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给孩子静脉输液
不要随便给孩子静脉输液
家长恨不得有一种药让孩子立刻好孩子病,家长急,恨不得有一种药让孩子立刻好。哪个医生能让孩子药到病除,哪个医生就是好医生。
可是事实是:任何一种疾病都不会在某一种灵丹妙药的作用下骤然消退,这种神医根本不存在,如果您遇到了,也最好快快远离,因为这样的医生和骗子不好分别。如果冷静思考,我们都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任何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都需要时间。
但经常孩子没病的时候我们能冷静思考,孩子一病,立刻方寸大乱。在医院最常听到的家长要求就是:大夫,能不能给孩子输点液呀,他都烧一整天了,上次输液马上就好了。于是,医生看您一眼,然后把输液的药一开,您就带着孩子踏实的去输液了。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触了很多老外的孩子,发现他们对用药的态度与我们相去甚远。
如果你让他服抗生素,他一定会要求知道为什么要用,你让他输液,他会以很疑惑的态度问你:为什么要输液,不输可不可以。有时甚至孩子患肺炎或者血象非常高,有输液指证,他也会提出说可不可以先试试口服药。我只能申明利害,让他试一天,有变化随时联系。按我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传承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这是需要输液的。在忐忑中第二天对患儿随诊,发现病情仍在可控制范围,经过3,5天的治疗孩子也明显好转了,可能比输液恢复的慢一些,但还是行的通的。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些普遍认为需要输液的疾病通过非输液治疗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当然这样做是要有比较有保障的医生随诊作为前提的。而更多的情况是:很多疾病如普通的感冒一般是不需要输液治疗的。
最好听医生的医嘱,医生会针对孩子的病情、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做出综合判断决定输液与否。
门诊比较常见需要输液的情况:
孩子高热不退化验血象白细胞明显增高,口服抗生素疗效不明显;诊断为细菌性支气管炎或肺炎;
孩子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孩子一般情况差需要留院观察等。
输液的好处:
对于较重症的细菌或支原体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扁桃腺炎、肺炎的治疗常常迅速而有效。
对于脱水电解质紊乱并呕吐严重,不能进食水的患儿能有效缓解疾病。
重症患儿病情观察中保持静脉通道。
输液可能发生的问题:
过度治疗,耐药:一旦发现输液见效快,再生病家长就会要求还输液,多次输液,患儿机体产生抗生素耐药。一旦孩子患较重疾病,失去有效治疗手段。
孩子痛苦:输液对于家长孩子都是一个及其艰苦的过程。孩子可能自始至终哭闹不停,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疾病的恢复也是大大的不利。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在临床中并不经常发生,但一旦发生情况往往十分严重。轻者出现高热寒战皮疹,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是令临床医生非常紧张的一件事。发生的几率很低,但如果输液,这种风险就存在。家长如果见过一例输液反应就不再会动不动就要求输液了。
确定输液与否是非常专业的决定,家长最好不要参与较多的意见。
不要和医生说,上次一输液就好了,因为每次的疾病都不一样;不要说每次不输液就好不了,这样反复输液会产生药物依赖,真正需要抗生素治疗时效果会打折扣。
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现有的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就医环境下,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只有短短的3~5分钟,无法做到良好的医患沟通,也无法完成对病人的病情追踪,您提出要求不满足,第二天如果病情加重(这是非常常见的)您也不理解,轻则产生投诉,重则拳脚相加,医生真的承受不起。所以对患者提出的检查及治疗要求,如果不违反治疗原则,医生就默许了(请大家理解这些真话)。
秋冬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很多情况下都是病毒感染,即使发热2~3天,咳嗽3~5天,都是很正常的病程,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
细心的家长回顾一下,即使输液,孩子也大都是5~7天才好,这和一般感冒的病程是基本相似的,换句话讲,即使不输液,普通的呼吸道感染5~7天也会好的。
总之,真正需要输液的患儿并不是很多,绝大多数通过口服药的治疗都是可以治愈的。
痣,不要随便点的好
身上有黑痣就可能变成黑素瘤,黑素瘤就是不治之症。作为一名医生,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绝大多数人身上都长有色素痣(痦子),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生率很低,但名气不小,尤其是在皮肤科业内,因为它是人类最恶性的皮肤肿瘤之一。然而作为皮肤科医生,我很想告诉那些已经黑素瘤的患者以及希望预防黑素瘤的朋友,随着医学的发展,皮肤恶性黑素瘤治疗已经有了巨大进步,千万别轻易放弃治疗。另外预防黑素瘤要有科学依据,绝不能长了痦子就要切掉。
切黑素瘤无须“扩大化”
黑素瘤多原发于皮肤表面,很容易看到,所以多数黑素瘤被确诊时是早期的,故而治疗效果较好。黑素瘤分为原位黑素瘤和侵袭性黑素瘤。所谓原位,是指肿瘤存在于表皮层,没有深入真皮,所以转移的可能性小,治疗效果好。侵袭性黑素瘤则突破了表皮,突破得越深,转移率和致死率就越高。目前黑素瘤最明确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过去常常盲目地扩大切除,对于手足的黑素瘤还动不动就截肢。研究证明,不是切得越大生存率就越高,对于原位恶性黑素瘤扩大切除1cm即可,对于侵袭深度大于4mm的侵袭性恶性黑素瘤,扩大切除3cm也就足够了。当然,对于有转移风险的侵袭性黑素瘤,最好还要进行前哨淋巴结检查,如发现有转移,就要做淋巴结清扫,术后还可以配合干扰素等生物治疗。
判断黑素瘤的方法
临床上诊断黑素瘤有一个简单的ABCD方法。A:不对称;B:边界不清;C:颜色不均匀;D:直径大于0.5cm。如果发现皮肤上有这些特征的黑色素痣样皮损,一定要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医院的皮肤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色素性皮损的良恶性,但诊断的标准还是病理,就是切一小块皮损送到显微镜下检测。病理还能够初步确定肿瘤累及的深度,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如果发现色素痣在短时间内大小有明显变化,有痛痒症状或破溃,一定要及时就诊。
什么样的色素痣该切除
几乎人人身上都有色素痣,有些从小就有,有些是成年以后才出现的。有些色素痣与皮肤表面相平,有些色素痣隆起,甚至有毛发生长。是不是如李香山所言“痦子一定都要点?”答案不是这样的。无论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色素痣,绝大多数都是安全的。中国人发生在手足部位的黑素瘤较为多见,如果考虑到反复刺激有可能造成色素痣恶变,可以将手足着力摩擦部位的色素痣积极切掉。其他易摩擦刺激部位的色素痣,如男性胡须区域、腰带或胸衣摩擦刺激部位的色素痣也应该进行预防性切除。另外,对于较大的先天性色素痣,也要考虑择期预防切除。
静脉输液的缺点
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常用的静脉输液法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是利用原装密封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故广泛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常用的有全密闭式瓶装静脉输液和全封闭软袋输液两种
静脉留置输液法
静脉留置输液法是指采用专门的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由针芯、外套管、真柄及肝素帽等组成,可用于静脉输液、输血及动、静脉采血等其材料与血管的相融性好,柔软无刺激,能在血管内保存较长时间。该法具有以下优点:1)保护患者的静脉,避免反复穿刺,尤其适用于长期输液、年老体弱、血管穿刺困难的患者;2)随时保持通畅的静脉通路,便于紧急情况时的抢救和给药
头皮静脉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非常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
颈外静脉输液法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位置表浅,较恒定,易于固定。因此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输液,但不可多次穿刺。现临床多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既可减少对血管的损害,又能保证检查和治疗。穿刺点为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
孩子支气管炎用输液吗
1 孩子支气管炎用输液吗?答案一、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发烧,也没有咳嗽很严重的话,可以不用输液的。输液治疗方式其实药量很大,一般建议有发热和咳嗽严重症状的采取输液治疗,因为这样的情况需要通过输液来控制,不然很有可能发展为肺炎。
2 一般情况下,治疗支气管炎的方法就是口服用药或是肌注给药,也可以是静脉输液治疗,还可以是雾化吸入治疗等。至于选择哪种方法来治疗,还是取决患者的病情程度,不要听风就是雨,选择适合的方法治疗才是最好的。
3 孩子支气管炎用输液吗?输液治疗是要比药物治疗好得快一些,但是一般情况下是针对要为严重一点的病情。建议在治疗期间要多注意休息,而且室内的空气要流通,多喝温开水,适当的服用一些维生素。
静脉输液能解决怎样的问题 经典病例
例1:9个月的孩子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高热,体温高达39.6℃。经检查确诊孩子患了疱疹性咽炎。发烧头两天,服用退热药后仅3-4小时体温又再度上升。从第三天开始,孩子开始拒绝服用退烧药,以及食物和水。检查发现孩子咽喉部的疱疹破溃,形成了很多小溃疡。孩子已经将近8小时无尿了。当然,孩子的高烧就更难控制了。面对高热不退的现象,家长希望使用静脉输液治疗。医生同意采用静脉输液治疗,希望孩子能够留院至少12小时,接受持续的静脉液体输注;但家长只希望静脉输注抗生素,因为他们认为抗生素可以退烧。
例2:12月孩子在过生日的第二天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虽然出现高热,孩子的一般情况还好,吃喝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要服用退热药后,体温能够降到38℃以下。但3-4小时后体温还会再度上升。家长认为多次服用退热药有可能出现副作用,所以希望医生能够给予静脉输液,特别希望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经过检查,诊断为省呼吸道病毒感冒。医生认为没有必要静脉输液,更不需静脉抗生素治疗。为此,家长认为医生没有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
例3:10个月的孩子出现呕吐、发热。一天后,开始出现腹泻。每天排水样大便10余次。孩子尿量明显减少,而且口干、精神差。明显的腹泻脱水,必须接受持续静脉输液。家长认为可以实施静脉输液,但是否有必要住院接受“持续”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能解决怎样的问题
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为了补充丢失的体内液体;代替经口液体的摄入;弥补经口液体摄入的不足和静脉使用药物的媒介。那么,静脉液体输注都输什么呢?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尽量模拟人体的体液或者纠正不正常的体液成分。
体液,包括血液在内,除了含有大量的液体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电解质,最为常见的是钠、钾、氯等电解质;被消化系统吸收入血的其他营养物质,比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还含有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比如:非蛋白氮、尿酸等。人体的体液和血液互相联通。正常情况下,体液中所含的水分、电解质、营养物质都是来自于经口摄入,经胃肠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再动态转送入体液。人体产生废物,从体液进入血液,再经过肾脏、消化道等代谢器官排出体外。
当人体经口摄入不足时,液体、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摄入受限,由于很多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有储备,短时间经口摄入不足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但是水分和电解质会很快出现缺乏的问题,出现脱水。特别是人体肠道出现疾病,比如腹泻时,不仅营养物质吸收受限,大量从体液渗出的液体,以水和电解质最为丰富,经过肠道以水样便的形式大量快速排出,导致脱水。出现脱水时,孩子出现皮肤、口腔等部位干燥。
脱水,是一种急性疾病;来势凶猛,应该快速纠正。但是,“快速”是要符合人体生理功能和状态的。也就是说,输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给钾”的原则。输液不仅仅是为了补充体内丢失或不足,而且也要保证人体疾病状态的代谢需要。所输液体应该至少包括水分、氯化钠、葡萄糖。所以,静脉输液要有专业医生确定输液中水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的比例以及液体输注速度。液体成分和输注速度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输液应该根据病情确定持续时间,但是很少能够几个小时内解决问题,一般至少12-24小时。例2和例3提及的孩子应该接受一段时间的静脉输液。
孩子患病需要使用相应的治疗药物,但是静脉使用药物并不一定就是最积极的方式。我们应该遵循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给药的原则。当然,小婴幼儿肌肉较薄,不提倡肌肉注射,但是也不应动辄就静脉给药。各位家长一定要明确地了解抗生素。抗生素只针对细菌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病菌,不能抑制和杀灭病毒。对于上述3个案例提及的情况都属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抗生素本身属于化学物质,食用不当对孩子会造成不该有的负效应。
对于发烧,只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退热药物可暂时解决高热问题。由于退烧过程是通过体内向外界散发热量的过程,需要大量水分参与。所以,入量不足(例1)或丢失过多(例2)都会影响退热药物的效果,适当输液,纠正体内水分不足,利于退烧,但是绝对不能理解成静脉输液,特别是静脉输抗生素可以治疗退烧,或缩短退烧过程。
静脉输液是一种医疗方法,但是家长必须了解静脉输液是为了纠正或补充体液的却是活不足,是为了静脉途径给药,但绝不是治疗常见发烧、感冒的方法。如果真是需要静脉输液时,需要由专业医生确定输液的种类、速度、时间,并根据孩子的病情及时调整。任何治疗方法如果使用不当,都会带来不该有的负效应。
静脉输液常用部位
(1)上肢静脉:
包括手部及手臂的静脉(如手背静脉、前臂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内侧静脉等)。这类静脉比较表浅而且安全。紧急输液时采用肘部静脉。
(2)头皮静脉:
多用于婴幼儿,因为小儿头皮有较多的浅层静脉,易固定且活动不受限。
(3)下肢静脉:
主要是足背静脉弓、大隐静脉等。由于下肢活动限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且危险性高(易形成血栓,且迅速扩散至深部静脉,有造成栓塞的危险),因此较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