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调理产后腰痛
中医食疗调理产后腰痛
药膳调理一:山楂粥
原料:当归20克,川芎10克,红花 6克,干姜 6克,生山楂30克,桃仁15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及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以上前5味中药放入砂锅,加适量水,浓煎40分钟,去渣取汁,化入红糖适量备用;再将粳米、大枣、桃仁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然后兑进前面的浓煎药汁,拌匀,继续煮到开锅即成。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
适应症:适合淤血留滞引起的产后腰痛,或腰部疼痛连带下腹、痛处固定不移的产妇。
药膳调理二:杜仲羊肉汤
原料:杜仲15克,肉苁蓉 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 20克,当归2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
制法:先将生姜切片,羊肉切成小块,和5味中药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炖至羊肉熟透后即成。喝汤吃羊肉,早晚空腹服用。
适应症:适合因*虚血亏而引起的产后腰痛,或感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的产妇。
药膳调理三:肉桂山药栗子粥
原料:肉桂10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甘草6克,山药30克,茯苓15克,去壳栗子50克及糯米50克。
制法:先将前4味中药放入砂锅加水泡透,先煎30分钟倒出药汁,加水再煎20分钟后将药汁倒出;两次药汁合在一起放在砂锅内,再放入山药、茯苓、去壳栗子、糯米,用文火炖烂成粥。不拘时喝,晚上睡觉前趁热喝一碗效果更好。
适应症:适合寒湿痹阻的产后腰痛,或腰痛沉重,穿着保暖症状会减轻的产妇。
产后腰痛怎么调理
一: 食疗法
1:山楂粥原料:当归20克,川芎10克,红花6克,干姜6克,生山楂30克,桃仁15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及红糖适量。制法:先将以上前5味中药放入沙锅,加适量水,浓煎40分钟,去渣取汁,化入红糖适量备用;再将粳米、大枣、桃仁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然后兑进前面的浓煎药汁,拌匀,继续煮到开锅即成。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适应症:适合淤血留滞引起的产后腰痛,或腰部疼痛连带下腹、痛处固定不移的产妇。
2:杜仲羊肉汤原料:杜仲15克,肉苁蓉30克,枸杞15克,党参20克,当归2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制法:先将生姜切片,羊肉切成小块,和5味中药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炖至羊肉熟透后即成。喝汤吃羊肉,早晚空腹服用。适应症:适合因肾虚血亏而引起的产后腰痛,或感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的产妇。
肉桂山药栗子粥原料:肉桂10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甘草6克,山药30克,茯苓15克,去壳栗子50克及糯米50克。制法:先将前4味中药放入沙锅加水泡透,先煎30分钟倒出药汁,加水再煎20分钟后将药汁倒出;两次药汁合在一起放在沙锅内,再放入山药、茯苓、去壳栗子、糯米,用文火炖烂成粥。不拘时喝,晚上睡觉前趁热喝一碗效果更好。适应症:适合寒湿痹阻的产后腰痛,或腰痛沉重,穿着保暖症状会减轻的产妇。
二: 日常调理方法
1:保证钙的摄入量。在孕期,大部分准妈妈对“补钙”问题都很在意,但是,一旦宝宝出生了,“补钙”就被放到一边,下奶又成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实,哺乳期的新妈妈所需要的钙量比孕晚期还要多!这不仅关系到母乳中钙的含量是否足够,同时也是很多新妈妈出现腰痛的重要原因!孕早期需要的钙量是800mg/ 天,妊娠中晚期需要1000 ~ 1200m g / 天,而哺乳期则需要1500mg/ 天。此外,摄入钙的同时要注意摄入适量的维生素D,以帮助钙的吸收。
产后及时运动。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6 小时后即可自行下地做轻微活动,24 小时后基本能正常活动。剖宫产的新妈妈在麻醉平卧期过去约24 小时后,即可自行下地。这是一般产妇产后最佳活动期,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越早活动腿脚,越利于产后身体恢复。从产后3 天开始,适当增加床上的健身活动,如床上瑜伽、普拉提等。
注意腰部保暖。中医认为妇女生产时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疏,此时如不慎风寒侵入,在“月子里”的恢复期,筋骨腠理合闭,会使风寒包入体内,血脉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造成产后的周身酸痛,所以产后的保暖非常重要,如果确实患了产后风湿,民间常主张在月子里用艾叶水熏洗全身,以疏通全身血脉。
三: 多数的产后腰痛,是孕
期腰痛的延续。怀孕期间随胎儿的发育,腰椎前凸逐渐增加,腰后部受力大大增加造成妊娠腰痛,分娩后体形没有及时得到恢复,容易延续为产后腰痛。产后哺乳姿势的不正确和过度劳累也会导致产后腰痛。这些在医学上都属于姿势性腰痛,即不合理姿势导致的腰痛,所以产后腰痛应以矫正姿势为核心。
中医调理产后疾病
1、产后多汗
在怀孕期间,孕妇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但若产后依然大汗淋漓,持续不止,这被称为“产后自汗”;如果睡觉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则被称为“产后盗汗”。中医认为,这均属产后多汗证。
王小姐一个月前剖腹产生了一个男孩,坐月期间一活动就出汗,常常湿透衣服。专家说,不少妇女产后出汗多,多数是因为“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所致,一部分人可在产后1周内自行好转。如果后出汗量过多和持续时间长,需要就医。专家指出,气虚、血虚是导致产后多汗证的根本原因,因此可补气养血,以玉屏风散加茯苓、大枣、麦冬、牡蛎等服用,可滋阴、补气、固涩止汗。也可以用黄芪(30-50克)、沙参或太子参(15-20克)、麦冬(20克)煲汤饮用。
2、产后恶露不绝
正常情况下,产后恶露(出血)一般在三周以内可完全排尽。如果超过这段时间,血性恶露仍然淋漓不断,就被称为“恶露不绝”。专家说,对付产后恶露不绝,很多人会采用生化汤,有的人甚至习惯将此方作为产后必服之剂。但是临床上,却遇到不少产妇越用越出血的现象。
专家表示,产后的气血之虚,不能猛攻,若不分寒热虚实,盲目服用生化汤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中医认为,一般以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别寒、热、虚、实。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无臭味,多为气虚;量多色红或紫,质粘稠而臭秽,多为血热;色紫黯有块,多为血淤。治疗应虚者补之,热者清之,淤者攻之,辩证施治。
3、产后风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称“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痛”,俗称“产后风”。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产后失血过多,阴血亏虚,再加上产后“卫阳不固,腠理不密”,如果遇寒、遇风,则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淤滞而痛。专家表示,产后身痛的治疗与一般风湿身痛不同,因产后气血俱虚,虽挟外邪,但重在祛风散寒,兼祛湿邪。
另外,产后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居住环境寒冷潮湿。不过,专家指出,虽然产后怕风寒,但也不宜捂得太严,尤其是在夏季,关在闷热的房间里很容易引起中暑,所以,要适当开窗通风。
4、产后贫血
李小姐生了孩子后常常头晕、乏力,一检查发现血色素只有7克(正常女性的血色素为11-15克),后经中医药调理了半年才恢复正常。
专家说,一些产妇由于分娩时出血较多,或者本身在怀孕期间就患有贫血,这样就会引起产后贫血,身体变得更加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专家认为,产后贫血首先要注重饮食调理,比如多吃动物肝脏、海带、紫菜、黄豆、菠菜等含铁的食物。另外,民间一直有“红糖煮鸡蛋”的补血食疗方,这是因为红糖内含有较多的铁质、核黄素及锌、锰、钙、铜等多种微量元素。专家指出,一些中成药比如复方阿胶浆也很适合产妇贫血,阿胶、红参、熟地、山楂等,可助消化、补元气、养气血,在恶露干净之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果产妇产后出现严重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怎样治疗男性阳痿疾病
一、中医食疗调理性能力方面一直为人所熟知,食疗治疗阳痿也不例外。不少食品确实对提高性能力有一定帮助。比如韭菜在中医中又叫起阳草,是壮阳的典型蔬菜。另外,洋葱也被认为对提高性能力有一定帮助,不少海产品也能壮阳。
二、牡蛎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及铁、磷、钙、优质蛋白质、糖类等多种维生素。其味咸,性微寒,有滋阴潜阳、补肾涩精功效。男子常食牡蛎可提高性功能及精子的质量。海参可补肾益精、滋阴壮阳。富含碘、锌等微量元素。能参与调节代谢,降低血脂。所含的粘蛋白质及其它多糖成分有降脂抗凝、促进造血功能、延缓衰老、滋养肌肤、修补组织等作用。
三、中医强调“以形补形”,因此吃动物肾脏一直是人们传统观念中补肾最佳途径。食用动物肾脏确实具有一定的补肾益精作用,是中医学“以脏养脏”理论的具体体现。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某些稀有微量元素,故既有滋补又有强壮之功。
产后腰痛怎么调理好
验方一:产后腰痛喝苏木糖水煲鸡蛋汤
我产后有些腰痛,经过咨询,医生建议我多喝些苏木糖水煲鸡蛋汤。具体方法:苏木20克,鸡蛋、冰糖适量。将苏木置于水中煲20分钟后,放入鸡蛋煮5分钟,取出鸡蛋剥壳,再放入汤中煮5分钟,下冰糖,至冰糖融化即可。
验方二:山莓根炖猪脚治产后腰痛
小李做了新妈妈,跟许多年轻的妈妈体验是一样的,婴儿生下来没多久,自己就得了以前认为老人才有的腰痛病。严重的时候疼得连腰都弯不下,睡觉都成问题。因为自己还得给孩子喂奶,再疼也不敢吃药止痛。小李说,有什么办法能使腰痛减轻一些,乃至治好产后腰痛呢?妈妈给她采用了食疗的方法,让她的腰痛减轻了很多。方法:鲜山莓根30克,猪脚1只,米酒半杯。将山莓根焙干,与猪脚同炖,加米酒,饭后服,每日1次。
验方三:桑枝独活外敷治产后腰痛
于新蕾,27岁,分娩时因产程过长,受了寒,产后腰前膝疼,逐日加重,后使用本方,治愈腰痛。方法:桑枝30克,独活、赤芍各15克,桂枝、当归尾、川芎各10克,生姜3片。煎汁,浸湿多层纱布,外敷于痛处,保湿半小时,每日2次。
宫颈癌患者如何用中医食疗调理啊
宫颈癌患者如何用中医食疗调理身体
黄芪粥
用料:生黄芪30克,生苡仁30克,红小豆15克,鸡内金9克,金橘饼2枚,糯米30克。
制作:
(1)将黄芪、生苡仁、红小豆、鸡内金、糯米分别洗净备用。
(2)先以水1000毫升煮黄芪30分钟,捞去渣,放入生苡仁,红小豆煮30分钟,再放入鸡内金和糯米,煮熟成粥,分2次早晚服用。服后嚼金橘饼1枚,每日服1次。
功效:适用于癌症体质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若中晚期宫颈癌或术后,化疗后之患者,证见体倦乏力,面色苍白,短气,纳呆,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尤为适宜。
注意事项:本方系著名老中医岳美中自创的“复方黄芪粥”,滋补健脾之力较佳,若外感发热者慎用。
首乌生地乌鸡汤
用料:何首乌60克,生地30克,乌鸡500克,生姜五片。
制作:
(1)将乌鸡洗净斩件备用。
(2)将何首乌、生地洗净切片。
(3)把全部用料放入瓦煲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饮汤食肉。
功效:滋阴补血。
适应范围:用于宫颈癌阴虚血亏,贫血,恶液质,证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无华,爪甲苍白,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
注意事项:本方以滋补阴血为主,若有外感发热者忌用。大便溏泻者忌用。
最后,专家指出,如果宫颈癌患者不得不切除患病的部位,那么在手术以后,患者就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了,这时候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让宫颈癌患者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另外,药物的剂量,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生产后腰疼怎么缓解
妇女在怀孕后期和分娩时,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使连接骨盆的韧带松弛。产后,由于这种内分泌的改变尚未得到调整,骨盆还处于松弛状态,而且分娩后的腹部肌肉也变得较为松弛,因而加重腰椎的负担,成为产妇机体自身容易产生腰疼的重要原因。
患了产后腰疼,轻的可以自行调理,重的可以采用推拿、针灸、理疗和药物外敷等治疗。内服消炎镇痛药物需慎重,因为有些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对婴儿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平时保持正确的姿势,站立、坐卧的姿势都应注意,同时抱小孩时也要注意不要压在腰背部。同时要注意“能站,就别坐;能坐,就别躺”的原则,因为坐和卧这两个姿态对于受伤的脊椎是很难平直正确支撑的。
多数的产后腰痛,是孕期腰痛的延续。怀孕期间随胎儿的发育,腰椎前凸逐渐增加,腰后部受力大大增加造成妊娠腰痛,容易延续为产后腰痛。产后哺乳姿势的不正确和过度劳累也会导致产后腰痛。这些在医学上都属于姿势性腰痛,即不合理姿势导致的腰痛,所以产后腰痛应以矫正姿势为核心。
医食疗调理爱出汗的宝宝
4类型汗症中医诊疗
中医将小儿汗证分为4个类型,每个类型都有不同的表现,并且有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药。
1.表虚不固型
主要见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经常出汗,或者伴有盗汗,出汗以头项、肩背明显,活动后尤甚,汗后乏力、倦怠、畏冷。平时易感冒,面色晄白、唇淡、肢端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治法为益气固表,方药选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
2.营卫失调型
主要见于急慢性疾病后期的孩子,主要表现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不温,微寒怕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中医治法为调和营卫,方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气阴亏虚型
多见于急病、久病、重病之后失于调养的孩子,主要表现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萎靡不振,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中医治法为益气养阴,方药选用选用生脉散加减。
4.脾胃积热型
有些小儿由于饮食不知节制,食用过多肥甘厚味,但脾胃功能很弱,结果导致脾胃湿热蕴积,热迫津液外泄,故自汗或盗汗。主要表现为自汗或盗汗,以头部或四肢为多,出汗后皮肤温度较高,汗液颜色发黄,口渴但不想喝水,口臭,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治法为泄热健脾,方药选用泻黄散加减。
7味止汗食疗方
对于病理性多汗,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食疗来调节改善一下孩子的多汗症状:
1.黄芪红枣汤
黄芪15克、红枣20只同入锅,加水适量,文火煎1小时以上。每日1剂,分2~3次服用,食枣喝汤,连服15日为一个疗程。主治气虚表卫不固型小儿汗证。
2.黄芪羊肉汤
羊肉90克用沸水略煮,捞出后即用冷水泡浸以除膻味。用砂锅将水煮开,入羊肉与黄芪、淮山药各15克,加龙眼肉10克同煮汤,进食之前加盐调味。若孩子无咀嚼能力,可煮成浓汤饮服。有健脾补虚、滋养敛汗的功效,主治小儿病后体虚盗汗者,但阴虚太甚者不宜服用。
3.黄芪粥
黄芪30克加水煎成浓汁,加入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稀粥,用适量红糖调服。每日2次,早、晚温服。有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主治小儿自汗证。
4.黑豆小麦粥
黑豆、小麦各50克共熬粥食用,主治小儿阴虚盗汗。
5.黑豆圆肉大枣汤
黑豆30克、龙眼肉10克、红枣30克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煨1小时。每日2次分食完,连吃15日为一个疗程。主治小儿表虚不固或营卫失调型汗证。
6.浮小麦大枣粥
浮小麦50克、大枣6枚、糯米60克,水适量。适用于病后体虚、自汗、怕寒的孩子,尤适于病后胃纳不佳的孩子。注意,感冒的孩子勿服食。
7.参莲饮
孩儿参10克,莲子15粒,放在碗内用沸水泡。去皮和芯后,将莲肉与参同放碗内,加冰糖和水适量,放在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每天1剂,连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有益中气、补脾阴、止虚汗的作用。
冬季皮肤过敏中医食疗调理
很多人到了冬季身体皮肤就会出现各种过敏,包括口唇红肿、疼痛,红斑、水疱等。尤其是许多女性和特殊职业者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患者可选择以下中医食疗的方法。
1、蜂蜜炒香蕉
蜂蜜能够预防过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其中含有微量的蜂毒。蜂毒是蜜蜂体内的一种有毒液体,但在临床上被用于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二是蜂蜜里面含有一定的花粉粒,经常喝会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
2、菊花大枣枸杞粥
研究发现,红枣中含有大量抗过敏物质———环磷酸腺苷,可阻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凡有过敏症状的患者,可以经常服用红枣。
3、芥末鸡丝金针菇
经常食用金针菇有利于排除重金属离子和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废物,能有效地增强机体活力。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发现,金针菇菌柄中含有一种蛋白,可以抑制哮喘、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病症。
产后腰痛怎么调理
药膳调理法山楂粥
原料:当归20克,川芎10克,红花 6克,干姜 6克,生山楂30克,桃仁15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及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以上前5味中药放入沙锅,加适量水,浓煎40分钟,去渣取汁,化入红糖适量备用;再将粳米、大枣、桃仁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然后兑进前面的浓煎药汁,拌匀,继续煮到开锅即成。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
适应症:适合淤血留滞引起的产后腰痛,或腰部疼痛连带下腹、痛处固定不移的产妇。
杜仲羊肉汤
原料:杜仲15克,肉苁蓉 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 20克,当归2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
制法:先将生姜切片,羊肉切成小块,和5味中药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炖至羊肉熟透后即成。喝汤吃羊肉,早晚空腹服用。
适应症:适合因肾虚血亏而引起的产后腰痛,或感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的产妇。
肉桂山药栗子粥
原料:肉桂10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甘草6克,山药30克,茯苓15克,去壳栗子50克及糯米50克。
制法:先将前4味中药放入沙锅加水泡透,先煎30分钟倒出药汁,加水再煎20分钟后将药汁倒出;两次药汁合在一起放在沙锅内,再放入山药、茯苓、去壳栗子、糯米,用文火炖烂成粥。不拘时喝,晚上睡觉前趁热喝一碗效果更好。
适应症:适合寒湿痹阻的产后腰痛,或腰痛沉重,穿着保暖症状会减轻的产妇。
宝宝体虚多汗怎么调理 中医食疗调理
做法:用太子参15克,炙黄芪15克,红枣6-8颗,煎汤口服。
功效:针对体弱体虚者,可以帮助改善体制,增强抵抗力。适用于体虚多汗宝宝食用。
做法:取紫米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加入洗干净的枸杞子、桂圆肉各50克,煮至黏稠即可。
功效:有补虚益精、补血益气、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体虚多汗者食用。
做法:将生黄芪50克洗净,装入净膛的母鸡腹内封口后,放入冷水内慢火炖之,烂熟,给宝贝喝汤吃肉。
功效:固表止汗、补益脾气。
中医食疗调理睡觉盗汗
1、 韭菜炒鲜虾
每次用韭菜150克、鲜虾250克去壳,加油急火共炒,熟后,加盐调味食用,每天1次。有补虚助阳,固泄等功效。可适用于治疗盗汗、阳萎、遗尿、遗精等疾患。
2、 泥鳅汤
用泥鳅12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次,小儿则分次饮汤,不吃鱼。连服3-5天。有补气益阴之效。适用于盗汗者食用,民间常用治疗小儿盗汗,功效显著。
3、 豆豉酒
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饮用,每次2汤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气,解烦热等功效。适用于盗汗者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