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痉挛按摩什么穴位

胃痉挛按摩什么穴位

胃痉挛按摩什么穴位?当出现胃痉挛的时候,患者会感觉到非常的疼痛,而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按摩穴位的方法来快速缓解病症。那么胃痉挛按摩什么穴位呢?

胃痉挛是胃部肌肉抽搐,或从心窝到侧腹、肚脐上方附近突然疼痛的症状,有时会持续几分钟,有时会持续几小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昏厥。引起胃痉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胃溃疡、胃炎、胆汁返流,饮食因素,受寒等。

一、胃痉挛按摩什么穴位

按揉内关穴和足三里穴等穴位确实对缓解胃痛不适有一定的作用。据古书有记载,内关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心脏、神志系统疾病。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核心穴位,专门治疗与消化系统有关的各种疾病。尤其是胃痛时,强刺激该穴(比如可用手用力按揉或用小木棍加压按揉),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1、按压梁丘

取穴: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突出处的凹陷;或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处。

方法: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压腿部的梁丘3分钟。

功效:理气和胃、通经活络。

2、点按足三里

取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点按腿部的足三里约3分钟。

功效:补脾和胃、调理气血。

3、按揉三阴交

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脚踝突出处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揉腿部的三阴交约3分钟。

功效: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4、点按解溪

取穴: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或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点按腿部的解溪约3分钟。

功效:通络止痛、疏肝理气。

5、按揉内关

取穴:位于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

方法:用拇指指端螺纹面轻轻按揉手臂的内关约1分钟。

功效:通络散寒、理气止痛。

6、按压手三里

取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方法:用指关节按压臂部的手三里约2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调理肠胃。

7、按压鱼际

取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压手部的鱼际约2分钟。

功效:清热止痛、疏肝理气。

8、按压中脘

取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压腹部的中脘约2分钟。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9、按揉不容

取穴: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腹部的不容约3分钟。

功效:通络止痛、疏肝理气。

10、按压肝俞

取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对侧肝俞约1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和胃止痛。

11、按压胆俞

取穴: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背部的胆俞约1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12、按压脾俞

取穴: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背部的脾俞1分钟。

功效:调和气血、和胃止痛。

13、按压胃俞

取穴: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压背部的胃俞1分钟。

功效:健脾利湿、和胃止痛。

二、胃痉挛者日常要注意的饮食细节

减少刺激性的食物的摄入,诸如辣椒、生姜这类食物会刺激胃粘膜,引起疼痛加剧。此外还要注意减少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的摄入。特别是如果喝了冰镇啤酒之后,要马上喝一杯热水、热汤暖暖胃。

一定不要空气吃香蕉、柿子。如果空腹吃则会加重胃痉挛的症状,此外因为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镁,如果食用过多,对心脏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油炸类食物。胃痉挛期间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油炸食物、油煎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不好消化,再者如果食用过多,易引起大量的胃酸,从而加重肠胃的负担。

烟酒、咖啡、茶叶、汽水、酸性饮料、糯米食品、牛奶等也都是胃痉挛期间要尽量减少食用的。

日常要尽量选择一些易消化,粗纤维、蛋白质、热量都相对较丰富的食物。比如豆类及豆制品、稀饭、细面条、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多吃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像莲子、大豆、山药、香蕉、牛肉、鸡肉、黄芪、白术、苓茯、猪瘦肉、板栗等食材都有促进脾胃健康的作用,日常宜适当多吃。

三、推荐食疗方法

猪肚白果汤

材料:猪肚1个、白果100克、胡椒适量。

做法:将猪肚处理干净,然后同白果一起炖食成汤,汤好之后,加入适量的胡椒、食用盐进行调味即可。

鳗鱼螵花生汤

材料:鳗鱼胃一个、花生米100克。

做法:交晒干的鳗鱼胃同花生米一起加三碗水炖至一碗食用即可。

最后提醒大家,胃痉挛及其它胃肠疾病都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胃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缓解肠胃方面的疾病也要从日常长期的调理做起。

肠胃不好怎么按摩 按揉巨阙穴肠胃和安

巨阙穴属任脉,穴居中线而近心脏,此穴位具有理气和胃,安神宁心的功效,经常按揉此穴位,可以有效的缓解多种胃肠道疾病,如胃痛,反胃,胸痛,吐逆不食,腹胀,胃痉挛,膈肌痉挛等肠胃性疾病,此外还可辅助治疗惊悸,健忘,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

穴位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手指的指腹端按揉腹部的巨阙穴,反复按揉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可以有效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胃痛,反胃,吐逆不食,腹胀等。


胃痉挛按摩什么穴位

胃痉挛是胃部肌肉抽搐,或从心窝到侧腹、肚脐上方附近突然疼痛的症状,有时会持续几分钟,有时会持续几小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昏厥。引起胃痉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胃溃疡、胃炎、胆汁返流,饮食因素,受寒等。

一、胃痉挛按摩什么穴位

按揉内关穴和足三里穴等穴位确实对缓解胃痛不适有一定的作用。据古书有记载,内关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心脏、神志系统疾病。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核心穴位,专门治疗与消化系统有关的各种疾病。尤其是胃痛时,强刺激该穴(比如可用手用力按揉或用小木棍加压按揉),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1、按压梁丘

取穴: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突出处的凹陷;或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处。

方法: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压腿部的梁丘3分钟。

功效:理气和胃、通经活络。

2、点按足三里

取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点按腿部的足三里约3分钟。

功效:补脾和胃、调理气血。

3、按揉三阴交

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脚踝突出处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揉腿部的三阴交约3分钟。

功效: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4、点按解溪

取穴: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或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点按腿部的解溪约3分钟。

功效:通络止痛、疏肝理气。

5、按揉内关

取穴:位于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

方法:用拇指指端螺纹面轻轻按揉手臂的内关约1分钟。

功效:通络散寒、理气止痛。

6、按压手三里

取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方法:用指关节按压臂部的手三里约2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调理肠胃。

7、按压鱼际

取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压手部的鱼际约2分钟。

功效:清热止痛、疏肝理气。

8、按压中脘

取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压腹部的中脘约2分钟。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9、按揉不容

取穴: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腹部的不容约3分钟。

功效:通络止痛、疏肝理气。

10、按压肝俞

取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对侧肝俞约1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和胃止痛。

11、按压胆俞

取穴: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背部的胆俞约1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12、按压脾俞

取穴: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背部的脾俞1分钟。

功效:调和气血、和胃止痛。

13、按压胃俞

取穴: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压背部的胃俞1分钟。

功效:健脾利湿、和胃止痛。

二、胃痉挛者日常要注意的饮食细节

减少刺激性的食物的摄入,诸如辣椒、生姜这类食物会刺激胃粘膜,引起疼痛加剧。此外还要注意减少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的摄入。特别是如果喝了冰镇啤酒之后,要马上喝一杯热水、热汤暖暖胃。

一定不要空气吃香蕉、柿子。如果空腹吃则会加重胃痉挛的症状,此外因为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镁,如果食用过多,对心脏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油炸类食物。胃痉挛期间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油炸食物、油煎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不好消化,再者如果食用过多,易引起大量的胃酸,从而加重肠胃的负担。

烟酒、咖啡、茶叶、汽水、酸性饮料、糯米食品、牛奶等也都是胃痉挛期间要尽量减少食用的。

日常要尽量选择一些易消化,粗纤维、蛋白质、热量都相对较丰富的食物。比如豆类及豆制品、稀饭、细面条、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多吃具有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像莲子、大豆、山药、香蕉、牛肉、鸡肉、黄芪、白术、苓茯、猪瘦肉、板栗等食材都有促进脾胃健康的作用,日常宜适当多吃。

三、推荐食疗方法

猪肚白果汤

材料:猪肚1个、白果100克、胡椒适量。

做法:将猪肚处理干净,然后同白果一起炖食成汤,汤好之后,加入适量的胡椒、食用盐进行调味即可。

鳗鱼螵花生汤

材料:鳗鱼胃一个、花生米100克。

做法:交晒干的鳗鱼胃同花生米一起加三碗水炖至一碗食用即可。

最后提醒大家,胃痉挛及其它胃肠疾病都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胃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缓解肠胃方面的疾病也要从日常长期的调理做起。

教你按摩治疗胃痉挛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等。其本身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

按摩治疗以止痛解痉,和胃降逆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嘱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曲。施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指腹逆时针按揉中脘、内关10-15分钟,以患者微热为度;之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以拇指指腹按揉胃俞、脾俞、肝俞5-10分钟,稍用力,以患者皮肤潮红为度。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内关、胃俞、脾俞、肝俞时,应向头部方向用力;按摩中脘穴时,用力方向应向足部。

中脘为任脉穴位,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脉交会穴之腑会,具有降逆利水、和胃健脾之功用。内关穴是为手厥阴心包经俞穴,又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手少阴与手厥阴之脉循行胸膈,能开胸膈之逆气,具有疏利三焦,清泄包络,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功。配以督脉胃俞、脾俞、肝俞,使气机调畅,脾胃健而疼痛止。对胃痉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健脾胃按摩哪里最有效 公孙穴——摆平脾胃疾患及调经大穴

定位取穴:位于足内侧缘,在第一跖骨基地部的前下方。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健脾胃,调冲任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胃炎,胃痉挛,胃溃疡,消化不良,腹水,急性肠炎,痢疾,膈肌痉挛,月经不调,心肌炎,足跟痛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端沿顺时针方向按揉公孙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其他疗法:将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20-25毫米的亳针直刺该穴15毫米深,行捻转泻法,每次留针20分钟。


穴位按摩除面肌痉挛

【按摩选穴】

神庭、攒竹、阳白、颧 、四白、地仓、下关、颊车、大迎、翳风、百会、率谷、风池、太阳、印堂、桥弓、合谷、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按摩方法】

1. 用双手拇指桡侧缘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遍。

2. 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推攒竹,至两侧太阳穴30遍。

3. 用拇指螺纹面按揉阳白、颧 、四白、地仓、大迎、下关、颊车、翳风、百会各100次。

4. 用双手大鱼际按揉太阳穴30次。

5. 以率谷为重点扫散头侧面左右各30遍。

6. 以大鱼际部着力按揉患部约5分钟,至局部产生温热感。

7. 按揉脾俞、肾俞各100次。

8. 拿捏风池、合谷、足三里各10~30次,以局部有较强的酸胀感为宜。

9. 用拇指螺纹面向下直推桥弓,先左后右,每侧10遍。

10. 由前向后用五指拿头顶,至后头部改为三指拿,顺势从上向下拿捏项肌3~5遍。

11. 用双手大鱼际从前额正中线抹向两侧,在太阳穴处按揉3~5次,再推向耳后,并顺势向下推至颈部。做3~5遍。

12. 重复6。

按摩每日可做1~2次,持续治疗。康复后,可改为每日1次,续做1个月以巩固疗效。

胃痛按摩手上哪里 胃痛胃痉挛按摩手部穴位

胃肠点和胃,肠等消化器官密切相连,一般胃痛可刺激胃肠点,当急性胃炎发作时,只要用尖状物强刺激,便可反射性刺激脑补,抑制胃及肠部机能,减少疼痛感。

位于手背第二,三掌指关节后的掌骨间凹陷处的落零五,也与肠胃点具有同等效果,刺激肠胃点和落零五的差异是,单纯暴饮暴食所引起的胃痛,则刺激肠胃点,若为神经性的胃痛,刺激落零五则比较有效。

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强力掐按胃肠点,落零五各10-15次。先掐胃肠点,待疼痛缓和后,再掐落零五。


胃痉挛怎么缓解 穴位按摩

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可缓解治疗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

具体做法:坐姿,将虎口卡在梁丘穴周围,用食指和中指指端按压梁丘穴,尽量用力,每次按压下之后停留10秒,如此反复20次,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条腿上的梁丘穴,之后可以用拳头在梁丘穴上敲打,但不可过分用力。

中脘穴是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可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等消化系统疾病,对于缓解胃痉挛有帮助。

具体做法:按摩中脘穴,先用拇指指肚按揉,然后用手掌摩擦中脘穴周围,以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宜。

足三里是位于胫骨外侧,膝盖下方约4横指宽处,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等不适。

具体做法:以拇指指腹着力,以顺时针方向稍微用力按揉足三里穴约2分钟,然后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分别做左右两腿,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佳。


相关推荐

按摩哪里有助于消化 按摩公孙穴摆平肠胃疾患

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之络穴,该穴具有健脾胃,调冲任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消化不好,胃溃疡,胃痉挛,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痢疾,神经性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按摩取穴: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在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端顺时针方向按揉公孙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胃痉挛的治疗办法是怎样的

胃痉挛即胃部肌肉抽搐,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等。胃痉挛本身是一种症状,出现胃痉挛时,主要对症治疗,解痉止痛止呕,如果常出现胃痉挛,应注意寻找原因,从根源上医治。胃痉挛的治疗办法是怎样的1.药物治疗(1)问苯三酚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痉挛疗效较好,安全性高。(2)25%葡萄糖2支,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2支,利多卡因1支,三者混和后口服。2.中医刮痧治疗应用刮痧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疼痛

怎样才能快速有效的治疗胃痛

一、胃疼的药物治疗胃疼时最好先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胃疼之后再服药,胃痉挛引起的胃疼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绞痛,有的合并呕吐,应及时采用阿托品、颠茄片解痉药来缓解胃部痉挛;如果是进食后约1小时开始出现规律性上腹痛,可能是胃溃疡引起的,应服用抑制胃酸类药物,如果胃疼合并腹泻呕吐等现象,则可能是急性胃肠炎症状,可以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消炎药。二、胃疼的推拿治疗1.常用手法:按法、点法、揉

​打嗝不止怎么办

打嗝不止怎么办?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打嗝,打嗝是因为有时吃东西吃得过饱、过快,受到寒冷刺激等都会导致的。打嗝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总打嗝停不下来,确实不怎么好受。为什么会打嗝呢?如何制止打嗝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下打嗝的原因:中医认为,打嗝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正气亏虚,导致胃气上逆,引起膈肌痉挛和胃痉挛,从而产生呃逆。因此,要缓解症状,就要疏通胃气,让上逆的胃气往下走。喝冷水止打嗝的小方法喝冷水治打嗝?最好

教你按摩治疗胃痉挛

按摩治疗以止痛解痉,和胃降逆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嘱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曲。施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指腹逆时针按揉中脘、内关10-15分钟,以患者微热为度;之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以拇指指腹按揉胃俞、脾俞、肝俞5-10分钟,稍用力,以患者皮肤潮红为度。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内关、胃俞、脾俞、肝俞时,应向头部方向用力;按摩中脘穴时,用力方向应向足部。中脘为任脉穴位,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

湿气重按摩哪里图 胃俞:健胃除湿

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第21个穴位,具有理气健胃,除湿清热及化滞等功能,对它进行刺激可以调理胃气,防止胃脘疼痛,腹胀,肠鸣以及恶心,呕吐等胃部疾病。按摩取穴:被按摩者俯卧或正坐,露出背部,按摩者在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四指并拢后宽度的一半)取穴。按摩方法:1.按摩者用两手拇指指腹端,或筷子头,以被按摩者能承受的力度在此穴打圈按揉;3-5秒后抬起,稍停2-3秒

面肌痉挛是什么穴位

1、面部痉挛是什么穴位可以按摩?面肌痉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神经抽动、肌肉痉挛,中医属的范畴。初起易治,久病难医,继发者易治,原发者难医。穴位按摩重在温散风寒、补益气血、熄风解痉,而按摩穴位有神庭、攒竹、阳白、颧 、四白、地仓、下关、颊车、大迎、翳风、百会、率谷、风池、太阳、印堂、桥弓、合谷、脾俞、肾俞、足三里等。2、面部痉挛的病因是什么?2.1、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脉,以致经气阻滞,经

肠胃不好按摩哪里图片 按摩上脘穴增强胃动力

上脘穴为任脉穴位,该穴名义指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聚集本穴后再循经脉下行,进入任脉的巨空腔,故名,按摩此穴有健脾安胃,清热化痰的功效,可治疗胃脘疼痛,腹胀,腹痛,呕吐,呃逆等症,此外对肠炎,胃炎,膈肌痉挛等具有良好的疗效。穴位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按摩方法:用双手中指同时按揉上脘穴,每次按揉1-3分钟,以感到有刺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1次,长期坚持按摩,能增强胃动力,增加

消化不好怎么按摩 按摩内庭穴改变消化不良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在人体足背上,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之功效,经常按摩此穴能有效的改善消化不好,胃部痉挛等症,有效缓解胃部疾病,如胃胀胃痛,胃肠虚弱,急慢性肠炎引起的泻下等疾病。按摩取穴:位于人体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各一。按摩手法:用手指指腹向骨缝方向往返推按200下, 力量要大,最好以个人的承受能力为度,每天早上1次,可以有效助消化,还能缓解因胃火过旺引起的痘痘。

如何通过按摩梁丘穴治疗胃痉挛

按摩部位及取穴:梁丘穴。以指压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压时,震动较强,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压。微弱的刺激无法止住突然发生的心窝疼痛。这种状况的要诀 是:用会痛的力量用力加压。每次压20秒,休息5秒再继续。如此重复几次,疼痛便会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