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儿童可以进行艾灸吗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儿童可以进行艾灸吗
艾灸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医养生疗法,并没有严格说明小孩不能进行艾灸,因此小孩也是可以适当进行艾灸的,具有一定通络止痛、缓解疲劳的作用。
但小孩艾灸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不能太长,因为小孩皮肤比较敏感、娇嫩,进行艾灸很容易损伤皮肤。
艾灸疗法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中医针灸治疗当中,艾灸疗法是很常见的,并且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但是在艾灸的时候很多事项需要注意,比如说在艾灸之后半个小时左右不能够用凉水洗手或者洗澡,再比如说,如果爱就之前发现脉搏每分钟跳动超过了90次,则也不能够进行艾灸治疗。另外就是孕妇不可以艾灸。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上面介绍了很多艾灸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通过艾灸治疗疾病的朋友一定要对这些注意事项加以了解,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另外需要注意,就是当身体有炎症的时候不能够进行艾灸治疗,大病之后,或者是手术之后也不适合进行艾灸治疗。
艾炙不适合的人群
一、艾灸适宜人群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二、艾灸不适宜人群
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三、艾灸前、中、后注意事项
艾灸前
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3、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艾灸中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3、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4、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其他注意事项:
1、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3、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4、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5、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
四、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疗法有哪些禁忌
艾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艾灸的作用有哪些这里不做过多的讨论,需要具体了解这几种灸法的朋友,可以去“香怡艾灸养生指南”看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灸的禁忌】
艾灸是中医的治疗方法,用艾炷为主熏灸穴位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艾灸可以起到温经通络、温阳补气、补中益气的作用。中医提示,艾灸虽好,但一定要注意以下十个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几岁开始做艾灸合适
在临床上通常五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进行艾灸,对于五岁以上的儿童,进行艾灸时,需要由专业的儿科医师对取穴、艾灸方法进行指导。
但是艾灸时取穴不宜过多,艾灸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对儿童艾灸以后出现的反应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皮肤起疱、儿童口舌生疮等症状,要马上停止艾灸治疗。
艾灸减肥的注意事项
艾条悬灸法较隔姜灸法更为安全简便,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施灸,但是起效较慢,须坚持长时间治疗。
艾灸禁忌
1.空腹,过饱,酒后,极度疲劳和一切热性红肿疾病者禁止艾灸,防止晕灸。
2.婴幼儿、昏迷患者、感觉障碍、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孕妇禁止艾灸。
艾灸事项
1. 在施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艾灸。
2. 艾灸后,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以助疗效。
3. 使用灸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
4. 艾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在晚上灸比较好。
5. 艾灸的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6. 施灸后,要避免着凉,秋冬季待穿戴整齐后,头上和身上的汗消下去后,再出门。春夏艾灸后,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当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风寒。
7. 在艾灸之前后,都要喝一杯温白开水,有利于艾灸后排毒。
宝宝可以艾灸吗 小儿艾灸保健的作用
第一清热泻火,消肿散结
孙思邈的医案中记载着用灸法给儿童清热。我们知道儿童容易发烧,发烧是我们身体的本能,用发热的方法来驱逐我们身体受到的寒气。(操作时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操作,咨询chenssjun微信互动平台,也可以接受专业培训指导)
中医认为,发烧是机体感受外邪之后,正邪对抗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人体的气机是循环无息的,当外邪进入人体后,阻滞了气机的正常运行,郁积而化热,化热的同时,艾灸可以帮助将外邪排出体外。
秋冬季节是感冒伤风的高发期,儿童容易流鼻涕、打喷嚏,这时候坚持用艾灸调理,很快就会发现鼻涕不流了,喷嚏不打了,手也暖了。
到了夏天,这个时候很多儿童爱吃冷饮,伤了脾,造成脾不运化,身体长了湿疹,此时用艾灸祛湿效果好,见效快。
我们用艾灸最主要来防病保健、增强体质,艾灸是历代以来人们所推崇的保健养生之法。
第一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穴在人体的督脉上,人体手足三阳之气与督脉的阳气,在此汇合后上行头颈。因为穴内阳气充满、坚实如椎,所以名为大椎,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
小儿常灸大椎穴可提高免疫力,能够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有利于儿童长高。
第二身柱穴
身柱穴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患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等,艾灸身柱穴就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身柱穴在日本医学界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儿童们艾灸身柱一个月,大多数儿童食欲和体重都有明显增加,精神气色也更好。
艾灸身柱穴常用于调理:儿童消化不良、吐乳、小儿泄泻、腹胀、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不安神、夜啼、感冒、惊风、发育不良等。
神阙位于肚脐,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是人的神气出入的门户。艾灸神阙可以调理儿童虚损症状。脾特别虚的儿童,更要经常灸一灸神阙穴。
艾灸神阙穴常用于调理:夜尿、拉肚子、便秘、疳积等。
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脾为后天之母,公孙穴是脾经联络各脏的穴位,艾灸此穴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祛湿温阳等作用,能够改善儿童先天虚寒、虚弱的体质。
现在的儿童容易吃的太多、太杂,脾的气容易瘀滞,经常艾灸公孙穴,可以使得脾经的气血充盈、补益脾胃。
尤其是那些不爱吃饭的儿童或者吃完容易腹胀、咳嗽的儿童,家长可以灸这个穴位,这个穴位对改善儿童脾虚、积食有非常好的作用。
1.儿童保健艾灸效果很好,而且方法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儿童没有痛苦,无副作用,非常适用于家庭使用。
2.可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施灸,一般要坚持1-6个月,直至儿童健壮为止。
3.儿童天性好动,故在施灸时要格外小心。
4.艾灸最好在空气流通,清洁干燥的房间中进行。
中医艾灸养生的手法与禁忌
1.艾灸的作用
艾叶辛温、味苦,无毒,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具有散寒止痛,温经通络,活血止血的作用。以陈旧艾叶为佳,可主灸百病。点燃艾绒后,置于施灸穴位上,热力持久而深入,可直透肌肉深层。
艾灸的主要作用,正是艾叶的散寒、温通、活血作用与经络穴位的特殊作用密切结合的结果。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充分证实了艾灸可补火助阳,健脾温中,培补肾元,升提阳气,温通经络,调和营卫。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如果经常灸治,肯定能起到抵御外邪,防病治病,强身抗老的明显效果。
2.艾灸的手法分类
(1)直接灸:直接灸是艾炷灸中的一种。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燃烧,施灸后,不化脓形成疤痕者,称无疤痕灸;局部化脓形成疤痕者,称疤痕灸。艾炷是用手将艾绒捏成圆锥形的用量单位。分大、中、小三种。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黄豆大者为中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一壮。实际应用时,艾炷大小可根据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而定。体质强壮、病情重者,可选大艾炷;体质虚弱、病情轻者,可选小艾炷。施灸壮数多少与时间长短,可因人、因时、因部位、因病情而异,总之,因具体情况而定。如健身预防灸,时间可短,康复治疗灸,时间可长。春夏两季,时间可短;秋冬两季,时间宜长。四肢、胸部,时间宜短;背部、腹部,时间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时间宜短;青壮年,时间宜长。
(2)间接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下置衬垫物,使艾绒燃烧的热力与所衬垫的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因艾炷不直接置于穴位上,故称间接灸。常用的间接灸有:隔姜灸、隔蒜灸、隔葱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只是适应症不同而已。用于养生以隔姜灸、隔附子饼灸为多。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使用禁忌
艾灸虽然具有补益阳气的作用,但是也能伤阴,因此对于阴虚火旺以及邪热内炽的患者不宜采用艾灸治疗,如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为使用禁忌。
面部、重要的脏腑器官部位、乳头、以及大的血管处等都不宜直接采用艾灸治疗;经常活动的部位,关节部位等处不可使用瘢痕灸法进行艾灸,以免艾疮化脓后难以愈合。此外,孕妇在进行艾灸的时候应当注意避开腹部以及腰骶部等不宜进行艾灸刺激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