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让孩子学做自己的主人

让孩子学做自己的主人

如何满足孩子的学习呢?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跟大家分享:

满足3岁孩子的学习方式

好的母语能力有利于阅读能力发展

从孩子牙牙学语时,我就养成随时跟孩子说话的习惯,也许是广播主持的胎教关系,我的两个孩子话都说得不错,一岁以后就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妈妈要从婴儿期就常对孩子说话,告诉孩子你在做的每一件事,切莫认为孩子一定听不懂就不说,当你试着把孩子当听众时,有一天他的答复会让你出乎意料。

透过让孩子参与并告诉他你正在做的事情,教孩子说一遍,可以很快地累积孩子的词汇,也可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发展,连带认识自我与这个世界的关联。

让孩子因为好玩而学,而不是逼他学

我的孩子从一、两岁时就爱玩玩具钢琴,听过的旋律一次就能背、能唱。我们在他两岁时就玩边弹琴,边唱歌的游戏,后来买了一台电子琴给他,但从不逼他去弹,直到他三岁时说“他想学钢琴”。他现在七岁了,学琴的功课越来越重,我们也从不逼他,只告诉他“学音乐是为了好玩,如果你觉得不好玩就不用学”。他的练琴压力得到了纾解,每当他觉得弹琴倦怠时,就回头去找找那个好玩的感觉!现在他的弟弟也三岁了,常常跟哥哥抢电子琴,也吵着要妈妈带他去学琴,他们都热爱音乐原因无它,就是“好玩”。

孩子有想得到快乐的心理需求,所以,要让孩子喜欢上任何事,都要先从游戏着手。

让孩子得到身心全方面的发展

孩子三岁前,在生理方面,从趴在床上到撑起自己、抬头挺胸;从走得摇摇晃晃到步伐稳健,每个阶段,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多尝试,不要为了怕脏、怕孩子不行、怕麻烦或对孩子保护过多,就剥夺了孩子自己练习、并在多次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我的两个孩子从一、两个月开始,就跟着我们到处旅行、到处玩,还在爬的阶段就把他放在地上,让他去感觉草地、沙地、海边、山上不同的景物,告诉他这里是哪里?孩子用爬的爬上溜滑梯,并自己滑下来,过程中我们都不断地鼓励他,他也充分享受独立活动的能力。

当孩子自己能拿餐具时才一岁多,我就让他自己用餐,虽然留下满地的杯盘狼藉,但他觉得自己很棒,“吃饭”这件事在我的鼓励下成了孩子的强项,自一岁多后他们就不再需要我喂了!

随时让孩子尝试他能力所及的事,就算他失败,但他仍然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他、赞美他的表现,这是孩子培养自信以及日后是否勇于尝试新事物的重要关键。孩子在三岁前身心获得全方面的发展,日后对他阅读能力及理解力有极关键的影响!

说故事、游戏有助学习

幼儿喜欢听故事,也爱说故事给别人听。爸妈可以自己编故事,也可以念书中的故事,与孩子玩说故事游戏时,可以任由孩子发展剧情,愈天马行空愈好。千万不要批评孩子说的剧情不合逻辑,但可以对孩子的内容提出疑问。

透过说故事可以观察到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组织能力,父母不妨一边跟孩子玩,一边扩充孩子的词汇,也可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满足46岁孩子的学习方式

回应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我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是破坏大王,从学走路时就对所有电气用品感兴趣,常爱转电视、玩音响,把每个买回来的玩具拆掉重组。虽然我们家物品破坏率超高,但我后来发现,在他们努力操作及尝试每样东西的时候,他们都在默默的学习。

曾经发生一个例子:我在老大两岁时,告诉他电池正负极的原理,原本并不认为他听得懂,只是认真回答他的问题而已。但当他长大些我再问他,发现他还记得这件事,而且“他当时真的听得懂”!之后他就对所有科学原理好奇(当然,我就要常常非常仔细而认真的回答他的问题),尽管他才三、四岁。我从未对他的好奇心感到厌烦,我总是认真的面对他的每个疑问,也跟好奇宝宝一般的跟他一起寻找解答。

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热诚的带着他去探索所有他想知道的答案,这是孩子日后是否喜欢学习的根本。也不要责骂孩子因好奇或创意而产生的举动,你可能正在扼杀一个科学家的潜能!

将选书的工作交给孩子

我是从孩子身上学会如何选书的,孩子还小,刚开始选图画书时总不知孩子喜不喜欢,后来在与孩子一同看书的过程中,看到孩子的反应,渐渐了解了答案。当孩子还被你抱在怀中念书给他听时,他爱的是这种感觉及你念书时的神情,因此你爱的书他也会喜欢。当孩子渐渐大了,就带孩子到书店自己选书。先不用考虑书上所分类的年龄限制,孩子自己喜欢最重要!

当孩子将阅读视为习惯时,他所累积的阅读能力及文章理解能力,会相当惊人的。

从孩子的游戏习惯,观察孩子的性向与能力

我的老大从两岁时,就对任何路上的交通标示及地图有兴趣,在马路上对所有交通标示务必问清楚,任何公共场所有地图,他也一定一一询问它的内容及每个地点的名称。我们从未觉得他听不懂或不用了解这些,就不理他的提问,反而是用他能理解的方法,解释所有他想了解的一切。

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满足他的知识需求,他自然会显现出他的能力!

永远不要对孩子绝望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写了不少伟大的作品,尽管他的写作时间非常宝贵,但他还是十分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每天必定抽出时间陪孩子,为他们讲故事,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今日的许多父母认为让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识字。其实,无论读书还是阅读,前提都必须建立在孩子真正的喜爱和理解的基础上。家长陪同孩子,并非只是“形式上”,还要在“时间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用心对待孩子。

展望亲子教育的大未来,父母能给的不再只是经济的供应,孩子所需要的也不只是物质的满足。对家长来说,“教育”绝对比“养育”更重要!

怎样帮助孩子学礼仪

一、如何让孩子学成礼教

春节时我国传统节日,所以有很多传统的礼节和习俗。所以家长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像孩子传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礼教。孩子若是在将来的道路上懂得谦虚和礼貌。那么必定被人青睐。下面就以春节为例。来讲讲该如何让孩子学成礼教呢?

春节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最佳时机。第一孩子有时间,第二家长也有时间。第三是外部气氛也很适宜。有些家长对礼教并不重视。这大概也是因为自身对传统也知道的不多。所以导致不重视。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不懂礼貌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也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品德。

过年很容易给孩子留下错误的印象,以为过年就是要压岁钱或是吃喝玩乐,而忽略了节日的真正含义。引导孩子认识中华文化,享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抽时间跟孩子讲讲年的由来,有哪些习俗传统,告诉孩子过年意味着家庭团圆,也寄托着对来年的展望。明白了什么是过年,孩子们才会对传统节日多一些敬意。

家长要注意餐桌礼仪。我们平时的生活一般是三口之家,大人一般都比较惯孩子:孩子爱吃的东西会有意让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场的话就要教育孩子讲究礼貌。吃饭之前要跟孩子讲好,饭桌上有好东西,你不要自己一个人吃光,要留点给别人吃才行。让孩子学着去关心别人。别忽视了这些细节小事,它们将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春节无论是做主人还是做客人,让孩子做到举止得当、彬彬有礼。家里来了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进屋后,可以让孩子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有礼貌的,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客人走时家长可以让孩子一同送客。客人走时,要送到门口跟客人道别,并邀请客人下次再来。

本来传统美德就是尊老爱幼的。老人对孩子做到了爱幼。对孩子呵护有加。但是反过来。孩子就不一定尊老了。这是不公平的。作为孩子信任的家长,你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要经常提醒孩子。长幼之间应当如何相处。有何贵局等等。这样孩子的交际能力也会大有进步的。

应该怎样有效地治疗洁癖

认知疗法的关键在于教育纠正。教育纠正从几个方面出发:1、找出洁癖的原因,用科学知识消除误解。2、让患者改变思维方式,有计划,先做主要事情。对于孩子,应和家长配合。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不要对孩子的清洁状况过分苛求。让孩子学会控制行为。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聪明父母教育孩子做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效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的成长一帆风顺。聪明的父母孩子孩子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使家庭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学做“律师”是指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地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并赞美孩子的优点和努力,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做他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其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施加外力往往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不做“驯兽师”,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父母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养成习惯绝非一日之功。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养成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培养习惯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够严格,而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让孩子学习成绩优异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必须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比如按计划完成学习目标、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写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想了。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不少老师也感觉到,孩子学习的依赖性特别强,从收拾书包到做作业,处处透着家长的影子。与此同时,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如果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形成,严重的还可能引起厌学情绪,家长应该引起关注。

问题:学习依赖性强

镜头一:幼儿园里,老师指导小朋友做玩沙子的游戏。老师一声令下,宣布游戏到此结束,让大家到自来水龙头前去洗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涌向水池。当好多孩子都洗完了手时,小志还蹲在水龙头旁边。他正在那等着,看谁来给他拧开水龙头。

(画外音)原来,平时在家里,总是有人给小志拧开水龙头,再给他洗好手、擦干。因此,他在幼儿园也理所当然地期待着有人给他这样做。

镜头二:读初中的丽莉,成绩在班里较落后,在课堂上她从不举手发言和提问。回家做作业的时候,一遇到问题,她就打电话跟同学讨论,或者上网去搜索答案。

(画外音)成绩较落后却从不向老师提问,这样的结果会使问题越积越多,成绩就越落后,不能及时弥补自身学习的弱势。而遇到问题不思考就搜索答案,显然有偷懒的嫌疑,亟须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镜头三:豆豆正在写作业,突然他眉头一皱,侧着头大喊:“这道题怎么做啊?”接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闻声立刻拥了过去,运用“集体智慧”帮助豆豆解决了那个问题。过了一会儿,豆豆又大叫着说:“快来啊,你们看看我计算的对不对啊?”于是,全家人又蜂拥了上去。

(画外音)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家长便上阵解围。结果孩子自己解决学习问题、考虑学习难题的机会却没有了。

不善自主学习的表现

在生活中依赖性太强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也必定缺乏自主性,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常见的表现主要有三种:

一、对学习缺乏兴趣,反感学习,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这类孩子厌学,在课堂上,他们听讲不认真,平时厌倦做作业,简直把学习当作累赘。

二、把学习当作应付任务。这类孩子一般是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才进行学习。可是上课时,他们极易走神,小动作不断;做作业时,他们往往投机取巧,拖拖拉拉,能混则混,应付交差,能少做一题,决不多做半题,甚至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同学,或直接抄答案,有的甚至专门花钱雇人做作业。

三、学习不得法,畏难情绪严重。这类孩子还算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在课堂听讲和作业完成方面,态度比较认真,但他们的学习方法比较死板,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学习中的难题,他们往往想法子绕开,不会主动去弄清缘由。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也有责任

平日里,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可是,家长却很少意识到责任其实就在自己身上。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正是家长过度的爱,剥夺了孩子尝试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孩子在学习上变得容易依赖别人、缺乏主动性。

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放手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遇到孩子的提问,家长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们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从而失去独立性。所以,家长应该启发孩子自己动脑筋去考虑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理。很多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碰着,另一方面是怕麻烦。殊不知,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孩子就不能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难处,也就无法建立起对他人的体谅和责任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适当地让孩子学做家务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从一些简单的小事做起,逐渐让孩子能够料理自己的生活。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有不少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就会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因为遭遇困难时而哭闹时,就会立即“心软”而“妥协”,替孩子完成事情。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让他们去做一些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小事,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为了孩子的将来,要下定决心,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困难。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家长,应该“放开手”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从而让他们能够自主地生活和处理问题,并拥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成长为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人。

三种时尚的另类教育方法

孩子失败的时候不妨对他说:“下次再输的话,你可以朝着天空大喊一声。”此类实际的建议,远比那些空洞的说教对孩子的身心更有帮助。

照顾宠物:培养起责任感

父母平时会教育孩子宽容、忠诚的好品质,但常常由于概念抽象,使得孩子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在这方面,宠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专家认为:“养宠物可以培养孩子照顾另一种生物的责任感。照顾狗、猫等,可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感。”

譬如,当家里的小狗每天下午3点准时出现在门口等候小主人归来时,孩子就不难理解什么叫忠诚了。而且,小狗会不断将这个道理演示给小主人看。再比如,孩子有时会抓住小猫咪的尾巴,但事后,小猫还是不计较地和小主人一起玩。父母可以通过这件事教会孩子什么是宽容,同时告诉他对待别人的错误也要学会宽容。

当然,如果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养宠物,可以让孩子参与和邻居一起遛狗,或者在放假时让孩子给学校养的小豚鼠做个窝。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学会助人为乐,同时明白,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

直面失败:向天空大声呼喊

父母常常会鼓励孩子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拼搏向上,但面对他的失败,更多的常常是责怪和不知所措。

其实,孩子失败时也正是最需要亲情的时候。比如孩子参加比赛输了,此时最好的做法是,赶快让孩子离开现场,带他到一个只有你们两个人的地方,这样可以不让他在众多小伙伴面前失态而尴尬。然后,不妨让孩子发泄一会儿,并用温和而同情的目光安慰他的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培养杰出孩子父母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 家庭教育 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 后 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孩子上学以后,成绩成为父母最关心的焦点。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有些父母常采用强硬的措施,有的则以物质奖励孩子,效果当时看来不错,但却不能持久。北京教育学院的关鸿教师给父母们出了一些主意,比如———

让孩子自己出考题

一位语文教师想了一个好办法,期末考试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出考题自己答,教师将根据试卷水平给学生评分。没想到这次考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为了出好考卷,同学们把全书复习了好几遍,找出了重点、难点,然后考虑怎么问、怎么答,达到了全面复习的目的。

父母们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让孩子在家中出考题,这样,孩子兴致就会高起来,同时也会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孩子们出题大多爱出自己拿手的内容,父母可以通过孩子的试卷发现孩子学习方面的长处和漏洞,从而使孩子扬长补短。另外,这种方法便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让孩子自己改试卷和作业

有一位母亲拿来一份试卷对孩子说:“今天,我当学生,你当老师,这张试卷由我来答,你给我批改好不好?”孩子一听十分高兴,妈妈答卷的时候,孩子寸步不离,紧盯着母亲的卷子,这等于孩子复习了一遍。母亲在答卷的时候故意答错了几个地方,孩子批改起来可认真了,一笔一画,一个标点都不放过。拿不准的地方就翻书查找答案,再拿不准就偷偷去问爸爸。这种方法也可以让孩子用到批改自己的作业上。

让孩子经常当小老师

老师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很神圣的,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情绪,让孩子也做一回小老师。晚饭后的一点时间,父母可以毕恭毕敬地坐着,让孩子给您上课,这样,孩子就需要认真地备课,吃透教材,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学到的知识重新组合,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这比“学”的要求要高许多。

让孩子产生学习上的成就感

这一条可以说是所有方法的根本。像我们前面介绍的几个方法,都是为了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所以,聪明的父母会经常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增加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要做到这一点,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一些父母总是在不自觉中就给孩子定了很高的目标,这样,无论孩子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给他们订立的标准。让孩子在学习后能“初战告捷”,看到自己的成绩,体味到脑力劳动的乐趣,这样,孩子才会产生战胜更大困难的勇气。当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以后,父母再提高要求就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了。

站起来摸不着,跳一跳能够到

也许有的父母会认为,要给孩子成就感,是否应该把孩子的学习任务降低到最低水平,这样孩子做什么都会轻易获得成功。事实上,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如果孩子的学习目标太低,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孩子就不会在学习中体会到战胜困难的乐趣。所以父母给孩子订立的学习目标最好能比孩子的实际水平稍微高一点,让孩子在付出一定努力之后可以成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站起来摸不着,跳一跳能够着。”

让孩子学会阅读

在学前教育阶段,帮助孩子提早阅读是促进他智能及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奠定孩子将来的学习基础。但父母亲的指导态度与方法是否得当,则会影响孩子阅读的兴趣;有些父母求功心切,强迫孩子阅读,造成他排斥的心理,导致日后阅读的障碍。以下列出一些帮助孩子提早阅读的策略,提供父母参考:

1、如何为孩子选书

不适当的书,就如同不好吃的食物,不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因此选书时宜考虑几件事:

带孩子去选他喜欢的书: 孩子对书的兴趣是指导阅读最大的原则。也许孩子选的是一本父母不喜欢的铁金刚大战恶魔党,但孩子可能爱不释手,回家后他会主动翻阅,父母就可伺机辅导。

帮助孩子对书有所选择: 如果孩子都看些铁金刚的漫画书,对阅读能力不会有所帮助 ,日后也无法安静地看完一本故事书。因此,父母可依孩子的兴趣,挑些不同类的书摆在他面前,让他做选择。

把握好书的原则:究竟哪类的书适合孩子呢?首先得考虑孩子的程度、兴趣,其次应注意印刷、纸质、字体、图片是否精美且不伤视力;年幼的孩子最好选些念起来铿锵有声、 人物栩栩如生、主题正确、富想像力的书,才能激发孩子再阅读的动机。

2、念书给孩子听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可以拿本孩子喜欢的书一页一页地念,让他看图片、听声音, 慢慢地他会将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加以联系。听觉和视觉相互为用,有助于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激发。

念书的时候,可以随着情节变化音调,有时候加上些肢体语言、富于情感的朗诵,或有韵律的童谣都能吸引孩子。也可以用录音机把故事录下来,在睡觉时播放给孩子听,可以发挥听觉的作用。

当孩子懂得阅读时,亲子可以合作念故事,妈妈念一段,然后共同讨论;或鼓励孩子发问,或是讲述一段故事,剩下有趣的部分,让孩子自己阅读,甚至将书中内容作为有奖征答 ,都是很好的活动。

让孩子懂礼貌

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应就让孩子从小懂礼貌,讲友谊。

让孩子懂礼貌,最早便是让孩子学会同人“打招呼”。问候语虽然都很简单,但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动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尤其是老年人。这点当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如果当父母的对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在做客处一定不可去拉别人家的抽屉或翻别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

在公共场合,要守秩序,说话文明,乘公共汽车时,如果有人起来让座,一定要让孩子说谢谢。如果当你们下车时,让座者仍然站着,就要打声招呼请那人回坐。有些年轻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吭都不吭一声就坐下,这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在公共场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养成平静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有礼貌,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当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和所做所为,常常影响孩子以后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为人。比如,父母粗鲁,孩子就往往不会文静,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会尊重他人。

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教育孩子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记住这要在3岁前就开始。

宝宝发育迟缓2个方法帮助提高

一、鼓励宝宝多看看,找颜色

为了激发孩子的智力,我们必须多花时间陪陪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指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食物。孩子对于颜色以及食物的分辨也是智力发育的一项重要的项目。因此为了训练孩子分辨食物颜色的能力,我们就得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多看看周围颜色鲜艳的食物。最好的训练场所就是公园里,公园里面有花草,有鸟儿,还有鱼。我们带着孩子到公园玩的时候,就可以问孩子“找一下红色的金鱼在哪里”,还可以问“黄色的菊花在哪里”。父母可以尽量找一些比较有趣的事物,需要先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然后让孩子学会分辨事物的颜色。

二、鼓励孩子多听,辨别自然中的声音

当我们带着孩子逛公园,或者是带着孩子逛超市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为孩子介绍一些比较特别的声音。其实首要任务就是需要让孩子学会辨别自然中的声音。其实自然中有很多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还有小猫,小狗的叫声。这些动物的特殊叫声都是需要孩子学会辨认的。我们得在适合的场景中,为孩子介绍这些声音主人。父母也可以带孩子到河边,听听流水的声音,下雨的时候,也要让她感受到下雨的声音。除了自然的声音之外,我们也是可以让孩子听一些汽车的声音或者是喇叭的声音等等。鼓励孩子多听,激发孩子的听力智力。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那就是父母因为对孩子的担心或不安而采取过分保护、包办代替以及控制孩子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方式。

过度保护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父母常常为孩子过分地担心与不安。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父母唯恐孩子学不会,考试考不好,老师会批评。二、时时处处包办代替。父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包括学业、健康、交友甚至前途有太多的担心和不安。这种不安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分地负责,给予过度的帮助和保护。三、对孩子严加控制。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忽视孩子的能力和倾向,希望孩子完全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以父母的意志为意志。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观点,如果父母对孩子时时过度保护,孩子没有了自己的需要,就不会有追求和目标。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使孩子丧失学习责任感。二、剥夺孩子能力增长的机会。三、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四、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责任感的丧失使孩子经常不能独立品尝成功的果实。“你看怎么样,我给你讲对了吧,让你背这个对了吧。”父母经常这样对孩子说。尽管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他会有独立品尝成功果实的体会吗?如果是孩子独立完成考了好成绩,他会特别开心,也会形成他日后学习的一个推力。

面对孩子的学习,父母应该让孩子做学习全过程的主人

一、培养孩子学习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后果。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的作业、考试错得很多,在班里很没有面子,被老师批评,就情不自禁地包办代替。父母要丢开这个面子,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任,他上课没注意听,写作业不认真,知识没掌握,测验没有好成绩,哪个地方错了,孩子下次就会警醒,而父母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失去这种责任心,过后还会错。

二、要让孩子自己成为学习全过程的主人。学习全过程从预习开始,上课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并检查,有错误要及时改正,之后是复习,迎接考试,考试后要总结,改正错题。而很多父母除了上课不能跟着听,其他过程几乎都在参与。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让孩子主动学习,还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

三、如果孩子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父母不要立即上前告诉孩子答案,要启发孩子独立思考。要让孩子养成主动找错、改错,不懂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的习惯。这是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关键因素。现实情况是父母给孩子找错,错题本也是父母抄,然后再讲解,督促孩子改正。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可是学习却这么费劲,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是因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以及父母在学习上过多地参与和关注。孩子抱怨没有时间玩儿,情绪不高,学习热情衰减,学习上肯定不能积极面对,只剩消极抵抗了。

相关推荐

父母孩子这三件事受益一生

1、一顿饭 会饭的孩子,去哪里都能活下去。父母要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一个人也能好好生活的能力。饭这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不光需要孩子有很好的耐心、细心,还将是陪伴孩子以后度过一生的基本技能。 培养能力点 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 2、给父母写一封信 懂得感恩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通过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说出对父母的爱与感谢,不光孩子会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还能孩子会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能力点 自我反思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滥用开塞露导致便秘孩子肛后裂!宝宝便秘怎么办 习惯问题

比如孩子只顾着贪玩而憋住大便,或者会边排便边玩手机等,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 对策:家长要孩子养成守时、专心的排便习惯,尽量消减外界因素对孩子排便的干扰。 对策:科的排便训练,能孩子控制肛门和尿道肌肉的合理运动,养成蹲便的规律,形成习惯以后,可以很好地避免宝宝憋便,减少便秘的出现。孩子排便意识增强的真正年纪是在2岁左右的时候,他会有排便意识,也会有一定的表达行为。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是训练孩子排便的最佳时间。 第一步:教孩子发出“排便信号”,首先要叫孩子会自己发出“排便信号”,可以是身体的,如两腿夹

怎样带孩子

孩子客可以孩子得到与人相处的机会。就眼前看,是养成了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就长远看,则有助于形成一种社交能力,于己、于社会都有益。 那么,怎样带孩子客呢? 1、简单介绍,明确意义。客前成人应向孩子讲清要去的人家的简单情况,给孩子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要用简短的语言对孩子提出文明、礼貌的要求。比如: “到了阿姨家里要有礼貌,要主动向人打招呼、问好,阿姨最喜欢有礼貌的孩子。” 如果是探望病人,也应向孩子解释清楚,以引起孩子关心他人的感情。另外,客前成人应给孩子换上整齐干净的衣服,这也是对主人家的

如何预防儿童自闭症 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家长要注意儿童自立能力的培养,不要一手包办孩子所有事情,切忌孩子依赖父母,要孩子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坚持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能力。

智能开发要讲究章法

三岁之前人 三岁之后事 针对现在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说法??“3岁以前是一生中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金星明指出,父母更应该记住的是??“3岁以前是形成人生基本能力的重要时期”。3岁以前人,父母应该帮宝宝一个会吃、会睡、会走、会说的独立人,一个适应环境的社会人,宝宝有更多的机会主动探索环境,而不是强迫宝宝那,他们失去天真与烂漫。 3~6岁是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少儿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指出,这段时期的教育必须围绕四个基本习目

如何穷养儿才是正确的

养男孩一般存在的误区 1.男儿有泪不轻弹。在父母的心目中,生个儿子,就要他从小会坚强,遇到挫折是不应该哭的,所以,当男孩子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你是个男孩子,怎么可以哭啊?像个女孩子一样的。”其实,哭是发泄情绪的一个办法,如果孩子从小都把情绪压抑到心里去了,大家觉得这个孩子的成长会健康吗?所以,无论是男孩女孩,适当地孩子用哭发泄情绪,也是一件好事的。 2.男孩习逻辑,艺术文是女孩习的。男孩子的逻辑思维天生要比女孩子的优越,所以培养男孩子习逻辑是好的,但是,如果孩子对于艺术文有兴趣的

孩子会分享的方法

1.分享要从小开始教 孩子5岁前还无法理解“分享”的概念。然而一些基本规则可以从小时候教起,比如:“玩具大家轮流玩”,“她先玩,然后轮到你”,“玩具你不玩了,就别的小朋友玩吧”。 2.不强迫孩子分享 与大人一样,小家伙也会有自己特别珍爱的玩具或图书,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告诉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珍爱的东西拿出来炫耀。 3.角色互换 如果孩子经常对分享说“不”,那么不妨考虑与孩子互换角色。与孩子一起玩耍,当孩子想要你手中玩具的时候,你就说“不”。当小家伙感觉心烦时,你不妨晓之以理,

如何孩子会情绪管理

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句话:“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有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的成才,情商占80%,智商仅占20%。对于孩子习来说,情商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 究竟什么是情商呢?美国著名心理家丹尼尔·戈尔曼将情商(简称EQ)定义为“拥有认知我们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人感受的能力,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感,并且维系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不过,对于爱子心切的父母来说,往往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体会到持续的快乐、开心等正面的情绪,不希望孩子经历愤怒、嫉妒、沮丧、失望、悲伤、焦虑、不耐烦等负面情绪。有些父母甚至还会给

早教不要扰乱孩子正常发育

过去有句话叫:“3岁看老。”于是,很多家长秉承这样的观念,开始为自家宝宝在3岁时呈现过人一面而费尽心机:管它什么才艺,一律多管齐下,越早越好。对此,上海儿童医中心儿保科教授金星明提醒,3岁前最好不要强迫孩子那,否则只会搅乱他们的正常发育。 金教授告诉记者,按照儿童的发育规律,3岁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在这之前,是孩子形成人生基本能力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在这个阶段获得机会,去主动探索环境,但不是强迫性的习。也就是说,3岁以前应该更多地人,一个会吃、会睡、会走、会说的独立人,一个适应环

儿童跳绳方法有哪些

3岁~5岁的小儿刚开始练习跳绳时,家长需分步引导孩子训练: (1)先孩子随着节奏跳,不拿绳子,引导孩子一边拍手一边往上跳。 (2)孩子会有节奏的上跳后,仍然不拿绳子,孩子双手出跳绳的姿势,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 (3)再引导孩子双手拿绳子,模仿跳绳动作。当绳子落地时,引导孩子双脚跳过绳子,完全像跳绳样,只是动作不连续。 (4)练习双手握绳子、双脚协调上跳的完整跳绳运动。当孩子会跳绳后,再练习变换跳绳的花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的积极性,也增加协调性。 开始拿绳子跳绳的时候注意不用太快,一开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