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好易致肠胃罢工
血糖控制不好易致肠胃罢工
许多糖友也许不知道,糖尿病还会伤害胃肠。长期高血糖不但可以损伤胃肠神经,还 会损伤为其供血的微血管。长期如此,可造成胃肠动力不足,进而引起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常见的有胃轻瘫和肠道功能紊乱等。
通俗地说,胃轻瘫就是胃无法把人吃进去的食物及时地往下排到肠道,胃就像瘫痪了一样。因此,患者就会出现陈阿姨那样的呕吐、腹胀等不适。胃轻瘫对糖友来 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进餐后,食物从胃排出太慢,而降糖药物吸收较快,以至血液中药物浓度相对较高,会出现血糖下降,甚至血糖过低;而进餐后较长一段 时间,由于降糖药物浓度已逐渐下降,而胃内食物仍然在持续排出,小肠继续吸收糖分,血糖就会持续升高,最终让血糖忽高忽低。血糖控制不好更容易加重胃轻瘫 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结石等并发症。
那么怎样预防和治疗胃轻瘫呢?许樟荣教授强调,最关键的还是从确诊糖尿病开始就控制好血糖、血压并纠正血脂异常,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样,可以有效地防 止胃轻瘫等胃肠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友中,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很罕见。但在基层巡诊时,可以在糖友中见到不少这类病例。因 为在我国的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糖尿病治疗的达标率很低,所以经常会出现包括胃轻瘫等在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其次,糖友要留意自身胃肠功能变化,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本身患有胃肠疾病的糖友,要定期随诊,并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控是否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发现胃轻 瘫等应及时治疗。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吗丁啉等促胃动力药物治疗。还有研究表明,红霉素与甲氧氯普胺可以有效地促进胃肠动力,减轻腹胀、恶心等症状。
另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一般措施为限制食物摄入量,少食多餐。患者宜吃小块食物或流食如玉米面粥等,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膳食纤维。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液体营养素。
最后,还可在合理饮食、继续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或电刺激治疗。但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治疗,不可自行尝试。
此外,糖尿病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还容易导致菌群失调和肛门失禁等,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功能性便秘等症状。患者除了注意控制血糖、饮食外,还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腹泻、便秘的不同类型,进行对症治疗。
还需注意的是,长期腹痛、腹泻还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患者要树立信心,保持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必要时可进行心理疏导或遵医嘱采用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剂、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和五羟色胺等对症治疗。
牙周炎的危害 糖尿病
糖尿病与牙周炎互为危险因素,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牙周炎难以恢复;牙周炎症控制不好,正常的血糖水平也难以达到。
血糖控制不好怎么办
首先了解正常人的血糖值,正常人空腹8~10小时后血糖为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医院常用75克葡萄糖行糖耐量试验,这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具体做法是:葡萄糖75克(由医院提供,事先已精确称量好并密封保存备用)+水300ml,空腹状态于5分钟内喝完,2小时后抽静脉血检测血糖,正常人小于7.8mmol/L。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目前,大多数权威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对血糖控制目标界定如下: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0mmol/L。非空腹我们不妨理解为餐后2小时、中餐前、晚餐前、睡前,或其他任何时候(空腹除外)。临床具体实施时以餐后2小时可操作性较大,如果以其他时点为认定标准,则接近10.0mmol/L的血糖水平对大多数患者来讲还是过高了。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是否所有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都搞一刀切?回答是否定的。对新发或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和病程较短者,应尽早使血糖达标,并长期维持。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对健康有利是肯定无疑的。相反,对病程长(如大于15年)、严重并发症(如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肾病中晚期、严重糖尿病眼底病变)、伴发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晚期)、高龄,还有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等等,血糖控制目标要适当放宽。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的后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异常不仅表现为总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同时还伴有血糖波动幅度的增大。研究显示,严格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糖过度波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多项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结果均支持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即忽高忽低)也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因此,在严格控制高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低血糖,以减少血糖波动所带来的危害。
高血糖对机体危害较大,主要表现为:
(一)引起血管、神经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使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使病情加重。
(二)β细胞功能衰竭。长期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不断刺激,使其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更少。
(三)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时大量排尿,从尿带走电解质,使电解质紊乱。
(四)严重失水。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机体失水。
(五)渗透压增高。高血糖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流动,导致细胞内失水。当脑细胞失水时,可引起脑功能紊乱,临床上称高渗性昏迷。
(六)全身乏力。血糖过高,葡萄糖不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从尿中排出。
(七)视力减退。血糖升高时,眼睛视力往往减退。
血糖升高使神经细胞内的糖醇出现堆积,循环系统障碍会使神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应,将直接造成神经细胞的营养不良和障碍性改变,从而引发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紊乱等神经系统疾病。对于氧化反应的危害在于高血糖使血液中自由基的数量上升,清除自由基的酶等减少或浓度下降。
血糖值一旦超过上限,就会因血液里含糖量过高造成血液黏稠,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再加上血脂的升高,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逐渐形成血栓。而自由基使氧化加剧,在血液中产生大量的脂质过氧化物附着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变细,管壁粗糙,弹性变弱、血管变脆。
总之,对血液循环系统来说,血糖的升高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导致一方面血液粘稠度增加;另一方面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以致于整个循环系统出现障碍,表现为血流不畅,甚至堵塞,使整个机体的血氧供应出现问题,而这种血氧供应不足导致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因此患者一定要对此引起重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千万不要耽误病情。
血糖高能吃羊角蜜吗
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建议食用。
羊角蜜是属于甜瓜的一种,其含糖量比较高,食用之后会使体内的血糖值升高,因此对于一些本身血糖偏高的人群来说,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情况下是不建议食用的。
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较好,那么也是可以适量地吃一些羊角蜜的,但建议最好是放在两餐正餐之间食用,并适当地减少接下来的主食摄入量,以防餐后血糖出现波动的情况。
吃了柿子不能吃啥 什么人不能吃完柿子吃山药豆
因为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本身就不适合吃太多不易消化的食物,而性寒的柿子会导致肠胃消化能力降低,若是吃完柿子后再吃山药豆,可能会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肠胃不适。
因为糖尿病人群不易食用过量富含糖分及淀粉的食物,若是食用了富含糖分的柿子后,还吃了含有大量淀粉的山药豆,可能会导致体内升高血糖的速度较快,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建议糖尿病者吃了柿子后最好不要吃太多的山药豆,1-2个就好。
血糖高的孕妇可以吃火龙果吗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要要注意什么
1,在血糖控制不好时,据对不能吃水果,血糖控制理想时可以适量是水果;
2,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
3,选择含糖指数小的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草莓、青梅、西瓜、香瓜,樱桃、火龙果、橙子、梨、菠萝等,当都应适量食用,不宜过多。但石榴、香蕉、大枣、红果等,糖尿病病患者都不应食用。
脐橙一天吃几个比较好 脐橙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分情况而定。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脐橙主要取决于血糖控制情况,如果血糖控制比较稳定是可以适量吃一点脐橙的,其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的影响,只要注意食用量即可,适量食用还能为身体补充营养,起到清肺化痰、生津止渴等多种作用。
但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的话则不宜吃脐橙,脐橙中糖分含量并不少,本身血糖情况控制不好还食用脐橙会造成血糖出现较大波动。
百香果糖尿病人能吃吗 糖尿病人吃水果要注意什么
1.血糖控制不好时绝对不能吃水果,血糖控制理想时可以适量吃一些水果。
2.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
3.选择含糖指数小的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草莓、青梅、西瓜、香瓜,樱桃、火龙果、橙子、梨、菠萝等,当都应适量食用,不宜过多。但石榴、香蕉、大枣、红果等,糖尿病患者都不应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