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生活中的12个坏习惯!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挖鼻孔

宝宝生活中的12个坏习惯!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挖鼻孔

挖鼻孔既不雅观,也不卫生。这种行为不仅增加把细菌带进鼻孔的危险,也容易把细菌传播给别人。

养成用纸巾挖鼻孔的习惯,记得洗手,同时提醒孩子私下里再这样做。另外,寻找孩子鼻子不舒服的根源:过敏、吹空调或高温都可能导致鼻孔干燥堵塞,使用加湿器或用棉球蘸水擦鼻孔能缓解这些不适,减少孩子挖鼻孔的次数。


宝宝生活中的12个坏习惯!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盲目减肥

时下的减肥风也刮进了校园,10岁刚出头的孩子就考虑要减肥,有的甚至选择非常极端和伤身体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自己身材和体重的负面信息,同时要强调健康饮食,让他们知道每种食物的不同作用,如强健肌肉、美白皮肤、提供活力、保护视力等,在饮食中也能体会到美不仅来自于身材苗条,更来自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用手挖鼻孔的危害 经常挖鼻孔会成习惯

很多人经常挖鼻孔,慢慢的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只要鼻子痒了就会下意识地掏一掏,有的时候不挖鼻孔还反而不舒服,建议还是采取以下方法清理鼻孔好。


冬季如何呵护宝宝的鼻腔

鼻前庭是指与鼻翼相对应的鼻内腔,鼻前庭炎是指鼻前庭皮肤的广泛性炎症,有急慢性之分,多因急慢性鼻炎的分泌物刺激,挖鼻感染而致。小儿多因干燥的环境或者过食刺激性食品、缺乏维生素等导致。

鼻前庭炎临床表现为鼻前庭皮肤红肿、触痛、皮肤糜烂,慢性期鼻前庭皮肤干燥,结痂皮,如伴有鼻中隔溃疡可致鼻出血,患儿表现为犟鼻、揉鼻、挖鼻,可因为痂皮积存导致鼻塞,尤其夜间加重,可伴有睡眠不安,烦躁,饮食不香,如果同时伴有腺样体肥大,扁桃体增生可以出现打呼噜,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发育,不可轻视。

那么,究竟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局部滴或涂用黄连油(自制剂)一日三次,涂于鼻腔内。本剂通过润养作用修复干燥皮肤,恢复鼻前庭炎症皮肤正常的分泌,保护功能,促进鼻中隔溃疡愈合。

鼻中隔溃疡明显,出血频繁的用黄连膏(自制剂)一日三次,涂于鼻腔内。

鼻前庭炎久治不愈者,运用穴位帖敷疗法,三日一次,一次五个小时,四次一个疗程,可以改善燥热体质,有助于恢复。

对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增生的患儿可以采取局部贴敷疗法,一日一次,一次五个小时,十天一个疗程,可以免除手术的痛苦。对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小儿要立足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以便促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从根本上改善局部营养不良状态。

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多吃青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小儿施尔康等,有助于从内到外修复已破坏的皮肤和皮脂腺及毛囊。少吃辛辣、油腻、干燥性食品,多饮白开水以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及时排除人体废物,改善代谢状态,以利于皮肤粘膜修复。

干燥的冬季,可以使用加湿器等手段保持室内环境湿润,以营造一个有利于宝宝鼻腔恢复的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疼痛、肿胀等感染的表现,就不要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以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代谢功能不良,吸收障碍,加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不利于鼻前庭皮肤的修复,而致本病缠绵难愈,人为延长了病程。

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帮助宝宝从小注意鼻子卫生,保护好宝宝的小鼻子。因为鼻子是呼吸道的门户,是个重要器官,鼻子出了毛病,就要影响整个呼吸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健康。那么,应该怎样帮助和教育孩子保护鼻子呢?

教育孩子不要用手去挖鼻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些孩子在鼻腔发痒或者鼻痂堵住鼻孔、鼻子不通气的时候,就习惯用手去挖鼻子。这种做法很不好。因为鼻腔内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尤其是小孩,鼻中隔前方的毛细血管极为脆弱,用手指或者器具挖鼻子,会碰伤黏膜上的毛细血管引起鼻出血。同时,由于指甲中含有大量细菌,这些细菌侵入粘膜下血管,会引起鼻腔的其他疾病。另外,鼻腔粘膜有许多腺体,可以分泌黏液和水分,这些分泌物可以润滑鼻腔,调节空气湿度。鼻腔内还长有鼻毛,鼻毛能阻止各种微生物、灰尘等进入鼻腔。挖鼻子很容易损伤鼻毛,这不仅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而且藏在鼻毛根部的细菌还会乘虚而入。

教育孩子不要把小玩具、豆粒、花生米、果核、衣扣、玻璃球等塞入鼻孔,以防造成鼻腔异物。鼻腔异物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时间一长就要腐烂变坏,从而引起鼻子发炎。发现鼻腔异物后,不要硬往外挖,以免造成鼻出血和感染。一般圆形异物,让孩子用力擤鼻即可,方法是用手压迫没有异物一侧的鼻翼,然后让孩子闭住嘴,再让孩子用力呼气,这种冲力就可以把异物喷出。如果异物比较大,用这种方法不能排出的时候,就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取出。增强鼻粘膜的抵抗力。经常用冷水给孩子洗脸,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使皮肤和鼻黏膜适应冷空气的刺激,锻炼鼻子的耐寒能力,以减少感冒,避免鼻腔发炎。

纠正孩子坏习惯要注意三点

1、 不要打骂孩子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对着孩子大喊大叫,以示问题的严重性,更严重的会对孩子大打出手,想以此来告诫孩子下不为例。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越是这样,孩子的心理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度越高,越感兴趣,而且还会对家长产生厌烦的心理,越出现叛逆的心理。

2、 家长可以采用温和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

对于孩子的坏习惯,通常情况下,家长都会十分重视,严加观察,一旦发现立即警告。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可以忽视孩子的这些坏习惯,而当孩子表现好习惯的时候家长给予鼓励和奖励,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会得到什么,让孩子自己的去选择。慢慢的孩子就会忘记和淡忘自己的坏习惯,而把好习惯发扬下去。

3、 找到孩子出现坏习惯的原因

孩子的习惯养成会有很多种原因,家长发现孩子有坏习惯出现的时候,应该及时注意观察孩子坏习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从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先,这种坏习惯才会出现的。当找到原因的时候,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来慢慢引导孩子改变坏的习惯。

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是家长们的最大心愿,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是家长们的最大希望。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坏习惯的时候,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在成长的路上,孩子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也会养成很多的习惯,家长是孩子在成长路上的导向标,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的。

坏习惯伤宝宝

坏习惯1常常抱着宝宝

有些新手爸妈喜欢一有空就抱着宝宝玩,认为这是一种乐趣,还能培养和宝宝的感情。

其实把宝宝抱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对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但是,长时间地怀抱宝宝,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宝宝,那就不对了。因为婴儿幼小稚嫩,其骨骼的可塑性较大,具有一定的弹性。如果老是把婴儿抱在怀里,就会影响婴儿的骨骼发育,以致造成肢体变形,甚至造成脊柱侧弯的严重后果。另外,婴儿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常常抱着玩会影响其睡眠。还有,婴儿的胃还发育不健全,抱得过多,往往容易引起吐奶。

坏习惯2摇晃宝宝

不少新手妈妈为了使啼哭的宝宝安静下来,或者为了哄宝宝入睡,往往喜欢把宝宝抱在怀里或放在摇篮里摇一摇,晃一晃。新手妈妈们,可要注意了,这种办法虽然能让宝宝停止哭闹或很快进入梦乡,但是它潜在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对10个月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

宝宝生活中的12个坏习惯!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不洗手

洗手是减少儿童患病的最好方式,但现实中很多孩子不喜欢洗手。

告诉孩子几个需要洗手的关键时刻:上厕所后,吃东西前,挖鼻孔后。训练他们使用香皂,洗手时唱些欢快的歌。出门时如果接触的桌椅较脏,就带些酒精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擦拭一下。不过,家长也无需时刻紧盯孩子洗手,适当接触细菌也会增强免疫力。


三步轻松搞定坏习惯

我们也许不太乐意承认但是确实存在的事实,大多数人都有一些或者那些的坏习惯。有些坏习惯,比如抽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其他的一些坏习惯,比如咬手指,抠鼻子等等,会让人生厌(对我们来说是讨厌的,也许对那些拥有这些习惯的人是喜欢的)。也许拥有这样的坏习惯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如何改正这些习惯呢?

俗话说,苦心人,天不负。只要有心改正,都是有办法做到的。美国的心理学科学家就为我我们提供了三个步骤,帮助改正坏习惯。研究表明,坏习惯形成的时间越久,改正的难度越大,但是任何一个坏习惯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意识到你的坏习惯

第一步,对自己的坏习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找出这些习惯出现的时间,原因。如果你想办法找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坏习惯,比如咬手指,抠鼻子,你就可能找到其真正的原因,从而想办法改善,改正这些习惯。

写下坏习惯

心理学家建议拥有坏习惯的人将自己的坏习惯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这个将会帮助你对坏习惯的认识。这种日记至少记录一个星期。下面要做的就是对你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到真正的原因。看看你这么做到底是因为紧张呢还是无聊?同时,自己可以写下这种习惯的优点与缺点。这些都将有助你改正坏习惯。

寻找替代,转移注意力

一旦你真正寻找这些习惯的原因,比如你为什么要咬手指,什么情况下抠鼻子,下步骤就是找到一个替代的动作或者物品,转移注意力,从而改正这些习惯。比如,你有咬手指的习惯,下次改变下,尝试下口香糖吧。冥思也可以帮助改善坏习惯。一旦你找到这些习惯的原因,一旦要出现那些动机,尝试冥思。冥思可以帮助你转移注意力。另外一个提议,可以使用橡胶圈。将橡胶圈戴在手腕上,如果想要做那些不好的习惯的时候,拉下橡皮圈,使它给手一个不太舒服的感觉,转移注意力。

少儿减肥要注意的问题 循序渐进调控饮食

改掉一个坏习惯并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所以减肥的过程中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把爱吃零食、甜饮料、洋快餐、不爱吃蔬菜等坏习惯全部改正过来。执行新的饮食计划不要操之过急,慢慢减少吃的频率,不让孩子反感到难以坚持的程度。


相关推荐

吃饭时看电视如何改正

孩子的习惯是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形成的,当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刚刚出现苗头时父母最好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时纠正起来比已经形成习惯后再改正要容易得多。这个习惯已经影响了他的进食,改正的方法就是坚持原则,坚持不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刚开始孩子肯定会哭闹,甚至不吃饭,父母不能因此而改变原则,要自始自终温和地坚持。切忌经不住孩子的哭闹儿放弃原则,这会让孩子觉得只要自己坚持哭闹就能达到目的,从而强化孩子的坏习

改掉五个坏习惯

发出莫名其妙的噪音。莫名其妙的噪音,没有任何悬念地成为了让人抓狂的办公室坏习惯之首。虽然绝大部分白领都不希望一整天办公室里都没有一点声音,但是如果是过度的重复的噪音,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想想看,如果你正在工作,而隔壁隔间里的女同事却在不停地弄出短信、微信提示音,你还会有心情继续工作吗?除了这些提示音,像是大声讲电话、吹泡泡糖、吃冰块和薯片、小声唱歌、不停地清喉咙等等,也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在电话会议或

哺乳期宝宝鼻子上火了怎么办

1、鼻塞的症状。宝宝鼻塞后,通常的表现鼻子堵塞,宝宝开始用口呼吸,流鼻涕,鼻子周围开始出现红肿。正确的应对方式:平时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小手乱鼻孔。当出现鼻塞的情况时要及时通知父母,找清原因,解决问题,或者要及时去看医生。在生活中,要保持宝宝生活的环境通风透气,空气新鲜。防止宝宝身体忽冷忽热,及时增减衣服。2、宝宝鼻子出现红肿的症状,这是宝宝免疫系统还不完善,导致病菌的侵入,造成鼻子红

导致宝宝生病的几个坏习惯

坏习惯一:不爱喝水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活动,每天必要的水分摄入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尤其对于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宝宝来说,更需要每天充足的水分摄入。宝宝不爱喝水怎么办?1、少量多次饮水:一次一杯水,对很多宝宝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喝上两口,却并不难做到。如果宝宝不爱喝水,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每隔半小时就给宝宝喝一些水,即使每次喝得都不多,一天累积起来也能保证饮水总量的充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3-6岁通常是孩子性格形成和塑造的最重要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 所以,从小都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生活习惯,虽然总有些坏习惯很令父母头疼,但只要方法对了,家长们就不用再为孩子坏习惯烦恼了。由权威教育机构研发与认证的,CCTV动漫频道、上海交大出版社、水木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幼儿双语教育研究所倾情打造的哈哈熊故事机根据孩子们常见15个坏习惯生活场景设置的故事功

孩子经常抠鼻子易出血

流鼻血时要正确处理孩子流鼻血时,家长多让孩子仰头或用冰块冰敷孩子的额头来止血,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正确,因为流鼻血时仰头会使鼻腔内流出的血液回流到咽喉,并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有时血液甚至会到达食道及胃肠道,让孩子更加不适。而用冰敷额头的方法止血,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头部不适。爱抠鼻孔坏处多耳鼻喉专科医生说,很多孩子都有用手指抠鼻孔的习惯,其背后是有原因的,这些孩子一般都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

睡觉时带什么可以不张嘴睡觉

针对已成习惯的孩子,可以戴特质面纱口罩,一般医院有卖,这种纱布口罩通气性较强,并且不会影响孩子的呼吸,把鼻子留在外边,这样能有效把孩子的嘴巴挡住,让孩子习惯改用鼻腔呼吸,久而久之,这样就能纠正孩子张嘴睡觉的坏习惯了。很多孩子是因为咬合能力弱,才引起不经意间张嘴,这是情不自禁,无法自控的,这时就需要妈妈帮助孩子锻炼。鼓励孩子闭口鼓气,如吹口哨、吹喇叭等;又可以让孩子咀嚼口香糖,或者其他有嚼劲的东西,

宝宝必须改掉9个饮食坏习惯

第一“禁”:偏食“我每天不得不追在宝宝屁股后面喂他吃饭!”、“宝宝吃得很少很慢,喜欢含在嘴里,饭菜全部冷了他还没吃完!”面对许多父母的困惑,中美两国医学专家表示:家长本身的一些不恰当行为,如喂养过度关注、强迫进食、饭桌上的逼哄骗等,都可能加深儿童偏食、偏食现象。而如果父样本身就偏食的话,孩子就会“有样学样”,更加偏食。儿童偏食比例高达30%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何少茹教授指出,挑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

小孩流鼻血怎么预防

1、滋润鼻腔:当小儿鼻腔干燥时,可用石蜡油、甘油滴鼻,或用棉团蘸净水擦拭鼻腔。2、控制剧烈活动,避免鼻外伤:小儿鼻出血除了鼻腔局部炎症所致以外,剧烈活动也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或者导致鼻腔发痒。小儿抠鼻腔也容易引起鼻出血。除了避免剧烈运动之外,还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抠鼻孔。3、注意饮食:秋天空气干燥,饮食上应少吃煎炸肥腻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并注意补充水分。4、预防呼吸道疾病:如果

孩子的四个坏习惯一定要改

孩子常犯坏习惯一:打断你讲话童童在幼儿园里得到老师表扬了,回到家里就飞快地跑到妈妈面前:“妈妈,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了!”妈妈正在接一个重要的电话,马上把手指放在嘴边做出“嘘”的动作,暗示童童不要吵了。童童一看妈妈没有像之前一样高兴地表扬她,生气地抢过电话,狠狠地把它挂断了……小编点评:有时候孩子遇到好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