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有点低怎么办
白细胞有点低怎么办
我去查的时候,我的白细胞是2.9,正常范围是4.0-5.3(好像不同的医院标准不相同。)当时医生就问我,平时有没有觉得没力气啊什么的。吓了一跳。
然后我就咨询了我的一个医生朋友,她给了我一些建议。
首先,每个星期吃四个鸡蛋。我不喜欢吃煮鸡蛋,所以早上提前十分钟起床蒸芙蓉蛋吃。
每天坚持吃两个核桃。尽量买新核桃,那种吃起来比较油的核桃就是不怎么新鲜的。
每天喝一盒牛奶。
天之后我去复查,白细胞就升到4.3了。现在仍然在坚持中。
白细胞低的理疗
中医理疗
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
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可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中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白细胞减少症中医学中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本虚(即脾肾两虚)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滋养,若脾虚气血无以生化则成血虚之证;“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不足则髓海不充,“精血同源”此时气血生成也会受影响。脾虚,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功能失常,可导致肾气虚弱;反之,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两者相互影响,以致脾肾两虚,营卫气血不足而成本病。此外,热毒侵袭和瘀血凝结也是引起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热毒(放、化疗)之邪侵犯人体,营阴被劫之故。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气阴两虚之证,少数则兼有血热之证;根据中医学“久病必瘀”的传统认识,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久治不愈,往往见有血瘀的临床症状表现。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中药促进白细胞生成,因化疗放疗的副作用导致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可以通过人参皂苷rh2促进白细胞生成,无副作用。
白细胞低的原因
1、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2、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由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5、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6、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
白细胞低吃什么好
1、蘑菇木耳羹
蘑菇6~8只,黑木耳10克。
用法
将以上两种食物进行清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煎熬,煎好之后加冰糖进行服用即可,一天两次。
2、桑椹红枣鸡蛋汤
桑椹子20克,红枣10枚,鸡蛋2个。
用法
先将桑椹子和红枣煎水去渣,再加入鸡蛋熟后服用。
3、木耳大枣粥
黑木耳30克,大枣8枚,粳米100克。
用法
将黑木耳、大枣用温水浸泡1小时,洗净,与粳米一起煮粥服食。
化疗白细胞低危害
白细胞减少症是化疗的常见副反应之一,没有所谓的正常范围这一说,如不加以有效治疗,白细胞的数量可以减小到危及生命的程度。主要看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打升白针:血常规中的达到白细胞数<2×10^9/L 、中性粒细胞数<1×10^9/L 或 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任一条件时均要打升白针;还有医生认为血细胞的数量过少会影响下一步治疗时也会建议打升白针。
化疗药物会引起骨髓抑制,造成血象降低,其实不仅仅是白细胞,还有诸如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以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降低对人体的威胁最大,会感染和出血。骨髓抑制一般需要三周开始恢复,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医生注射一些升白针,国产的可以进入医保,进口的计量大,效果好一些,就是要自费。还有可以口服螺旋藻,对提升白细胞是有帮助作用的,一般药房里都有卖,属于保健品。医生有时候也会开一些的。
多数化疗药物均有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即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影响,导致白细胞降低,如水平降低不严重,可一方面继续化疗,另一方面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如骨髓抑制严重,免疫力急剧低下,应考虑停止化疗。平时应注意积极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
患者的白细胞降低之后使他的免疫力急剧下降会使病人,更容易感染,严重的可能出现脏器衰竭,甚至死亡。所以对于此现象一定不要忽视。病人家属要结合医生的建议通过各种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使自己的白细胞数目增加。
白细胞低应该怎么办
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
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
白细胞低吃什么好
对于白细胞低吃什么好,我们建议大家在发现自己有白细胞低的状况之后,一方面吃一些可以补充身体营养抵抗地的东西,另一方面可以搭赠白针,或者我们在做化疗的时候可以吃一些含有了晒比较多的口胶片,对于治疗白细胞低都有着很好的帮助的。
合理科学的搭配饮食虽然对白细胞恢复有一定帮助,但饮食始终是为辅的,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因化疗导致白细胞下降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肿瘤病人的身体不允许有任何怠慢,因此可能使治疗停顿甚至不得不放弃治疗等严重问题。而结合专业的抗放化疗药物大多可以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比之食疗更迅速且有效。
经研究发现,在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抗癌物质,如卷心菜、大葱、大蒜、 白萝卜等,应多吃些富含 β 胡萝卜素、维生素 C、维生素 A 的食物。胡萝卜素 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C, β 是清除“自由基”的有效物质之一, 主要存在于绿色蔬菜的根、茎、叶,如芹菜、菜花、菠菜、韭菜、生菜、蒜苔、 胡萝卜、洋葱头、西红柿等。
根据不同的季节或者是患者们的饮食习惯不一样,白细胞低吃什么好建议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食物的选择上,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 以及维生素A 的水果,比如西瓜、桃、菠萝、橘子、橙子、山楂、草莓、猕猴桃、杏、香蕉、苹果、刺梨等。
白细胞低的表现
应首先分析病因,根据不同患者及发病机理采用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多予防治感染,激素,维生素B4,鲨肝醇,利血生,氨肽素等。病情严重的给予造血刺激因子,到目前为止这些升白细胞的药物疗效都是暂时的,如病因未去除或原因不明,只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故我们一般选择1-2种升白细胞药物即可,观察3-4周,如无效可换用其他组药物,造血刺激因子和成分输血虽见效快但价格昂贵和显效一时,不是根本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本病,侧重于整体调节,故可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的目的,中医认为本病初期多是气血两虚脾气亏损为主,晚期伤及肝肾,导致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两虚,总以脾胃肝肾虚损为本。
临床以补脾益肾,益气补肾活血等方法治疗白细胞减少,一般1-2周即可见效,而且有药效持久,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的优点,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有些中药具有明显的升提白细胞的作用。如党参、黄芪、虎杖、茜草根、紫河车、山甲、石苇、鹿角霜、五味子等。选用这些药物,结合中医辨证,对于治疗血液病之白细胞减少症,肿瘤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及各种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均有明显提升白细胞作用。血液病专家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成药物,经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
治疗进行关键是去除病因而对原因未明的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症可口服~种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碳酸锂、维生素B等,但对粒细胞缺乏症病人,住院应按急诊立即主治住院抢救,否则会危及生命,应给无菌隔离控制感染,血白细胞成分输注对症处理,必要时应给粒或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病因已明确,除去病因为治疗的根本;药物引起者,立即停药;感染引起者,积极控制感染。继发于其他疾病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有反复感染者应及时控制感染,并注意预防感染。对病程较长,症状不明显,白细胞减少不明显,且多次骨髓检查无明显粒细胞生成受抑者,主要是定期随诊,解除思想顾虑,不必过多依赖药物。
多数患者呈良性过程。碳酸锂有刺激骨髓粒细胞生成作用。剂量为0.6-0.9g/d,分3次口服,显效后改为0.4g/d,分2次口服,维持2-4周为一疗程。其副作用有轻度胃灼热感、恶心、乏力,停药后很快消失。但肾病者慎用。维生素B4、鲨肝醇、利血生、脱氧核糖核酸等药物也可应用,但疗效都不肯定。当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以下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由于白细胞中的成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胸胞及淋巴细胞,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
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1.8)×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状群,是由于原因不明和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认为其病因可由急性感染,物理、化学因素,血液系统疾病,伴脾肿大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过敏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获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粒细胞减少等。其病因病机按细胞动力学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①白细胞生成障碍,包括由干细胞的增殖减低或再生障碍。②白细胞破坏过多,由于感染、免疫学因素而使白细胞破坏过多,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③粒细胞分布异常,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边缘池中白细胞增多,循环池中白细胞减少,亦形成可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常以疲乏,头晕为最常见,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痠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痠,心慌等症,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诊为其他疾病,此时须反复检查白细胞总数,如持续低于4.0×109/时,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除治疗病因外,应根据不同患者及发病原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