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女性为什么更容易得抑郁症
老年女性为什么更容易得抑郁症
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即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坠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立春理是万念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不感兴趣。渐渐地,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比年轻患者更多也更严重的躯体症状,其中包括:
严重失眠。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可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即所谓的“睡眠感丧失”),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便秘。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心血管异常。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中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
无名疼痛: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出现失眠、便秘、心悸等躯体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而且患者以说不准。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疼痛又会缓解、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周期性发作,时重时轻,即便在同一天中,关头轻重也可不同,一般来说,上午较重,而晚上较轻。随病情的发展,特别是精神障碍也会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孤独感和沮丧感,记忆力、判断力、决断力和学习能力大大下降,爱哭泣,不愿见人(即便是至爱亲朋),还可能有越来越强烈的自杀企图甚至开始实施轻生计划,最后极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在发病后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也可能难以摆脱抑郁阴影,不利康复。反过来说,和睦、温暖的家庭和“交际圈”本身就是一贴良药,有助于患者度过灰色的抑郁期。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世卫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有时候只是因为你太认真。
从事客服、行政职业的人由于处事细致,面对来自客户、上司多方面的压力,患上抑郁症的概率会大很多;
平时爱钻牛角尖的筒子也要小心,太过纠结又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容易得抑郁症;
平时经常抱怨的,怨天尤人却不懂面对以及解决问题的人,也容易得抑郁症。
老年女性为什么更容易得抑郁症
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实施轻生,因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至30%。
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即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坠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立春理是万念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不感兴趣。渐渐地,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比年轻患者更多也更严重的躯体症状,其中包括:
严重失眠。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可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即所谓的“睡眠感丧失”),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便秘。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心血管异常。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中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
无名疼痛: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出现失眠、便秘、心悸等躯体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而且患者以说不准。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疼痛又会缓解、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周期性发作,时重时轻,即便在同一天中,关头轻重也可不同,一般来说,上午较重,而晚上较轻。随病情的发展,特别是精神障碍也会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孤独感和沮丧感,记忆力、判断力、决断力和学习能力大大下降,爱哭泣,不愿见人(即便是至爱亲朋),还可能有越来越强烈的自杀企图甚至开始实施轻生计划,最后极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在发病后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也可能难以摆脱抑郁阴影,不利康复。反过来说,和睦、温暖的家庭和“交际圈”本身就是一贴良药,有助于患者度过灰色的抑郁期。
鉴于老年妇女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达25%,比老年男性高出许多,专家们重申,老年妇女防治抑郁症更为重要。而女性之所以易患抑郁症,原因是其一生中影响激素分泌的“非常时期”较男性多得多,如哺乳期、怀孕期、绝经期等等。而绝经期妇女一旦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则绝大多数会出现程度不等的抑郁症状。要是当时未经科学、彻底治疗。往往又会拖成慢性抑郁症并在老年期反复发作,大大影响晚年生活质量。
各国对抑郁症病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共识有:引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系患者脑部民分的失衡;抑郁症虽属“疑难病症”,但也绝非不治之症;包括老年抑郁症在内的抑郁症也能有效预防等等。
目前,每年都有10余种疗效明显的新药推向市场,一般服用同和周后抑郁症状即会减轻或消除。此外,药物治疗如再辅以心理治疗,效果往往更好。
专家们强调,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因而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终结治疗。专家们建议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仍继续服药一年,并坚持定期复诊。此外,多多参加健身、文娱活动,多交朋友,尽量使老年生活丰富多样,并学会排解烦恼,也可对防止复发起积极作用。
抑郁症的青睐人群有哪几类
一、中年人。由于已经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责任比较大,因此患抑郁症的比例最高,主要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
二、癌症患者长时间患病,尤其是癌症患者最容易得抑郁症。患上癌症后容易造成性格孤僻,进而患上抑郁症,而抑郁症会降低免疫力,从而使病情更加恶化。
三、教师。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大多比较认真负责,而教师的工作又非常琐碎,如果心理调节不当,很容易被抑郁侵袭。
四、孕妇或初为人母的女性。这是因为很多女性还没有作好当妈妈的心理准备。通常这样的抑郁症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只要在治疗中让她们体会到做妈妈的喜悦,就很容易治愈。
五、发生婚外恋的人。因为他们通常瞒着配偶和家人,心理上很容易进入疲惫期,而一旦被发现,家庭出现矛盾却又不能处理,这时就很难支撑起自己。
关于抑郁症的 17 个误区
1. 抑郁症会被更努力的工作状态击败:错 在美国,每六人中,就有一个人遭受抑郁症的困扰。人们不但对这种常见病有很多成见,而且世间还流传着不少偏方。 有人认为,只要忘情工作,就能从抑郁状态中解脱。 可能对于稍微有些忧郁状态的人来说,这真的是良药;然而,它对抑郁症真的无效。过度工作,尤其对男性来说,实际上是抑郁症的一个临床表现。
2. 抑郁症不是病:错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然而,它常常被拿来与正常的「悲伤」混为一谈。 和一般的情绪波动不同,抑郁症患者会在大脑影像扫描中显示出异常的状态;此外,大脑中用来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也出现失衡,总地来说,抑制性的物质要多于兴奋性的。
3. 连医生都可能发现不了男性的抑郁症:对 对于一个男性抑郁症患者,他的爱人,甚至医生都可能发现不了他的疾病状态。 这是因为,男性不会像女性那样公开表达自己的感受,一些抑郁的男性也不会显示出难过或失落的表情。 实际上,男性处在抑郁状态时,更容易表现出易怒、烦躁,甚至会动粗。有些男性患者会努力通过蛮干、酗酒、嗑药来应付抑郁症状。
4. 抑郁症不过是种自怨自艾:错 现代文化推崇的是意志力和自我强大,轻易地就给退缩的人贴上「弱者」的标签。然而,患有抑郁症的人并非是懒惰或仅仅是自责。他们也不能「让」抑郁症滚远。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它伴随着脑部的改变,和其它疾病一样,在恰当的治疗之后,症状是能够缓解的。
5. 所有人都有可能抑郁:对 抑郁症患者不分职业、性格、种族、文化背景。 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但是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女性更愿意主动地去寻求他人帮助。更多人是在十几岁到二十来岁发病的,不过抑郁发作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历经艰苦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或者更容易呈现出忧郁的特质。
6. 抑郁症会慢慢吞噬你:对 比起突然发生的急性疾病,抑郁症进展地非常慢,直到有一天,你实在撑不住了,开始翘班、逃学,或者远离社交。 抑郁症有一种分型叫「心境障碍」,它是历久经年、症状严重程度很低的一种状态,默默地毁掉你的职业生涯和你的人际关系。 抑郁症也可能呈现出严重的症状,让人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生活。不过经过治疗,许多人的症状能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内有明显改善。
7. 抑郁症患者需要吃一辈子药:错 要知道,药物并非是缓解抑郁症状的唯一途径,寻求帮助也并不意味着必须服用精神类药物。 实际上,研究显示,谈话治疗对于轻中度的抑郁治疗效果和药物治疗效果相当。即使必须服用抗抑郁药,也不必服用一辈子,医生会根据病情决定何时减药、停药。
8. 抑郁症患者会使劲哭:错 抑郁症患者并不是总会哭。 有些患者不哭或者特别悲伤,他们只是觉得「情绪空白」,觉得自己「没价值」或者「没用」。
9. 家族史不是宿命:对 如果家里有人得过抑郁症,那么你仅仅是更可能患抑郁症。 家里有抑郁症患者的人可需要关注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并且主动采取行动进行调节,比如减轻压力、增加锻炼、接受心理咨询或其它专业的干预手段。
10. 衰老会导致抑郁:错 许多人都成功做到了变老不抑郁,但是也有老年人没躲过抑郁,他们的症状可能会被忽视了。老年人也许会藏起他们的悲伤,并且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不明显的症状:饭不再好吃了,肌肉关节酸痛加重了,睡不安稳了,等等。 身体上的疾病可能会让老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并且在手术后更难恢复。
11. 老年抑郁和痴呆症状相似:对 当老年人的记忆出问题、思维模糊甚至妄想,根本原因可能就是抑郁。护理人员和医生可能会把这些当作是痴呆的症状,或者以为是年龄相关的记忆衰退。 通过治疗抑郁症状,大多数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会有改善;心理治疗对于不想服药的老年人而言,尤其有效。
12. 说出来只会更麻烦:错 有证据显示,跟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一定设置下对问题进行讨论,会让事情变得好起来。 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通过处理消极的观念、未觉察到的情绪或者人际困境让抑郁症状得到缓解。需要走出来的第一步,是和受过专业训练的精神或心理工作者交谈。
13. 乐观的想法对康复有帮助:对 「往积极方面想」的老建议现在已发展为一种能够缓解抑郁症状的心理治疗方法,称作「认知行为疗法」。接受治疗时,来访者会学到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咨询师会教其辨别出消极的「自我对话」及行为,并且替代以更乐观的想法和更积极的情绪。许多研究中,认知行为疗法无论单用或者结合药物使用,都对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有治疗效果。
14. 抑郁症基本治不好:错 现实是,那些主动采取行动缓解抑郁的人中,多数成功恢复了。在一项大型研究中,70% 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了,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是借助现代医学之力。研究还显示,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
15. 并非「难过了」就是「抑郁了」:对 有些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会带来难过或失望的情绪,但这并不是医学定义下的「抑郁症」。在经历死亡、离婚、下岗或诊断出患有重大疾病后,人难免会悲伤。
16. 那什么时候需要治疗呢? 当悲伤变成每天的、持续性的,或者多数时间都会发生时,就需要寻求帮助了。假如人们顺利度过难关,他们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把注意力转到别的事情上,或者重新振作起来。
17. 明天会好起来的:对 在严重的抑郁状态下,人们会觉得生活再也不会变好了。这种绝望是疾病的一个症状,而非事实。 经过治疗,积极的想法会逐渐替代消极的想法,睡眠问题和食欲问题也会随着情绪的好转而改善。经过心理治疗的患者,将获得更多的应对方式,在未来情绪低落的时候,来更好地处理生活压力。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抑郁症
1、中年人由于已经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责任比较大,因此患抑郁症的比例最高,主要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
2、教师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大多比较认真负责,而教师的工作又非常琐碎,如果心理调节不当,很容易被抑郁侵袭。
3、癌症患者长时间患病,尤其是癌症患者最容易得抑郁症。患上癌症后容易造成性格孤僻,进而患上抑郁症,而抑郁症会降低免疫力,从而使病情更加恶化。
4、发生婚外恋的人,因为他们通常瞒着配偶和家人,心理上很容易进入疲惫期,而一旦被发现,家庭出现矛盾却又不能处理,这时就很难支撑起自己。
5、孕妇或初为人母的女性抑郁症的患病人群多为女性是因为很多女性还没有作好当妈妈的心理准备。通常这样的抑郁症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只要在治疗中让她们体会到做妈妈的喜悦,就很容易治愈。
熬夜有哪些危害
1、容易引发抑郁
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精神疾病以及滥用酒精。据研究显示,睡眠不足的学生容易抑郁并且有自卑感。
2、睡眠不足导致肥胖
那些每天睡眠低于6.5小时的人更容易得肥胖症。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可能使人体分泌更多的“饥饿荷尔蒙”,让人过食导致肥胖。
3、睡眠障碍导致进食过量
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群更容易进食含高胆固醇,蛋白质和饱和脂肪的食物。
4、可能引起糖尿病
每夜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比普通人得糖尿病的机率高2.5倍。
5、容易引起心脏病
每夜睡眠少于5小时的妇女心脏病发作机率比普通人高45%。
6、 血压会升高
睡眠呼吸暂停和慢性血压高有着紧密的联系。睡眠障碍越大,血压越高。
7、死亡机率大增
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死亡的机率比普通人高15%。
什么人容易得抑郁症
1.没有任何希望存在,或者可以说过度绝望,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不管是任何方面都是如此,就好像类似世界末日一般。并且还有夹杂着强烈的恐惧感,虽然抑郁症会想到死亡,但是更恐惧死亡的过程。
2.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提起兴趣,即便是原有的兴趣也随之失去。感受不到人生当中的一点乐趣,整个人都变得麻木不仁,甚者连人类最基本的欲望都将失去。
3.对任何事都处于消极态度,任何事都是枯燥乏味的,灵魂上已经是无欲无求了。
4.没有一丝安全感,寂寞孤独充斥着自身世界。并且矛盾的是,他们阻绝世界。可以说是一种自卑的心理。任何人都很难接触到他的心灵。
老人如何判断抑郁性失眠
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或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狭义的也可以是指首次起病年龄在55或60岁之上的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诸多老年期的特点。在临床上常见为轻度抑郁,但危害性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心身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等严重后果。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有生理、社会和遗传三个方面”,谭善勇表示,在生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开始退化,大脑内的三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浓度下降,容易引发抑郁症。
在社会因素方面,老人退休后没了工作,收入减少,社会交往也减少,而子女往往工作太忙,与父母交流不够。如果配偶去世,老人则变得更加孤独。此外,如果老人的直系亲属中有人得焦虑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那么老人患老年抑郁症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人更高。
“老年女性尤其容易得抑郁症”,谭善勇表示,老年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可达到2∶1甚至3∶1,“此外,一些个性相对内向、要强、凡事追求完美的老人,也较易患上老年抑郁症。”
如何早期识别老年抑郁症?
“目前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心理和药物治疗两大措施,但这种疾病关键还在于早期识别、诊断”,谭善勇表示,老年抑郁症患者主要有七大心理症状和两大躯体症状,如果老人出现以下症状,并且持续两周以上没有好转,应考虑前往心理门诊就诊。
心理症状:
1.核心症状:闷闷不乐,老是高兴不起来,一天中至少三分之二时间都是这样。
2.兴趣索然,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家人给买了新衣服看也不看一眼,或是以前喜欢打麻将,现在朋友叫他去打也不想去,总觉得生活没意思。
3.疲乏无力,无精打采。
4.思考问题困难,做决定优柔寡断,行动迟缓,跟往常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有时甚至一个人发呆。
5.自我评价降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尤其是身患疾病的老人,总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
6.莫名心烦,老是担心家人的安危,经常坐立不安。
7.悲观厌世,出现轻生想法。
躯体症状:
1.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或便秘。
2.睡眠不好:经常失眠、早醒或入睡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