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血糖高怎么办呢
青少年血糖高怎么办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这就导致儿童患者却越来越多了,那么青少年糖尿病怎么进行护理呢?
对于青少年高血糖怎么办的问题你一定要重视,应该是需要控制饮食的,一般是低糖饮食,清淡饮食等。高血糖的症状:尿多,皮肤乾燥,脱水。极度口渴。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血糖测试值升高。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
首先,临床护理的过程中要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因糖尿病肾病患儿住院时间长,居室应清洁、舒适,房间布置要适合小儿心理特点
其次,防止感染。糖尿病肾病患儿由于长期低蛋白血症及免疫球蛋白降低,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继发感染。室内要定期消毒,经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再次,注意皮肤的护理。因糖尿病肾病患儿体内蛋白质长期丢失,浮肿及血循环障碍,致皮肤抵抗力降低弹性差容易受伤。
对于青少年血糖高怎么办呢,要积极的应对,作为家长的要对孩子的身体状况上心,随着现在的社会发展,各种廉价而没营养的垃圾食品广泛的出来,家长要时刻关注到,不要让青少年买那样的含糖分比较高、脂肪比较高的食物,避免高血糖或则发福。
高血糖有哪些因素引起
1、食物导致高血糖:很多事物都可以使人体内的血糖升高。最常见的食物就是各种糖果以及各种主食等等最主要的“元凶”就是糖果类。因此,专家提醒您,这些食物在平时不宜大量的食用,以免对身体造成危害。
2、不良的生活习惯引发高血糖: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喜欢各种各样的快餐。殊不知,快餐中含有大量的高血糖因子,长此以往,肯定会使你的血糖升高。
3、其他原因:有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糖尿病,例如冠心病。因此,专家再次强调,一旦确诊是高血糖,应该尽量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糖,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才能做好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工作。
大家在生活中最好多量量自己的血糖,这样即使自己血糖高了也能及早发现,也不会出现什么严重的并发症。另外血糖高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将病情控制住,不出现一些并发症就行了,这样就不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什么危害了。
就因为二手烟年轻人高血压越来越多了
油盐糖的摄取量增加、缺乏运动、学习压力高涨以及大量吸入二手烟,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高血压的原因。目前,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2%左右,而从上海市2010年对学校内7至17岁学生的体检数据来看,男生与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达到6.9%与6.0%,各年龄组相似,外地数据也很一致。
“在临床上,很多孩子都是在高考前体检发现高血压,导致某些大学专业不能报考,而与心爱的专业失之交臂;而对于儿童高血压患者来说,不少是先天性的疾病,但大多数病人都是因为蛋白尿来就诊才发现高血压,而此时小孩的肾功能已经受到损伤了。
我们必须要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血压监测,如今幼儿园及中小学每年都有视力、身高和体重的体检,但现在亟需增加无创的儿童和青少年血压检测,尤其对于吸烟家庭的孩子,必须每年检查血压。
量血压的成本并不高,但效果可能会很大,因为尽早发现,就能早期开始干预和治疗,尤其是青少年高血压,在发育期以前去除危险因素和病因,并配合积极治疗,由于血管的快速发育,往往可以完全恢复健康。每个高血压孩子减少几十年的用药,就能明显提升健康水平,降低社会负担。
如何诊断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含征
2012年6月《中华儿科杂志》刊登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心血管和儿童保健3个学组共同推出的中国儿童青少年(>10岁)代谢 综合征定义:中心性肥胖为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基本和必备条件,同时具备至少下 列2项:①高血糖;②高血压;③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高非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④高甘油三酯。
青少年血压低怎么办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此病多见于脾胃虚弱者;脑力劳动者;或脆弱的老年心脏病人。认为多由于气虚阳虚,阴血亏虚或气阴两虚所致。
气虚阳虚心脉鼓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心脉失养;阴血虚亏,血脉不充也致心脑失养,或由肾阳虚,脑髓空而致头晕,眼花甚者晕厥;气阴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而发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腰酸腿软,不欲饮食,疲乏无力,临床伴有低血压等症状。
以下是分型论治:
(一)气虚阳虚
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二)气阴两虚
除上述气虚症状以外,尚有阴虚表现。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三)气血两虚
言语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懒于行动,自汗,胸闷,脱肛,滑泄不止,平时易于感冒及血失统摄。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脱头发,面色苍白,爪甲不华,肌肤干清枯裂,形体消瘦,大便难解,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舌质淡白,脉象细小或芤。
玉米营养好但是3类人少吃
我们都知道玉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并非人人适合。
1、缺钙、铁元素人群和青少年适量食用
玉米属于粗粮,其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草酸,会阻碍人体对矿物质吸收,并且,膳食纤维会阻碍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影响青少年的营养均衡。
2、老人和儿童等消化功能弱的人少吃
玉米属于粗纤维食物,老人消化功能减退,儿童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所以,玉米食用过多容易增加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3、免疫力低和血糖高的人体注意食用量
免疫低的人体食用过多粗粮,不利于蛋白质和脂肪吸收利用,更降低免疫力。而玉米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青少年正常血压范围
理想的范围是120-90/90-60毫米汞柱。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还是有要求的,排除继发疾病引起的可能,(比如嗜咯细胞瘤.肾血管性等等的情况)要在平静的情况多次测量(3次以上)如果高于140/90毫米汞柱的情况就可以确诊了.轻度一级高血压的情况可以是饮食上的控制,不主张马上药物治疗。
低盐饮食(小于6克/天)低脂,少吃动物脂肪。多纤维饮食,很多情况会有所改善的。,目前还是没有特效药的.终生服药的。具体用药还是要看病人具体的检查情况的,仅供参考。
一般建议服用长效的降压药,ACEI类(如:依那普利)或者钙离子拮抗剂类(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前者有较好的保护心血管的功能的优点.难降型的高血压可以加服利尿剂治疗.同时饮食的调整也很重要,特别是盐的摄入,要低盐低脂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和冠心病并发症的发生。
在对青少年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认识后,在青少年血压出现异常情况,都是要及时缓解,而且要注意的是,在自身血压有异常表现,饮食上也是要选择简单食物,对一些复杂食物,都是不要吃的,这样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的。
青少年低血糖怎么办呢
低血糖要少食多餐。自古以来,一日三餐就已经成为一个自然规律,然而对于低血糖的人来说,少食多餐才是正确的选择,每天最好可以吃6~8顿为宜。高纤维食物可以稳定体内的血糖浓度,可以延缓血糖的下降,很多低血糖患者为了很好的稳定血糖,吃饭前半个小时都会先摄入一定量的高纤维食物,对于血糖的控制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低血糖会出现的症状,会有虚汗还会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昏迷。对于一般15分钟内症状缓解,不缓解应到医院处理:方糖或果糖1-2粒;小食:面包1-2片、或饼干5-6块;果汁或含糖饮料需要半杯;饭、粉、面一小碗。
平时要注意:按时进食,生活规律;不可随便增加药量;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运动量恒定;常测血糖;随身带糖果以备用。
青少年学业和运动都需要很多的营养,平时一定要注意调整正确科学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早饭一定要吃,早饭能够提供人体一天所需的营养,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出现了低血糖的一系列症状平时就更要注意,按时吃饭,身上带些糖或者零食,在紧急状态时可以使用,适当进行运动,不要在烈日下暴晒。
青少年血压低有危险吗
低血压注意事项 一. 青少年低血压不容忽视 近些年来,常发现有些青少年的血压持续偏低,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在75~85之间,而舒张压达不到60毫米汞柱。由于血压较低,这类青少年的血液循环功能也较差,经常感到头晕眼花,乏力气短,心悸,胸闷;女性还多发生月经不调.失眠多梦且容易发生虚脱。学习时,精神难以集中、爱走神,记忆力较差而健忘,常觉得脑子不太好使。这些青少年还往往伴有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畏冷喜暖,手足不温等症候。之所以出现上述不适感觉,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血压偏低,使机体的组织器官、尤其是大脑神经细胞血液供应不足,发生慢性缺氧的缘故。
青少年低血压常见于体质纤弱的女性,多为原发性低血压,女性为男性的3--4倍。少数可因月经量多或慢性失血等因索引起的继发性低血压,不少人还具有家族遗传史。可见,青少年低血压属功能性疾患,常无器质性病变。 二、老年低血压的危害、防治及注意事项 多数老年人认为人老易患高血压,实际上低血压在老年人中同样多见,而且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一般来说,成年人高压(收缩压)低于75~85毫米汞柱时即称为低血压。老年人引发低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经调节功能低下;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小;体质虚弱;在闷热或室内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及长期卧床,体位突然改变等。
儿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法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首选药物控制病情,再结合饮食和运动调理。Ⅰ型糖尿病只有终身选择胰岛素,而Ⅱ型糖尿病则可选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对儿童和青少年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及应用基本同成人一样,但绝大多数的口服降糖药物却未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做全面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因此,许多口服降糖药物说明书中都不推荐或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口服药首选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药物非常有限,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临床使用多年,是对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降糖药,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全世界医疗领域和患者的公认,是治疗2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尤其在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显着。
二甲双胍在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中是按剂量计算使用的,这和通常儿童用药按体重计算用量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2型患者使用的合适剂量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开始的剂量是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服用,持续一周,观察病情,若没有好转,可加大剂量,至500-850毫克/次;对于体重50kg以上的儿童患者,刚开始的剂量也可使用成人推荐剂量500毫克/次,每日2次。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若伴有高血糖(血糖值>13.9mmol/l)或有酮症,应考虑胰岛素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换用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1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特别是在急性糖代谢失调,长期高血糖产生高糖毒性,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或患儿糖尿病分型有困难时,宜选用胰岛素,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并非治疗儿童糖尿病的首选。磺脲类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会产生低血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低血糖对大脑发育有显着的影响,目前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控制在6.5%-7.0%,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这个标准可适当放宽,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对糖尿病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而且服用后此类药物不会对儿童肠胃道造成明显不良反应。但这类药物使用较少,但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安全性较好,可以放心使用。
青少年缺锌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1、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锌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中较重要的一种,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参与很多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人体中含锌酶有数十种之多,缺锌时有关酶的活性降低,全身的各系统都会受到不良影响,特别是当缺乏发生在某系统的细胞发生分裂。生长和蛋白质合成时。锌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及性发育密切相连。缺锌还可直接引起青少年体内一系列代谢障碍,妨碍软骨生成和正常的钙化过程,最终导致青少年生长缓慢,身高、体重低于正常水平,且食欲下降。最初在伊朗和埃及两国注意到这一些青少年血液中锌含量低,而补锌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生长速度加快了,有人也称此痛为“伊朗乡村病”。缺锌尤其对青春期性腺成熟的影响更为直接,性成熟延迟是青少年缺锌的一个显著特征。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表面正常的青少年存在着亚缺锌状态,这对其生长发育的危害更大。
2、影响青少年智力及学习能力
锌有“生命之花”、“智力之源”的美称,对促进孩子人脑智力发育,增强免疫力,改善味觉和食欲至关重要。缺锌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进而影响其学习和记忆能力。医学最近几小年的研究探索已经证明,锌是青少年大脑神经生长因子蛋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是大脑细胞DNA和RNA合成的一个重要的原材料,它可以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保证大脑神经生长因子蛋白正常发育和生长,维护大脑正常功能。
如果青少年在他们的生长发育期,体内锌含量低下,将影响到人脑神经的生长发育。脑神经发育时期,严重的可导致人脑神经的萎缩,脑神经的截面积表面积和总面积都要减少,造成人脑客量降低脑神经传导信号减慢,人脑对外界反应表现迟钝,导致青少年上课反应能力差,思想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记忆力减退。据研究表明,智力较好及学习成绩优良的青少年头发内锌的含量相对较高。另外,错睡病、抑郁症和应激症也常常是锌缺乏的特征。
3、影响青少年免疫系统功能
缺锌会使机体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全身淋巴的重量减轻,甚至萎缩,使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削弱抗体免疫能力,表现为易感染,婴儿早期如不及时治疗,疾病发展很快,会并发严重的复发性念球菌感染,到婴儿期或儿童早期会导致死亡。通过对呼吸道反复感染的患儿进行检测后发现,包括血锌在内的数种微量元素的浓度下降,且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在对其补充锌微量元素后,大多数患儿痛状缓解或减轻。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低血糖昏迷:因胰岛素注射过量引起,表现饥饿感,面苍白,冷汗,昏迷,抽搐,血糖明显下降。
2、症酸中毒昏迷: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尤多见于年幼儿,可为糖尿病的起病症状,也可见于胰岛素用量不足、或继发于感染、外伤,表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脱水酸中毒,血糖高,血ph下降,血hco3-下降,血酮体可>200mg/dl,血清钠及氯离子均低,输液后血清钾也降低,尿酮体强阳性。
3、高渗性昏迷:血糖极高、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但尿酮体阴性。
小儿糖尿病各年龄段的孩子均可发病,从刚出生3个月的额婴儿,到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尤其以5-7岁年龄段的儿童较为多见。家长要避免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一旦孩子出现了糖尿病症状,则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不粘锅成分可能致胆固醇增加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盐与儿童和青少年体内胆固醇水平存在明显关联。
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盐属于全氟烷基酸。食品包装和不粘厨具等日用品常含这类人工合成物质。
研究小组2005年和2006年抽取12476名儿童和青少年血样并分析。这些儿童和青少年都受到至少一年俄亥俄河谷水污染事件影响。
他们血液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盐平均浓度远高于美国同龄人群整体水平。
全氟辛酸水平较高的研究对象,总胆固醇和俗称“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全氟辛烷磺酸盐水平较高者,总胆固醇和俗称“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
先前研究表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高增加患冠心病和中风风险。迄今为止,关于长期接触全氟烷基酸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较少。报告作者呼吁进一步研究这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