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并发症
胸腺瘤并发症
1.重症肌无力
长期以来人们即发现重症肌无力与胸腺(或胸腺瘤)有关。重症肌无力临床上可分为3型,如眼睑下垂、视物长久疲劳、复视等为眼肌型;上肢伸举不能持久、步行稍远需坐下休息为躯干型;咀嚼吞咽费力,甚至呼吸肌麻痹为延髓型。临床上最危险的是肌无力危象,患者呼吸肌麻痹必须人工辅助呼吸。
目前认为重症肌无力是一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因胸腺受某种刺激发生突变,多年来一直采用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如吡啶斯的明,近年来又加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环磷酰胺等。
2.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与胸腺瘤并存疾病之一是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可为原发的,原因不清,也可继发于药物、感染和肿瘤。
3.肾病综合征肾炎
肾病综合征肾炎与胸腺瘤的关系尚不明了。肾病综合征可以是某些肿瘤,如霍奇金病全身表现的一部分。可能的解释是,胸腺瘤与肾小球肾炎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交叉反应。
粉瘤可引起什么病
粉瘤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最常见于头皮及面部,多为单个损害。少数病例可见多数斑块或结节,呈圆形及卵圆形,可呈带状分布,此种情况多在头、面部以外的部位。本病往往在出生不久或出生时即发生。
在儿童时期,表现为一局限性表面无毛的斑块,稍隆起,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淡黄色。在青春期患者,因皮脂腺成分发育最显著,因此损害呈结节状、分瓣状或疣状。老年患者之皮损多呈疣状,质地坚实,并可呈棕褐色。由于皮脂腺腺体增生的结果,在斑块中尚可发生结节。
粉瘤并发症发育过程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婴儿儿童期,此时皮脂腺尚未完全发育;第二期,青春期,皮脂腺增大,故临床表现更为明显;第三期,老年期,皮脂腺呈肿瘤样增生,约10%~40%的病人在本病的基础上并发上皮瘤。最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瘤,其次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其它尚有报告发生皮脂腺腺瘤、透明细胞汗腺瘤、汗管瘤、顶泌汗腺囊腺瘤、鳞状细胞癌、角化棘皮瘤者。
此外,在极少数病例同时还具有“神经皮肤综合征”的表现,即智力迟钝、抽搐、眼发育异常等神经方面的缺陷,或伴有骨骼的畸形。
胶质母细胞瘤并发症
一、并发症:
1.颅内出血或血肿:与术中止血不仔细有关,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此并发症已较少发生。创面仔细止血,关颅前反复冲洗,即可减少或避免术后颅内出血。
2.脑水肿及术后高颅压:可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糖皮质激素减轻脑水肿。对于病变范围广泛或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可尽可能多切除肿瘤及非功能区脑组织行内减压,同时去骨瓣外减压。
3.神经功能缺失:与术中损伤重要功能区及重要结构有关,术中尽可能避免损伤,出现后对症处理。
髓母细胞瘤并发症
1.出血
四脑室及小脑蚓部肿瘤手术后出血易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或直接压迫延髓呼吸中枢致呼吸停止,如术前有侧脑室外引流,可帮助识别是否有术后出血,少量渗血可通过脑室外引流缓解;如出血量较大,则必须二次手术予以止血.
2.呼吸停止
手术中牵拉或直接损伤延髓呼吸中枢,或手术后出血,水肿压迫延髓,均可致呼吸停止,小脑前下或后下动脉主干损伤,造成逆行性栓塞致脑干梗死,亦可造成呼吸停止.
3.颅内积气
与脑脊液丢失过多,术中头位过高有关,重者可形成张力性气颅,气体可位于硬脑膜下,纵裂,脑底池或侧脑室内,轻者可自行吸收,重者则需行穿刺放气.
4.脑积水
多因肿瘤切除不彻底,术后导水管粘连,手术区粘连,积液,术后感染,脑组织水肿等因素造成,可针对引起脑积水的原因,采取措施,解除梗阻或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血管瘤并发症 溃疡
血管瘤伴发溃疡的几率大约在5%左右,往往发生在血管瘤的快速生长期。口唇、肝门生殖区域的血管瘤容易形成溃疡。
溃疡的出现与外伤有关,溃疡出现后可产生明显的疼痛,常常有继发感染,或并发出血。
胸腺瘤病因
一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还包括胸腺癌,即组织细胞学表现呈典型的恶性特征。
二、像任何纵隔肿瘤一样,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小的胸腺瘤多无临床主诉,也不易被发 现。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胸痛的性质无特征性,程度不等,部位也不具体,一般讲比较轻,常予对症处理,未做 进一步检查。症状迁延时久,部分病人行X线检查,或某些病人在体查胸透或摄胸片时发现纵隔肿物阴影。
三、被忽略诊断的胸腺瘤此时常生长到相当大体积,压迫无各静脉或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现。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重刺激性咳嗽,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引起心慌气短,周身关切骨骼疼痛,均提示恶性胸腺瘤或胸腺癌的可能。
什么是胸腺肿瘤?
疾病介绍
“胸腺”英文一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因胸腺外观似植物thyme,其二是thymus(胸腺)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中心、心脏,因为早期解剖学认为胸腺与心脏有关。
胸腺位于前纵隔,一般分为不对称的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呈“H”形状。借甲状腺胸腺韧带与甲状腺左、右两叶相连。下极平第4~6肋间水平,覆盖在心包和心底部大血管之上。
胸腺由纤维包膜覆盖,包膜延伸至胸腺内部,形成纤维组织间隔,把胸腺分成0.5~2 mm大小的小叶,每个小叶由皮质及髓质构成,小叶周围部分是皮质,淋巴细胞密集;髓质位于小叶中央,色苍白,淋巴细胞少,髓质区与相邻小叶的髓质相连。
尽管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但在成人前已基本退化,胸腺切除术后,在成人及儿童并未观察到免疫功能改变。虽然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力的实验可能有减少,但并无因此而导致的特殊临床疾病。[1]
疾病分类
胸腺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可发生良性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其他肿瘤或类肿瘤疾病还有:胸腺癌、胸腺囊肿、胸腺脂肪瘤、胸腺增生等。有多种方法用于胸腺肿瘤的分类。
以往最常用的是Rosai和Levine的分类,以胸腺瘤占80%以上的细胞成分命名,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上皮淋巴细胞混合型,但此种分类仅适于病理学的描述,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面并未发现明显差异,故近来已较少采用此分类方法。
另一分类法为Muller-Hermelink法,将胸腺瘤分为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皮质型又分为皮质为主型和“单纯”皮质型2个亚型。此分类理论上有一些优点,可能不同类型的胸腺瘤,生物学特性和预后会有不同。
以上两种分类方法均不能准确判定肿瘤的良、恶性,故临床医生多采用依据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分类方法,即:良性胸腺瘤(也称非侵袭性胸腺瘤)和恶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良性胸腺瘤有包膜,不侵犯周边组织,彻底切除后不复发、不转移。恶性胸腺瘤的诊断:主要靠术中肉眼判断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如胸膜或心包,随诊中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因组织病理学检查往往不能区分肿瘤的良、恶性,故临床提倡所有瘤体较大的胸腺瘤均按恶性治疗。
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胸腺瘤做出了新的组织学分型,简述如下: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B型胸腺瘤:被分为3个亚型;B1型胸腺瘤:即富含淋巴细胞的胸腺瘤、淋巴细胞型胸腺瘤、皮质为主型胸腺瘤或类器官胸腺瘤;B2型胸腺瘤:即皮质型胸腺瘤;B3型胸腺瘤:即上皮型、非典型、类鳞状上皮胸腺瘤或分化好的胸腺癌。C型胸腺瘤:即胸腺癌,组织学上此型较其他类型的胸腺瘤更具有恶性特征。
垂体瘤并发症及预防
一般手术后会出现并发症,如:
(1)尿崩症。
(2)蝶窦炎。
(3)水,电解质紊乱。
(4)脑脊液漏。
(5)视力障碍加重。
(6)脑膜炎。
(7)血管损伤。
(8)中枢神经受损。
(9)脑神经麻痹。
垂体瘤预防
一般多为手术后的预防保健,具体如下:
1、心理安慰,垂体瘤属脑内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痊愈后可参加正常工作。
2、加强营养,多食新鲜的,高蛋白质的食物,增强体质,使病后机体早日康复。
3、放疗时间一般在术后1个月左右,放疗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注意营养,定期测血象。
4、按医嘱服药,1年CT复查1次。
血管瘤并发症
血管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往往容易被患者及家属忽视。然而血管瘤的并发症却并不像人们所以为的那么轻微,事实上,血管瘤也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沉重的伤害。
1、呼吸道阻塞,这个并发症最严重的时候是在婴幼儿患者出生后的前几周,因为这时候婴幼儿是强迫鼻同气的呼吸方式。临床常见的是喉部血管瘤,会阻塞呼吸道甚至危及生命。
2、腮腺血管瘤会导致听力障碍,因为它会完全的阻塞外耳道并影响听觉,但患儿会正常的发育,不会受到影响。
3、视力障碍是血管瘤中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眶周血管瘤可阻挡视线,就会造成导致费用性弱视。即使视线不受影响,上睑血管瘤也可引起散光。眶周或眶内血管瘤可以引起眼轴破坏、散光、近视,从而导致废用性弱视。废用性弱视是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
4、由于血管瘤的瘤体受容易在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破裂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患儿好动,血管瘤最容易受到创伤并导致严重出血,尤其是病变部位表浅者。血管瘤出血并不像其他创伤出血给予包扎或加压即可控制。溃疡性血管瘤具有自发出血倾向,受到轻微创伤后就会引起出血。
5、血管瘤的常见并发症有溃疡,其发病率大约为5%,处于快速增殖期或在特殊解剖部位(上唇、上胸部、肛周或会阴部)最易发生。
血管瘤并发症 出血
出血通常是因为血管瘤外受伤或溃疡而引起的,大多经局部压迫可以止血。肉芽性血管瘤出血较多,有时候难以控制。
血管瘤并发症 视觉障碍
眼眶周围血管瘤对视觉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上眼睑的血管瘤,可以造成难治性散光、近视、斜视。秋后毛细血管瘤可以到失明。晚期可以造成上眼睑下垂,眼球突出。但下眼睑血管瘤对视觉的影响较小。
血管瘤并发症
血管瘤的并发症有溃疡、出血、感染、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骨骼肌肉损害而造成的肢畸形等。如血管瘤侵及颈椎,可发生神经根压迫症状,如疼痛、上肢感觉及运动障碍等。
血管瘤的综合症有:1、骨肥大性静脉曲张症 2、血小板减少血管瘤综合症 3、脑颜面管瘤综合症 4、软骨发育异常血管瘤综合症 5、Lindon-Von-Hippel综合症 6、Steiner-Vorner综合症 7、血管瘤球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