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除湿的中药 当归细辛酒活血祛风
祛风除湿的中药 当归细辛酒活血祛风
组成:当归45克,防风45克,细辛45克,制附子10克,麻黄35克,白酒1500毫升。
制作:上药捣碎,入纱布口袋中,扎紧口,入白酒中浸泡,将容器密封后置锅中隔水煮沸,20分钟后熄火,自然冷却后将容器转移至阴凉处存放,7日后开取饮用。
用法:口服,每日1-2次,每次10-20毫升温饮。
功效饮用:活血祛风,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肢体疼痛。
宜忌:高血压,溃疡病者忌用。
木瓜泡酒有什么功效
虎骨木瓜酒活血祛风
配料:虎骨胶,川芎,天麻,枸杞子,桑寄生各3克,木瓜,当归,怀牛膝,桑枝各12克,红花,独活,油松节各6克,官桂,制乳香,制没药各1.5克,玉竹100克,白酒5斤。
做法:将上述药材拣出杂质,共研成粗末,进入白酒中,密封好酒坛,30天后开封饮用。
好处:活血祛风,用于调理气血不和,关节疼痛,手脚拘挛等症。
用法:每日2次,每次服用30毫升。
木瓜牛膝酒舒筋活络
配料:木瓜35克,牛膝25克,白酒600克。
做法:将木瓜,牛膝清理干净,同放入白酒坛中,加盖密封,浸泡15天后即可饮用。
好处:舒筋活络,祛风除湿,适宜于关节僵硬,活动不便,身骨酸痛等症调节。
用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10-15毫升。
姜黄木瓜酒缓痉止痛
配料:木瓜160克,姜黄,羌活各80克,白酒1000克。
做法:将所有药材清理干净后切成碎末,与白酒同置于容器中,密封浸泡10天后即可开封饮用。
好处:缓痉止痛。适用于肌肉风湿挛痛症调理。
用法:每日3次,每次饮服10毫升。
木瓜三藤酒舒筋祛湿通络
配料:木瓜30克,五加皮15克,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桑寄生各45克,白酒1500克。
做法:将所有药材清理干净,切成薄片,装入绢袋,扎紧口,放入坛中,倒入白酒,加盖密封,置阴凉处,21天后开封,弃去药袋,澄清即成。
好处:祛湿舒筋通络,适宜于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每日1-2次,每次饮服15-25毫升。
治风湿药酒配方有哪些
①活血舒筋酒――主治关节疼痛麻木
原料:独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风20克、细辛10克、川断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乌15克、当归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首次的服用量减半。
功效:活血祛风,舒筋通络,祛寒除痹。此方主治关节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注释:此方是独活寄生汤减去人参、杜仲,加入川乌而成。独活寄生汤原本就是治疗痹症的有效方剂,再加入川乌,则增强其祛寒逐痹的功效。
②乌头通痹酒――主治寒邪引起的关节痛
原料:制川乌20克、黄芪60克、桂枝30克、芍药46克、穿山龙60克、青风藤60克、钻地风60克、僵蚕60克、乌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此方适用于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关节疼痛。
注释:方中川乌,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黄芪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过多而引起的表虚症;桂枝、乌梢蛇、地龙、穿山龙、青风藤等均有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作用。
治退行性骨关节炎的药
骨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骨痹”范畴。本病实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失去濡养。其标为瘀血痹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治当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活血祛瘀,祛风通络为辅。采用中药内外合治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内服法,中药神凤丹和通痹丹或消痹汤,药用丹参30g,杜仲、地龙、桑寄生各15g;威灵仙、当归、海桐皮、川牛膝各10g,细辛3g等。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方中当归、丹参、地龙养血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生精项髓以壮筋骨;威灵仙、海桐皮祛风通络;细辛抗炎镇痛;川牛膝既有活血祛瘀又有补益肝肾之效,为膝之引经之药;丹参、当归还具有减缓和修复关节软骨退变、损伤作用。
泥灸排出湿气是真的吗
有一定效果。
泥灸是用传统蜡灸的方式加矿物泥和藏红花、雪莲花、当归、川芎、鸡血藤、狗脊、杜仲、桑寄生、透骨草、伸筋草等十多种中草药粉配置而成,将其贴敷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其中的当归、川芎等药材具有良好的行气活血、祛风除湿的功效,使用后能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驱出体外,从而起到排湿的效果。
中医治风湿的偏方集结
1、民间偏方《撑筋散》
此药主要成份为马钱子、穿山甲鳞片、当归等一些名贵中药材炮制,做成的大蜜丸。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疏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和祛风胜湿、消肿止痛、强筋壮骨之功能,故用治风寒湿痹、血瘀肿痛效果甚佳,在风湿类疾病治疗中效果很好。中医对风湿类疾病疗法主要是以舒筋活血、补血、祛风散寒、解痉通络、促进身体微循环通畅为目的。此药正是通过调理微循环系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状况,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通过调理血,如:补血、活血化瘀等方法,使身体原有的风邪被清除;通过治血达到气血充足、身强力壮,内风不能生,外风不能侵而风自会灭之
2、风湿食疗方:蝮蛇木瓜胶囊,
是从天然的野生动物和植物里提取的,主要成份:蝮蛇、木瓜、制川乌、制马钱子、僵蚕、全蝎、虎骨草、藏红花、麻黄、苍术等本药的主要作用是祛除风湿、追风撵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 大排周身湿寒气,通调周身气血活血化瘀,大补周身元气,强筋健骨.本药不但有散寒、活血养血、通络、舒筋、止痛作用还有补肝肾、壮筋骨之效,所以对顽固性风湿病和久病年老体弱的病人效果很好,用酒冲更能增强祛风除湿的效力.《素问:痹论》指出:“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痹也。”《医宗必读,痹》对痹症治疗做了很好的概括,提出了采用袪风、除湿、散寒、补气、活血养血的治疗方法。
3、地黄当归金甲汤
组方:将上药切成薄片,加水800—1000毫升,煮约1小时,2次温服,隔日1 剂。
制用法:干地黄95克 当归3克 白金条(即人角枫)须根5克 刺三甲5克
治疗风湿关节炎的药有哪些
1、疏散风邪类: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类:桂枝、川乌、草乌、熟附子、细辛。
3、除湿蠲痹类: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苍术、蚕砂、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类:忍冬藤、银花、连翘、黄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蓝根。
5、通经活络类:豨莶草、清风藤、威灵仙、络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节、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甲、姜黄。
6、活血化淤类:当归尾、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另外中药神凤丹和通痹丹或消痹汤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也有很不错的疗效,药用丹参30g,杜仲、地龙、桑寄生各15g;威灵仙、当归、海桐皮、川牛膝各10g,细辛3g等。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中当归、丹参、地龙养血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生精项髓以壮筋骨;威灵仙、海桐皮祛风通络;细辛抗炎镇痛;川牛膝既有活血祛瘀又有补益肝肾之效,为膝之引经之药;丹参、当归还具有减缓和修复关节软骨退变、损伤作用。
祛风散寒的中药都有哪些养生功效
祛风湿中草药主要是指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行气、通痹止痛、补益肝肾、杀虫止痒等作用的一类中草药。
一枝蒿,别名蜈蚣草,性味辛 苦 微温,归心肝肺,功效是活血,祛风止痛,解毒,适应症有跌打损伤,痈肿,炎症,用量为1.5-4,孕妇忌服。八角枫根,别名白龙须,性味辛 温,归经心肝,功效为通络,散瘀止痛,适应症为风湿疼痛,心力衰竭,用量3-6,孕妇和小儿不宜服用。木瓜,性味酸温,归经肝肾,功效舒筋,祛风湿,平肝和胃,适应症为吐泻抽搐,脚气,腰痛,荨麻疹,用量5-12,忌铁、铅器皿。
石上柏,别名大叶菜,性味涩温,归经肝肺,功效为祛风散寒,止咳消炎,适应症为肝炎,风湿痛,鼻咽癌,风寒咳嗽,牙肉肿痛,用量15-30。川乌,别名川乌头,性味辛热,大毒,归经心脾,功效温经散寒,消肿止痛,适应症半身不遂,骨质增生,心腹冷痛,风湿痹痛,阴茎癌,用量1.5-5,孕妇忌服。
五加皮,别名刺五加,南五加皮,性味辛温,归经肝肾,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适应症阳痿,风湿痛,水肿,抽筋,疮毒,脚气,用量5-10。乌梢蛇,别名乌蛇,黑乌梢,性味甘咸平,归经肺脾,功效祛风湿,通经络,适应症风湿痹痛,关节结核,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疥癣,风疹,用量5-15,血虚生风者忌服;忌铁器。
相信大家对祛风散寒的中药都有哪些养生功效也有了大体的了解,当然了能够起到祛风散寒的中药种类还有很多,不同的中药在对身体的调理及养护等方面起到的效果也是有所区别的,同时大家也需要提高养生保健措施,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