,5~14岁发病率最高。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有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经食物传播 可以通过生食或半生食被甲肝病毒污染的贝类水产品(如蛤类、牡蛎、毛蚶、泥蚶、蟹等)而感染甲肝,造成传播。也可经产、供、销等环节污染的食物传播。如处于甲肝病毒感染的无症状或潜伏期的炊事员或其他饮食行业工作人员,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在采集、制作及销售过程中污染了食物,可引起甲肝暴发或散发。

经水传播 这是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在粪便和水源管理较差的地方,在雨季和暴雨后,易发生甲肝暴发。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食品、玩具、衣物及床上用品等,直接或间接经口传入,学校、托幼机构、工厂、部队常发生这种传播。

预防甲肝应采取以切断粪-口途径传播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饮食行业和保育人员中的甲肝患者须痊愈后方可恢复工作;广泛开展卫生宣教工作,改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或半生食贝类及其他水产品;搞好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流行的重要措施。

戊肝是由戊肝病毒引起的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潜伏末期和急性期病人,主要经水、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人群对戊肝病毒普遍易感,高发年龄在15~35岁。在病毒性肝炎中,戊肝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孕产妇罹患率和病死率高。戊肝的防治措施与甲肝基本相同,但戊肝目前无特异性的预防方法,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其无预防作用。

孕妇更需防范甲流

虽然12~25岁年龄段的人比较容易感染“甲流”病毒,但症状并非最为严重,需要入院治疗的病人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而病情危重甚至死亡的病人的平均年龄为37岁。而孕妇正于这个年龄段,目前我国的妊娠妇女的年龄一般在25~37岁。可以说,孕妇是感染“甲流”病毒的高危人群。

孕妇感染“甲流” 更易出现并发症

新近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已经表明,孕妇感染“甲流”病毒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且危险更大。这是美国学者最近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关论文发表在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在对美国首位妊娠妇女感染“甲流”病毒的病例进行报道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妊娠妇女感染“甲流”病毒的病例。他们对来自13个州的确诊或疑似感染“甲流”病毒的34位妊娠妇女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妊娠妇女和普通人群出现症状的几率相近,但妊娠妇女更容易出现气促而死于肺炎及随后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今年4月15日至5月18日,有11位感染“甲流”病毒的孕妇入院治疗,同期入院率(占32%)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在4月15日至6月16日,有6位孕妇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这提示,孕妇应更加注意采取包括免疫接种在内的预防措施。

远离“甲流”感染的措施

研究者和相关专家建议,在当前“甲流”疫情严峻的环境下,让孕妇远离“甲流”感染及其并发症,须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优先为孕妇注射“甲流”疫苗。

2.增强孕妇预防“甲流”的意识,最好不到人多的地方和公共场所。在触摸或使用各种物品后,要彻底洗净双手。

3.避免接触呼吸道病人。家中有人出现流感症状时,孕妇应戴口罩,口罩用后要清洁消毒;不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或在一个房间休息,居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

4.出现流感症状后应及时告诉家人或朋友,尽快到医院专科门诊看病。若确诊为“甲流”或疑似病例,须按照医院专家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诊治措施,积极配合诊治。

中医如何认识甲亢

甲亢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悸、手抖、易怒、突眼、甲状腺肿大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基础代谢率增高,血中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吸131碘率增高等。该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更多见于青年及中年女性,女性甲亢病人是男性的4~6倍。

发生甲亢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由以下四种情况造成的:一是甲状腺自身发生病变肿大,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长有结节的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二是甲状腺炎或甲状腺肿瘤导致甲状腺细胞被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进入血液;三是过多地服用了含碘的药物或食物引起的碘甲亢,或过多服用了甲状腺激素引发甲亢;四是继发性甲亢,主要见于头部垂体瘤,导致垂体前叶分泌过多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过度刺激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占80%~90%,其次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各种甲状腺炎。

防控甲流早用药

“甲流”是流感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在多数情况下,患者出现的症状与普通流感(也称季节性流感,简称“季流”)相似。但在少数情况下,病情可在48小时之内迅速恶化,患者可因病毒性肺炎而致呼吸衰竭,或因病毒性心肌炎而致心脏衰竭而发生死亡。据统计,目前我国“甲流”患者以儿童居多,但其中的重症患者不多;成年患者虽然不再居多,但其中的重症患者却已跃居首位。

早期、广泛地接种“甲流”疫苗 对于“甲流”毒株的监测显示,目前“甲流”病毒尚未发生变异。因此,建议大家早期、广泛地接种“甲流”疫苗。有些人惧怕接种“甲流”疫苗,主要是因为担心接种“甲流”疫苗后会出现副作用。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接种“甲流”疫苗是安全的。

接种“甲流”疫苗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因此,正在发烧或患急性病的病人以及过敏体质者(例如对鸡蛋过敏或严重的青霉素过敏者等)不宜接种“甲流”疫苗。

“甲流”病人应尽早用药 对于“甲流”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病毒制剂(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抑制剂,如达菲、依乐韦或金刚乙胺等),以抑制病毒从已感染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中释放。

使用抗病毒制剂的时机为:

1.症状初起48小时内给予治疗。临床资料显示,如果能在发现“甲流”患者后早期(发病后48小时内)使用依乐韦,就能缩短病程,有效减少重症“甲流”病例的发生率。

2.对于患有基础性疾病,可增加罹患更为严重疾病风险的病人,应出现症状后尽快接受治疗,不必等待实验室结果。

3.重症或病情出现恶化的病人,即便开始用药的时间晚,也要给予治疗。

欧洲药监局(EMEA)在关于大流行事件的最新指南中指出,随着达菲(奥司他韦)的应用日益增多,耐药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儿童。EMEA强调,病毒对依乐韦(扎那米韦)的耐药极其罕见,有些对达菲耐药的毒株对扎那米韦仍然敏感。而联合使用依乐韦或达菲加金刚乙胺进行治疗,要比单用达菲疗效更好。

人们对灰指甲的认识误区都有哪些

1、口服抗菌药有效但伤身,外用药不伤身但没效果。实际上,口服抗菌药治疗灰指甲的效果并非百分之百,据临床研究发现,其治愈率从40~70%都有,且服药时间长,对肝肾的毒副作用非常大,不宜长久服用。一般的外用药物只要可以穿透指甲的致密角质层,药效能作用于甲床,就能有效治疗灰指甲。这是灰指甲的认识误区之一。2、美甲和灰指甲无关。美甲可能引起灰指甲。过多的化学品会让指甲组织不断受异物所侵蚀,造成指甲愈来愈脆弱,此时霉菌就会伺机而动,引起灰指甲。另外,常常彩绘和常用去光水都有可能会让指甲变形变质,甲床发炎,最后变成灰指甲。3、脚气会传染,灰指甲不会传染。引起灰指甲的真菌菌种和脚气的是一样的。平时家庭共用的物品,若全家一起用,可能会把灰指甲的真菌传染给家人,造成脚气或是灰指甲。另外,若是全家的袜子混在一起洗,或穿共用的拖鞋、共用的浴巾等等,都是会相互传染。这也是灰指甲的认识误区。4、灰指甲只是外观不好看,不治疗没关系。灰指甲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不仅会传染给家人、朋友,还会引起脚气。另外,灰指甲还会给人不卫生的感觉,造成患者社交上的尴尬,譬如手有灰指甲而不敢和他人握手,或是无法从事某些会曝露手的工作,尤其像接待员等。

我们对丙肝的认识有哪些误区

一、误认为丙肝无法康复。乙肝至今尚无法根治,丙肝则不同,如果能早发现,早日到正规肝病医院进行治疗,70%的患者可以彻底康复。

二、很多人以为丙肝像乙肝一样,感染后如果没有症状就是病毒健康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治疗。正因为丙肝具有隐匿性,丙肝不存在病毒健康携带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毒对细胞的破坏。

三、误以为只要转氨酶恢复正常,就无须继续治疗。转氨酶恢复正常并不表明体内的丙肝病毒已经彻底清除,一定要继续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一般来说,1型丙肝患者至少需要治疗1年;2型、3型丙肝患者至少需要治疗半年。

四、盲目服用保肝、降酶药物。很多丙肝患者受虚假医药广告误导,花了大量的钱吃保肝、降酶药品、保健品等均不见效。实际上,治疗丙肝应首先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尽早抑制并清除丙肝病毒,阻止病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如何正确认识甲亢

甲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年龄在20~40岁,一般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约为4∶1。但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则女性稍多于男性,约为4∶3。青年女性常可出现青春期甲亢,症状较轻,有的人未经治疗,而在青春期过后也可自愈。

老年病人较年轻者更易见ldquo;隐匿性rdquo;或ldquo;淡漠型rdquo;甲亢,其神经过敏和情绪症状较轻,突眼发生率也较少。甲亢时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多变,20~40岁中青年发病较常见,但近年来老年甲亢不断增多。起病较慢,多有精神创伤史和家族史。发病后病程迁延,数年不愈,复发率高,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1)能量代谢与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异常:甲亢时基础代谢率(bmr)增高,可烦热、潮汗、体重减轻、工作效率低、肌肉消瘦、乏力、易疲劳。蛋白质代谢负平衡,胆固醇下降或正常,皮下脂肪消失,脂肪代谢加速。肝糖原与肌糖原分解增加,糖原异生增快,血糖可升高或出现餐后高血糖,糖代谢异常重者可发生糖尿病。

(2)水盐代谢与维生素代谢紊乱: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利尿、排钾与排镁,故甲亢时易发生低钾性周期麻痹与低镁血症。钙与磷运转加速,常有高尿钙与高尿磷和高尿镁;久之,可发生骨质脱钙与骨质疏松,当有低血钙发生后患者又摄钙不足,少数病人可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同时由于甲亢时吸收差,代谢快,消耗多,可发生维生素b1、c、d等多种维生素缺乏症及微量元素缺少症。

(3)皮肤肌肉代谢异常症状:蛋白质呈负代谢平衡,肌酸负平衡,负氮平衡,atp减少,磷酸肌酸减少,易发生甲亢性肌病,眼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或经常性软瘫。皮肤发生黏液性水肿,多见于眼睑与胫骨前。指甲变软或发生变形与感染。

(4)心血管系统症状:甲状腺激素兴奋心肌交感神经,增强儿茶酚胺作用,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音增强、脉压加大、甚至心脏扩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老年人易发生心房纤颤、心绞痛甚至甲亢性心脏病与冠心病同时发生,以致心力衰竭。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中学生近视眼呢

其实近视的发展是小朋友从幼儿阶段到成年巩膜发展,眼轴拉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孩子的一个正常的身体的发育。小时候宝宝的眼球比较小,通过孩子的屈光间质,成像焦点位于视网膜后,我们叫他远视,在眼轴慢慢增长的过程中,孩子的远视下降,呈现成正视的状态,我们叫他正视化。如果眼球过度发育,增长,就变成近视。孩子的生理特点为:0-3岁,巩膜快速发育,3-18岁,巩膜慢速发育拉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如果接受近刺激的时间长,强度大,及时孩子的用眼习惯很好,孩子会提早进入正视状态,进入近视状态。其实比较理想的视觉发育曲线为:4~6岁 :+2.00D远视,7~9岁 +1.07D远视,10~12岁 +0.28D远视。另外近视的原因除眼轴相关外,我们的眼睛的角膜曲率,晶体曲率也有个性化的差异,曲率偏高的孩子容易提前进入近视状态,曲率不规则的孩子呈现散光状态。

在小儿眼科出诊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1,预防近视的发展,比治疗更为关键。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很好的控制用眼负担,从很小的时候开始。

2,另外孩子发生近视后不要过多的对孩子提出抱怨,增加他们的心里负担,良好的视觉功能训练,可以达到控制近视增长的目的。视觉功能训练是:利用光学或心理物理学等方法,产生对眼睛视觉系统(包括调节、辐辏、眼球运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运动)一定的认知负荷(通常这一负荷高于日常需求),从而提高视觉系统的视觉功能、视觉舒适度,达到改善及修复双眼视异常的目的。

3,对于近视的孩子无论在什么机构进行治疗和训练,请相信清晰的视觉会对孩子的控制近视带来帮助,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例子,孩子近视不戴眼镜,不做任何治疗单纯靠减负,孩子近视不能治愈,反而快速发展。从医疗实验支持这个理论的就是离焦理论,模糊像刺激眼轴增长。所以近视度数如果超过100度,孩子一米外的东西就开始模糊,那么孩子日常生活清晰的成像全部在近距离时,我们建议孩子需要戴眼镜。

4,控制近视的理论和发展:当大家惊喜的发现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后,十几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在集中在问是否有效及问位什么有效?将近10年前,开始提出周边离焦的理论,认为眼睛看清楚,同时,周边部成像在视网膜前,可以抑制眼轴的增长。当这个理论得到验证后,大家开始用理论解释为什么我们的眼镜会增加近视发展的速度?因为周边远视性离焦?周边成像视网膜后?所以先后又出现了周边离焦控制的框架眼镜比如蔡司公司的成长乐,储仁远教授带头开发的美德可儿。从不被临床认可到近4-5年来孩子们身上的数据得到验证,总算家长们找到了控制近视的一线希望。

5,药物对控制近视的研究:很多家长和医生相信散瞳药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的确,在巩膜增长的分子水平我们发现M受体阻断剂可以抑制巩膜的过度增长。但是这些控制近视的药物一直没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很多原因,一方面孩子每日点药的可操作性不是特别高,另一方面阿托品在大陆的许可都是高浓度的,孩子代谢非常慢,造成怕光,看近困难等问题。低浓度阿托品仍然存在瞳孔散大的问题,并且在大陆无法许可。有些医生开始使用变色眼镜+渐近多焦点眼镜来同时配合达到控制近视的目的,但仍不好普及,操作性差以外,孩子的房角结构和功能存在个性化差异,长期使用散瞳药对眼压是否有影响还有待验证。

6,个性化的戴镜控制方案提高控制效果:人的体制存在差异,眼睛的体制也不同。现在视功能检查的开展开始普及,我们可以通过全面的功能检查更好的了解不同孩子的双眼的视觉功能,通过功能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7,减负,好习惯,饮食干预及户外活动加强,有利于控制近视。

打甲流疫苗后发烧怎样解决

关于打甲流疫苗的问题家长们经常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宝宝到底要不要打甲流疫苗呢?其实,家长们应该掌握更多知识,这样当宝宝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处理。

近日,一些读者咨询打完甲流疫苗有点发烧该怎么办,是否需要吃退烧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周新教授指出,打完甲流疫苗后一般都是发低烧,而且基本上一两天内就会退烧,因此不要乱吃药。

甲流疫苗的副反应发生比例很小,主要与个人体质有关。而打甲流疫苗的副作用,与接种其他任何种类的疫苗其实是一样的,疫苗普遍的副作用就是会有轻微发烧、局部疼痛等反应。

打完甲流疫苗有点发烧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打完疫苗后如果出现38℃以下低烧等轻微反应,只需多喝水、多休息,一般一两天内症状就会消失,无需吃药和特别对待。如果出现持续高烧不退,那有可能是身体其他病症引起,不要乱吃退烧药和抗生素,需及时去医院找医生来判断。

另外,很多人认为打甲流疫苗相当于得一次“甲流”,因此担心打完甲流疫苗后发烧是“得了甲流”,担心发烧期间会不会有传染性。专家指出,甲流疫苗只是病毒的碎片,而且已经被灭活,接种过程不会让人体感染上病毒,只是让人体免疫系统对甲流病毒产生抗体。即使出现发热等副反应,那也没有传染性。

因此,家长们应该认真对待宝宝打疫苗的问题,应该知道宝宝打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知道该如何处理宝宝的不良反应。

相关推荐

缺铁性贫血会引起白血病吗 白血病是怎么引起的

首先我们认识到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发生恶性克隆增殖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能够导致造血干细胞产生恶变的因素包括病毒感染、接触化学物质刺激及放射电离辐射等均可诱发白血病的发生,此外,白血病的还和遗传因素,染色体畸变有关。但均可缺铁性评学没有任何联系。

禽流感来袭我们如何做

首先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要在正规的市场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外出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

甲亢突眼常用药

甲亢出现眼突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疾病的预防工作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想要护理好眼突这种疾病专家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甲亢眼突的相关的知识,现在我们具体的阐述如下,希望我们患者患有了甲亢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甲亢性主要可以分为浸润性甲亢突眼和非浸润性甲亢突眼。首先我们认识甲亢的症状突眼:甲亢性突眼是指眼球突出在18毫米以下,占大多数,一般属对称性,有时一侧突眼先于另一侧,以眼睑和眼外部改变为主,

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怎么回事

H7N9原本属于低致病性感冒病毒,仅在禽间发现。2006年美国卫生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开了1988年发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火鸡身上第一个病毒记录。2013年3月下旬,人类感染甲型流感H7N9病毒与病例在上海开始[2]陆续在中国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城市被发现[3],这是病毒全球首次感染人类,中国农业部兽医师于康震表示:家禽、鸽子中分离到的H7N9与患者分离出之病毒高度同源,病毒经基因交换后仍

灰指甲临床特点有哪些

1.我们了解到灰指甲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当然其他致病病菌也可引起这一疾病。红色毛癣菌感染指甲时我们的指甲板边缘会分离,分离的同时留下一薄的其边缘粗糙,时间长会破坏整个指甲,我们指甲上皮肤会变红、肿胀、有压痛的感觉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不适。2其实我们知道灰指甲廯可以包括两种症状表现,一种是白甲病症,常常先从患者的甲根开始,甲板表面出现小白点,逐渐扩大,致甲板变软下陷。另一种是先从甲游离缘和侧壁开

带你正确认识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

如何警惕甲状腺肿

1、如果长期大量吃卷心菜、洋白菜、油菜、木薯、核桃、大豆类食品或萝卜等,应改变饮食习惯,不吃或少吃这类食物;2、若甲状腺变小或甲状腺肿大消失,说明甲状腺肿大和这类饮食有关;3、在饮食中适当多吃一点含碘丰富的食品,观察一段时间。此后若甲状腺肿大缩小,说明这种措施有效。如果甲状腺肿大不缩小,应考虑其他方法,最好到医院就诊,以听取医生的意见。虽然现在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得到了减少及很好的控制,但是如果我们

我们应如何看待猪流感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

猪流感是猪的一种常发病,世界各地每年均有猪流 感疫情发生,但本病危害并不严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未将猪流感列入法定报告疫病。近年来,我国农业部组织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 行病学中心、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华南农业大 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均在中国猪群中监测到普通流 感病毒,但经病毒基因序列分析,与目前感染人的流感病 毒变异株同源性很低,也就是说,两者不是同一个病毒。

无痛人流术前我们必须要了解的知识

无痛人工流产在适应症及手术方法上与人工流产相同,但手术中加用了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静脉注射或气体吸入全身麻醉药,约30秒可进入睡眠状态,在孕妇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经过大约3分钟,医生便可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仅需要10~15分钟。孕妇由于使用了新型麻醉药,手术后意识完全恢复,病人在术后30分钟即能自行离院。在麻醉下手术,孕妇处于睡眠状态,感觉舒适,全身放松,没有了孕妇因疼痛而乱动,听不到孕妇痛苦的呻吟

甲状腺结节食疗

甲状腺可以说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一个调节枢纽,我们在日常多注意自己身体的不良变化。如果发现了自己的身体出现了激素调节不稳定,此时就有可能会引起我们身体内环境的不良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善我们的膳食结构,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的不良症状,甲状腺结节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缓解。可能很多人没有关注到自己身体的一些不良变化,也没有正确认识到甲状腺的重要性,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篇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