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妈不要盲目中药安胎
孕妈妈不要盲目中药安胎
中医认为,孕期服用中药必须对症,即使服用一般补养的药物,也应当平和适中,与孕妇的体质相符。准妈妈在怀孕后不应滥用中药补品,尤其是那些大辛大热的补药,不仅对胎儿和孕妇无益,反而会加重妊娠呕吐、血压增高等症状。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这会使准妈妈的身体处于一种“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所以进补时要注意产前宜凉补,多用苦寒药,比如黄芩就是一味具有清热效果的中药。如果阴虚内热的症状较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滋养阴血的补品,如银耳汤等。
安胎药有副作用吗?
目前,西医对于安胎并无十分有效的方法,多以补充黄体酮等孕激素为主,但这种方法可能会造成不良反应。而中医安胎,是通过调理孕妇的脏腑、气血及冲任诸脉,使孕妇全身机能得到改善,胎儿也就自然得以安养。只要运用恰当,对胎儿不会造成损伤。服用中药保胎后生养的孩子,其智力和健康不会受到影响,中药安胎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
对有流产或早产迹象的孕妇,医生常常会建议孕妇使用安胎药。而许多孕妇在使用安胎药前,总是不放心地追问医生,会不会给胎儿造成不良的危害。
使用安胎药的影响大吗?
妊娠期,尤其在妊娠的头3个月内,由于胎儿体内各器官分化尚未完成,药物致畸的危险性增加,可诱发畸形等严重后果。但安胎药对胎儿的影响较小,因为,它属平滑肌松弛剂,使用安胎药有可能引起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副作用,也可能使人血压降低,如果反应严重,还可能造成肺水肿或是心肌衰竭,但是出现这些副作用症状的几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多半是使用针剂安胎药比较可能有问题。
所以,对有流产或早产迹象的孕妇使用安胎剂还是不应过于担心的。但是,它毕竟属药类,所以,医生会根据孕妇可能的流产或早产原因来决定是否必须使用安胎药。
什么样情况下,孕妇不能使用安胎药呢?
对于怀孕已28~37周,因妊娠高血压、子宫畸形、双胎、羊水过多等造成早产症状时,也不主张保胎,因为此时瓜未熟而蒂已落,早产儿各脏器发育不全,死亡率较高,即使存活下来,也可能后天智力障碍。
什么情况下可以保胎呢?
一是对因黄体功能缺陷、孕激素不足造成可能流产,B超图像提示为活胎的孕妇,可进行保胎。这种原因引起的流产迹象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体酮,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促使孕激素的合成。
孕妇补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孕妈妈在怀孕期间,不能因为怕患上贫血症而盲目的进行补血,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并做好定时检查。盲目补铁只会导致铁中毒,反而对孕妇和胎儿有害。
另外,孕妈妈在补血时期除了要多吃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预防贫血之外,还需要多吃其他的水果和蔬菜,以预防便秘。
如果是处在孕早期的准妈妈,无需刻意补血,保证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即可,如果出现呕吐反应时,可以吃一些干的食物和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避免酸中毒。
如孕妈妈处于孕晚期,要相应的增加食物品种,粗细粮、大豆及其制品、动物性食品级蔬菜水果,都要适当的吃一些,扩大营养来源。只有注重营养的全面补充,才能够更好的补血,其效果可是比药物治疗还要好呢!
孕妈保胎要理智盲目保胎要不得
遗传基因缺陷
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时的易位、缺失、倒位等,夫妇中有一人是异常染色体携带者,即可有反复流产发生。研究证实,染色体异常的胚胎多数都发生流产,极少数可发育成胎儿,甚至在出生后成活。但这些胎儿的质量显然得不到保证,其中有各种先天畸形,如神经管发育异常所致的无脑儿、脊柱裂等。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流产,其流产物表现为一空孕囊或结构异常的胚胎。在妊娠期间出现此种先兆流产的,为避免“劣生”,不但不宜保胎,而且应及时行人工流产,尽快终止妊娠。
母体体质较差或患有严重疾病
全身性疾病不但是不孕症的原因之一,也是妊娠后发生流产的原因之一。母体患严重心脏病、肝病时,可影响胎盘的功能,使胎盘附着不稳固而发生流产。此时若盲目保胎,无疑加重母体负担,进而危及母婴生命。即使采用现代医学严密监护,胎儿得以分娩下来,也多不健全,不符合“优生”的目的。
母体孕期感染
许多准妈妈以为,在吃消炎药、打预防针的前提下,便可要求医生采取保胎措施。殊不知,孕期感染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后,再打预防针对孕妇腹中已感染病毒的胎儿的正常发育也无济于事,尤其是妊娠3个月内的胎儿。因为此时胚胎分化活跃,最容易受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先天畸形。而不少疫苗本身即是可对胎儿造成损害的活菌制剂,如果此时一味要求保胎,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父方因素
医学专家发现,人群中有5%~15%的男性患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致使这部分男性的精液中含有致病菌,形成菌精症。此种病理状态下孕育的胎儿,也易发生先天发育不良而致先兆流产。再则,胎盘感染又使胚胎种植不稳固,若继续妊娠直至分娩,胎儿也多存在先天感染或发育畸形等不足。所以当其发生先兆流产时,也不宜盲目保胎。
母儿血型不合
部分胎儿从父方遗传而获得的血型抗原恰恰为母亲所缺少的,在分娩或流产过程中,胎盘绒毛有小破损,胎儿红细胞即可有机会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免疫抗体。在孕育第二胎时,此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抗原与抗体结合使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发生溶血,对胎儿造成病理损窨,并影响到胎盘功能,轻者只在出生后出现病理性黄疸,重者可致流产、死胎。孕妇血中抗体效价测定,可提示溶血轻重,应视其对胎儿造成危害的不同程度,决定是否保胎。
外界不良因素
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母体及胎儿的事实,已被医学界所公认。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作用于胎儿体细胞,也可通过胎盘再对胎儿造成损害,如放射性物质、病毒、己烯雌酚等。或准妈妈孕期发生严重情绪波动,如悲伤、难过等都可使胎儿发生畸形、死胎或先兆流产。
是否保胎要多方权衡
总之,发生先兆流产是否需要保胎,不能仅凭准妈妈的主观意愿,盲目一概而论,须先查清原因。如果是由以上病理因素所致,则应视具体情况,参考医生建议,决定人工流产或在未足月时提前终止妊娠,以免生出畸形儿、病儿或其他健康质量不高的婴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但是,准妈妈们也不可轻易放弃胎儿,每个宝宝都是一条生命,如果情况不严重,可以通过后天弥补的,准妈妈也不要轻易放弃。究竟保胎还是放弃,准妈妈都要权衡利弊再决定。
孕妈妈不要盲目做胎儿镜检查
胎儿镜是产前诊断的里程碑,胎儿镜检查是超声波定位后用直径很细的光学纤维内镜经母体腹壁穿刺,经子宫壁进入羊膜腔,观察胎儿性别外貌、抽取脐血、取胎儿组织活检及对胎儿进行宫腔内治疗的方法,是产前诊断最直接有效的技术。
医生认为,产前检查如果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原则上不要轻易使用对胎儿有不同程度伤害的仪器检查。只有异常情况,要明确诊断出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为确定保胎或流产提供依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做产前诊断。
1、夫妇一方或双方有遗传病家族史。
2、曾生过1个先天愚型儿的母亲,今又怀孕,生同样患儿的可能性较大。
3、夫妇虽然都健康,但生过1个代谢缺陷病患儿,今又怀孕,仍有1/4可能还是患儿。
4、夫妇虽然都健康,但生过1个伴性隐性遗传病患儿,今又怀孕,若是男胎则有1/2可能是患儿。
5、以往曾有不明原因的多次流产或死产史的妇女,今又怀孕。
6、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出生愚型儿可能性较大。
7、曾生过无脑儿或脊柱裂畸形儿的妇女,今又怀孕,患同样畸形的可能性较大。
8、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过致畸物质(如放射线、化学制剂等),胎儿异常可能性较大时。
产前诊断的方法很多,如羊膜腔穿刺、X线、超声波检查,母血、尿检查、胎儿镜直接窥视等。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就可有效地防止“劣生”,实现“遗传健康”的目的。
其中,胎儿镜检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产前诊断项目。一般在怀孕第15-20周时进行检查。用超声波定位后,经过局部麻醉作一腹部小切口,将此镜插入羊膜囊,可以直接视察胎儿的外形、性别,判断有无畸形,进行皮肤活检或从胎盘表面的静脉抽取胎儿血标本。能对胎儿的某些遗传性代谢疾病、血液病进行产前诊断。它的应用使产前诊断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还用它给胎儿注射药物,甚至对胎儿脑积水和尿道梗阻进行外科手术。这些成果确实很有吸引力。但事实上只有极少数孕妇需要进行胎儿镜检查,而且它造成的胎儿流产率达5%,由操作引起的胎儿死亡率达4.7%。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种检查方法。
孕期用药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孕妇生病了不要自行用药,因为有些药物会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应该及时看医生,让医生根据孕妈妈的情况开药,避免药物的毒性损害。
慎用中药
有些人认为中药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可以使血液流动加快,血液粘稠度改变,甚至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
慎吃补药
在孕期,孕妈妈本身的胃肠功能就会减弱,由于激素的影响,容易恶心、呕吐,如果过量服用滋补类的药物会使药物积聚在胃内,影响胃肠蠕动,加剧恶心、呕吐。
适当用维生素
我们都知道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物质,孕妈妈缺乏维生素A可以影响胎儿的视觉器官发育,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但是维生素并不是最安全的药物,孕妈妈如果盲目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
防止补钙过量
孕妈妈如果补钙过量,可能会使胎儿得高钙血症,使得胎儿出生后囟门关闭过早。一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即可。如牛奶、大豆制品、蛋类等。
孕前服药禁忌
在计划怀孕前的6个月甚至1年内,尽量少用药,确实需要用药的,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后果。对于结核病人,需要长期正规服用抗结核药物,但是长期用药是不利于优生的;激素类的药物可以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用的当,可以有助于生育,否则会抑制精子和卵子的发育;治疗女性生殖道疾病的阴道内栓剂也会影响生育。
孕期患上了皮肤病我们该怎么办
孕期患上了皮肤病,很多准妈妈为了避免治疗给胎儿造成影响,而选择置之不理。你不要小看皮肤病,皮肤病不治疗,也会多多少少影响胎儿。
准妈妈们看皮肤病时别忘记告诉医师自己为孕妇,医师对孕妇开药是慎之又慎的。翁智胜说,总体用药原则是能用一种药物就会避免联合用药,能用小剂量药物就避免用大剂量药物。只要病情允许,尽可能避免早期妊娠用药,选择在中晚期用药。
孕妇也不需要死撑着,该用药就得用。大多孕期皮肤病基本不会影响胎儿,但孕妇本人难受,甚至瘙痒得睡不着觉,多多少少会影响胎儿。加上有些比较罕见的皮肤病(如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也有影响,非治不可。
除抗拒吃药外,孕期皮肤病患者的另一个误区是盲目忌口。翁智胜说,湿疹、荨麻疹属于过敏诱发的疾病,食物确实会诱发皮肤病发作(致敏原,俗称发物),但“发物”因人而异,没必要大规模封杀,盲目忌口。可以通过检查找过敏原。对平常人,可通过对可疑致敏物做皮肤斑贴试验,找出真正的过敏原。但对孕妇怕引发不良反应,会采取相对安全的体外抽血方式找过敏原。
皮肤病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不加治疗,发展严重,会严重影响到孕妇的睡眠和休息,如果休息不好,那么胎儿自然没有办法健康发育。
孕晚期去胎毒方法
孕晚期去胎毒之如何清胎毒:
准妈妈们要想在孕晚期清胎毒,切记,不要自行盲目购买清胎毒的药物,您最好还是能够从饮食上加以调整。您可以多吃一些芝麻糊与绿豆沙,您还可以在怀孕八个月左右的时候,用猪肚去煲绿豆来食用。当然,如果您有条件能够购买的正宗的珍珠粉,您也可以在怀胎七个月左右开始吃,这样您生育下的宝宝就是白白嫩嫩的,皮肤滑滑的啦!
孕晚期去胎毒之注意事项:
小编要提醒准妈妈们的是,一定要注意,不要盲目清胎毒,更不要相信所谓的民间流传的偏方,胎毒的病因与症状都是复杂的,没有经过严格的医生的诊断,自行盲目用药,只会对您自己以及宝宝产生不良的影响的。同时,你自身也无法区分清究竟哪一些重要是真的能清胎毒,而又有哪一些重要是含有剧毒的,盲目的用药只会增加您与宝宝患病的风险哦!
孕期应正确对待三种安胎误区
一、享受孕期,并非人人都需要安胎
对孕妈们来说,好心情才能带来好运气,才能给宝宝更多积极的情绪影响。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孕期的准妈咪心情总会更加敏感 ,且变化莫测。但这些也不是无法调整的,为了让胎宝宝健康多一点,准妈妈和准爸爸不妨积极的行动起来,找到准妈妈在孕期情绪不好的原因,对症下药,把阴霾扫去,让孕期一路好心情。
对于腹中的宝宝,孕妈们在正常的生活规律下,宝宝基本不会出现任何意外,准妈咪无需患得患失。当然,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或者出现出血或者其他问题,孕妈们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即可。面对越来越多的孕妈盲目保胎,医生们建议:保胎情况因人而异。并非人人都需要,但每个孕妈都要认清以下三个安胎误区。
二、安胎不等于卧床休息
在我国很多地区,由于孕育知识的尚未普及,仍有不少孕妈错误认为:安胎就等于卧床休息。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安胎是为了让胎盘在子宫内顺利发育,避免因为激烈的运动而造成胚胎脱落。
因此,安胎是否需要绝对卧床,需要视个人情况来分析。如果孕妇正处于阴道流血活动期,暂时卧床是必要的。但如果阴道出血已经停止,B超显示胎盘后方和孕囊下方未见液性暗区,即使有多次习惯性流产病史,也无须绝对卧床,孕妇只需相对减少活动量,避免较激烈的活动即可。
另外,适当的活动(如散步等)对改善子宫及胎盘的血液循环是大有帮助的,倘若长期卧床,反而容易导致体质虚弱、消化不良、便秘、下肢萎缩,严重者还可能形成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栓,甚至引起肺栓塞,反而不利孕妈及胎儿发育。
三、黄体酮安胎但也要适量
对孕妈们来说,一旦宝宝出现丁点问题,都是全家人的关注焦点。当然,所有的安胎药都应该遵循医嘱使用。目前医学上用的比较多的安胎药,主要成分就是黄体酮。黄体酮属孕激素类药物,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发现,黄体酮不但有调节内分泌保胎的作用,还有很好的免疫保胎效果。因此,对于早期先兆流产孕妇,或有习惯性流产史者,黄体酮作为常规的安胎药物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是药三分毒,使用黄体酮作为安胎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女性胚胎成长以后出现体毛增多的现象,也有一些保守的医生认为黄体酮的安胎副作用尚未明确,对胎儿泌尿生殖器官的发育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畸形。当然,孕妈们谨遵医生的叮嘱,定期做好产检,黄体酮的使用还是比较安全的。
四、孕早期先兆流产不宜使用宫缩抑制剂
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怀孕12周之前),多数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受精卵不健康引起的。也可以这么解释,怀孕3个月 之前的流产,是胚胎一种自然淘汰过程,对于这样的胚胎,准爸妈们不需要,也不应该选择安胎治疗,即使因为胚胎保住了,但生育下来的宝宝也是存在某方面的缺陷的。
宫缩抑制剂主要是针对晚期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时的子宫异常收缩而选择使用的,而孕早期先兆流产时,治疗的关键并非是子宫异常收缩,因此,孕早期的先兆流产几乎可以不用宫缩抑制剂,用了也是白用。相反的,这些药物还会对孕妈有不良的影响,如硫酸舒喘灵和安宝有扩张血管作用,对于有出血倾向但无宫缩的准妈咪来说反而是毒药。
生二胎会比预产期提前吗
生二胎在预产期之前或之后,跟二胎宝宝的发育和孕妈妈自身体质相关,一些传统说法生二胎会比预产期提前并没有科学依据,二胎妈妈不要盲目的相信,定期做好产检,平时监测宝宝胎动,二胎宝宝在预产期前后两周内出生都是正常的。
怀孕可以吃药吗 孕期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生病了不要自行用药,因为有些药物会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应该及时看医生,让医生根据孕妈妈的情况开药,避免药物的毒性损害。
有些人认为中药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可以使血液流动加快,血液粘稠度改变,甚至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
在孕期,孕妈妈本身的胃肠功能就会减弱,由于激素的影响,容易恶心、呕吐,如果过量服用滋补类的药物会使药物积聚在胃内,影响胃肠蠕动,加剧恶心、呕吐。
我们都知道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物质,孕妈妈缺乏维生素A可以影响胎儿的视觉器官发育,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但是维生素并不是最安全的药物,孕妈妈如果盲目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
孕妈妈如果补钙过量,可能会使胎儿得高钙血症,使得胎儿出生后囟门关闭过早。一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即可。如牛奶、大豆制品、蛋类等。
孕早期的护理误区有哪些
1、安胎等于卧床休息,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安胎是为了让胎盘在子宫内顺利发育,避免因为激烈的运动等意外情况而造成胚胎脱落。安胎的情况因人而异,如果医生诊断一个孕妇确实需要卧床安胎的,那就不能不卧床!而如果怀孕妈妈的身体处在健康平衡的状态,是不需要长期卧床养胎的。适当的动或者劳动,不仅对孕妇的身体好,对胎儿的成长也是极有好处的。
2、孕妇必须比孕前吃得更多,才能保证胎儿营养的充分供给。孕妇妈妈的营养不但要供给自己,还要供给胎儿,因此要比平时吃得更多--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吧?其实不然!孕妇最重要的是饮食均衡,而不是量大。过多的摄入食物,会导致孕妈妈的身体肥胖、血糖过高等严重后果。这样对胎儿才是极极不利的!肥胖对孕妇的分娩也是及其不利的。无论是自然生产还是剖腹产,过度肥胖都会增加分娩的风险!
3、孕妇妈妈最好不要干活,尤其是不能上班!其实不然,适量的劳动能让孕妇的身体得到锻炼。放弃工作在家不仅仅让孕妇失去了一定量的运动,长期呆在家里还容易增加孕妇产后抑郁症的爆发率。长期处在家人的高度呵护之下,也容易增加孕妇的焦虑感,使孕妇的心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因此,要想胎儿健康,孕妈妈适量干活工作是可取的哦!
4、长辈的经验比医生的建议重要!这一点已经不仅仅是安胎的问题了。很多年轻的准妈妈由于杠不过长辈的态度而盲目听从她们的意见,结果导致了悲剧。更有不少长辈,在医生明确告知不能保胎之后,还坚持保胎,这样的做法是很盲目的。医学证明,胚胎也会“优胜劣汰”。一部分早期自然流产避免了畸形儿的出生。因此,从优生学来讲,盲目保胎不可取,可能给孩子和父母带来终身痛苦。
孕妇早期注意事项 孕妇用药要安全
在怀孕的初期孕妈们一定要注意用药方面的问题,由于这段时期是胎儿各个器官发育的最重要的时期了。如果妈妈们如果因为生病盲目的用药,服下孕妇不能吃的药就会影响的胎儿的发育,很容易造成畸形的。所以妈妈们在怀孕初期如果生病需要用药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对胎儿生长发育无碍的药物。
适合准妈妈安胎的中药
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临床观察发现,苏梗安胎效果优于苏叶。
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
菟丝子:性温,味甘,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元安胎,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与续断、桑寄生、阿胶等配伍适用。还可用于肾虚之腰痛、消渴、尿频带下,肝肾不足之眼目昏暗、视力减退及脾肾虚泻等。
杜仲: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
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可补肝肾、续筋骨、通血脉、安胎,适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之胎动欲坠,配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
阿胶: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
竹茹:性微寒,味甘,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之功,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可单用,也可与黄芩、苎麻根等同用。
苎麻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安胎之功,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可单用,也可与阿胶、黄芩、当归等同用。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
葡萄:性味甘、酸、平,入脾、肺、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生津液、止烦渴、利小便之功。
柠檬:性味酸、平,入脾、胃、肾经,有生津止渴、安胎祛暑之功,对孕妇中暑胎动不安甚效。
鸡肝:性味甘、苦、温、入肝、肾经,有补肝养血、温肾益气之功,对妊娠后气血不足、胎动不安有效。
鲤鱼:性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补益脾胃、利水消肿、养血通乳之功,与苎麻根同用,安胎效果甚佳。
妈妈不要盲目跟从 微量元素是否必须做
微量元素检测只是营养评估中实验室检查里面的一种方法,而且对于某些元素来说(比如钙)甚至不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因此对于宝宝来说,微量元素检测不一定必须做。
建议由专业营养师或相关经验的人员对宝宝定期(3个月左右)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是否出现相关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是否通过膳食摄入微量元素不足或过量,来综合判定是否具有潜在的微量元素缺乏风险,以及何种元素可能出现缺乏,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做微量元素检测,做哪种形式的检测。
微量元素检测虽然只能反映一定时间内机体的状况。“血检”的结果一般反映几天以内的水平,而“发检”时间较长一些,可以反映到一个月左右的水平。
尽管如此,如果宝宝没有任何症状,而且饮食结构非常合理,就没有必要经常做微量元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