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腮腺混合瘤有什么病理表现

腮腺混合瘤有什么病理表现

腮腺混合瘤是胞膜情况不定的、以镜下结构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的多形性为特征的肿瘤。

腮腺混合瘤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任何单一因素都不能成为腮腺混合瘤绝对治病原因,腮腺混合瘤可能由多种内在及外在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腮腺混合瘤有染色体3p21、8q12、 12q13-15重排以及PLAG-1、HMGI-C基因表达。许多病毒与涎腺肿瘤发生相关,在人的腮腺混合瘤中已经证实有SV40的序列。

腮腺混合瘤由肿瘤性上皮和粘液样或软骨样间质所组成,根据其成分比例,可分为细胞丰富型腮腺混合瘤及间质丰富型腮腺混合瘤。一般认为细胞丰富型相对较易恶变,间质丰富型相对较易复发。腮腺混合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30~50岁为多见,女性稍多见。腮腺混合瘤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腮腺混合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多数直径在2~125px;腮腺混合瘤小的肿瘤通常形成光滑、可活动的实性肿块;较大者倾向于隆起并影响表面皮肤或粘膜,扪诊呈结节状,高起处常较软,可有囊性变,低凹处较硬,多为实质性组织;多次复发者可形成固定的肿块。

当腮腺混合瘤在缓慢生长一段时期后突然出现生长加速,并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病期在5~10年以上、直径超过100px的腮腺混合瘤,需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局灶性恶变和包膜外浸润。

腮腺混合瘤有很大程度的形态学变异,肿瘤细胞类型多样,组织结构复杂,其主要成分有包膜、上皮和肌上皮细胞、间叶和间质成分。

腮腺混合瘤有无包膜和包膜厚度不定,定量研究显示其厚度在15~1750μm。在主要为粘液样成分的肿瘤,可能实际上无包膜,肿瘤直接与邻近涎腺组织相邻。多数腮腺混合瘤都有向包膜突入的指状突起,肿瘤有在包膜附近或沿包膜形成裂隙的趋向。

腮腺混合瘤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另外,依靠临床表现、通过视诊、触诊等诊断方式作出初步判断。腮腺混合瘤不可以做组织活检,因为组织活检有可能诱发肿瘤恶变,产生恶性肿瘤,并可能经由组织活检时的探针将肿瘤组织带到其他健康组织部位,因而导致了肿瘤的转移。

如何护理腮腺混合瘤患者

①由于肿瘤包膜不完整及浸润性生长,常难以确定其边界,故首次手术时应在距肿瘤1cm以上将正常组织一并作广泛切除,将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措施。如切除不完全彻底,易于复发,虽再次手术,常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②手术中切忌切破肿瘤包膜,否则将使肿瘤组织外溢,极易造成种植性复发。

③如术中需作冰冻切片检查,应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再切取组织送检。送检组织应注意边界组织有无癌细胞,以确定切除范围是否完全彻底干净。

④分离面神经时应在浅面沿其走向逐步分离,切忌在深面分离,切勿伤及面神经鞘膜。

⑤遇有出血,应用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或轻拭血液,严禁用力摩擦止血及钳夹止血。

⑥术中涉及面神经处理时,应根据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而定,不应单纯为了保留面神经而冒复发的危险,但术前亦应根据临床表现有所估计,以利手术进行。

腮腺混合瘤术后预防

1、绝大多数肿瘤手术彻底切除后可治愈。

2、术后复发,该肿瘤为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术后常易复发,复发的可能原因包括:

1)、以粘液样物质为主要成分时,易流散;

2)、包膜厚薄的变化及肿瘤侵犯包膜的倾向;

3)、肿瘤出现包膜下裂隙;

4)、肿瘤结节穿破包膜;

5)、肿瘤细胞可能的生物学需要,使细胞本身在进入手术部位时可以生存。

许多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是多灶性的,有些分布非常广泛,以至于不能用手术控制。

3、恶变,少数腮腺混合瘤可发生恶变。

4、味觉出汗综合征(gastatory sweating syndrome),又称耳颞神经综合征或Frey综合征(Frey syndrome),其症状是耳前下区皮肤,当咀嚼食物或刺激唾液分泌时,出现该区发红并伴有出汗现象。一般在腮腺手术后数周出现,并不会消失,发生原因一般认为是手术切断了副交感分泌神经支与皮肤汗腺及表浅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错位再生连结,导致刺激唾液分泌后出现汗与发红。

腮腺混合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腮腺手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据报道,以下方法可以准确无误的在手术中寻找到面神经主干:以乳突前缘和鼓板后缘形成的切迹为标志,此切迹位于鼓乳裂的最下方,按腮腺手术常规作切口若悬河和翻瓣,将胸锁乳突肌肉前缘和腮腺后缘分离并后拉肌肉,将食指伸入切口内触摸切迹,在切迹周围及切迹内作分离直到清楚显露并能触及切迹为止,确定二腹肌后腹和腮腺后缘的位置,在乳突前内缘内侧近1cm处,即茎乳孔的位置,即可以寻找到面神经主干。注意分离不要过深,茎突应始终位于手术视野内。

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腮腺混合瘤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戒烟: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大家每天都会听到吸烟会引起肺癌的报道,其实吸烟是所有危险因素中导致肿瘤第一位的因素,它可以导致除肺癌之外的数十种肿瘤,而不只是肺癌。吸二手烟同样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2、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均衡的饮食可以大大降低患腮腺混合瘤的风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都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对于修复我们体内每天产生的损伤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十字花科类是众多蔬菜中抗癌效能最高的食物。

3、减少酒精的摄入:过量饮酒是很多肿瘤的高危因素,少量的饮酒特别是红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是很有帮助的。

4、加强体育锻炼:每天30分钟,一周5天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腮腺混合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锻炼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只要坚持就有意义。

腮腺混合瘤与腮腺癌大不同

腮腺炎的一般症状为发冷、发热、头痛、咽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有时呕吐。常为一侧的腮腺先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耳前、耳下、耳后发展,2—3天后累及对侧。整个病程8—10天,发热、肿胀逐渐消退而痊愈。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良性肿瘤。腮腺混合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据文献记载最小的发病年龄可见于新生儿,最大者80余岁,但以40岁左右居多。肿瘤生长缓慢,直径2~5c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结节状,常可被推动。它与腮腺炎显然不同,为一侧发病。肿块多在耳垂下方,经过缓慢,表面呈结节状隆起,没有触痛、摸上去软硬不等;有的部分软似囊状,有的部分硬如骨骼,形状也不规则,可以推动。

值得警惕的腮腺混合瘤的恶变,也是有征兆可知的:

1、肿瘤在极短时间内生长加快,忽然增大,就应该提高警惕;

2、肿瘤出现持续性疼痛;

3、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一起,固定不活动;

4、肿瘤未经外来任何刺激而破溃出血;

5、肿瘤穿破包膜、引起面神经瘫痪,出现嘴歪眼斜现象。

由于腮腺混合瘤可以演变成腮腺癌。所以对生长较快的腮腺混合瘤更应提高警惕。

中医治疗腮腺混合瘤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常见良性肿瘤,它来源于上皮成分外,还经常有粘液腺组织,和软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混合瘤。多发生于青中年人。发病年龄在20~40年之间,男女无差别。中医称“腮疮”、“流痰”、“瘰疬”等,

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痰湿积聚型:患者耳下部肿块,时有胀感,倦怠乏力,胸闷痞满,泛泛呕恶或咳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消痰散结,健脾化湿。

处方:海藻、昆布、海带、苡仁、牡蛎、土茯苓各30克,半夏、浙贝母、白术各10克,青皮、陈皮各6克,茯苓、猪苓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瘀血阻滞型:患者耳下肿块,时有胀痛,面色晦暗,舌质有瘀斑,苔薄,脉弦细。

治法:活血软坚,化瘀散结。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乳香、没药、炮山甲、皂角刺各9克,白芍、赤芍、茯苓各15克,归尾10克,猪苓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肝火壅盛型:患者耳下增大较快,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头痛胁痛,口干口苦,面红耳赤,听力失聪,吐痰色黄,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降火,解郁散结。

处方:当归、龙胆草、山栀、熟地、浙贝母各10克,川连、木香各6克,黄芩、皂角刺各9克,大黄、芦荟各3克,生地、海蛤粉、天花粉、夏枯草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中医治疗腮腺混合瘤,会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中医治疗见效慢,甚至是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腮腺混合瘤患者来说,中医治疗也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所以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可要和医生沟通啊。

腮腺混合瘤要和哪些疾病区分

1、涎腺部的慢性淋巴结炎: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特别颌下去多见,但皆有感染来源的病史,如面部、口腔或咽部的炎症史,淋巴结炎常有时大时小的病史和急性发作史,对抗感染治疗有效。

2、腮腺淋巴结核:主要是腮腺区淋巴结的结核性感染,多数由头颈部皮肤、口咽,尤其是扁桃体部的结核菌经淋巴结引流所致。肿块增长缓慢,有时大时小的病史,偶有轻度疼痛或压痛,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明显缩小。结核菌素实验常为阳性。如为腺实质性结核,腺体弥漫性肿大、挤压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流出。肿块可硬可软,也可扪及波动感。

3、腮腺腺淋巴瘤:多发于男性,体积较小,一般位于腮腺下极或其后份,常为多灶性。B超检查其声像图上的特点是有完整的包膜回声光带,内部回声较腮腺混合瘤强,后壁回声多整齐,呈圆形、边界光滑、内部呈网格状和均匀的低回声肿块,有助于与腮腺混合瘤鉴别。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是其重要鉴别诊断特征。

4、第一颈椎横突肥大:为一硬性肿块,可在乳突尖至下颌角连线的中点被扪及,常为误诊为腮腺深叶肿瘤,肥大的横突位置深在,硬而不活动。通过X线摄片进行两侧对比可明确诊断。

5、涎腺囊肿:涎腺囊肿分潴留性和先天性两类。表现为涎腺区无痛性包块。潴留性囊肿扪诊时肿物柔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囊液,其中含淀粉酶。B超检查为囊性影像,周界清晰,周围可见一层明显的强回声包膜光带,内部回声为液性暗区。

在先天性囊肿中,位于涎腺深部的表皮样囊肿有时需与腮腺混合瘤鉴别。其特点是质地较软,均匀一致,穿刺可抽出皮脂样物质。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分化良好的表皮样细胞,即可确诊。

腮腺混合瘤可分为哪几类

腮腺肿块可分为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

(1)瘤样病变

腮腺血管瘤: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肿块柔软、弥漫、进行性增大。紧压后可缩小,低头时增大,抬头后迅速复原,穿刺可抽出血液。

鳃裂囊肿:由胚胎鳃裂残余组织形成。位于腮腺区的囊肿为第一鳃裂囊肿,多发生于单侧,穿刺可抽出囊液。鳃裂囊肿可能发生恶变。

腮腺囊肿: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囊腔内为涎液。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多见于20~40岁男性,双侧腮腺区为好发部位,可伴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质地柔韧,患部皮肤搔痒,末梢血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可达60%~70%。

(2)良性肿瘤

腮腺混合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85%以上,肿物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肿块大小不等,表面呈结节状和分叶状,质硬,界限清楚,可活动。

腺淋巴瘤:约占腮腺肿瘤的1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为6∶1,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见,多位于腮腺后下极,肿瘤表面光滑,可有消长史。

单形性腺瘤:较少见,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其临床表现与混合瘤相似。

(3)恶性肿瘤

原发性恶性肿瘤:以上皮性肿瘤为主,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乳头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恶性混合瘤、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间液性的恶性肿瘤较少见,包括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块一般生长较快,病程短,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常有局部神经症状,当侵犯面神经时,可有程度不同的面瘫,可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远处转移的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和脑。

腮腺转移癌:约占腮腺肿瘤的3%。原发灶以眼睑、鼻咽及颊部常见,其它可见于头皮、前额、颞部及上颌窦等。

腮腺混合瘤是什么样的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青壮年。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即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节状,有时其中一部分发生囊性变而间有较软的结节。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1.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

2.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

3.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腮腺混合瘤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

1、戒烟: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大家每天都会听到吸烟会引起肺癌的报道,其实吸烟是所有危险因素中导致肿瘤第一位的因素,它可以导致除肺癌之外的数十种肿瘤,而不只是肺癌。吸二手烟同样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2、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均衡的饮食可以大大降低患腮腺混合瘤的风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都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对于修复我们体内每天产生的损伤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十字花科类是众多蔬菜中抗癌效能最高的食物。

3、减少酒精的摄入:过量饮酒是很多肿瘤的高危因素,少量的饮酒特别是红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是很有帮助的。

4、加强体育锻炼:每天30 分钟,一周5天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腮腺混合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锻炼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只要坚持就有意义。

腮腺混合型血管瘤治疗

腮腺混合瘤西医治疗: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腮腺手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据报道,以下方法可以准确无误的在手术中寻找到面神经主干:以乳突前缘和鼓板后缘形成的切迹为标志,此切迹位于鼓乳裂的最下方,按腮腺手术常规作切口若悬河和翻瓣,将胸锁乳突肌肉前缘和腮腺后缘分离并后拉肌肉,将食指伸入切口内触摸切迹,在切迹周围及切迹内作分离直到清楚显露并能触及切迹为止,确定二腹肌后腹和腮腺后缘的位置,在乳突前内缘内侧近1cm处,即茎乳孔的位置,即可以寻找到面神经主干。注意分离不要过深,茎突应始终位于手术视野内。

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腮腺混合瘤中医治疗: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常见良性肿瘤,它来源于上皮成分外,还经常有粘液腺组织,和软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混合瘤。多发生于青中年人。发病年龄在20~40年之间,男女无差别。中医称“腮疮”、“流痰”、“瘰疬”等,

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痰湿积聚型:患者耳下部肿块,时有胀感,倦怠乏力,胸闷痞满,泛泛呕恶或咳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消痰散结,健脾化湿。

处方:海藻、昆布、海带、苡仁、牡蛎、土茯苓各30克,半夏、浙贝母、白术各10克,青皮、陈皮各6克,茯苓、猪苓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瘀血阻滞型:患者耳下肿块,时有胀痛,面色晦暗,舌质有瘀斑,苔薄,脉弦细。

治法:活血软坚,化瘀散结。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乳香、没药、炮山甲、皂角刺各9克,白芍、赤芍、茯苓各15克,归尾10克,猪苓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肝火壅盛型:患者耳下增大较快,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头痛胁痛,口干口苦,面红耳赤,听力失聪,吐痰色黄,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降火,解郁散结。

处方:当归、龙胆草、山栀、熟地、浙贝母各10克,川连、木香各6克,黄芩、皂角刺各9克,大黄、芦荟各3克,生地、海蛤粉、天花粉、夏枯草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腮腺混合瘤术后饮食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本病含有瘤性上皮,腺样组织,粘液组织或软骨样组织等的多形性和混合性,因而得名为多形性腺瘤.在涎腺混合瘤中以腮腺混合瘤最为多见,并以良性占多数.任何年龄都可发生,男女无差别.

建议一个月内避免刺激性饮食,以免发生瘘,15天之内要吃流质且没有味道的食物,15天之后的饮食要清淡为主,忌酸甜辣,其余的具体能不能吃没关系,主要是味道的处理上,因为腮腺是分泌唾液的地方,味觉对它的影响最大,因此要以淡味道为主 .

【 宜 】

(1)宜多吃具有抗涎腺肿瘤作用的食物,如文蛤,海蜇,泥鳅,黄颡鱼,蛇,猫肉,香椿, 藕,青蛙,蒲笋,蕹菜,芋艿,无花果,甜瓜,猕猴桃,杏仁,乌梅,胡桃,魔芋,蕨菜.

(2)宜吃止痛,抗溃疡的食物:泥鳅,对虾,海带,青鱼,黄瓜,牛蒡菜,无花果,乌梅, 菱,藕.

(3)宜多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机能的食物,如扁豆,绿豆,小麦,茅根,芦根,杏仁,蓟 菜,百合,香菇,木耳,荠菜,猕猴桃,山楂,鹅血,鲨鱼,鲟鱼,鲐鱼,银鱼,海参,鱼 翅.

【 忌 】

(1)忌烟,酒,咖啡等.

(2)忌刺激性食物.

(3)忌霉变,烧焦食物.

(4)忌油腻,油煎,烟熏食物.

(5)忌生硬坚固难咀嚼食物.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勿食刺激性食物,尽量清淡.

腮腺混合瘤的饮食保健方法介绍

1、腮腺混合瘤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吃一些防癌食品,如绿茶、玉米、地瓜、南瓜、蘑菇、胡萝卜、海带、豆类等。。

宜多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机能的食物,如扁豆、茅根、芦根、杏仁、蓟菜、百合、香菇、木耳、猕猴桃、山楂等。

2、腮腺混合瘤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辛辣腌熏食物忌过量: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忌霉变、烧焦食物,忌生硬坚固难咀嚼食物。

3、保持口腔健康,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及炎症。口腔炎症及病菌长期刺激腮腺,易导致疾病。

详解咽部混合瘤是什么病

咽部混合瘤的症状有哪些?

咽部混合瘤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或有异物感、咽部不适,或吞咽困难,发音含糊,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咽部混合瘤好发于腮腺、颌下腺、腭部等部位,通常不会发生于咽部,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咽部混合瘤的早期症状为,肿瘤的病理特征多见肿瘤有完整包膜,质地较硬,但也有少数较软或具囊性感。镜下可见以主要为上皮组织为主,呈团块状或乳头状排列,间质由结缔组织构成,并具有肌肉、脂肪、软骨样的组织。患者通常在早期没有自觉症状,或稍感咽喉部有异物感,咽部不适或吞咽发生困难,发音较含糊,病症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

相关推荐

腮腺肿瘤临床表现哪些

腮腺俗称耳下腺,位于面部双侧耳前及耳垂下,其功能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在80%以上。病理此部位也易发生炎症,如:流行性腮腺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假性腮腺炎等,诊断容易混淆。腮腺发生肿瘤时,肿瘤侵犯面神经,易发生面瘫或面部感觉障碍,如:面部疼痛,麻木、蚁走感等。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是在面部耳垂周围出现包块,包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形。肿瘤可区分为良、恶性。良

腮腺混合瘤可能是哪些疾病

(1)急性腮腺肿胀: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见于脱水(高热、进食困难、恶液质等)至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等情况下,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细菌经腮腺导管逆行感染而致,病原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单侧患病,患者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腮腺区疼痛剧烈,肿胀,触痛明显,脓肿形成后,相应部位可凹性水肿。腮腺淋巴结炎:是腮腺被膜下或腺体实质内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相似,但病情较轻,腮腺导管口

腮腺肿瘤的手术原则是什么

外科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唯一效的手段,首次术式是否正确彻底是治愈的关键。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证面神经不受损伤,特别是颞面干;二是禁忌弄破肿瘤包膜,否则会导致瘤细胞种植复发。腮腺良性肿瘤的标准术式是保存面神经,将腺叶及肿瘤一并切除。由于腮腺外形不规则,具多个突起,不可能把腺叶组织全部切除。因此常需依据肿瘤在腺体内的位置及术中情况来决定切除范围。在手术前可从腮腺导管注入1%亚甲

肾肿瘤的分类

1、来自肾实质的肿瘤,肾腺瘤和肾癌(又称肾细胞癌);2、来自肾盂上皮的肿瘤,移行乳头状瘤、移行细胞癌、鳞形细胞癌和腺癌;3、来自肾胚胎组织的肿瘤,肾母细胞瘤(即Wilms肿瘤)、胚胎癌和肉瘤;4、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纤维瘤、纤维肉瘤、脂肪瘤、脂肪肉瘤、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5、来自血管的肿瘤血管瘤、淋巴瘤和错构瘤;6、来自神经组织的肿瘤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7、来自肾包膜的肿

唾液腺囊肿的病因哪些

囊肿由唾液腺管阻塞引起。粘液腺囊肿位于粘膜下,为小唾液腺被阻引起,可手术摘除。舌下腺囊肿为某个导管阻塞(舌下腺多个导管)或导管损伤破裂,分泌液外渗而形成,其外形与青蛙鸣叫时鼓起的咽囊相似,故俗称“蛤蟆肿”。病理研究证明,舌下腺囊肿的囊壁为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偶上皮,单纯切除囊肿,不能准确切除舌下腺阻塞及外渗部分,难免复发,故手术时应切除囊肿及相连的舌下腺。唾液腺肿瘤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中发病率较

腮腺肿瘤手术前应准备什么

1.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如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2.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3.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

在临床医学上腮腺混合瘤哪些症状表现

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恶变之可能:1.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2.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3.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即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节状,时其中一部分发生囊性变,其间较软的结节。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如发生恶

什么是泪腺肿瘤

泪腺肿瘤较为少见睑部泪腺瘤较眶部者更为少见但在泪腺病中肿瘤的发病率则又是最高的%为炎性假瘤或淋巴样瘤%为上皮来源的肿瘤而且轻易多起源于泪腺眶叶在原发性上皮瘤中%属于良性(多形性腺瘤)%为恶性在恶性泪腺肿瘤中又%为囊样腺癌%为恶性混合瘤其余%为腺癌宝贝治疗泪腺肿瘤一般自尊需手术很久病人切除多形性腺瘤(泪腺混合瘤):通常发生在岁~岁之间男性较女性多见检查很好时在眼眶外上角可扪到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什么不一样吗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主要是根据他们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来区别的,包括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生长速度、侵袭能力、扩散方式和对人体的影响。 区分要点 1、良性肿瘤:细胞分化较为成熟,与正常细胞相似。肿瘤包膜完整。生长速度缓慢,停在局部,不会转移,对机体影响较小。 2、恶性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多为异型、幼稚细胞。无包膜或不完整。生长速度快,向四周浸润,易转移,对机体危害较大。 但是两者并没绝对的界限,

腮腺肿瘤早期哪些表现

①腮腺淋巴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男女之比为六比一;病程长,肿瘤生长缓慢,瘤体很少超过塞纳厘米直径;多位于腮腺浅叶下极,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柔软,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发生在双侧腮腺,或单侧腮腺中生长多个瘤体;可感染史。②混合瘤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可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早期无任何症状,常无意中发现肿瘤才来就诊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面部外形改变,一般不引起面瘫、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