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年轻人要小心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猝死

年轻人要小心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猝死

在很多人看来,猝死似乎遥不可及。大多数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不可能与猝死有联系。其实,现在不少年轻人生活不规律,抽烟、酗酒等,又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另外,人在夏天的睡眠时间比冬天短,睡眠质量也有所下降。因此,酷暑容易让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脱水等。稍有不慎,还可能出现猝死!

心脏就像汽车发动机,太疲太累就会"罢工"停摆。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孙宝贵院长表示,猝死一般是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被诱发的,年轻人猝死大多因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情况,一般主要是由于心脏电生理紊乱和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律不齐造成的。一种是传导发生了问题,由窦房结传导心房心室,心脏的跳动都有电传导,每放一次电就会跳动一次,如果窦房结与心房心室的传导发生问题,它的放电功能、心房心室的收缩功能也就都乱了,导致有时候心跳过快而有时候心跳过慢,甚至停止跳动,这个属于心脏的电生理紊乱,比较容易引起猝死。还有一种情况是心肌梗死也能引起猝死,例如心脏的三根大血管堵塞,会造成心肌突然大面积的梗死,也会导致猝死的发生,孙宝贵院长建议患者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心律失常到底要不要治疗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早(房性早搏)、房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心房颤动)等几种情况,室性心律失常也包括室早(室性早搏)、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室颤动)等几种情况。

另外还有常在年轻人体检报告中出现的“窦性心律不齐”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杨平珍主任表示,窦性心律是人的正常心律,窦性心律不齐是吸气和呼气造成的,吸气时心律偏快,呼气时则偏慢,在儿童和年轻人群体中是比较容易出现的。

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都可能让人体处于危险状态。房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容易引发中风,室性心律失常则会增加猝死发生的风险。而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治疗。

正常人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某些生活因素增加风险

正常人和本身患有心脏疾病的人都可能发生心律失常,本身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病、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部分正常人也会出现以早搏为表现的心律失常,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并没明显的年龄特征,但总体来说,正常人发生早搏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除了器质性心脏疾病,生活中一些因素也会增加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比如熬夜、酗酒、饮食及环境刺激、强体力劳动等等。特别是现在正值寒冬季节,天气严寒也是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杨平珍主任提醒家庭医生在线网友,如果平静时能感觉到心跳、心悸,特别是曾出现早搏的人有早搏频率增加的情况,就要及时就医了。

并非所有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疗 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就医

心律失常的危害虽大,但也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治疗。如果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出房早或者室早的患者,一般早搏不是太多,没有症状就可以不需要治疗,或者通过调整作息时间、饮食、缓解工作压力等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房早或室早的情况。

室速和室颤症状比较明显,出现心悸、头晕、呕吐甚至晕厥等症状时患者多能主动就医,但室早的症状不够显著,偶尔的晕厥也容易被人们忽视。杨平珍主任表示,心律失常的晕厥症状其实可能比胸痛更加严重,室早患者一旦发生症状,即使是偶发性晕厥也需要及时治疗,避免猝死的发生。

心律不齐大概有哪些感受

1、心律不齐,只是心律失常的一种,通常没有症状,可见于正常人。

2、严重的心律不齐,会有心慌及心悸

3、最严重的心律不齐,通常称之为恶心心律失常,可以晕厥,意识丧失及猝死

4、心绞痛和心律不齐是两个概念,某些心律不齐可能会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没有绝对因果关系。

喝咖啡过量易导致心律不齐

星巴克、猫屎咖啡、太平洋咖啡....如今满大街都是各式各样的咖啡馆,年轻人都喜欢聚在一起,在里面聊天。有研究发现,如果每天摄入不超过300毫克,大约等于3杯煮好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是不会引起严重的心脏问题。但如果超过这个量,就很可能诱发心律不齐。

因为咖啡因会引起大脑神经兴奋,血液流速加快,心脏泵血功能加强,增加心脏负担。喝咖啡过量,有些人会面部潮红、心跳加快,神经系统不断被刺激,诱发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另外,每个人的耐受性也不一样,所以无法确定最高可摄入量,总之建议大家尽量控制好,少喝为妙。

一旦喝咖啡出现不良反应,最好立刻到医院。但如果病情不算严重,可以多喝白开水,因为水可以稀释体内的咖啡因,帮助其通过肾脏排出。有心血管病史的人,需要提神的话,还是选择喝浓度适中的茶更好。

心律不齐的危害严重的可引发猝死,所以,年轻人应该避免喝太多的咖啡或者酒,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引起心律不齐。

1、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2、心律不齐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症(又称慢-快综合症)。

3、心律不齐可导致猝死:发生猝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4、有心律不齐的朋友,要戒烟、酒、咖啡及槟榔,不要生气,要保有乐观,宁静的心境。

心律失常早搏怎么办

心律失常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如果不及时采取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就会让病情一直蔓延下去。那么最佳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1、治疗病因:通过纠正患者的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来达到根治的效果。这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比较有效。

2、针对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也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方法。一般用药应以口服为主,在急性发作时可以进行静脉或气雾给药,外用药物的情况很少,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用药有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里的一种。

3、祛除诱因:有些患者是因为吸烟、饮酒或饮浓茶、咖啡所致,此时就要避免这些习惯,有些患者是因为使用了某种药物而引起的,此时就应立即停药,从而消除这些因素造成的心律失常。这也属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早搏病人在生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劳逸结合,使睡眠充足。

3.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

4.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

心律失常引起的早搏的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小心,一旦发现有这样的现象要及时去治疗。另外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尽量少抽烟喝酒,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天气太闷热容易使得症状变得更加明显。最后祝愿大家治疗后能够有所好转。

心脏性猝死的原因

1.发病原因

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发病至摔死时限愈短,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愈高。统计学资料显示24 h内猝死,心源性占50%~60%;l h内猝死,心源性占80%~90%。冠心病是80%以上心脏性猝死的病因,其次是心肌病、肺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成人心脏性猝死的常见病因:

(1)冠状动脉疾病:①冠心病;②冠状动脉栓塞;③冠状动脉畸形;④冠状动脉瘤破裂;⑤风湿性冠状动脉炎。

冠心病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如原来心脏正常的患者,大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在导致心肌梗死的一瞬间就发生室颤,这些情况较为多见;另一方面,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梗死后的瘢痕提供了折返性室速的解剖基础,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对大多数冠心病的患者,猝死的直接原因在这两者之间。在Holter纪录中,摔死更常见于有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患者。明确的冠心病可以无症状,或者没有被发现。一般人群中有大量的这类患者,高达50%的冠心病所致的猝死可以发生于以前不知道患有冠心病的患者。

(2)瓣膜疾病:①主动脉瓣狭窄;②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③肺动脉瓣狭窄;④严重二尖瓣脱垂。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年轻人,猝死常与运动有关。虽然相关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心室充盈的突然改变或主动脉阻塞和继发心律失常可能为猝死的原因。在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猝死常发生于心力衰竭和心室肥厚的晚期。虽然有症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见于二尖瓣脱垂的患者,除非并发症存在(如长Q—T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或者药物毒性),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罕见。

(3)心肌病变:①严重心肌炎;②扩张型心肌病;③肥厚型心肌病;④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猝死多发生于原来无心脏症状的年轻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剧烈运动时居多。在其他家庭,猝死更容易发生于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出现以后。猝死的危险因素包括猝死的家族史、反复发作的不能解释的晕厥以及非持续性室速和严重的左室肥厚。循环系统常见急症

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猝死发生相对较晚。在心功能不全症状出现一段时间后,各种心律失常可以出现,如单形性和多形性室速。在晚期心力衰竭的患者,50%心脏骤停的患者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

严重心肌炎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出现,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4)大血管病变:①主动脉瘤破裂;②主动脉夹层;③急性巨大肺动脉栓塞;④原发性肺动脉高压;⑤动静脉瘤破裂。

主动脉夹层患者如果夹层主动脉持续性扩张破裂,可破裂入胸腔或心包内,形成心脏压塞,如处理不及时,90%患者可死亡。肺栓塞临床表现的轻重急缓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广泛程度以及发病时间的长短,2/3的急性病例死于发病2 h内。

(5)心律失常:①长Q—T综合征;②预激综合征伴房颤;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④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⑤Brugada综合征;⑥夜间猝死综合征;⑦青壮年猝死综合征;⑧原发性电疾病;⑨心脏震荡。

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为家族性疾病,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有发展为多形性室速或变成室颤的倾向。电解质紊乱、心动过缓或心搏暂停及突然的交感神经刺激药物的作用都可以进一步延长这些患者的复极,引起室性心动过速。重要的是必须认识到,标准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加重这种心律失常。

Brugada综合征为引起猝死的另一家族性疾病。患者有完全或不完全的右束支阻滞,伴有V1、V2导联ST段抬高,发生自发性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包括室速和室颤,通常发生于睡眠时。相似的心律失常也可以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

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果节律极快,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蜕变成室颤。在WPW综合征患者,房颤伴有快速的旁道传导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常见的原因。但其他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偶尔也可以发生猝死,虽然预激综合征发生猝死少见,但它可以是该病的最早的临床表现。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以引起猝死,完全性心脏阻滞,心室率逐步减慢而使患者越来越不适应。在严重心室功能障碍、并发性疾病、电解质紊乱或药物中毒时,这些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

最近发现心脏正常的年轻人猝死综合征称为震荡心(commotio cordis)。患者在被用力撞击胸部后发生室颤,通常在运动中发生。动物实验显示打击胸部的时间和部位正好在T波的易损期能够诱发室颤。

药物毒性也可引起猝死,许多药物可以影响心脏电生理,导致致命心律失常。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可以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6)其他:①先天性心脏病;②左房黏液瘤;③左房球形血栓;④心脏起博故障。

2.高危因素

(1)中年以上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大等。

(2)有广泛严重冠状动脉损害的冠心病,据822例冠心病猝死统计,冠状动脉狭窄>75%在2支以上者占72%~88%,3支以上者占36%~65%。

(3)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心脏性猝死危险性大,特别是最初几小时和3 d内,急性心肌梗死院前猝死率达10%~47%。(4)冠心病伴心脏增大、心肌节段性收缩异常及左室功能减低者(EF<30%)猝死危险性高。EF被认为是当前预测SCD的独立指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心脏泵的功能及心肌供血能力,EF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并存则对SCD的预测价值更大。

(5)心脏复苏存活者,复发SCD的危险性极大,1年内可有30%的再发。

(6)新近出现的持续时间长、进行性加重有明显ST—T异常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绞痛者。

(7)心梗后有心脏增大、舒张压高、吸烟或梗死时曾有心衰,随访5年内95%发病猝死。

(8)持续QRS波群低电压。

(9)宽大畸形的低振幅室性早搏或频发多源性室早、长串的室性心动过速,尤其发生在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小全的患者,SCD的危险性随着室性心律失常的频繁和复杂有所增加。

(10)急性心肌梗死后精神高度紧张者或反复出现昏厥者。

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

专家说:经常心慌头晕要预防心律失常,有研究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过心律失常。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就更多了。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者不规律的心悸、眩晕、憋闷、手足发凉和晕厥,很可能神志不清。所以平时常心慌头晕小心心律失常。

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

婴儿心律失常的症状会出现乏力、多汗、呼吸加快、烦躁、少食、睡眠不安、不爱活动等,大孩子自述胸闷、心慌、憋气、易疲劳等。孩子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家长关注,摸摸孩子的脉搏是否整齐,心率是否增快。

严重时,心律失常的症状会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抽搐、晕厥及猝死。

如果出现以上提到的心律失常症状的话,应警惕是否患了心律失常,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是否治疗要看自觉症状轻重

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以及基础心脏病的有无、轻重程度。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心前区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就觉得心慌。对于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当然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弊,从得失两方面考虑。首先应考虑在药物以外想办法调整,比如尽量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戒酒等。

对于过缓性心律失常(即每分钟心率低于40次),如窦房结病变或各种传导阻滞,如果是属于新出现的或时有时无的,说明有好转的可能,应抓紧时间治疗。如已成定局,心率又特别缓慢,有长时间的间歇,引起明显头晕或昏厥等症状,则宜安装心脏起搏器,以保平安。心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上,无明显症状的,可再观察一段时间,暂时不做治疗。有的人有器质性心脏病例如心力衰竭,出现频发室早、室速有导致室颤和猝死的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疗。此外提醒大家对跳的快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跳的乱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都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治,获得一劳永逸的效果。

暴饮暴食可导致心律失常

首先,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衰老等生理变化会对心脏的传导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传导障碍和病窦综合征及心房颤动等。其次,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也更容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再者,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窦房结功能可能存在障碍,在应用对心脏传导系统有影响的药物时,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导致心律失常。

对于老年人,采取以下措施能够尽量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1.不要忽视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是在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而暂时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在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发现心律失常后,要按医嘱进行治疗,且不可随意选药,或者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应向医生咨询后再做决定。

3.运动要适量。对心律失常患者而言,绝不是运动量越大对身体越好,要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活动过量。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4.避免突然受到冷或热的刺激,小心感冒,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过低。

5.不要暴饮暴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

6.不可过量饮酒,同时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这些因素都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传导异常。

7.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长期劳累是诱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8.与人相处宽容豁达,避免情绪波动,不生闷气,也不能暴怒或过分紧张。

9.积极治疗原发病,这是预防心律失常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血压的危害

引起肾脏病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引起猝死

猝死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状态。它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年轻人要小心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猝死

年轻人猝死大多是因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情况,一般主要是由于心脏电生理紊乱和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律不齐造成的。一种是传导发生了问题,由窦房结传导心房心室,心脏的跳动都有电传导,每放一次电就会跳动一次,如果窦房结与心房心室的传导发生问题,它的放电功能、心房心室的收缩功能也就都乱了,导致有时候心跳过快而有时候心跳过慢,甚至停止跳动,这个属于心脏的电生理紊乱,比较容易引起猝死。还有一种情况是心肌梗死也能引起猝死,例如心脏的三根大血管堵塞,会造成心肌突然大面积的梗死,也会导致猝死的发生,孙宝贵院长建议患者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警惕胸闷症状及时就医

胸闷是猝死的一种明显提示。出现猝死最主要的症状是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和窒息。如果身边有人不幸出现猝死的症状,应马上为他进行急救措施。目前最好的急救方法是心肺按压进行复苏。对于这类疾病最主要的还是防范于未然,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就要及时看医生。

酷暑高温预防猝死生活习惯是关键

酷暑高温的环境下,容易导致人体表皮毛细血管扩张,人体大量出汗,内脏供血量减少,如果体液得不到及时补充,人体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心血管疾病突发。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年轻的外企白领因长时间加班、应酬,导致猝死,不少人呼吁"身体是自己的,再忙再累也要注意休息,不要再透支生命"。

不管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都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休息,避免在高温下长期工作,同时多饮水,多吃一些果类,补充身体水分,避免脱水。保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出现激烈波动,注意清淡饮食。

猝死,真的防不胜防

莫轻视感冒、腹泻

心肌炎是常见病,感染性心肌炎常继发于病毒性感冒、腹泻后,根源在于感染了病毒,例如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刚开始,人会有发烧、喉咙痛、打喷嚏、咳嗽、拉肚子等感冒症状,慢慢地,憋气、胸闷等症状也可能出现,这就提示病毒已经影响心肌了。心肌炎严重时,就变成重症心肌炎,也就是暴发性心肌炎。若此时仍不重视,要么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而猝死,要么留下慢性扩张性心肌病或慢性心功能衰竭。

暴发性心肌炎来势汹汹

暴发性心肌炎(重症心肌炎)的发生,一是病毒直接作用心肌,导致心肌炎;二是免疫反应,即病毒首先感染人体,在自身免疫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细胞进行攻击,产生对心肌的伤害,形成心肌炎。这就是为什么平常看着特别健康、少病少痛的人,却被自己强大的免疫力所伤。

重症心肌炎发病迅速,很多人在心肌炎还未发展为重症心肌炎时并不很重视,对感冒超过2周、持续低烧不重视,待出现胸闷、憋气时才就诊,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心肌炎70%是可以通过治疗治愈的,25%会演变成慢性心肌衰竭,5%的可能会发展成重症心肌炎,拖到重症心肌炎时往往已经是心脏功能衰竭、心跳骤停。有数据显示,重症心肌炎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80%,且治疗效果差,容易留下后遗症。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就是感冒后注意充分休息。

心律失常是年轻人猝死主因

猝死一般是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被诱发的。当年轻人心脏有基础病(先天性的心脏病、心肌离子通道异常、频发心脏早搏)时,连续看电视、熬夜打游戏或工作等透支体力后,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的情况并不罕见。心律失常晕倒的情况下,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容易发生猝死。虽然有的人先天心肌离子通道异常,但没有过度疲劳等因素的诱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很多年轻人还对感冒、拉肚子不在意,这些“小病”也可能致死。感冒病毒可损心肌,导致心肌水肿,心脏功能下降,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猝死;拉肚子太久也可因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而猝死。因此,如果感冒、腹泻一周后仍在发烧或腹泻不止,并且伴有胸闷、憋气、早搏等症状,必须及时来医院就诊,病后两周还没好,容易继发心肌炎,即使控制,心肌也已永久性的受损,因此,感冒延绵不愈要警惕。

失重感太强会不会猝死

失重感太强有可能会猝死。

失重状态是一种感觉,当人受到重力,心脏、感觉细胞会发生异常情况,患者在坐过山车或者是坐飞机时,常常会引起失重感。长期失重对内分泌红血白蛋球的产量有一定影响,病情严重患者还会引起猝死。

有些人坐过山车突发猝死这有可能是因为坐过山车时失重感太强从而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比如室颤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心律失常也会引起猝死

患有基础疾病易诱发猝死

猝死真的很可怕,它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叶自力说,随着市民生活压力逐渐加大,有很多人加班加点地熬夜工作,有的人甚至带病上班,这些都极其容易诱发猝死。

“猝死一般是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被诱发的,这基础疾病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心血管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另一类是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他说,这两大类疾病,在老年人当中,主要是因为有心血管病史,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而对年轻人来说,主要是血管畸形和肺动脉瘤。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肥胖者、患有“三高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等遗传疾病年轻人、熬夜或长期抽烟酗酒的年轻人更容易出现猝死。

心肌炎易诱发心律失常

他还提醒,现在正是交替的季节,冷热多变,特别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更容易引发猝死。

“病毒性感冒有可能引起心肌炎、颅内感染、肺炎、肾炎、急性心肌梗塞,导致猝死。”据介绍,心肌炎是常见病,感染性心肌炎常继发于病毒性感冒、腹泻之后,根源在于感染了病毒后,人会有发烧、喉咙痛、打喷嚏、咳嗽、拉肚子等感冒症状,慢慢地,憋气、胸闷等症状也可能出现,这就提示病毒已经影响心肌了。心肌炎严重时,就变成重症心肌炎,也就是暴发性心肌炎。若此时仍不重视,要么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而猝死,要么留下慢性扩张性心肌病或慢性心功能衰竭。

熬夜成为现代人习惯的生活方式。叶自力介绍,连续看体育赛事、熬夜打游戏或工作等透支体力后,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的情况并不罕见。他说,熬夜首先会使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诱发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等疾病。其次,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猝死。“心律失常晕倒的情况下,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急救,容易发生猝死。”

温馨提示

别把胸闷不当回事

“胸闷是猝死的一种明显提示。”叶自力说,出现猝死最主要的症状是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和窒息。如果身边有人不幸出现猝死的症状,应马上为他进行急救措施。“目前最好的急救方法是心肺按压进行复苏。”他提醒说,对于这类疾病最主要的还是防范于未然,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就要及时看医生。

相关推荐

心肌缺血的5种类型

1、 心绞痛型其临床表现为心口出现压榨般的疼痛感觉,可延伸到左上肢,持续3-5分钟,休息下或口含硝酸甘油即自行缓解。主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引发的综合症。2、 心肌梗死型往往出现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长时间急剧减少,致使心肌严重长时间缺血,造成心肌急性坏死。3、 无症状型无临床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常见于隐性冠心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有将近25

窦性心律失常是什么意思

窦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一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类型。窦性心律失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respiratorysinusarrhythmia)系窦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各年龄组均有发生,最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也可见于老年人,为一种生理表现,绝大多数窦性心律失常者的

心慌头晕为心律失常

表现为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通过最近几年的临床观察研究同时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心律失常的机会更多。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心律失常症状仅在心电图方面有所体现。正常的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钟(成人),比较规则,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搏动之前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

心肌缺血有寿命限制吗

心肌缺血有寿命限制吗?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20-30岁的年轻人也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心肌缺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

猝死的预防护理

( 1) 日常生活应注意保健,讲究科学, 不可由着性子和个人喜好来安排衣食住行,饮食结构合理, 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 少吃胆固醇高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多食含维生素C 丰富的蔬菜,豆制品等,烹调多用植物油, 菜肴少放盐, 口味清淡为好,注意防止便秘, 这不是一件小事, 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增加, 影响心脏, 极易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 2) 定期体检,应随时

心悸吃什么好

心悸看是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引起的,如果是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引起的,可以口服控制心率的药物来治疗,另外如果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可以口服一些增快心率的药物,如果从中医来说,可以吃一些镇静安神类的药物,另外有些可以吃活血化瘀、护心的一些药物。

警惕心慌头晕可能是心律失常

如果你经常心跳很快、心慌,感觉非常难受,有时感到心脏好像从嗓子眼里跳出来,可每次发作时间都不长,一会儿就过去了的情况话,专家就提醒大家,常心慌头晕须警惕心律失常。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心律失常的表现,想了解的可以进来看看。心律失常的症状首先表现为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通过最近几年的临床观察研究同时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

什么人不能爬山 爬山并非人人皆宜

有心肌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的青年人不适合爬山,大多数人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心电不稳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容易引起猝死。不常锻炼的人群,突然增加运动里,体力负荷加大,容易诱发心肺疾病。老年人体内各个器官功能都在衰退,而且很多人不同程度的都患有慢性疾病,爬山耗氧率大,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症,尤其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人不适宜爬山。

患有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

你知道患有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吗?很多人都有心律失常症状,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心律失常的危害,其实心律失常的危害还是很多的,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其他严重的病变,所以今天就为大家普及患有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的知识。患有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1.正常人出现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心动过速等,经常会造成心慌、气短、胸闷、夜睡不安等,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如心率的过快过慢都会使冠

早上空腹跑步好吗 早上空腹跑步增加心脏负担

早上空腹跑步容易增加心脏,肝脏的负担,容易出现心律不齐等现象。早上空腹慢跑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会明显增高,脂肪酸不但不能成为心脏等活动的能量来源,反而还容易因为量过多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猝死。5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注意,他们利用游离脂肪酸比年轻人低,危害更大,跑步之前最好喝点蜂蜜或是葡萄糖,以保证能量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