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1)口服铁剂: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二价铁盐容易吸收,故临床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20%)、富马酸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力蜚能(含元素铁46%)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为元素铁每日4~6mg/kg,分3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以两餐之间口服为宜,既可减少胃肠副反应,又可增加吸收。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

(2)注射铁剂:注射铁剂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发生过敏性反应致死,故应慎用。

(3)铁剂治疗后反应:口服铁剂12~24h后,细胞内含铁酶开始恢复,烦躁等精神症状减轻,食欲增加。网织红细胞于服药2—3天后开始上升,5~7日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通常于治疗3~4周达到正常。如3周内血红蛋白上升不足20g/L,注意寻找原因。如治疗反应满意,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增加铁储存。

小孩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几种常见小儿贫血的病因: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常见于6个月到2岁的小儿。

(1)体内贮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贮铁量约为250~300mg(平均60~70mg/kg)。贮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贮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延迟结扎脐带,可使新生儿多得35mg铁。

(2)铁摄入量不足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不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愈快,铁的需要量相,对愈大,愈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食物过敏、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失血1ml就相当于失铁0.5mg,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临床特点为贫血、神经精神症状、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

维生素B12和叶酸都是细胞DNA合成所必须的物质,是重要的造血原料,缺乏这两种物质可引起贫血,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故常见于素食乳母喂养或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小儿。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羊奶中缺乏叶酸,故叶酸缺乏常见于仅以羊奶喂养或严重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者。

3.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增强但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所致的一类贫血,特点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网织红细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小儿营养性贫血有几种类型

小儿营养性贫血有两种类型: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小儿贫血如何防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个月〜6岁小儿血红蛋白低限为110克/升,6岁〜14岁为120克/升,新生儿则为145克/升,低于此限,即可诊断为贫血。小儿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者4度。小儿贫血主要有三种。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皮肤黏膜渐显苍白,以唇、口黏膜和甲床为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常有头晕、耳鸣、眼前发黑,胃肠道、心血管、神经等系统可出现相关症状。此外,铁低于12微克,综合以上症状即可确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对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合理喂养,防治腹泻、呕吐等胃肠疾病,并应用铁剂治疗为防治关键。 (2)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多呈虚胖形态,常有颜面轻度水肿、毛发稀疏发黄、皮肤可有出血点或淤斑等。此外,皮肤多呈蜡黄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疲乏无力,小儿常出现烦躁不安、易怒,表情呆滞、嗜睡、反应迟钝、少哭等症状。 对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加强营养和护理,并应用镇静剂,以及使用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是防治的关键。 营养性感染性贫血。除感染和贫血症状外,肝、脾肿大为突出特点,并有...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1。去除病因缺铁性贫血常可找到明确原因,只能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彻底治疗,忽视原发病而补铁治疗只能改善贫血。

2。补充铁剂常用口服铁剂,传统方法成人口服硫酸亚铁,此法在目前市场诸多铁剂中仍不失为首选,多数患者能耐受,但也有少数患者有消化道反应。口服铁剂后患者症状可很快改善,3~5d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d达高值,血红蛋白一般于2周后明显上升。血红蛋白达正常值后,仍需继续服药3~6个月,以补充体内储存铁。口服铁剂无法耐受者可用注射铁剂,常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治疗方法应准确计算。注射铁剂后约有5%患者可有注射局部疼痛、头晕、头痛、肌肉关节痛、淋巴结炎或荨麻疹等反应,若铁剂治疗3周无反应,应考虑原发病是否控制和诊断是否正确。此外部分患者合并缺铜,单用铁剂治疗反应不好,加用铜可能有效。

小孩子缺铁性贫血是什么原因

营养性贫血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3岁以内宝宝约有30-40%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以6个月-2岁发病最多见。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比较有规律性,临床上发现大多生在6个月到2岁的小孩,这个时期是孩子的萌芽阶段,就是开始长乳牙到乳牙发育完全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之后,营养性贫血的发病就减少了。

贫血的原因,常见的有四个。第一个就是先天储铁不足。正常胎儿从母体获得铁约225mg,可供出生后4—5个月生长之用。如果妈妈缺铁性贫血严重,孩子体内铁元素的储备往往是不够的,或者是孩子早产,多胎,从母体获得的铁不足以致生后3—4月就可能发生贫血。第二种情况就是生长发育的因素。随着宝宝高速的生长发育,体重增长,铁的需要量相对增大,若不及时供给足够的铁,就可能发生贫血。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很多,除了上面介绍的原因之外,还有比如因为先天原因而导致身体储存的铁不足,最后也会导致贫血。另外,如果在分娩的过程当中胎儿的出血太多,或者母亲怀孕期间本身就患有贫血病,则也可导致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如何避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摄取充足的热量及蛋白质

蛋白质 是合成红血球的原料之一,奶类、蛋、鸡肉、猪肉、牛肉、鱼肉及海产、黄豆制品都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饮食必须配合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热量,才能改善贫血现象。

2、摄取富含铁质的食物

动物性来源的吸收率优于植物性来源。

动物性来源:肝脏、蛋黄、瘦红肉(牛肉、猪肉)等。

植物性来源:葡萄(干)、黑枣、绿叶蔬菜及强化铁质的谷类或面包等。

3、增加维生素 C 的食物

蔬菜 、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 C,有助铁质被人体吸收,最好能于餐后同时补充。

4、减少影响铁质吸收的食物

酒精、制酸剂的胃药、茶(含有单宁酸)、浓咖啡、过多的纤维素、人工甘味剂及高钙食物,容易与铁质结合,减少铁质吸收,最好避免与富含铁质的食物同时摄取。

5、孕期需要增加B群等营养物的摄入

孕期营养不足或饮食中缺乏铁质、维生素B群、叶酸等都可能引起贫血。除了补充富含铁质的食物与铁剂之外,也可以服用孕妇专用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怀孕初期(前三个月)亦可补充叶酸。

如须补充铁剂,要注意:

a. 饭后半小时内服用。

b. 粪便呈黑色是正常的。

c. 可配合果汁以利吸收。

d. 服铁剂后两小时内,禁止饮用含揉酸之荼、咖啡等,避免影响铁剂之吸收。

在此,还要鼓励产后的妈妈们哺喂母乳,母乳能提供最完整最适合宝宝成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尽管婴儿配方奶粉是以母奶为仿效的标准,但母奶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铁质、钙质比一般婴儿配方奶粉更容易消化与吸收。无论您是现在人生发展到那个时期,都尽可能的摄取均衡且天然的食物,尽量不要靠药物、维生素等。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人群

本病是一种普及全世界的营养缺乏性疾病,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达30-90%,

我国属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我国农村发病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7岁以下的小儿均可发病,特别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本症是一种可以预防及治愈率高的疾病。只要注意小儿的饮食搭配,增加膳食铁含量即可预防此病,但一旦发病,必须及时治疗,以免危害儿童的健康。我国有1亿多人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孕妇占40%,儿童占50%。因此,孕产妇、婴幼儿、儿童及一些贫血的人,应多吃些能促进造血功能的食物,以防止贫血。

相关推荐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一.一般表现皮肤、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二.造血器官表现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则肝脾肿大愈明显,但肿大程度罕有超过中等度者,淋巴结肿大程度较轻,质韧不硬。三.其他症状和体征由于上皮损害可出现反甲,口腔粘膜及肛门发炎,舌乳头萎缩

儿童贫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引起儿童贫血的原因主要分三类,一是生成不足:包括造血物质如铁、叶酸、vtb12缺乏导致的营养性贫血和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二是破坏过多:其中一种是红细胞内在缺陷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亦称蚕豆病)和地中海贫血,另一种是红细胞外在因素导致的非遗传性贫血如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感染性贫血等;三是丢失过多造成的失血性贫血如急性大出血、

2岁小孩缺铁性贫血怎么?

供给集体托幼机构,这对于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倒是一个价廉方便的食品。黄豆及其制品:黄豆在我国人民营养及儿童营养方面的重要性及地位,已有不少营养学家提到过。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 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 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为高芝麻酱: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好的婴幼儿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添加在多种婴幼儿食品中,深受儿童

小孩子贫血的症状是什么

小孩子贫血的症状有脸色苍白、表情严肃、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记忆力减退、手脚冰冷等,贫血常常是由于缺铁引起的,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补铁。多吃动物心,肝,肾,瘦肉,鸡蛋黄,豆类,菠菜,红枣及木耳等等,当然配合铁制剂一起补充,效果会更好,儿童常用的铁剂有铁之缘片,吸收是很好的还不伤肠胃,我小孩缺铁也是吃铁之缘片的,补血的效果很明显。其他: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变淡;呼吸、心率增快;食欲下

孕妇补铁的必要性

铁是人体生成红细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孕期的缺铁性贫血,不但可以导致孕妇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乏力的症状,还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生长发育迟缓,生后智力发育障碍,生后6个月内易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假如孕妇罹患缺铁性贫血,不仅在分娩时会出现各种合并症,还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早产、死产、新生儿死亡等。此外,胎儿免疫系统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孕妇要为自己和胎儿在宫内及产

判断婴儿贫血的指标

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关于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出生后10天内的新生儿血红蛋白(Hb)《145g/L;10天~3月的婴儿因“生理性贫血”等因素影响,贫血的标准很难确定,建议暂以Hb 《100g/L;3月~不足6岁Hb《110og/L;6~14岁Hb《120g/L为贫血。小儿各种贫血疾病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肝功能化验肝功能异常怎么

要考虑肝胆疾病,如肝炎,此外病毒感染、药物影响等都会造成转氨酶增高;贫血的原因很多,有营养不良性、遗传性、免疫性、失血性的贫血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建议去医院就诊查找病因。

哪些人需要补铁?

1、婴幼儿:母亲孕期和哺乳期保证了铁的摄入,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后不用补铁。4个月后的婴幼儿,添加辅食就要适当添加含铁食物,肝脏、全血、鱼类、蛋类、绿叶蔬菜和海产品中含铁量较高,可将这些食物制成肝泥、鱼泥、肉泥、菜泥或蛋羹给孩子哺喂。如果不及时补铁,很容易发生缺铁,进而导致贫血。2、儿童、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和心智上的发育都很快,新陈代谢快、运动量大,对铁的需求和消耗都很大,而平时饮食不注意食物

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贫血的种类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多见。凡6岁以下的儿童,血色素低于11克/dl,就可以诊断为贫血。婴儿从出生到1周岁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体重从3公斤增长到9公斤,其中血容量增长很快,如果没有供应充足的造血原料,就会发生贫血。当缺乏铁和蛋白质而发生贫血时,其红细胞体积变小,血色素的含量也相应减少,此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当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而发生贫

宝宝贫血的原因 造血原料不足

儿童营养不良,身体中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缺乏,导致制造红细胞的原料不足,同样也可引起红细胞生成不足而发生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