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最好同一天测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最好同一天测
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家常便饭”,因此不少患者今天测个空腹血糖、明天测个餐后血糖,很随意。其实,这两个血糖最好在同一天测。
如果分开测,对病情观察和用药指导就不如测同一天血糖管用。
如测血糖发现餐后血糖高,要是没测空腹血糖,就很难知道餐后血糖高是由于空腹血糖高延续过来的,还是单纯餐后血糖高,而空腹血糖是正常的。
若是前者,前晚和当天早上的药物剂量和饮食量均需调整;若是后者,仅调整当天早上的药物剂量和饮食量就可以了。
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同一天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参考调整药物的剂量。
一般标准为早上空腹和餐后血糖都达标,表明药物剂量合适;早上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表明前晚和当天早上的药物剂量都需要进行调整;仅空腹血糖高,早餐后血糖达标,表明前晚药物剂量不足,当天早餐前的药物剂量是合适的;仅早餐后血糖高,空腹血糖达标,表明早餐前的药物剂量不足,应该增加,前晚药物剂量是合适的。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区别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的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虽然是监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但它并不能替代瞬时血糖(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糖化血红蛋白和瞬时血糖都是非常重要的血糖监测指标,都需要糖尿病患者很好的注意,降糖应两者都要降。
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有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会受到基础胰岛素分泌、进餐后胰岛素分泌量、进食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反映的是瞬时血糖水平,时刻在变化,可以说,每个时间点的测量值均不相同。
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与血红蛋白A(血红蛋白在血中存在的主要形式)缓慢发生不可逆的糖化作用,从而生成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水平,且在某种程度上说,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不过,瞬时血糖水平会在一天中随时波动,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健康人体内的波动范围很小,仅0.1%—0.2%。
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速度与2—3个月内的血糖浓度水平成正比。因此,临床上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患者过去2—3个月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综合反映,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但它不能代替瞬时血糖测定。特别是依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治疗时,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必须依靠实时监测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数值,否则会发生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等严重后果。
另外,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降不下来,糖化血红蛋白也不可能达标,因此医生需要结合瞬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来调整治疗,以更好地达到控糖目的。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检测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即能有效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而言,并无任何瞬时血糖阈值可供参考,也就是说,瞬时血糖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未必就高;而糖化血红蛋白值越高,患者发生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就越大。
验血糖前应注意什么呢
人体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度:
一般说,应该根据每个病友的具体病情而定。根据血糖监测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是指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值。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其他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值,如睡前血糖、午夜血糖等。至于每一位糖尿病病友,血糖检测的合适时间和频率,首先要与医生商量,应尽量做到针对病情合理安排。
一般说来,当近期血糖较高时,应该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准确地反应出患者血糖升高的程度。而当您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则最好检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因为低血糖更常发生于餐前和夜间。
测血糖可以吃早餐吗 去医院测的是什么血糖
血糖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随机血糖。一般去医院测的是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它的正常范围是3.3~6.1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则要考虑是否为糖尿病。注意空腹血糖主要是指早晨空腹状态时的血糖,而午餐和晚餐前测的血糖,被称为餐前血糖。
怎样才知道孩子处于糖尿病前期呢
如果想知道孩子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必须去医院做检查才能明确,检 查前一天必须吃晚餐,检查当天早上不吃饭,不能有发热、感冒等疾病。先查 空腹血糖,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葡萄糖水或淀粉食物,两小时后再测血糖, 即餐后两小时血糖。如果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有一项达到糖尿病前期 的范围,就要复查,倘若结果相同,就可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经常检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也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是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更重要?专家的回答是:两者都很重要。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餐后血糖对于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合并症的发生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多见、花费最多的疾病。
根据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就越高。另外,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所以,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在口服药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如磺尿类或诺和龙之类的药物,以便针对性治疗。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要,应该长期将各项血糖值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还可以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只要能够很好地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好血糖,并且预防和延缓合并症的发生与发展。
血糖高一定就是糖尿病吗
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lo/升。
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7.0mmol/升。
3、糖耐量试验的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ol/升。以上三点满足任何两点均可诊断,但每一点均需在另外一天加以证实。
另外,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9~6.1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 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
为何餐后血糖要重视
正常人在生理状况下,进食后血糖会上升成高峰,约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而糖尿病患者进食后的血糖高峰更高,且迟迟不能恢复正常,到第二天空腹时血糖仍高。
人体血糖值是随进餐、活动等有一定幅度波动的,餐后有一段较长时间处于相对较高血糖水平。在糖尿病的初期,空腹血糖尚处正常水平,而餐后血糖已较早地出现高血糖。所以一些早期糖尿病可疑者可测之,必要时可同时与空腹血糖一起测定,以提高检出率。
空腹血糖是指8~10小时未进食的血糖,测量空腹血糖一般在清晨早餐前,而测量餐后血糖时一般选择餐后2小时作为标准,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可以测量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和晚餐后2小时的血糖。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将漏诊81%的糖尿病患者和漏诊87%的糖尿病前期患者。
理由是,空腹时,由于食物已经长时间消化转运,血糖值已“风平浪静”,表现似正常,不易在早期发现糖尿病。进餐实际上是一种简易的糖负荷试验,糖尿病患者对糖利用障碍即可显露出来,当然这种负荷试验是不规范的。在临床上医生常测定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升高较空腹血糖敏感,其异常大约比空腹血糖异常要早3-5年。
从这个意义上讲,餐后血糖测定为患者争得较早的时间,会使治疗更为主动。
如何降低餐后高血糖?
如何降低餐后高血糖?专家支招说,首先,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比如主食可多选择粗粮,例如燕麦、红米、黑米、荞麦等等,尽量避免选择稀饭、肠粉等食物,食物的加工不宜太过精细,还可以将不同种类的食物混搭,如绿豆与白米混合制成绿豆饭等等,还可以通过多吃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或者是通过少食多餐的办法,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餐后高血糖,其次是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一些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
糖尿病肾病的血糖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确诊糖尿病的标准是血糖的检查。
糖尿病肾病有什么血糖标准?
血糖的检查一般包括两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1)空腹全血血糖≤6.1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高于6.1毫摩尔/升而低于7毫摩尔/升的病人,则称为“空腹血糖异常”。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2)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着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倘若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应先做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4) 正常值血糖,正常人在餐后2小时的全血血糖不超过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不超过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若餐后2 小时的全血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8.9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时,可诊断为糖尿病。
高血压患者测量血糖的几大误区
一、检查前停用降糖药
有些患者认为停药后的血糖才是真实情况。实际上,检查血糖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如果停药后再测血糖,这样得出的检测结果既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及加重病情。
另外,有的患者为了得到理想结果而在检查前一天过分节食,此时所测的血糖结果可能偏低一些,但却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为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可信,检查前一天用药和进餐应和平常一样,并保证夜间睡眠良好。
二、随便找时间检查
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时间不是随意而定的,也是有要求的。检查空腹血糖的时间最好在早上6~8点,抽血时,患者要保证前一日晚餐后至次日清晨做监测时空腹8~12小时,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也会影响监测结果。而餐后血糖监测时按平时饮食习惯吃饭,餐前降糖药照常服用,抽血时间从吃第一口主食算起两个小时。同时,要避免进食过多或剧烈运动、抽烟和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等)。
三、只测空腹血糖
大多数患者忽视了餐后血糖,其实,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这是因为如果按照空腹血糖来进行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按照餐后2小时的标准服药。如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只在餐后升高,应该专门针对餐后血糖治疗,宜选用短效药;而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的患者,应该选长效药,比如达美康、格列美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