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如何治疗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如何治疗

苯丙酮尿症属遗传代谢病。主要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及其辅酶的基因突变导致苯丙氨酸羟化酶及其辅酶的活性减弱或消失,使苯丙氨酸代谢紊乱,苯丙氨酸及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致使患儿出现智力低下、惊厥发作、头发黄、皮肤白、尿有特殊的鼠尿臭味等。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儿父母各带有1个致病基因其表现正常,但他们将各自的致病基因传给了患儿,因此患儿携带了1对致病基因而发展成为病人。此病发病率大约是万分之一,若不能早期诊断治疗可造成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最终发生智力残疾。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使患儿得到早期......

苯丙酮尿症的临床症状表现是什么

苯丙酮尿症(PKU)是新生儿疾病筛查领域中最成功、最经典的病种。该病系由于体内先天性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所引起的苯丙氨酸(PA)代谢障碍。苯丙氨酸是人体的必须氨基酸之一,经食物摄取后,部分为机体蛋白合成所利用,部分经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作用转变成酪氨酸,后进一步转化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黑色素等重要生理活动物质,苯丙酮尿症患儿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水平仅为正常人的1%后更低。因此PA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而在体内异常蓄积,同时,酪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黑色素等形成障碍,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此外,血中PA经旁路代谢,最终产物(如苯乙酸等)蓄积在血中、闹脊液和各种组织中,并从尿、汗液中排出体外。

苯丙酮尿症的临床症状表现如下:

神经系统损害是苯丙酮尿症的主要表现。随生长发育而逐渐出现症状,且个体差异较大,临床上很易漏诊或误诊。未经治疗的患儿在生后数月就会出现以下症状: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近半数患儿合并癫痫,其中婴儿痉挛症占1/3;大多数患儿有烦躁、易激惹、抑郁、多动、孤独症倾向等精神行为异常,最终将导致中毒至重度智力低下;由于黑色素缺乏,患儿表现为头发黄色,皮肤和虹膜的颜色变浅;PA经旁路代谢转化为苯丙酮酸、苯乙酸随尿排出,使尿液出现令人极不愉快的鼠尿味;此外,患儿易合并湿疹、呕吐、腹泻等。苯丙酮尿症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多无任何异常症状。

该如何预防苯丙酮尿症患儿的出生

预防苯丙酮尿症患儿的出生既在患儿出生前胎儿时期进行诊断,若诊断为苯丙酮尿症由父母决定是否保留改患病胎儿,这种在出生前诊断的方法称为产前诊断。苯丙酮尿症的产前诊断适用于已经有PKU患者的父母再想生育者。

方法是首先检测出患儿及患儿父母血细胞中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这是产前诊断PKU的前提,然后在母亲再次怀孕16~20周时抽取羊水,检测羊水中胎儿的细胞中是否带有2致病基因突变位点,若带有2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既是PKU患儿,若只带有1个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既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这样可以进行产前诊断,由父母决定胎儿的去留,可以达到预防苯丙酮尿症患儿的出生的目的。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遗传代谢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可以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做到发病前诊断,及时治疗,预防苯丙酮尿症发病。对于已经有苯丙酮尿症患儿的家庭,若患儿父母再想要孩子,可以通过产前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症。

温馨提示,父母已经生育过一个苯丙酮尿症患儿的,若再次生育应做产前诊断,更要避免近亲结婚。对有苯丙酮尿症家族史的孕妇应采用产前诊断技术对其胎儿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症进行产前诊断,可以有效的预防苯丙酮尿症。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疾病概述】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本病属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其发病率随种族而异,美国约为1/14000,日本1/60000,我国1/16500。

【疾病描述】

苯丙酮尿症是先天代谢性疾病的一种,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谢障碍所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神经系统异常体征不多见,可有脑小畸形,肌张力增高,步态异常,腱反射亢进,手部细微震颤,肢体重复动作等。由于黑色素缺乏,患儿常表现为头发黄、皮肤和虹膜色浅。患儿尿液中常有令人不快的鼠尿味。同时,患儿易合并有湿疹、呕吐、腹泻等。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是目前治疗经典型PKU的惟一方法,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脑损伤。对于非典型苯丙酮尿症的治疗除了饮食治疗以外,还应补充多种神经介质,如BH4、多种神经介质,如BH4、多巴、5-羟色胺、叶酸等。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本病属常染色体隐形遗传。其发病率随种族而异,美国约为1/14000,日本1/60000,我国1 /16500。

苯丙酮尿症是先天代谢性疾病的一种,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从而引起苯丙氨酸(PA)代谢障碍所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神经系统异常体征不多见,可有脑小畸形,肌张力增高,步态异常,腱反射亢进,手部细微震颤,肢体重复动作等。由于黑色素缺乏,患儿常表现为头发黄、皮肤和虹膜色浅。患儿尿液中常有令人不快的鼠尿味。同时,患儿易合并有湿疹、呕吐、腹泻等。低苯丙氨酸饮食疗法是目前治疗经典型PKU的惟一方法,治疗的目的是预防脑损伤。对于非典型苯丙酮尿症的治疗除了饮食治疗以外,还应补充多种神经介质,如BH4、多种神经介质,如 BH4、多巴、5-羟色胺、叶酸等。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苯丙酮尿症缺什么酶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因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而导致酶活性降低,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导致疾病。 苯丙酮尿症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有智力发育的落后,皮肤、毛发色素浅淡和尿鼠臭味,常常缺乏的是苯丙氨酸羟化酶。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本病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不均一,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

苯丙酮尿症是缺少什么酶

苯丙丙酮尿症是因为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导致的一种氨基酸代谢性疾病,是因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而导致酶活性降低,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导致疾病。苯丙酮尿症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有智力发育的落后,皮肤、毛发色素浅淡和尿鼠臭味,常常缺乏的是苯丙氨酸羟化酶。


不同时期苯丙酮尿症儿童的喂养

1. 乳儿期

母乳也是苯丙酮尿症儿童最好的营养品,对他们同样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还是苯丙酮尿症婴儿期苯丙氨酸最好的来源。当医生告诉您,您的孩子是苯丙酮尿症时,千万不要慌张、也不要焦虑,先停喂几天母乳,但千万别回奶,这几天用专用奶粉喂养,当查血达到正常时,可以给孩子继续喂奶,一般夜里吃母乳,白天吃特殊奶粉。这时期孩子长的快,要注意孩子是否缺乏苯丙氨酸,如母乳不足,可以吃一点0---6个月的婴儿配方奶粉,以避免苯丙氨酸摄入不足;

2. 辅食添加的时间

苯丙酮尿症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从4月龄开始,先吃蔬菜汁、果汁等,每次先用一种,适应了再换另一种;

(1)、苯丙酮尿症儿童的哺乳期可适当延长,到无母乳时为止;

(2)、添加天然蛋白时,首先吃蛋黄从1/4个开始,慢慢添加;

3.儿童期

家长可以给孩子做许多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和菜肴。

(1)、主食

要用前面列出的苯丙酮尿症专用的低苯丙氨酸主食类食品:用自发粉蒸馒头/花卷/糖包/果酱包/包子(可用蔬菜、肥肉、香油、、味精做馅)/烙饼等;用面条粉做面条/捞面/汤面/凉拌面等;用饺子粉包饺子(用蔬菜、油、肥肉、味精等做馅)可做水饺/蒸饺/锅贴/馅饼等;用淀粉米做米饭:淀粉米(外形与米相同的)和做普通米饭一样,用电饭锅做,用锅闷,用碗蒸,均可,只是加水量要比做普通米饭时少一些;淀粉米粥:和做普通米粥一样;

(2)、菜肴:

除去豆类蔬菜,各种蔬菜,凉拌、炒、煮、蒸、炸等,均可;

(3)、休闲食品:

土豆饼、炸土豆、炸白薯、洋葱圈、炸粉条、炸泡司、炸虾片、用特殊奶粉自制果冻、杏仁豆腐、糖藕、水果果冻、水果沙拉、土豆沙拉、、苹果脯、梨脯、海棠脯、葡萄干、糖水马蹄、水果糖、棒棒糖、水果冰棍、自制特殊奶粉冰点心等;

(4)、饮料:

各种鲜榨果汁、大湖果汁、雪碧、芬达、美年达、酸梅汤、果珍、酸梅晶等。在选购果汁时,一定要看一下配料表,如果写明有甜味素、蛋白糖、阿斯巴甜这些成分时,就不能饮用,因这些甜味剂中含有较多的苯丙氨酸,千万要注意!

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渐受到重视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道‘安检’,也是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之一。”陈西贵介绍,截至目前,济宁市共筛查新生儿108万例,其中确诊886例,经过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的治疗和干预,患儿智能和体格发育与正常新生儿基本没有差别,无一例患儿残疾。

“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对孩子智力造成的损伤都是不可逆的。但只要从出生1个月内就开始接受正规治疗,相当一部分孩子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康复科主任靳宪莲表示,尤其是苯丙酮尿症患儿,只能接受低苯丙氨酸饮食,像大米、肉、鱼等这些普通食物,患儿每天的饮食都需要经过科学的计算,才能既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又避免过高的苯丙氨酸对大脑的损害。

相关推荐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原因什么

苯丙酮尿症随着年龄的增大,摄入的苯丙氨酸用于合成蛋白的量逐渐减少。出生以后,每天摄入的苯丙氨酸约为0.5g,儿童和成人增加到4g。其中较大部分被氧化成酪氨酸,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但也需要辅因子参与。如果这一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则有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在此情况下,苯丙氨酸则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代谢而产生苯丙酮酸有害物质。苯丙酮尿症(PKU)就因为PAH活性减低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种遗

苯丙酮尿 得了它要及时的治疗

苯丙酮尿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苯丙酮尿症有一定的了解的吧,苯丙酮尿症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麻烦,那么大家知道苯丙酮尿患者要怎么治疗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苯丙酮尿症(PKU)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PA),使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酸的积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本病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其遗传方式

苯丙酮尿症应该如何预防

1、逐步全面推行新生儿期苯丙酮尿症普查筛选发现早期患儿,对发现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家系进行杂合子检测, 避免近亲结婚,杂合子之间不应婚配,作好遗传咨询,指导计划生育,减少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出生率。对于已有患儿的家庭在再次生育时应进行产前诊断,即在怀孕早期或中期抽取胎儿绒毛或羊水,通过重组DNA技术进行基因诊断,诊断胎儿正常儿、携带者还患儿,据此做出继续妊娠或终止妊娠的决定。2、孕妇患者应限制苯丙氨酸

苯丙酮尿症患者应如何饮食

1. 苯丙酮尿症儿童的饮食对蛋白质有着特殊要求--由于苯丙氨酸多存在于蛋白质中,因此苯丙酮尿症儿童对蛋白质有着十分特殊的要求。对其他营养素: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微量元素)的需求与普通儿童一样;2. 宜采用低苯丙氨酸饮食--完全吃普通食物就不行了,必须要吃一些特制的无(或低)苯丙氨酸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人工做成的,属于专门研制的一类特殊营养食品;其次苯丙酮尿症患儿也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否则会

苯丙酮尿症诊断时哪些注意事项

苯丙酮尿症诊断时哪些注意事项?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小儿苯丙酮尿症一种由于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生成酪氨酸,大量苯丙氨酸脱氨后生成苯丙酮酸,随尿排出而患病,儿童患者可出现先天性痴呆。专家提醒家长,在给孩子进行治疗小儿苯丙酮尿症,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选择专业的儿科医院治疗,防止疾病复发。1.就诊时需提供患者临床诊断的病历及必备检查。2.本检查必须有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3.怀孕后及时通知实验室,以便安排

苯丙酮尿症遗传方式什么

小儿苯丙酮尿症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导致的较为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父母双亲均有染色体缺陷,但均无症状,近亲结婚者子女发病率高。出生时患儿正常,随着进奶以后,一般在3—6个月时,即可出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该病已作为产科新生儿常规筛查项目之一。综上可知,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12q24.1),该基因的微小变异即可引起发病,并非由于基因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突变有所不同,我国北方和南方人群PAH基因突变类型分布也不一致。土耳其祖先患者的亚组中最常见突变为IVS1O-11 G→A(占分析的等位基因的38%);罗马尼亚苯丙酮尿症患者中PAH基因突变以Arg408Trp居多(占等位基因47.72%),Lys363fsdelG(13.63%)和Phe225Thr占6.81%,3种突变占突变等位基因的70%;在捷克苯丙酮

新生儿要验足跟血吗

新生儿疾病种类有很多,较常见的发烧感冒等,但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疾病也应该要重视。如有些病如苯丙酮尿症通过采足跟血来检查的。足跟血主要查苯丙酮尿症(简称PKU)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简称CH),这两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宝宝智力严重低下,但如果在新生儿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避免对宝宝造成严重伤害。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KU)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宝宝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尿液中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如何进行筛查

苯丙酮尿症一种代谢性遗传性疾病。患儿在出生后头几个月表现都可以正常的,如果不加治疗,会引起智力迟钝。幸运的,目前通过常规的新生儿筛查,几乎所有的患病新生儿都可以被早期诊断并加以治疗,确保智力发育正常。苯丙酮尿症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导致的较为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父母双亲均有染色体缺陷,但均无症状,近亲结婚者子女发病率高。出生时患儿正常,随着进奶以后,一般在3—6个月

DNA的突变引起苯丙酮尿症的主因

苯丙酮尿症常见的一种氨基酸代谢疾病,其发病率随民族和地区不同而异。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16500。经典型的苯丙酮尿症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体内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致使苯丙氨酸堆积,(使发生)旁路产物增加,如苯丙酮酸、苯乳酸、苯乙酸等从尿中排出,故血中苯丙氨酸及尿中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水平增高。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病再现率为25%,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位于人类第12号染色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