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活中的12个坏习惯!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挖鼻孔
宝宝生活中的12个坏习惯!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挖鼻孔
挖鼻孔既不雅观,也不卫生。这种行为不仅增加把细菌带进鼻孔的危险,也容易把细菌传播给别人。
养成用纸巾挖鼻孔的习惯,记得洗手,同时提醒孩子私下里再这样做。另外,寻找孩子鼻子不舒服的根源:过敏、吹空调或高温都可能导致鼻孔干燥堵塞,使用加湿器或用棉球蘸水擦鼻孔能缓解这些不适,减少孩子挖鼻孔的次数。
宝宝生活中的12个坏习惯!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盲目减肥
时下的减肥风也刮进了校园,10岁刚出头的孩子就考虑要减肥,有的甚至选择非常极端和伤身体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自己身材和体重的负面信息,同时要强调健康饮食,让他们知道每种食物的不同作用,如强健肌肉、美白皮肤、提供活力、保护视力等,在饮食中也能体会到美不仅来自于身材苗条,更来自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用手挖鼻孔的危害 经常挖鼻孔会成习惯
很多人经常挖鼻孔,慢慢的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只要鼻子痒了就会下意识地掏一掏,有的时候不挖鼻孔还反而不舒服,建议还是采取以下方法清理鼻孔好。
冬季如何呵护宝宝的鼻腔
鼻前庭是指与鼻翼相对应的鼻内腔,鼻前庭炎是指鼻前庭皮肤的广泛性炎症,有急慢性之分,多因急慢性鼻炎的分泌物刺激,挖鼻感染而致。小儿多因干燥的环境或者过食刺激性食品、缺乏维生素等导致。
鼻前庭炎临床表现为鼻前庭皮肤红肿、触痛、皮肤糜烂,慢性期鼻前庭皮肤干燥,结痂皮,如伴有鼻中隔溃疡可致鼻出血,患儿表现为犟鼻、揉鼻、挖鼻,可因为痂皮积存导致鼻塞,尤其夜间加重,可伴有睡眠不安,烦躁,饮食不香,如果同时伴有腺样体肥大,扁桃体增生可以出现打呼噜,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发育,不可轻视。
那么,究竟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局部滴或涂用黄连油(自制剂)一日三次,涂于鼻腔内。本剂通过润养作用修复干燥皮肤,恢复鼻前庭炎症皮肤正常的分泌,保护功能,促进鼻中隔溃疡愈合。
鼻中隔溃疡明显,出血频繁的用黄连膏(自制剂)一日三次,涂于鼻腔内。
鼻前庭炎久治不愈者,运用穴位帖敷疗法,三日一次,一次五个小时,四次一个疗程,可以改善燥热体质,有助于恢复。
对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增生的患儿可以采取局部贴敷疗法,一日一次,一次五个小时,十天一个疗程,可以免除手术的痛苦。对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小儿要立足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以便促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从根本上改善局部营养不良状态。
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多吃青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小儿施尔康等,有助于从内到外修复已破坏的皮肤和皮脂腺及毛囊。少吃辛辣、油腻、干燥性食品,多饮白开水以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及时排除人体废物,改善代谢状态,以利于皮肤粘膜修复。
干燥的冬季,可以使用加湿器等手段保持室内环境湿润,以营造一个有利于宝宝鼻腔恢复的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疼痛、肿胀等感染的表现,就不要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以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代谢功能不良,吸收障碍,加重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不利于鼻前庭皮肤的修复,而致本病缠绵难愈,人为延长了病程。
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帮助宝宝从小注意鼻子卫生,保护好宝宝的小鼻子。因为鼻子是呼吸道的门户,是个重要器官,鼻子出了毛病,就要影响整个呼吸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健康。那么,应该怎样帮助和教育孩子保护鼻子呢?
教育孩子不要用手去挖鼻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些孩子在鼻腔发痒或者鼻痂堵住鼻孔、鼻子不通气的时候,就习惯用手去挖鼻子。这种做法很不好。因为鼻腔内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尤其是小孩,鼻中隔前方的毛细血管极为脆弱,用手指或者器具挖鼻子,会碰伤黏膜上的毛细血管引起鼻出血。同时,由于指甲中含有大量细菌,这些细菌侵入粘膜下血管,会引起鼻腔的其他疾病。另外,鼻腔粘膜有许多腺体,可以分泌黏液和水分,这些分泌物可以润滑鼻腔,调节空气湿度。鼻腔内还长有鼻毛,鼻毛能阻止各种微生物、灰尘等进入鼻腔。挖鼻子很容易损伤鼻毛,这不仅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而且藏在鼻毛根部的细菌还会乘虚而入。
教育孩子不要把小玩具、豆粒、花生米、果核、衣扣、玻璃球等塞入鼻孔,以防造成鼻腔异物。鼻腔异物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时间一长就要腐烂变坏,从而引起鼻子发炎。发现鼻腔异物后,不要硬往外挖,以免造成鼻出血和感染。一般圆形异物,让孩子用力擤鼻即可,方法是用手压迫没有异物一侧的鼻翼,然后让孩子闭住嘴,再让孩子用力呼气,这种冲力就可以把异物喷出。如果异物比较大,用这种方法不能排出的时候,就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取出。增强鼻粘膜的抵抗力。经常用冷水给孩子洗脸,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使皮肤和鼻黏膜适应冷空气的刺激,锻炼鼻子的耐寒能力,以减少感冒,避免鼻腔发炎。
纠正孩子坏习惯要注意三点
1、 不要打骂孩子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对着孩子大喊大叫,以示问题的严重性,更严重的会对孩子大打出手,想以此来告诫孩子下不为例。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越是这样,孩子的心理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度越高,越感兴趣,而且还会对家长产生厌烦的心理,越出现叛逆的心理。
2、 家长可以采用温和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
对于孩子的坏习惯,通常情况下,家长都会十分重视,严加观察,一旦发现立即警告。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可以忽视孩子的这些坏习惯,而当孩子表现好习惯的时候家长给予鼓励和奖励,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会得到什么,让孩子自己的去选择。慢慢的孩子就会忘记和淡忘自己的坏习惯,而把好习惯发扬下去。
3、 找到孩子出现坏习惯的原因
孩子的习惯养成会有很多种原因,家长发现孩子有坏习惯出现的时候,应该及时注意观察孩子坏习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从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先,这种坏习惯才会出现的。当找到原因的时候,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来慢慢引导孩子改变坏的习惯。
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是家长们的最大心愿,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是家长们的最大希望。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坏习惯的时候,一定要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在成长的路上,孩子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也会养成很多的习惯,家长是孩子在成长路上的导向标,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的。
坏习惯伤宝宝
坏习惯1常常抱着宝宝
有些新手爸妈喜欢一有空就抱着宝宝玩,认为这是一种乐趣,还能培养和宝宝的感情。
其实把宝宝抱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对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但是,长时间地怀抱宝宝,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宝宝,那就不对了。因为婴儿幼小稚嫩,其骨骼的可塑性较大,具有一定的弹性。如果老是把婴儿抱在怀里,就会影响婴儿的骨骼发育,以致造成肢体变形,甚至造成脊柱侧弯的严重后果。另外,婴儿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常常抱着玩会影响其睡眠。还有,婴儿的胃还发育不健全,抱得过多,往往容易引起吐奶。
坏习惯2摇晃宝宝
不少新手妈妈为了使啼哭的宝宝安静下来,或者为了哄宝宝入睡,往往喜欢把宝宝抱在怀里或放在摇篮里摇一摇,晃一晃。新手妈妈们,可要注意了,这种办法虽然能让宝宝停止哭闹或很快进入梦乡,但是它潜在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对10个月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
宝宝生活中的12个坏习惯!如何改正孩子的坏习惯 不洗手
洗手是减少儿童患病的最好方式,但现实中很多孩子不喜欢洗手。
告诉孩子几个需要洗手的关键时刻:上厕所后,吃东西前,挖鼻孔后。训练他们使用香皂,洗手时唱些欢快的歌。出门时如果接触的桌椅较脏,就带些酒精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擦拭一下。不过,家长也无需时刻紧盯孩子洗手,适当接触细菌也会增强免疫力。
三步轻松搞定坏习惯
我们也许不太乐意承认但是确实存在的事实,大多数人都有一些或者那些的坏习惯。有些坏习惯,比如抽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其他的一些坏习惯,比如咬手指,抠鼻子等等,会让人生厌(对我们来说是讨厌的,也许对那些拥有这些习惯的人是喜欢的)。也许拥有这样的坏习惯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如何改正这些习惯呢?
俗话说,苦心人,天不负。只要有心改正,都是有办法做到的。美国的心理学科学家就为我我们提供了三个步骤,帮助改正坏习惯。研究表明,坏习惯形成的时间越久,改正的难度越大,但是任何一个坏习惯都是有办法解决的。
意识到你的坏习惯
第一步,对自己的坏习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找出这些习惯出现的时间,原因。如果你想办法找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坏习惯,比如咬手指,抠鼻子,你就可能找到其真正的原因,从而想办法改善,改正这些习惯。
写下坏习惯
心理学家建议拥有坏习惯的人将自己的坏习惯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这个将会帮助你对坏习惯的认识。这种日记至少记录一个星期。下面要做的就是对你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到真正的原因。看看你这么做到底是因为紧张呢还是无聊?同时,自己可以写下这种习惯的优点与缺点。这些都将有助你改正坏习惯。
寻找替代,转移注意力
一旦你真正寻找这些习惯的原因,比如你为什么要咬手指,什么情况下抠鼻子,下步骤就是找到一个替代的动作或者物品,转移注意力,从而改正这些习惯。比如,你有咬手指的习惯,下次改变下,尝试下口香糖吧。冥思也可以帮助改善坏习惯。一旦你找到这些习惯的原因,一旦要出现那些动机,尝试冥思。冥思可以帮助你转移注意力。另外一个提议,可以使用橡胶圈。将橡胶圈戴在手腕上,如果想要做那些不好的习惯的时候,拉下橡皮圈,使它给手一个不太舒服的感觉,转移注意力。
少儿减肥要注意的问题 循序渐进调控饮食
改掉一个坏习惯并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所以减肥的过程中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把爱吃零食、甜饮料、洋快餐、不爱吃蔬菜等坏习惯全部改正过来。执行新的饮食计划不要操之过急,慢慢减少吃的频率,不让孩子反感到难以坚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