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处暑还热吗 处暑养生的注意事项

处暑还热吗 处暑养生的注意事项

1.处暑之后总体而言温度较低,并且变化很多很快,因此,这段时间需注意添减衣服,晚上需配以被子在身边,避免受寒感冒。

2.处暑之后人的食欲会明显增加,但消化功能恢复不是很好,因此,这时候饮食上需注意清淡,不适合直接大鱼大肉的滋补,避免腹泻。

3.处暑之后相当于进入了秋季,空气中水分流失比较严重,十分干燥,因此,处暑之后出门需注意补水,避免皮肤干燥。

处暑是什么意思呢 处暑是不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处暑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大暑节气,所谓的暑,即热也,大暑的意思是大热,到了大暑节气,温度会开始逐渐的变得炎热起来,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会让人觉得暑热难耐,处暑节气时已经立秋半个月了,温度也会逐渐的降低,因此,处暑节气也是全年中唯一一个以暑字命名,但是温度不是特别高的节气,处暑节气时可以开始购买一些秋装了,可以准备开始进入秋季养生了。

2022年处暑是哪天 处暑温度一般有多少度

具体如下: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我国大部分地区处暑的气温都在30℃左右浮动,但在我国的东北和西藏地区,秋风肃杀,秋叶枯黄,俨然已经是秋天到来了,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

处暑的到来预示着暑热的终结,但是要想真正凉快下来,还要等到白露时节。还需注意的是,处暑时节气温变化较明显,正午太阳热烈还是会感觉到热气逼人,但到了晚上太阳落山后丝丝凉意还是要注意保暖。

秋老虎从什么时候开始

秋老虎从立秋开始。

秋老虎是进入立秋节气后的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处于夏天和秋天更迭的时期,因此秋老虎天气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出现夏秋连热的情况出现,因此,立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持续性的进行避暑和防晒措施。

处暑养生早睡早起

天文含义

太阳黄经150度,夏季的暑热即将结束。“处”,有散、藏之意,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季节特点

白天热,早晚凉。民俗意义上一般认为立秋之后就是秋天,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北半球在秋分之后才正式进入秋季。而处暑恰巧处于这两个“秋季”中间,自然也就具有双重特点。

一方面,处暑仍具有“暑气”。由于从地理意义上还没有进入正式的秋季,所以处暑还有夏季“热”的特点。

另一方面,处暑已有秋燥。处暑代表暑气的结束,紧接着就要迎来秋燥,所以处暑也兼备秋季“燥”的特点。

中医调护

《黄帝内经》认为,处暑后阳消阴长,也就是阳气减弱、阴气增长。这种特征与人们的饮食起居都有密切联系。

中医认为,处暑占有“暑”和“燥”两种外邪。所以,这个季节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收敛阴气;早起可以舒展阳气。此时,穿衣宜秋冻,散掉夏季在体内蕴结的湿热之气。

饮食养生

处暑属于长夏,这个季节的饮食养生讲究淡补。虽然已经立秋,但是此时不宜“贴秋膘”。淡补,也就是饮食清淡,用“淡”来养生。因为这个季节仍有暑气,脾胃功能较弱,过食辛辣、油腻容易造成食积。

而且,因为处暑也有“燥”的特点,辛辣等刺激性的饮食会助长肺气,肺气旺则会伤肝,所以处暑时节的饮食应该“少辛多酸”。

淡补,既可以避免肺旺伤肝,又可以避免伤脾,同时满足了处暑季节的“暑邪”和“燥邪”。饮食主要以清热化湿、健脾化湿、润肺滋阴等为主。

水果:梨、葡萄蔬菜:百合、菠菜、莲藕、银耳

禽类:鸭子、鸭蛋粮食:粳米、薏米、红小豆

药材:西洋参饮品:水、牛奶

代表药膳:西芹百合+红小豆粥

红小豆粥功效:红小豆有清热利湿的作用,粳米可以滋阴益气,两者一起煮粥既能祛暑湿又能润秋燥。

西芹百合功效:西芹可以清热祛暑,百合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

大暑热还是处暑热 处暑有什么传统习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在某些地区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处暑养生吃什么

芝麻菠菜

原料: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百合莲子汤

原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沙参粥

原料:沙参15~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沙参捣碎,加水煎取药汁后去渣,然后将药汁与粳米同入沙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养胃、祛痰止咳。

应用:肺阴亏虚所致的虚热燥咳、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咽喉干痛;胃阴亏虚所致的津少口渴、胃脘灼热隐痛、舌干少苔、大便干结、干呕呃逆,以及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等而属阴虚者。

石斛粥

原料:鲜石斛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石斛以水200毫升,文火久煎取汁约100毫升,再将药汁与粳米同人沙锅,加水4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放人冰糖搅匀。每日早、晚稍温顿服。

功效:滋阴、生津、养胃。

应用:温热病后,阴津耗伤所致的心烦口渴、虚热不退、胃脘隐痛、不思饮食、嘱逆干呕等。

青椒拌豆腐:

原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1、穿着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夜寝提示: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3、室内提示: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防病提示: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提示: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

6、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秋老虎从什么时候开始 秋老虎什么时候结束

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多在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

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这种夏秋连热的情况出现。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中的“处”是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明暑天即将结束,也含有秋季又见暑热气候,仅次于夏季的含义。此时暑气逐渐消退,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处暑时节,农作物已经成熟,各地呈现出繁忙的秋收景象。处暑过后,“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天气特征表现很明显,在晴朗的日子,白天与夜晚的温差较大。

处暑养生 处暑运动宜登高

登高的在我们平常的时候是作为民间爬山的活动,一般都是自己聚集好友一起去的运动活动。它作为我们平常的锻炼身体的好的运动方式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例如能使人体的肺活量增大,还可以增加人体的血液循环等等。

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还有些特殊的益处。

秋日登高,温度变化最为频繁,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处暑节气少吃凉食防秋燥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的意思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即将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今天本市出伏,市民依然要注意“秋老虎”发威。

暑热天气让人难以抵挡凉茶、凉面和冷饮的诱惑,而专家提醒,处暑节气之后要少吃“凉”了。专家认为,“以热治热”利于解暑,因为温热的食物摄入后可刺激体内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热量的散发。

白天还热,早晚渐凉,昼夜温差变大,降水少,是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这时,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干咳无痰,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医学专家提醒,要有效防治“秋燥”,可多喝水,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多吃蔬菜和水果;相应调整起居作息,尽量早睡早起;在保持室内通风的基础上,可在室内养些绿色植物。

相关推荐

处暑养生食谱 五彩菠菜

食材:菠菜150克,鸡蛋丁100克,香肠丁、冬笋丁、水发木耳丁各50克,调味料适量。 做法: 1.菠菜、黑木耳、冬笋用沸水炒熟,捞出,将菠菜切段。 2.将菠菜段、鸡蛋丁、黑木耳丁、冬笋丁、香肠丁放入打完,加盐、姜末,拌匀即可。 功效:敛阴润燥、滋阴补血、润肠通便、护眼、抗衰老。

处暑养生吃什么水果

1、梨——百果之宗 梨,又名快果、玉乳等。古人称梨为“果宗”,即“百果之宗”。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产于我国。根据《诗经》、《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我国梨树栽培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梨果实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生用也可以熟吃,还可以加工制作梨干、梨脯、梨膏、梨汁、梨罐头等,也可用来酿酒、制醋等。 中医学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凉。《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通玄》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处暑养生 避免湿邪入侵

处暑的黎明和深夜比较凉,在这时如果凉风入侵人体,特别容易引发痛风、肩周炎、颈椎病等,还很容易诱发腹泻、胃炎、肠炎等消化系统障碍;建议人们在处暑时节睡觉盖好被子,不吹空调和电风扇,要不要在通风流畅的窗户下睡觉。

2018年处暑是几月几日 处暑养生指南

气侯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同时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和不吃了,就多吃一些苹果、梨、葡萄之类滋阴的水果。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处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处暑宜多食粥水

处暑时虽然温度下降了,但空气中水分和夏季相比也低了很多,很是干燥,因此,处暑时节养生需注意多食粥水、果汁、蜂蜜水等,尤其是雪梨、萝卜、豆浆、鲜奶、香蕉、红薯、芝麻糊等都十分适合干燥的秋季食用。

处暑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

2022年处暑是哪天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处暑节气的含义是炎热的暑天结束。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处暑,已到了高温天气“三暑”之“末暑”,气温不会异峰突起,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处暑饮食宜以清淡为主

处暑时节,秋老虎猖狂,天气炎热,这段时间的饮食养生讲究淡补。“淡补,也就是饮食清淡,用‘淡’来养生。”朱红提醒,此时饮食要注意卫生,因为这个季节仍有暑气,脾胃功能较弱,吃过于辛辣、油腻、甜会加重湿邪,容易造成食积。而且,因为处暑也有“燥”的特点,辛辣等刺激性的饮食会助长肺气,肺气旺则会伤肝,所以处暑时节的饮食应该“少辛多酸”。 淡补,既可以避免肺旺伤肝,又可以避免伤脾,同时满足了处暑季节的“暑邪”和“燥邪”,因而饮食主要以清热化湿、健脾化湿、润肺滋阴等为主,如山药、米仁,去暑湿的话,可以吃些绿豆、红枣等。

秋分和立秋有什么区别 气候特征不同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而立秋时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

处暑吃什么好 处暑养生不宜吃姜

处暑时节已经进入了秋天,要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