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安全用药说明
孕期安全用药说明
第一,在孕期头 3 个月内应尽量避免使用任何药物。
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是绝对安全的,只有当药物对孕妈妈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险时才可以考虑用这个药。另外,怀孕头 3 个月是胎儿发育的敏感期,是胎儿身体各组织及器官的分化阶段,最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因此这个时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任何药物。
第二,不得已必须使用药物时,应尽可能选择临床使用时间长的安全药物。
强调药物「临床使用时间长」,是因为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可能与预期发生在孕妈妈身上的作用不同,这种不同要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才可能被发现。比如沙利度胺(俗称反应停)这种药,上市之初曾作为孕早期止吐药使用,但会引起胎儿多肢体畸形。反应停在临床中作为止吐药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了一批手脚形如海豹一样的宝宝出生后,人们才发现这种药物的致畸作用。
强调「安全」,是指尽量选择使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规定的孕期安全分级为 A 级或者 B 级的药物。目前孕期用药的参考主要基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制定的孕期安全药物分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规定孕期安全用药分五级:A 级指动物试验和人类试验结果均表明安全的药;B 级指动物试验显示安全,或者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不安全而人类试验显示安全的药;C 级指动物试验显示不安全而人类试验没有做过的药;D 级指人类试验显示对胎儿有危害,但当孕妈妈有严重疾病时可以考虑使用的药;X 级指禁用的药。
属于 A 级的药物比较少,有左甲状腺素、叶酸、孕期多种维生素等;B 级的药物有青霉素类以及头孢类抗生素等。
60% 以上的药物划分入 C 级,属于既不能排除有危害,但同时潜在的益处又超越潜在的危害的药物。
但对于严重的疾病,孕期是否用 D 级药应权衡利弊,例如用于治疗癫痫的苯妥英。
孕期应该绝对禁止使用 X 级药。在常用药物中这类的药物并不多,例如过去曾经广泛使用的性激素己烯雌酚,20 世纪 50 年代初曾被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结果发现生出的一些女孩在随后的成长中会得阴道腺病或者阴道透明细胞癌,因此把这个药划归 X 类。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药学是不断更新、不断修正的科学,以前一直常规使用的药物,当经过广泛使用后才能发现它可能的危害,这个时候会结合它最新的临床发现作出修改,也会相应地修改这个药的孕期安全分级。比如最近一次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作的修改是关于硫酸镁针剂保胎的情况,依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收集的不良反应数据,孕妈妈连续使用硫酸镁针剂超过 5 天,会导致正在发育的胎儿骨骼受损。据此,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将硫酸镁针剂的孕期安全分级由原来相当安全的 A 级改为可能致畸的 D 级。
第三,使用药物时选择最小有效剂量和最短有效疗程。
比如广泛用于孕期退烧止痛的药对乙酰氨基酚,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制定的孕期安全分级中是 B 级,如果每次使用这个药的最小有效剂量 500 毫克,同时只是有症状时才吃,没有症状就不吃的话,孕期使用是安全的。如果每次使用这个药超过 1000 毫克或者长期大量使用的话,就有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文献上就有孕妈妈长期大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导致新生儿肾衰竭的报道。
孕期可以使用的抗生素
除了前面说过的一些长期慢性病的孕妈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外,孕期的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有时也不得不使用药物。微博上就有网友问我:「我孕期 4 个月,咳嗽咳得肚子疼,说话时气喘,不得已看医生,开了一些药(好像叫阿莫西林),说不吃药对宝宝有影响,只好听医生的话吃了,现在担心死了,请问冀老师,在怀孕期间可以用抗生素类药物吗?对宝宝有影响吗?」
再强调一下,抗生素是治疗细菌以及支原体等致病菌感染的药物,如果医生明确诊断你的疾病必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定要告诉医生你处于孕期,让医生给你开孕期可以使用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制定的孕期药物安全分级中被分在 B 级,是孕期广泛使用的抗生素。被分在 B 级的抗生素除了青霉素外,还有头孢类抗生素。如果你对青霉素或者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医生也可以考虑给你开阿奇霉素或者克林霉素,这两种药也是 B 级抗生素。
孕期应该避免的抗生素
孕期要避免使用四环素类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里目前常用的药物是多西环素。这类药物会通过胎盘,可能会在胎儿的牙齿上聚集,从而导致牙齿变色,因此孕期应该避免使用。
此外,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也要慎用,这类抗生素主要有链霉素、阿米卡星等,它们具有耳毒性,对胎儿听神经有损害,可能会导致出生的宝宝耳聋。像我们曾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的舞蹈《千手观音》中的聋哑人舞蹈演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小时候用了链霉素这类药而导致的耳聋。还有那些耳神经受到了伤害,需要用人工耳蜗的宝宝,最有可能造成他们耳神经伤害的药物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老人安全用药有哪些禁忌
忌滥用解热镇痛药
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去痛片、消炎痛等已成习惯。实际上,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害多利少,不宜提倡。如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大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病人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去痛片则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严重过敏反应。消炎痛有时可引起胃肠出血及椎体外系病变等毒副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忌大量服泻药
老年人因食物过于精细、较少粗纤维,进食进水减少,生理上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从而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长期服用泻药,如液体石蜡等,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影响钙磷的吸收,造成相关缺乏症。为此,老年人便秘,不宜长期服用泻药,宜调整膳食,加强锻炼,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
忌随便服用安眠药
老年人因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这是老年人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但因各种原因,如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影响睡眠时,则可服用安眠药进行必要的治疗。老年人因对安眠药的分解排泄变慢,长期应用可形成依赖性,所以不可滥用,只可偶尔短期应用,且宜减少用量,必须长期应用时,宜不断更换用药品种,以减少形成药物依赖性。
忌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个别抗生素对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真菌有效。抗生素一般对病毒感染无效。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也不是所有抗生素均对之有效,故不可滥用。加之老年人身体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即使是常用抗生素,如用药不当,亦可造成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药物,常用者有青霉素G钠盐及青霉素G钾盐两种。老年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钠盐,会因肾功能减退,而加重心脏负担,促进或加重心力衰竭;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大量应用青霉素G钾盐,则会引起高血钾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老年人应用容易发生蓄积中毒,产生肾毒性及耳毒性损害。老年人常用红霉素容易出现肝脏损害。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明显增高。以上资料充分说明,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必须特别小心谨慎。
孕期安全用药
注意一:孕期能吃药吗?
答:能!
一句话来概括:孕期尽量不要吃药,但也不是完全抵触药物。因为极少数药物是被证明对准妈妈和宝宝彻底安全的。但另一方面,许多药是很安全的,权衡利弊,与其饱受病痛的折磨,还不如正确用药把伤害控制到最小。专家曾经做过调查,在孕期服用过药物的准妈妈占70%~80%;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可能有2%~3%是由于药物引起的。还有一半以上原因不明的出生缺陷儿,可能与药物和疾病的相互作用有关。
在你服用任何药物之前,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要向医生咨询。如果准妈妈有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比如哮喘、甲状腺功能异常、高血压、抑郁症等),不要因为怀孕就自动停药,应该询问医生,通常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应该坚持用药。必要时,医生会建议你停止用某种药或是给你开另一种安全性高的药来替代。
注意二:不知“孕情”吃了一些药,肿么破?
答:看孕周做决定
孕期用药是否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主要和怀孕周数、药物、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有关。比如不同时期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
怀孕1~2周: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也就是说要么没有影响,要么有影响导致流产,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所以当你不知道是否怀孕的孕前或早早孕时期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对胎儿有太大影响,不必太担心,也不必因此做人工流产。
怀孕3~8周:也就是停经5~10周,称为致畸敏感期,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很容易受到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这个时期不是必须用药时坚决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如果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而且可以在怀孕12~20周进行B超检查,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时排除胎儿畸形。
孕中晚期:这一时期胎儿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继续生长。药物导致畸形的可能性大大下降。
分娩前:准妈妈最后一周用药要特别注意,因为胎儿成为新生儿时,体内的代谢系统不完善,还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和消除药物,药物可能在婴儿体内蓄积。
妊娠期如何安全用药
妊娠各时期可使用的药物是不同的,药物对胎儿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胎儿器官形成期,药物的影响最大;等到器官基本长成后,药物的影响又会逐渐减小,所以说,孕妇用药与胎儿的孕周密切相关。
1、受精后1-2周
这个时期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即要么完全没有影响,要么会导致流产,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在当你在不知道是否怀孕的孕前或早孕时期服用药物,一般不会对胎儿有太大影响,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必因此做人工流产。
2、受精后3-8周(即停经5-10 周)
这个时期称为致畸敏感期,也是胚胎各器官加速分化形成时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这个阶段应该严格控制用药,能不用时果断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如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如有服药史,可在怀孕16-20 周进行产前诊断(包括B超),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排除胎儿畸形。
3、妊娠9周到12周
这个时期同样是胎儿器官形成的重要时期,主要是手指、脚趾等小部位的形成期,因此用药不会像前段时间影响那么大,但同样要慎重对待。
4、孕中晚期
这一时期是胎儿的器官基本分化完成,并继续生长。这段时间药物致畸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是有些药物仍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5、分娩前
孕妇最后1周用药应非常注意,因为胎儿成为新生婴儿时,体内的代谢系统不完善,还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处理和消除药物,药物可能在婴儿体内蓄积并产生药物过量的表现。
哺乳期如何安全用药
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内,妈妈通过哺乳,将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干扰素和其他抗菌物质,传输到宝宝体内,为宝宝胃肠道植入益生菌群。同时母乳含有的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胃激素促进了胃肠道保护屏障的发育,激活对妊娠时出现的胎粪的清除。因此,如果妈妈在哺乳期用药,也要注意安全用药。
哺乳期用药危险性等级分为L1-L5,其中L1、L2、L3级的药物都是比较安全的,使用时不需要停止哺乳。妈妈尽量选择L1和L2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肾上腺素、阿莫西林等。有些L2、L3的药物有些用药的注意及警告,请注意尽量使用半衰期(min:分钟;h:小时;d:天)短(1-3小时)的药物。L4、L5的药物需要停止哺乳,何时恢复哺乳需咨询医生。
孩子吃中药要掌握四原则
1.优先选用小儿专用药
临床上,供儿童使用的专用中药不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提倡家长优先选用小儿专用中药。这些小儿专用中药说明书中都列有相关中、西医适应证,以及与 小儿年龄或体重相应的用药剂量。如家长能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选择相应的用药剂量及疗程,相对来说,疗效比较可靠,副作用也会减到最少。
说明:专供小儿服用的中药,大多在药名中有“小儿”、“娃娃”或“儿童”等字样,以与成人药相区别。例如,小儿消食片、小儿感冒冲剂、健儿清解液、小儿化痰丸、儿童清肺丸等。有些是在包装上画小儿肖像或直接注明小儿用药,可供家长选用时参考。
2.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剂量
无论中药还是西药,供儿童专用的毕竟极少。因此,家长给孩子使用非小儿专用药的机会更多。此时,家长需要找懂得中药药性的儿科中医师咨询,在保证有效性 和安全性前提下,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相应的药物剂量。注意,所谓的儿童剂量是药品上市后医生参照成人用法,或按照临床经验专家估计的剂量。
说明:中药有一定的安全用药剂量范围,稍多一些或少一些不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但是,这毕竟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经开始进行上市后儿童用药的临床剂量再试验。
3.尽量使用成分明确的中药
现在上市的中药,其药品说明书大多列出了药物的所有成分,基本没有毒副作用明显的中药成分。但是,有一些以前批准的中西药混合的药物,没有明确标出所有的药物成分。若同时使用含有相似成分的中药和西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儿童应尽量使用成分明确的中药。
说明: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在我国出口的某些中药中检测出重金属成分,如有些传统中药是朱砂等包衣,这一类中药在西方已被禁用。注意,虽然现在对复方中药配伍后或中药炮制后这些化学成分是否还有毒性存在争议,但儿童应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谨慎使用。
4.选择相对安全的用药途径
目前,市场上的中药大多有口服、外用、注射(肌内和静脉)三种途径。其中,口服和外用相对于注射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少。口服中药是几千年来的传统用药途径,相对副作用较少;外用中药,除了少量过敏体质的特殊患儿以外,副作用也比较少。
说明:中药注射制剂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起效较快,也没有中药口味较差的缺点,但肌内或静脉途径更容易致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口服和外用高,故儿童需要在有资质的医院监护下谨慎使用。
孕期如何安全用药
感冒药
市场上流通的感冒药包括解热镇痛剂、抗组织胺剂(antihistamine)、咳嗽缓解剂等药品,其中解热镇痛剂会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谨慎服用。虽然抗组织胺剂不会导致胎儿畸形,但也不能粗心大意。如果只服药2-3日,大可不必担心,但不能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感冒药。
鼻炎·过敏药
在动物的药物反应实验中,服用过抗组织胺剂的动物生育畸形儿。虽然还没有发现抗组织胺剂对人类会有副作用,但也不应该长时间服用此类药品。另外,鼻炎喷雾剂对身体的副作用很小,可以放心使用。
晕车药
镇定剂或催眠剂可以解决害喜或晕车等症状,但容易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因此在怀孕初期必须禁止服用。
消炎药
在怀孕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服用过的药物中是否含有麻醉性消炎药。麻醉性消炎药会引起胎儿的动脉梗塞,因此容易导致高血压,而且还会抑制孕妇的阵痛,并拖延分娩时间。在怀孕后期或临产之前,必须禁止服用麻醉性消炎药。
眼药
在动物的药物反应实验中,使用过病毒性眼药的动物生育过畸形儿。因此在眼科医院接受治疗时,必须把怀孕的情况详细地告诉医生,如果在怀有胎儿的情况下使用了眼药,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
安眠药
如果经常使用安眠药,就会损伤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所以怀孕时严禁服用安眠药。如果已经服用过安眠药,就应该到医院进行畸形儿检查。当然,如果只服用过一、两次,就不必过于担心。
镇痛剂
有些镇痛剂中含有奎宁(quinine)成分。以前奎宁被当做打胎药来使用,因此如果经常服用奎宁,就容易导致畸形儿。但感冒药中奎宁的含量很少,因此不会影响胎儿的健康。但服用镇痛剂时,就应该查看奎宁的含量,并且必须把详细的情况告诉妇产科医生。
解热镇痛剂
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阿斯匹灵中,含有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生成的物质。前列腺素是连接胎儿肺动脉与大动脉的物质,如果缺乏前列腺素就容易导致畸形儿。尤其在怀孕后期必须小心服用解热镇痛剂。另外,阿斯匹灵还会推迟分娩日期,或者造成分娩过程中的大出血。
红霉素软膏有什么副作用 如何降低红霉素软膏的副作用
1.使用之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有禁忌症的人尽量不使用,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立即停药。
2.对于孕妇小孩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做得是改变剂量,或者是尽量少用药,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
3.使用红霉素软膏时,尽量少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即使需要一起使用,也应该在医生的知道下安全用药。
孕妇安全用药五部曲
第一部曲,告诉医师病情:说清楚,讲明白
就诊时向医生说清楚:患者的症状、正在服用的药品、曾对哪些食物、药品、物质(像花、草、精油、动物皮毛等等)过敏;说明是否怀孕或正在哺乳;说明是否正打算怀孕等等。就诊时向医生讲明白:既往病史,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如高血压需低钠盐饮食,医师会避开含钠药品;糖尿病则避开含糖分药品;如果有肝脏、肾脏病,用药更要慎重,因为大部分药品都在肝、肾脏代谢,它们生病了,药品代谢不完全,不恰当的用药会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部曲,到药房取药:看清楚,问明白
到药房取药时要看清楚:药袋上姓名、就诊卡号是病人的姓名;要看清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服法打印是否清楚。
到药房取药时要问明白:看不懂的药品服用方法、作用要问;更换药品或服法有疑问要问;忌讳同时吃哪些食物或药品要问;药品开瓶后怎么保存也要问。
第三部曲,回到家吃药:视线清楚遵照医嘱
视线清楚:在家吃药时,要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心情放轻松,坐在椅子上,仔细看清楚药袋所有的提示。遵照医嘱:一定要听医师和药师的话,将药品依规定的服法服用完毕,不可随便停药或更改用法。
第四部曲,放置药品时:标示清楚,储放正确
标示清楚:常备药品(如维生素等)或外用药要看清标示“用途、用法”,最好以荧光笔标划“有效日期”。内服及外用药应分开储放,尽可能保持原有包装及说明书,一般药品未吃完前不要丢弃,有标示药名、用法的药袋,每次使用时再细读一次,确保无误。储放正确:通常以“避光、干燥、阴凉”为原则。阳台、厨房、浴室、车上、暖气上都不适宜储放药物;散装药品最好以不透明容器贮存;家中有小孩,应将药品置于高处;需冷藏的药品,应特别注意冷藏之温度是2℃~8℃,应放置于冰箱冷藏室储放。
第五部曲,对药有疑问:有病看医师,问药找药师
有病看医师:同样是病(如感冒),每个人的症状不同,而药品及剂量会因个人生理变化而服法不同,有病就该看医师,不要随便服用来路不明的药品。
问药找药师:服药前有任何有关药物的疑问,服药后有任何的不适症状或问题,应该与药师联络。
购药时要认真查看药品说明书,正规的说明书上一般具有批准文号、药名、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与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病人应将其与自己的症状相对照,选定与病症相适应的药品。
孕妇如何安全用药
中药可以在孕期服用吗?
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跟西药相比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孕妇也可放心使用。这是非常错误的!许多中药所含的生物碱及化学成分十分复杂:
1、有些中药本身毒性较强,可直接或间接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2、有些中药会刺激肠道,反射性地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
3、有些中药有兴奋子宫作用,可导致胎儿宫内缺血缺氧。
4、各味中药相配后产生的作用差异是非常大的,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
在怀孕1-3月内,孕妇除需慎用西药外,还应慎用以下4类中药:大毒大热药物、活血化淤药物、滑利攻下药物、芳香走窜药物,如蜈蚣、朱砂、枳实、麝香、穿山甲、薏苡仁、丁香、益母草、当归等。在不懂中药药性的情况下,想用中药治病,一定要请教中医,千万不能听信偏方和广告,滥用中药。
孕妇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故感冒最好不吃药。
但万事都是一分为二,孕妇用药有一定的风险,并不是完全无益。比如孕早期需要补充的叶酸,孕期需要补充的维生素药物等,都能满足准妈妈和宝宝对于营养的摄入需求。同时,一些疾病本身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就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老人安全用药的注意事项
青霉素:老年人肾脏分泌功能衰退,以致排泄减慢,服药后血药浓度增高,易出现中枢神经的毒性反应,如诱发癫痫及昏迷等。老年病人如果需要用大剂量青霉素时,应考虑其肾功能而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对乙酰氨基酚:该药无明显副作用,但其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过量服用可因药物中毒引起肝损害。因此,老年人服用该药要考虑肝功能和肾功能。
华法林:老年人服用该药后作用及副作用均增强,可能是因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所致,也可能与老年人对华法林的作用较敏感有关。在用药过程中,药师应告知患者到医院观察出血迹象(血尿、大便潜血),同时要检测凝血时间。
苯妥英钠:对患有低蛋白血症或肾功能低下的老年病人,服用该药会增加神经或血液方面的副作用,因为苯妥英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所以老年人服用该药应根据年龄适当减少剂量。
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老年人患震颤性麻痹的几率较高,且常为永久性的,原因不明。老年人服用此类药物时,宜在开始时应用小剂量,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有惊厥和癫痫病史者应慎用该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抗癫痫药物。
阿米替林、丙米嗪:大多数老年人服用后易出现不安、失眠、健忘、激动、定向障碍、妄想等症状,这可能与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有关,似与剂量关系不大。如发现老年人服药后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主要由肾脏排泄,老年人肾功能减低,可因药物半衰期延长而增加药物的毒性(耳毒性及肾毒性)。如需服用此类药物,可参考老年人的肌酐清除率,调整药物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
博莱霉素:该药对老年人易产生肺毒性反应(如肺纤维化),原因不明,故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检查肺功能,特别在总剂量超过400mg时更应检查。
安定、地西泮:老年人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后,中枢神经抑制性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增加,原因不明。如需服用时,宜减少剂量。
普萘洛尔:可能因老年人的肝功能变化、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等原因,其副作用会增加,如头痛、眩晕、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服用该药时,剂量宜个体化并严密观察副作用。
铁制剂:老年人应用时可因胃酸分泌减少而致吸收不足,故疗效不明显。故服用铁制剂时,宜同服稀盐酸以增加铁剂的吸收。
左旋多巴:老年人服用该药时,易发生严重的副作用,如低血压、晕厥、恶心、呕吐,有时产生抑郁加重、定向性障碍、妄想等,原因不明。如需服用,宜减少剂量,同时密切观察副作用的发生。此外,该药不能和维生素B6合用。
哌替啶:老年人服用该药后,可能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低而有更多的自由型药物分布到受体部位,从而增加副作用(恶心、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等)。开始服用该药时应用小剂量,且剂量需个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