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会引发什么疾病
早产儿会引发什么疾病
由于上述生理、解剖特点,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各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如易发生颅内出血、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出血症、贫血、佝偻病等,易发生心、肝、肾、脑、脏器功能的损害和衰竭等等。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所致,本病主要见于早产儿及剖宫产儿,尤多见于33周以下。孕26~28周者发生率近50%,30~31周者为20%~30%。
2.频发性呼吸暂停 约70%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发生呼吸暂停,每天呼吸暂停可多达40多次,呼吸暂停既可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低体温、发热、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等,呼吸暂停常于孕龄34~36周才消失。
3.慢性肺损伤 早产儿由于气道及肺泡发育不成熟,易因气压伤及氧中毒或动脉导管开放等而损伤,引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综合征及早产儿慢性肺功能不全。本病多见于ELBWI,发生率高达40%~50%,其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较常见。
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其特征为:
(1)生后1周内间歇正压通气持续3天以上。
(2)有慢性呼吸窘迫表现(气促、肺?音等)持续28天以上。
(3)为维持PaO2>6.67kPa而需供氧持续28天以上。
(4)胸片有异常表现。
5.脑损伤 约7%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体重
早产儿黄疸正常值
早产儿黄疸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者其他器官黄染,是早产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早产儿血液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一般情况下黄疸现象的出现是在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通常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到3—4周;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通常在24小时内出现。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早产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早产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早产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早产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早产儿的六大合病症
1.心血管疾病:若早产儿肺部问题逐渐好转时,会因动脉导管尚未关闭,而有多的血量自主动脉经由动脉导管流至肺,造成心脏衰竭及肺功能变差。
2.呼吸系统疾病:因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全,因此会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部分体重极低的宝宝也会有呼吸窘迫症候群,而有呼吸急促、发绀的现象。
3.肠胃系统疾病:早产儿容易有营养吸收不良的毛病,因此最好喂以母奶;即使不得已要以配方奶替代,也最好采取少量渐近式的喂食方式。此外,有极少部份的早产儿会发生坏死性肠炎,需要特殊的治疗。
4.周脑室及脑室内出血:因早产儿脑室构造不成熟,血管构造相当脆弱,很容易易因脑压升高,而破裂出血。一般可分为四级,若是轻微出血,且未造成脑室扩大,多半会由脑自行吸收。但是若因大量出血,造成脑室扩大或扩及脑组织,就有可能影响神经功能,造成动作发展迟缓或行为障碍。应于出生后,作脑部超音波,若有问题则需定期追踪检查。
5.视网膜病变:早产可能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正常发育受阻,而造成眼部发育不良,较易有近视等问题,应至儿童眼科追踪检查。
6.感染问题:早产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较没有对抗病毒的能力,非常容易受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很容易造成败血症,甚至于脑膜炎,需要特别注意。
可较早给早产儿喂奶
有理论认为,早产儿由于肠道没有充分发育,喂奶常会引发小肠结肠炎等肠道疾病。因此许多早产儿护理机构都先给孩子注射营养液,在较晚时候才开始喂奶,此后注射营养液和喂奶还会并存一段时间。
为探明较早给早产儿喂奶是否有好处,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英国和爱尔兰几十家医院中的约400名早产儿进行了试验。这些婴儿都早产5个星期以上,其中约一半人在出生后第2天就开始喂奶,其余人在出生后第6天才开始喂奶。
跟踪观察显示,两组婴儿出现小肠结肠炎等肠道疾病的风险没有明显差异,而较早开始喂奶还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婴儿需要注射营养液的时间缩短,纯母乳喂养开始的时间相应提前,这有利于孩子发育。
在本次试验中,绝大多数早产儿开始喂奶时都是母乳喂养,也有少数婴儿是奶粉喂养。
参与研究的彼得·布罗克赫斯特教授说,总的来说,早点开始给早产儿喂奶更好一些。较早开始喂奶可让婴儿更早地完全依靠母乳,而不再需要特殊医疗器械的护理,这也可以节约医疗资源。
有了早产儿之后如何养育宝宝呢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生活能力差,容易导致疾病,如肺部疾病、颅内出血、感染、硬肿症等,可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并且早产儿中约有15%在出生后一个月内死亡,孕周越小死亡率越高,因此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1、早产儿出生后,要立即清理干净呼吸道,尽快建立正常的呼吸,呼吸越不好的孩子,对大脑及神经系统影响越大;积极保暖,以免过多的散热;迅速断脐,以免过多的血液流向孩子体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增加肝脏的负担。
2、早产儿出生后经过抢救治疗,体重低(小于2000克),孕周小、呼吸不好的都要进入暖箱进行孵育,体重1501~2000克的早产儿暖箱温度应在30~32℃;体重1001~1500克者,暖箱温度应为32~34℃。平时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体重越轻,周围环境温度应该越接近早产儿体温。
3、早产儿尽量减少搬动,进行保静。日常的护理应该在短时间内完成,应该注意体温的变化,开始每2小时测腋下体温一次,当体温恒定后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应保持在皮温36~37℃。
4、注意氧气的供给,当出现口周青紫及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但不宜长期使用。氧浓度以30%~40%较为适宜,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易引起眼睛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视力障碍,视神经萎缩。
5、还要注意入量,防止低血糖,一般早产儿生后1天内,大约50%早产儿会出现低血糖。发生低血糖可以静脉推注葡萄糖1g/kg,以后以每分钟 10mg/kg的速度持续滴入待血糖稳定后再继续24小时,以后根据喂养情况逐渐减量。尤其要注意早产儿发生低血糖后会持续入睡加重低血糖的程度,因此要细心观察,仔细喂养。
6、不进暖箱的早产儿尤其要注意观察,争取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如果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弱的孩子适当推迟喂奶,给予静脉补液。吮吸力差的孩子可以用胃管喂养。
7、早产儿免疫力、抵抗力都低,因此要预防感染,要加强早产儿室内日常清洁消毒,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当发现早产儿有感染迹象时要及时治疗,以免夭折。
黄疸指数是什么
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正常值 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 和早产儿小于257μmol/L(15mg/dl) 有资料表明:亚洲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值高于西方足月儿;也有小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71 mol="" l="" 10mg="" dl="" 1="" 24="" 2="">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早产儿黄疸正常值
早产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呢?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早产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早产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 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早产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早产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早产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 /dl)即为正常。另外,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后果非常严重。
早产儿容易发生哪些并发症
早产儿并发症之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是由于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所致。本病主要见于早产儿及剖宫产儿,尤多见于33周以下、孕26~28周者。
早产儿并发症之二:频发性呼吸暂停。约70%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发生呼吸暂停,每天呼吸暂停可多达40多次。呼吸暂停既可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低体温、发热、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等,呼吸暂停常于孕龄34~36周才消失。
早产儿并发症之三:慢性肺损伤。早产儿由于气道及肺泡发育不成熟易,因气压伤及氧中毒或动脉导管开放等而损伤引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综合征及早产儿慢性肺功能不全。
早产儿并发症之四:脑损伤。早产儿出生后一个月内约7%的早产儿会发生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体重<1500g者发病率可高达50%,症状多见于早产儿脑组织受损导致。
早产儿并发症之五:硬肿症。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较薄,血管丰富易于散热,而棕色脂肪的量又少等因素,易致低体温而发生皮肤硬肿。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一般来说在生理期内(足月出生儿3-14天,早产儿2-28天)黄疸可以高到205mmol/L,早产儿可到255mmol/L,但生理期内高过这个标准或生理期过后还在五倍以上(足月儿85mmol/L,早产儿150mmol/L),那么就要注意监测并处理了。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为什么早产儿难养
1.维持体温
早产儿由于发育未成熟就出世,所以体内并未形成良好的体温调节机制,脂肪薄,难以保存体温,而且早产儿自身新陈代谢慢,肌肉活动较少,也导致他们不能有效产生热量,从而体温偏低。早产儿的汗腺又没有良好的发育,外界温度过高的时候,早产儿又不能正常排出体内热量,导致发热。
2.正常呼吸
早产儿体内呼吸系统发育不良,呼吸过浅,节奏过快,有间歇性停止呼吸的现象。早产儿哭声无力低弱,肺叶扩张不完全,早产儿会出现皮肤青紫的症状。由于呼吸较弱,气管中的粘液也不容易通过咳嗽排出,容易反吸入胃中导致肺炎。
3.消化功能
早产儿的胃部较小,胃容量也相对较小,喂奶时会出现吐奶和呛奶的现象,容易引起肺炎。早产儿吮吸,消化能力都比较弱,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4.肝脏功能
早产儿的肝脏功能还不够健全,肝脏合成代谢所需要的酶和蛋白含量较低,易导致低蛋白血症,水肿。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的时间较早,持续时间长,消退慢,情况较严重。凝血因子所需的维生素K较少,导致早产儿容易出血,出血后血液不易凝固。另外,维生素D和肝糖原也缺乏,易患低血钙、低血糖。
5.免疫功能
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也不如正常生产的婴儿,对抗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所需的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底下,这导致即时是很细微的感染也能蔓延至全身。而且早产儿皮肤薄嫩,更易感染皮肤疾病。早产儿在生产时使用急救工具,如输气管,也可能导致感染。
6.肾脏功能
早产儿的肾脏功能不健全,过滤率低,尿浓缩能力差,导致体重下降。腹泻一脱水,补水过多易水肿。早产儿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比较低,容易致使药物中毒。
7.血液
早产儿的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均低于正常生产婴儿的含量,而且出生时体重越轻,则上述指标含量越低。所以早产儿易患贫血,也容易出血。
8.神经系统
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因此常常伴有脑部发育不健全的情况。早产儿会因缺氧、感染、出血等情况造成脑细胞的损害,严重时会出现胆红素脑病,中枢系统感染。
9.生长发育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较快,要配备相应的营养和正确的喂养方式,否则会导致早产儿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最终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