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黄疸主要有这几种类型
小儿黄疸主要有这几种类型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大多出现在宝宝的面、劲、躯干和大腿部,个别的也有巩膜黄疸。生理性黄疸颜色较浅,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7~10天即可消失。不影响宝宝的体温、体重、食欲及大小便,如果适当地给予葡萄糖水能减轻症状,不需特殊治疗。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对新生宝宝也没有特殊影响,只是持续时间较长,可延迟至两个月左右,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自然消退,这种黄疸也不需要治疗。
3、病理性黄疸
新生宝宝患有脐炎、脓疱疹等疾病时也会出现黄疸,即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积极的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4、溶血性黄疸
因母婴血型不和而出现的黄疸为溶血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第一胎,出生后1~2天即可有症状,5~6天达到高峰,这种黄疸对新生宝宝的危害很大,必须尽快采取换血、输血等措施,最好停止母乳喂养,待病情被控制及稳定后再恢复母乳喂养,以防止加重病情。
如何判断小儿黄疸类型
1,小儿黄疸出现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逐渐加重,通常于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明显。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小儿黄疸的程度
生理性黄疸:主要靠测定血清胆红素来判定。生理性黄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儿不应超过12mg%,早产儿不应超过15mg%。黄疸出现的顺序是最先从巩膜、面部、颈部然后蔓延到躯干和四肢。
病理性黄疸:黄疸进展快,从面部逐渐波及到躯干、四肢,如果发现新生儿手足心均被黄染,多提示其血胆红素值超过12mg%。
有一个判断小儿黄疸的简单方法:
轻度:仅仅是面部黄染;
中度:躯干部皮肤黄染;
重度:四肢和手足心都出现黄染。
3,小儿黄疸消退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新生足月儿一般在生后7—10天黄疸消退,最迟不能超过生后2周,早产儿可延迟至生后3—4周退净。
病理性黄疸:常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如果新生儿生后2周仍有黄疸,无论血清胆红素是多少均提示是异常情况,家长最好带其到医院作必要的检查,以便找出引起黄疸的原因。
4,小儿黄疸其它细节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除黄疸外,其它各方面都表现正常,如吃奶、睡眠、哭声、大小便、体温等。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精神状态明显不是特别好,有时候还出现了双眼往一个方向凝视或者惊叫或者抽搐。
如何区分生理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3.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5.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怎么区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足月儿的黄疸在2周后就退下,皮肤应该是正常的颜色。而正常的胆红素值应该是小于17.1umol/L,在17.1-34.2umol/L是隐性黄疸,在 34.2-171umol/L是轻度黄疸,在171-342umol/L是中度黄疸,大于342是重度黄疸。黄疸还是需要积极的治疗,并且要检查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 /dl)即为正常。另外,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后果非常严重。
由于幼儿特殊的身体体质,以及没法自己告诉别人自己的身体不舒服了,所以需要父母更为细心地观察,及早发现一些问题,然后早一些去进行医治,孩子的体质可没有成人好,黄疸又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父母要了解,然后发现,一旦有发现,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吧。
早产儿黄疸正常值
早产儿黄疸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者其他器官黄染,是早产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早产儿血液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一般情况下黄疸现象的出现是在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通常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到3—4周;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通常在24小时内出现。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早产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早产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早产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早产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症状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早产儿黄疸正常值
早产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呢?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早产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早产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 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早产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早产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早产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 /dl)即为正常。另外,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后果非常严重。
吃母乳会造成新生儿黄疸吗
喂母乳造成
你知道吗?新生儿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新生儿黄疸指数标准小于20mg/dL就没有问题。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新生儿黄疸指数标准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
红血球破坏过多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但如果胆红素指数不高就可能没有问题。
婴儿黄疸指数正常值是多少
对于新生婴儿黄疸指数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你提到新生婴儿黄疸指数的问题,为你解答如下。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3.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5.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黄疸治疗方法
黄疸治疗方法
黄疸是一种成年人和新生儿都有可能患上的常见症状,它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的,因此,治疗黄疸的方法就是要把体内的血清胆红素降低下来。
新生儿与成年人相比,更容易患上黄疸,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和药物疗法三种,其中光照疗法是最经济有效的一种。而成年人黄疸主要可以通过服用药物,同时最好去检查一下肝功能,因为成人黄疸往往是肝脏出现了问题,不可以轻视。 ...
小儿黄疸 黄疸偏高
肝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新生儿由于身体的代谢能力不足,体内的胆红素排不出去,就会逐渐的积累到体内。这样的话,由于体内血清中的胆红素不断的升高,会使皮肤出现黄色,这是黄疸就高了。
黄疸和胆红素密切相关,胆红素积累的多了,黄疸的指数也就偏高了,反之。如果人的身体很健康,那么,说明体内的胆红素相对来说比较正常,如果身体会出现黄疸的一些迹象,就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不是黄疸指数变高了。
小儿黄疸 小儿黄疸怎么办
孩子在出生后体内的胆红素会增多,而新生儿在胆红素的处理上又比较微弱,致使排不出体外,从而引发了新生儿黄疸。其实,妈妈们是不必过多担心的,只要平时多观察宝宝的变化,如果除了没有太大的食欲外,其他没有变化,吃奶也正常,那就不用特别的担心,如果宝宝出现经常哭闹,有气无力,而且皮肤越来越黄,那就要立即送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早产儿黄疸的正常值是多少
早产儿黄疸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者其他器官黄染,是早产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早产儿血液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一般情况下黄疸现象的出现是在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通常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到3—4周;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通常在24小时内出现。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早产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早产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早产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早产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吃母乳会导致黄疸吗
近年来国内由于对母乳性黄疸认识提高,加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有临床统计发现,母乳性黄疸可占到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20%以上。不过,导致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至今尚无明确结论。
在完全吃母乳的小儿中,有少数小儿生后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且黄疸程度也较重,皮肤、眼白部分黄染较深,但小儿精神好,能吃能睡,体重增长也正常,经化验检查除血胆红素增高外肝功能等均正常,如试停母乳则黄疸逐渐减轻或消腿,这种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主要由于母乳中有些成分会影响小儿胆红素代谢所致。如黄疸不是很重,可不必特殊处理,多在添加辅食后即可逐步减轻并消退;如黄疸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小儿的饮食,如暂停吃母乳改吃牛奶等,既有利于诊断也可用于治疗,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即可恢复吃母乳。
新生儿黄疸用什么草药洗澡 金银花
新生儿黄疸主要为湿热导致,金银花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功效,可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热性病。
用金银花熬水给宝宝洗澡,不仅能帮助退黄,还能防止宝宝起疹子哦。
田基黄
田基黄有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等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宝宝可以用它熬水洗澡,以帮助退黄。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