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胎瘤的诊断鉴别方法
畸胎瘤的诊断鉴别方法
畸胎瘤大多数为外生性或有明显肿块可扪及,根据临床表现常能早期诊断。仔细的腹部体检和直肠指检,对腹部、盆腔、隐型骶尾部畸胎瘤的检查非常必要;肿瘤部位的X线平片可发现肿瘤内有骨、牙齿等异常钙化影而明确畸胎瘤,并多为成熟型畸胎瘤;胃肠道钡餐、钡剂灌肠和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相应部位的胃肠道或肾脏、输尿管、膀胱等脏器的受压推移情况。对生长迅速、浸润范围较广的畸胎瘤病例应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肿瘤浸润范围及与重要血管,脊髓神经的相邻关系。
考虑恶性畸胎瘤可能者,均应检测患儿血清的甲胎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恶性畸胎瘤92%有甲胎蛋白增高,而良性畸胎瘤也有4%有AFP异常,并发现良性畸胎瘤AFP增高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
畸胎瘤的诊断方法:
根据不同部位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并结合下列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1、畸胎瘤的X线片:
可见肿瘤内的异常钙化,如发现牙齿或不规则形状的骨骼影像,为畸胎瘤独有的特点。胸部、骨骼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2、畸胎瘤的静脉肾盂造影:
显示肾外肿物,肾输尿管可有压迫移位或变形。
3、畸胎瘤的B超或CT检查:
确定肿物囊性、实性或囊实相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确肿瘤的确切位置和大小。
4、畸胎瘤的MRI检查:
能提供正常与异常组织之间的良好对比,准确显示长骨骨髓内的扩散,容易发现骨髓内跳跃式转移灶,判断肿瘤与关节、神经、血管的关系,对决定患者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5、畸胎瘤的甲胎蛋白测定:
恶性畸胎瘤或良性畸胎瘤恶性变,均可引起甲胎蛋白升高。其效值高低可作为判断肿瘤是否恶变的标准。手术后第3~4天和2~3周复查血清甲胎蛋白,如超过250μg/ml,可认为有恶性组织残留。
6、畸胎瘤的直肠指检:
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该检查有助于检出骶前肿物,并可感觉到直肠受压、移位、甚至狭窄的程度。
畸胎瘤的鉴别方法:
1、腹膜后畸胎瘤:
需与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积水相鉴别。
2、盆腔、骶尾部畸胎瘤:
应与盆腔、膀胱横纹肌肉瘤鉴别,囊性畸胎瘤应与脊膜膨出鉴别,可做膀胱造影、X线片有无脊柱裂及做甲胎蛋白测定等检查。
3、睾丸畸胎瘤:
易误诊为睾丸鞘膜积液、睾丸炎及睾丸血肿外伤性.应注意询问病史,作透光试验,检查时注意有无压痛及作甲胎球蛋白测定。
4、卵巢畸胎瘤:
以急腹症症状就诊时,很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以腹部肿物就诊时,应注意与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胀大的膀胱鉴别。作B超或CT检查即可确诊。
畸胎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畸胎瘤常做的检查为:
1、体检或妇科检查盆腔B超发现。发现畸胎瘤的最佳办法是通过超声检查。
2、出现急腹痛。卵巢畸胎瘤可发生卵巢扭转、坏死,表现为剧烈疼痛和相应的局部症状;畸胎瘤若发生继发感染和囊内出血时,常可迅速增大,局部明显压痛,并同时伴发热、贫血、休克等症状。
3、出现月经异常。畸胎瘤可能引起月经异常,如周期不正常,量多或量少。
4、剖宫产时发现。一些肥胖的人或怀孕的人,B超时不容易发现畸胎瘤。因此,有些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现腹部有畸胎瘤,医生会将畸胎瘤一并剔除。
5、长期不孕检查发现。有些妇女结婚后多年不孕,到医院检查方知是畸胎瘤。
6、自己摸到有隆起物。有些人的畸胎瘤已经长得很大了,挺起一个大肚子,年轻的妇女以为自己“意外怀孕”,年长的妇女以为自己发福,一旦到医院检查,被伪装的畸胎瘤就露馅了。
7.脊柱X线表现有较大范围或明显的椎脊腔增宽,病变部位的椎弓根偏窄,椎弓根间距加宽,椎体后缘内凹,部分病例可见脊柱裂的表现。
8.CT与磁共振对诊断畸胎瘤具有明显优势,均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异源性。在磁共振影像上,畸胎瘤表现为混杂信号,常有完整的囊壁,内富含脂肪信号,可伴有或无瘤内强化结节,通常除发现肿瘤外,多伴有脊柱裂或椎体发育异常。
畸胎瘤诊断
椎管内畸胎瘤的诊断在磁共振影像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诊断并不困难,MRI能够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肿瘤特征及邻近脊柱脊髓发育情况,对于手术方案的拟定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有颅内炎症表现,特别是反复发作,腰背部有皮毛窦者,应该首先考虑本病的诊断,对于存在腰背痛,病史较长,年龄较轻且以双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功能不良者,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尽早行胸腰骶椎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HCG下降了还会升吗 HCG检测有什么意义
1.可以用于早期妊娠的诊断,判断妊娠早期胎盘功能和宫外孕及流产的诊断。
2.作为葡萄胎、绒癌、睾丸畸胎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病情观察的重要参考指标。
3.脑脊液中出现HCG病和血清中浓度HCG比例大于60:1,提示肿瘤脑转移。
脑瘤诊断鉴别
1、颅内炎症。如脑膜炎、蛛网膜炎、脑脓肿,颅内炎症一般有急性或亚急性发病过程、脑膜刺激征和全身症状,视盘水肿在早期少见且轻微,脑脊液检查炎性表现并可能检出病原菌。
2、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见于有头颅外伤的老年人,但有时外伤轻微不能追忆,临床表现可有类似老年性痴呆的精神症状、颅内高压表现或意识障碍,局限体征为一侧肢体体力弱为主,CT检查可确诊。
3、脑猪囊尾蚴病。病人有便绦虫或有皮下结节存在,常有癫痫、精神症状或颅内高压表现。CT或MRI可在颅内发现病灶。
4、癫痫。原发性癫痫起病一般在20岁以前,无局限性神经体征,成年后发病的局灶性癫痫怀疑颅内肿瘤,病人可有颅内高压和局限体征,影像学可发现肿瘤。
5、多发硬化:是脱髓鞘的常见类型,以轴索的弥漫性脱髓鞘及神经胶质增生为特点,好发于脑室周围、视神经、脑干、小脑白质及小脑脚、脊髓,有时需同颅内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相鉴别。多发硬化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居多,病程中缓解与复发交替。影像学检查提示白质内存在新旧不一的2个以上病灶,多无占位效应。活动病灶在CT或MRI上多可对比增强,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使强化密度减低。
怎样能确诊畸胎瘤
考虑恶性畸胎瘤可能者,均应检测患儿血清的甲胎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恶性畸胎瘤92%有甲胎蛋白增高,而良性畸胎瘤也有4%有AFP异常,并发现良性畸胎瘤AFP增高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
畸胎瘤的诊断方法:
根据不同部位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并结合下列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1、畸胎瘤的X线片:
可见肿瘤内的异常钙化,如发现牙齿或不规则形状的骨骼影像,为畸胎瘤独有的特点。胸部、骨骼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2、畸胎瘤的静脉肾盂造影:
显示肾外肿物,肾输尿管可有压迫移位或变形。
3、畸胎瘤的B超或CT检查:
确定肿物囊性、实性或囊实相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确肿瘤的确切位置和大小。
4、畸胎瘤的MRI检查:
能提供正常与异常组织之间的良好对比,准确显示长骨骨髓内的扩散,容易发现骨髓内跳跃式转移灶,判断肿瘤与关节、神经、血管的关系,对决定患者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5、畸胎瘤的甲胎蛋白测定:
恶性畸胎瘤或良性畸胎瘤恶性变,均可引起甲胎蛋白升高。其效值高低可作为判断肿瘤是否恶变的标准。手术后第3~4天和2~3周复查血清甲胎蛋白,如超过250μg/ml,可认为有恶性组织残留。
6、畸胎瘤的直肠指检:
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该检查有助于检出骶前肿物,并可感觉到直肠受压、移位、甚至狭窄的程度。
畸胎瘤的鉴别方法:
1、腹膜后畸胎瘤:
需与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积水相鉴别。
2、盆腔、骶尾部畸胎瘤:
应与盆腔、膀胱横纹肌肉瘤鉴别,囊性畸胎瘤应与脊膜膨出鉴别,可做膀胱造影、X线片有无脊柱裂及做甲胎蛋白测定等检查。
3、睾丸畸胎瘤:
易误诊为睾丸鞘膜积液、睾丸炎及睾丸血肿(外伤性).应注意询问病史,作透光试验,检查时注意有无压痛及作甲胎球蛋白测定。
4、卵巢畸胎瘤:
以急腹症症状就诊时,很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以腹部肿物就诊时,应注意与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胀大的膀胱鉴别。作B超或CT检查即可确诊。
畸胎瘤的诊断鉴别方法
畸胎瘤大多数为外生性或有明显肿块可扪及,根据临床表现常能早期诊断。仔细的腹部体检和直肠指检,对腹部、盆腔、隐型骶尾部畸胎瘤的检查非常必要; 肿瘤部位的X线平片可发现肿瘤内有骨、牙齿等异常钙化影而明确畸胎瘤,并多为成熟型畸胎瘤;胃肠道钡餐、钡剂灌肠和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相应部位的胃肠道或肾脏、输尿管、膀胱等脏器的受压推移情况。对生长迅速、浸润范围较广的畸胎瘤病例应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肿瘤浸润范围及与重要血管,脊髓神经的相邻关系。
考虑恶性畸胎瘤可能者,均应检测患儿血清的甲胎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恶性畸胎瘤92%有甲胎蛋白增高,而良性畸胎瘤也有4%有AFP异常,并发现良性畸胎瘤AFP增高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
畸胎瘤的诊断方法:
根据不同部位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并结合下列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1、畸胎瘤的X线片:
可见肿瘤内的异常钙化,如发现牙齿或不规则形状的骨骼影像,为畸胎瘤独有的特点。胸部、骨骼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2、畸胎瘤的静脉肾盂造影:
显示肾外肿物,肾输尿管可有压迫移位或变形。
3、畸胎瘤的B超或CT检查:
确定肿物囊性、实性或囊实相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确肿瘤的确切位置和大小。
4、畸胎瘤的MRI检查:
能提供正常与异常组织之间的良好对比,准确显示长骨骨髓内的扩散,容易发现骨髓内跳跃式转移灶,判断肿瘤与关节、神经、血管的关系,对决定患者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5、畸胎瘤的甲胎蛋白测定:
恶性畸胎瘤或良性畸胎瘤恶性变,均可引起甲胎蛋白升高。其效值高低可作为判断肿瘤是否恶变的标准。手术后第3~4天和2~3周复查血清甲胎蛋白,如超过250μg/ml,可认为有恶性组织残留。
6、畸胎瘤的直肠指检:
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该检查有助于检出骶前肿物,并可感觉到直肠受压、移位、甚至狭窄的程度。
畸胎瘤的鉴别方法:
1、腹膜后畸胎瘤:
需与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积水相鉴别。
2、盆腔、骶尾部畸胎瘤:
应与盆腔、膀胱横纹肌肉瘤鉴别,囊性畸胎瘤应与脊膜膨出鉴别,可做膀胱造影、X线片有无脊柱裂及做甲胎蛋白测定等检查。
3、睾丸畸胎瘤:
易误诊为睾丸鞘膜积液、睾丸炎及睾丸血肿(外伤性).应注意询问病史,作透光试验,检查时注意有无压痛及作甲胎球蛋白测定。
4、卵巢畸胎瘤:
以急腹症症状就诊时,很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以腹部肿物就诊时,应注意与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胀大的膀胱鉴别。作B超或CT检查即可确诊。
卵巢癌怎么诊断
根据病史及检查,卵巢肿瘤??一般不难诊断,但良恶性的诊断有时并不容易,还有可能与其他疾病混淆,需进一步行下列辅助检查:
超声波检查
B超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内部结构、来源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阴道彩色血流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使诊断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
细胞学检查
腹腔或后穹窿穿刺以及术中取腹水或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腹水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为60%~70%。经阴道或腹部细针穿刺包块吸取细胞检查对卵巢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0%~95%,但有引起囊液外溢及癌细胞扩散的可能,一般在诊断困难且不具备手术条件时作为最好最后的诊断手段。一般囊性包块不宜做穿刺检查。
腹腔镜检查
可直接窥视盆腹腔脏器,明确有无肿瘤及肿瘤的具体情况,有无转移及转移部位,结合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具有确诊价值,并可临床分期。
肿瘤标记物测定
在有些卵巢肿瘤病人,血中有些肿瘤标记物可以升高,对肿瘤的诊断及良性与恶性的鉴别有意义。CA125是卵巢上皮性癌的理想标记物,其阳性检测率在浆液性癌可达70%~90%。卵巢黏液性囊腺癌患者50%左右血清中癌胚抗原(CEA)阳性。甲胎蛋白(AFP)在几乎所有的内胚窦瘤明显升高,在部分未成熟畸胎瘤、混有卵黄囊成分的其它生殖细胞肿瘤也有升高。卵巢绒癌血hCG可升高。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可分泌雌激素,睾丸母细胞瘤可分泌性激素,激素水平检查可发现升高。
放射学诊断
腹部平片检查对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可显示牙齿及骨质。如发现盆腔孤立钙化灶,提示曾有盆腔淋巴结结核,可作为卵巢癌与结核进一步鉴别诊断的依据。消化道造影及胃镜肠镜检查可了解盆腔肿物是否为消化道转移癌。淋巴造影可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
其它
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楚显示肿物的图像及各脏器、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对卵巢肿瘤的诊断、协助分期、随访时观察残余瘤的变化和肿瘤有无复发起一定作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复发癌的诊断有帮助,PET-CT具有计算机体层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的双重作用,其应用正越来越广泛,但因费用昂贵,尚不能常规采用。
垂体瘤诊断鉴别
1、临床表现
病人年龄,性别,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
2、内分泌检查
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
3、影像学
(1)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2)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4、病理学检查
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
畸胎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无特殊表现。
脊柱X线表现有较大范围或明显的椎脊腔增宽,病变部位的椎弓根偏窄,椎弓根间距加宽,椎体后缘内凹,部分病例可见脊柱裂的表现。
CT与磁共振对诊断畸胎瘤具有明显优势,均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异源性。在磁共振影像上,畸胎瘤表现为混杂信号,常有完整的囊壁,内富含脂肪信号,可伴有或无瘤内强化结节,通常除发现肿瘤外,多伴有脊柱裂或椎体发育异常。
畸胎瘤疾病近几年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多患者对于该疾病都很痛苦,我们不希望自己被该疾病所困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畸胎瘤的早期诊断与鉴别,及时确诊疾病,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畸胎瘤的诊断鉴别要点。
腰穿时绝大多数病人腰穿测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一般不高,少数有轻中度增高。
1、颅脑X线平片
对诊断有帮助,多数显示有颅内压增高征象,如发现有牙齿、小骨块、钙化影像,更有助于定性诊断。
2、CT扫描
CT平扫可见肿物形态不规则,结节状及明显分叶状和密度不均的占位性病变,通常有实性成分(高密度)、囊行(低密度)及钙化和骨化等,多囊者较为常见。全部患者皆可见到脂肪成分,瘤内出血少见。有少数病例可见脑室内油脂状液体随体位变化而游动(为畸胎瘤破溃入脑室所致),畸胎瘤与恶性畸胎瘤在平扫CT很难区别,但后者囊变成分、钙化和脂肪相对较少,实质部分较多,而瘤周水肿则常可出现。畸胎瘤良性者常已生长多年,肿物发现时通常较大,在松果体区者几乎皆有不同程度的幕上脑室扩大。注药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密度极不均匀,囊壁强化可呈多个环状影。
3、MRI
畸胎瘤由多种成分组成,故T1及T2像出现的信号也极为混杂,但边界较清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良性畸胎瘤边界无水肿(T2像显示清楚的高信号),如有周边水肿,提示肿瘤为恶变成分或恶性畸胎瘤,肿瘤在注药后瘤壁和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生长于鞍区或鞍上者须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颅咽管瘤
多发生于儿童,可位于鞍内、鞍上及鞍旁,多数可突入第三脑室而梗阻室间孔。CT为囊性、实性和二者混杂,常有大囊,形态不规则,有的垂直向上生长,可超过室间孔;有时横向生长,向前达额底,向外后可达脑桥小脑角,内侧可深入颞叶,向后可充满脚间池,使脑干向后移位。CT以钙化为特点(钙化率大于90%),为周边蛋壳样,也可为斑块状散在钙化。MRI在T1像显示为高低不同信号,尽管囊性成分和实性成分在T2像皆为高信号,但囊性变的胆固醇成分比实性成分信号还高。颅咽管瘤为先天性,多有儿童垂体功能低下,发育矮小和性征不发育。症状中不像鞍上畸胎瘤以尿崩为首发症状,颅咽管瘤首发症状为视力视野改变和颅压增高症,尿崩症发生率低(30%左右)且常在肿瘤的晚期才发生。
2、下丘脑和视交叉胶质瘤
是鞍区第2位常见的肿瘤,多数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下丘脑星形细胞瘤多为实性,CT为等或稍低密度,MRI在T1像为等或稍低信号,T2像为高信号,质地均匀或不均匀,注药后可轻度强化到明显强化,影像学如不易鉴别时则主要凭临床症状,即生殖细胞瘤在鞍上多以尿崩症起病,星形细胞很少有尿崩症。
3、垂体腺瘤
儿童少见,占儿童颅内肿瘤的2%~3%,多为较大腺瘤(腺瘤【译】:是一种可治愈的良性肿瘤。一般多见于乳腺、甲状腺、卵巢等内分泌腺和胃、肠、肝等处。发育缓慢,形成局限性结节,表面呈息肉状或乳头状。)。在冠状扫描可呈葫芦状,蝶鞍明显扩大,可有瘤内出血,可在CT及MRT上显示密度和信号不均匀,有内分泌功能低下,常可见有向心性肥胖。
4、皮样囊肿和上皮样囊肿
鞍上皮样囊肿或上皮样囊肿CT为低密度(CT值为-20~40Hu),T1为高信号,T2为低信号到不均匀高信号,有时脑室内可漂有油脂状物。
畸胎瘤的诊断鉴别方法
考虑恶性畸胎瘤可能者,均应检测患儿血清的甲胎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恶性畸胎瘤92%有甲胎蛋白增高,而良性畸胎瘤也有4%有AFP异常,并发现良性畸胎瘤AFP增高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
畸胎瘤的诊断方法:
根据不同部位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并结合下列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1、畸胎瘤的X线片:
可见肿瘤内的异常钙化,如发现牙齿或不规则形状的骨骼影像,为畸胎瘤独有的特点。胸部、骨骼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2、畸胎瘤的静脉肾盂造影:
显示肾外肿物,肾输尿管可有压迫移位或变形。
3、畸胎瘤的B超或CT检查:
确定肿物囊性、实性或囊实相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确肿瘤的确切位置和大小。
4、畸胎瘤的MRI检查:
能提供正常与异常组织之间的良好对比,准确显示长骨骨髓内的扩散,容易发现骨髓内跳跃式转移灶,判断肿瘤与关节、神经、血管的关系,对决定患者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5、畸胎瘤的甲胎蛋白测定:
恶性畸胎瘤或良性畸胎瘤恶性变,均可引起甲胎蛋白升高。其效值高低可作为判断肿瘤是否恶变的标准。手术后第3~4天和2~3周复查血清甲胎蛋白,如超过250μg/ml,可认为有恶性组织残留。
6、畸胎瘤的直肠指检:
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该检查有助于检出骶前肿物,并可感觉到直肠受压、移位、甚至狭窄的程度。
畸胎瘤的鉴别方法:
1、腹膜后畸胎瘤:
需与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积水相鉴别。
2、盆腔、骶尾部畸胎瘤:
应与盆腔、膀胱横纹肌肉瘤鉴别,囊性畸胎瘤应与脊膜膨出鉴别,可做膀胱造影、X线片有无脊柱裂及做甲胎蛋白测定等检查。
3、睾丸畸胎瘤:
易误诊为睾丸鞘膜积液、睾丸炎及睾丸血肿外伤性.应注意询问病史,作透光试验,检查时注意有无压痛及作甲胎球蛋白测定。
4、卵巢畸胎瘤:
以急腹症症状就诊时,很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以腹部肿物就诊时,应注意与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胀大的膀胱鉴别。作B超或CT检查即可确诊。
脂肪瘤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一般不难诊断。
2.病理诊断。
在治疗前,体表肿物一般不需穿刺检查,在皮下相对较深的肿物,可能凭手可能触及不准,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 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长在浅表位置的痣或粉瘤,不用做B超,脂肪瘤可以做B超检查,血管瘤相对较 难处理,一般不能轻易手术,瘤内可能有丰富的血管,有的血管瘤没有明确的包膜,有的根部伸进肌肉,手术前一定要判断它的范围,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 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鉴别诊断
有时需与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和皮肤猪囊尾蚴病等鉴别,必要时行穿刺抽吸检查。
1.血管脂肪瘤 瘤组织内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增生,血管腔狭窄,其中有纤维蛋白性血栓。
2.皮肤猪囊尾蚴病 囊肿不分叶,可找到猪囊尾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