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拔罐什么位置 前列腺炎拔罐拔什么位置
前列腺炎拔罐什么位置 前列腺炎拔罐拔什么位置
取穴:腰俞,关元,气海,肾俞,此法适用于各类型前列腺炎。
操作:留罐法。用闪火法将罐留在上述穴位上10-15分钟。每次1次,7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腰俞,肾俞,肝俞,此法适宜于实证型前列腺炎。
操作:刺针加留罐法。先在腰俞穴上针刺,留针十分钟后不起针,用闪火法将罐留在上述穴位上10-15分钟后起罐,然后起针,每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
拔罐穴位图 不同病症不同部位拔罐
感冒-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经常性感冒,气管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肺气肿,哮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胃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胃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呃逆,胆囊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腹痛,结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便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食管炎,泌尿感染-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静脉曲张-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面神经麻痹,衰弱-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头痛,神经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偏头痛,枕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低热,减肥-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干燥,落枕-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肩周炎,颈椎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手碗伤,腰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腰痛,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腰肩痛,坐骨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足跟痛,踝关节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四肢发冷-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关节炎,关节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慢性前列腺炎的拔罐疗法
1前列腺炎的症状如果是属于湿热内蓄类型的话,那么在用拔罐方法治疗的时候,就要针对肾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这几个穴位来进行治疗。每次十分钟,一天拔罐一次就可以有不错的效果了。
2前列腺炎的症状如果是属于脾肾亏虚的症状,那么选择拔罐的穴位就是肾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这几处了。拔罐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让热量过大,否则这样是有可能会烫伤病人的。
3中医治疗前列腺炎的时候,除了药物的方法外,就是针灸拔罐等一些治疗的方法了。只要能用综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前列腺炎的症状,那么就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出现的,一定要坚持治疗。
注意事项:拔罐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温度外,还要注意控制时间,不是越长时间效果就会越好的。在治疗前列腺炎的时候,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拔罐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一、以排气法分类
1.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又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2.水罐:利用煎煮水热力排去空气。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时将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扣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罐:抽出空气。先将抽气罐紧扣于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中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住。
二、以拔罐形式分类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治疗某些内脏器官瘀血时,可按脏器解剖部位在相应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3.闪罐:吸拔后即起去,反复多次。即将罐拔上迅即起下,再拔上,再起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上。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
拔罐减肥是什么
拔罐减肥的原理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应该有些复杂,它是中医中常用的减肥方法。通过拔罐时强大的吸拔力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使体内毒素、废物加速排出,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拔罐是将罐内空气抽出,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附皮肤表面,牵拉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通过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疏通经络,平衡气血,调整内分泌,加速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循环,可促进肠胃蠕动,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及脂肪消耗增加,既可减去体表脂肪又可减去体内深层多余脂肪。拔罐减肥是一种安全、保健、不伤害生理的快速减肥法。
中医认为,拔罐不仅能辩证施治、调节整体,疏通经络,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整体减肥的效果,还能够根据肥胖的位置选择穴位,局部取穴循经疏导,促进局部代谢,消除局部脂肪,达到局部减肥的目的。这也就是不少女性朋友梦想的“想瘦哪里瘦哪里”,通过拔火罐就可以帮你实现。
正确的拔罐方法
正确的拔罐方法
火罐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拔罐的小方法
水罐法:
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抽气法:
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拔罐的应用
单罐: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多罐: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淤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
闪罐:
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留罐:
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推罐:
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前列腺炎拔罐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拔罐属于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其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是有较好的疗效。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和生殖系统常见病之一,其特征有排尿延迟、尿后滴尿或滴出白色前列腺液、遗精、早泄、阳痿等症状。从中医角度讲,一般分为湿热内蕴和脾肾亏虚2型。其治疗方法:取肾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在上述各穴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10分钟,拔罐后留罐l0分钟,10次为1疗程,应该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① 多饮水,多饮水就会多排尿,多饮水有效稀释尿液的浓度,因为浓度高的尿液会对前列腺产生一些刺激,长期不良的刺激对前列腺有害。②多放松生活压力可能会增加前列腺肿大的机会。③不憋尿,一旦膀胱充盈有尿意,就应小便。④洗温水澡洗温水澡可以舒解肌肉与前列腺的紧张减缓不适症状,经常洗温水澡无疑对前列腺病患者十分有益
现在市场上的拔火罐的人普遍没认真学过中医知识,头疼拔头,腿疼拔腿,这样不分经络脏腑,不懂辨证论治乱拔那害惨人的。万不可去乱用!
1,如果正气虚,则拔了人更虚,甚至虚脱。
2,如果精血虚,那拔完可能当晚就要遗精!
本有遗精问题的则加重遗精!
3,如果本来阴虚,那拔完阴更虚,甚至舌起很多红点,热入血分,严重扰乱气机
相信随着上述我们大家的学习,广大男性朋友们对前列腺炎拔罐的一些治疗方法,心中也已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那我也想再提醒一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特别是远离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我们一定要记住抽烟和喝酒是导致前列腺炎出现的元凶。
肩周炎拔罐位置
1.拔罐方法:
选取天秉区、侧颈区、后肺区、肾俞区、脾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
2.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疏经通络、通利关节的作用。
3.小贴士
(1)拔罐疗法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
(2)起罐后,应加强肩关节及背部的活动锻炼,也要注意肩背部的防寒保暖。
三阴交拔罐的方法
单罐疗法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的疾病或压痛点。可按病中耽穴变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髑穴拔罐等。
多罐疗法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数十个部位。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瘀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附几个罐子进行拔罐治疗。
闪罐疗法
罐子吸上后,立即取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拔火罐的方法
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又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以拔罐形式分类,可分为如下几种方法: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治疗某些内脏器官瘀血时,可按脏器解剖部位在相应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3、闪罐:吸拔后即起去,反复多次。即将罐拔上迅即起下,再拔上,再起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上。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
4、留罐:吸拔后留置一定时间。即拔罐后,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瘠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拔罐时如何起罐才正确
拔罐后如何起罐
专家表示,起罐时别使劲往下拔,要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的皮肤,让空气慢慢进去,罐自然就下来了,拔罐之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便能消失。
另外,拔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留罐时间要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若是起泡比较细小,则不用特别处理,一般会自行消退。起泡较大时最好到医院处理,先局部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具刺破,敷上消毒纱布。
其次,根据所拔部位面积大小选择适宜的罐,像宽阔而肌肉丰厚的背部、大腿处,可以使用中罐或大罐,而小腿、手臂和颈肩部则比较适合用小罐。
第三,吃得过饱、过度劳累、饥渴时,空腹时也不宜拔罐。
第四,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部位,皮肤有过敏、水肿或者溃疡的部位,都不宜拔罐。
第五,孕妇腰骶部和腹部也禁用拔罐疗法,以防流产。
除了以上内容需要注意外,在家里拔火罐时要防止火灾和烧伤皮肤。另外,选择拔罐器时,一定要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无破损,以防止割伤皮肤。
拔罐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一、以排气法分类
1.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又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2.水罐:利用煎煮水热力排去空气。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时将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扣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罐:抽出空气。先将抽气罐紧扣于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中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住。
二、以拔罐形式分类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治疗某些内脏器官瘀血时,可按脏器解剖部位在相应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3.闪罐:吸拔后即起去,反复多次。即将罐拔上迅即起下,再拔上,再起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上。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4.留罐:吸拔后留置一定时间。即拔罐后,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瘠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又称走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如腰背、臀髋、腿股等部位。须选用口径较大的罐,罐口要平滑,玻璃罐最好,先在罐口人涂一些滑润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向按,前半边不用力略向上提,慢慢向前推动,如此上下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十次,至皮肤潮红或郁血为止。
三、以综合运用分类
1.药罐:用中药煎煮竹罐后吸拔,称煮药罐。或在罐内存贮药液,称贮药罐。
(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将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拔于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病等症。常用药处方为:麻黄、蕲蛇、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陀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6克。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或玻璃罐内事先盛贮一定量的药液,药液量约为罐的2/3~1/3,使吸在皮肤上。常用药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常用于风湿病、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2.针罐:在留针的过程中,加拔罐。即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待有痠、胀、重、麻等得气感后,留针原处,再以针刺点为中心拔罐。多用于风湿痛。
3.针药罐:在留针过程中,加拔药罐。即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刺点为中心,加拔药罐。
4.刺络拔罐: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后加拔罐。即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叩刺病变局部或小血管,使潮红、渗血或出血,然后加拔火罐。适用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