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冬季穿衣保暖技巧
老人冬季穿衣保暖技巧
冬季的衣服穿着起来也大有讲究。例如羽绒服就不是人人有福消受的。
羽绒服轻便暖和,而且外观设计大都比较美观时尚。有着这样的优势,羽绒服成了大多数人抵御冬季严寒的选择。但是,这样好的服装,有些人偏偏就是没法儿穿,羽绒服一上身,全身都会痒,还长出大小不一的红疹子,也有的鼻子发痒,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都困难。把羽绒服一脱,一会儿就好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有些人天生就对羽绒特别敏感,一接触,体内就会大量释放活性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才容易出现起皮疹、呼吸道过敏的现象。一旦发生过敏,可适量服用扑尔敏、酮替酚等进行治疗。发生支气管哮喘者可服用氨茶碱。
对羽绒过敏的人切不可勉强穿着羽绒服。有人以为,只要不吸入羽绒就不会过敏了,于是就戴上口罩,其实仅仅是皮肤接触,也能引起过敏反应。另外,鼻子通过吸进冷空气的锻炼能提高耐寒能力。要是整个冬天都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
对羽绒过敏严重的,可引起窒息和支气管哮喘,所以过敏者要尽量避免接触羽绒。羽绒服虽好,健康安全还是第一位。
新生儿秋季穿衣保暖注意事项
秋季新生宝宝穿衣之款式选择
在秋季的时候,新生宝宝的衣服尽量选择比较简单的款式。比如妈妈们可以选择比较宽松且容易穿脱的衣服。宽松的衣服,方便新生宝宝的四肢活动,也利于孩子的身体血液循环。衣服宽松,不过不能过于宽大,款式简单就好,方便妈妈们为宝宝穿衣。
我们不要选择有纽扣或者是拉链的衣服,这些物品容易划伤宝宝细嫩的肌肤,还是选择纯布料的衣服比较合适。
新生儿在排尿的次数也会比较多,在秋季的时候,天气微凉,我们要及时为宝宝更换尿布,不要让宝宝着凉。秋季新生宝宝需要包着一件小毯子,防止宝宝的腿部受凉。
秋季新生宝宝穿衣之控制件数
秋季虽然天气微凉,但是秋季新生宝宝穿衣也要限制好衣服的件数。我们在衣服的选择上,不要穿过于厚重的衣服,我们要注意看看宝宝的手心以及背部,要是宝宝手心和背部在流汗,就说明孩子身上穿的衣服过多,需要适量的减少宝宝的衣服。
衣服的件数要合理,过多导致宝宝流汗容易引发宝宝感冒的问题。对于刚刚出生的孩子,衣服也不必穿太多,要是担心宝宝着凉,可以用小毯子包着宝宝即可。
立冬谨防这三类疾病
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预防要做好几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二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老年人当心保暧内衣穿出火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老年人都会选择穿上保暖内衣来御寒。加入了特殊化学材料的保暖内衣穿在身上,的确会让老年人感受到温暖,可是穿着时间久了,却会让老年人出现烦躁、多汗、心慌、失眠、头痛、皮肤瘙痒等形形色色的不适。究其原因,原来是这保暖内衣让老年人穿出了一身“火气”。
无论是什么品牌、档次的保暖内衣,不外是通过在普通棉织物中夹入一层保暖物质,以阻挡皮肤和外界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但也因为这样,保暖内衣的透气性很差,导致体内的积热无法发散到外界环境中,再加上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身体散热功能降低,就更容易引起上火。特别是那些本身内热重,易上火的老年人,可能穿上保暖内衣没多久就会感到身体不舒服。
不仅如此,保暖内衣所含的化学纤维还会对皮肤形成刺激,使皮肤的水分减少、皮屑增多,进而可能加剧上火引起的皮肤瘙痒等问题。尤其是老年人,皮肤功能开始衰退,长期穿保暖内衣,更是会加重冬季频发的皮肤瘙痒不适。
由此可见,老年人最好避免穿着保暖内衣。在冬季还是尽量选择传统的纯棉内衣,这种内衣虽然保暖性相对较差,但却能够减少一些上火的可能。
老年人如何缓解低温症
老年人容易罹患此病,是因为身体机能老化,体内产热减少,能够觉察到温度降低的身体机能丧失了敏感度,在与寒冷的接触中,皮肤血管反应迟钝,不能很好地收缩,丢失的热量也比较多,因而不能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老年人冬季低温症的形成一般需要数天时间。当老人体温降到35℃、36℃时,一般自己还能诉说寒冷,但有嗜睡、无精打采的症状。若体温低于35℃,就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此时老人的皮肤往往苍白,摸上去有冰凉的感觉,有时还可发现紫癜或水疱,面部肿胀,肌肉僵硬,很少有寒战反应,会出现呼吸、心率减慢,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发展到心跳骤停。
预防“老人低温症”,首先要注意保暖,老人的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睡眠时,床上要采取一些保暖措施,如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其次,要多参加一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种花、养鸟等等。第三,老年人冬季应多进食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但不宜多饮酒。如果体温一直不能回升,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老人不能光靠多穿衣服多喝酒来提高热量,平时加强自我的运动。
老年人冬季养生重点
1.注意保暖。
老年人冬季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老年人穿衣保暖原则即:贴身、松暖轻便、保暖。冬季寒冷,人们不喜欢出门,但门窗紧闭会使室内空气干燥、污浊,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2.天晴记开窗。
天气晴朗时,打开门窗通风,射入室内的阳光便会更加充足,同时空气变新鲜。但要记住开窗通风时适当控制室内温度,以免伤风感冒。
3.坚持每天锻炼。在温度适宜的早晨,夕阳红的傍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强度合适的体育项目,天天坚持锻炼,循序渐进方见效果,推荐一些有益全身健康的运动:打太极拳、慢跑、做体操。
4.饮食“虚则补之”、“寒则温之”。温补肾阳,需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高蛋白质的食品。驱寒保暖,应多食用牛、羊、狗肉等温热食物和含多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使皮肤不再干燥,同时滋润了器官、增加了食欲。
5.培养乐观心情。冬季时老年人应提醒自己避免忧伤、焦虑、紧张等不良心情因素的刺激,选择更多快乐的聊天话题和社区活动等,保持乐观豁达的愉快身心。
冬季老年人养生保健怎么做
老年人的身体一般较弱,他们比年轻人更有必要进行养生保健,尤其是冬季养生,只有做好了才能远离疾病。
充足的睡眠。老年人在冬季要有充足的睡眠,最好是早卧晚起,养精蓄锐。中医认为: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热度。
御寒。冬季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预防寒冷。很多疾病如冠心病等都是因寒冷而诱发。所以老年人冬季穿衣要暖和、宽松、柔软。手、脚膝盖要保暖。
饮食调节。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调节饮食。如果是很怕冷的老人,饮食上要以温热食物为主。如牛羊肉类,姜蒜等。而火气旺身体热量充足的老人可以多吃些清淡食物。
一忌外出过早
冬季的早晨,室外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所以外出最易引起感冒,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老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到室外锻炼。
二忌日晒过长
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三忌洗浴过长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许多老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误以为是由于不清洁所致,于是每天洗浴一次,结果越洗皮肤越干燥脱屑更多。其实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宜。
四忌活动过剧
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若运动后头晕、头疼、四肢乏力、胸闷气短、失眠多梦,那就说明运动量过大,要注意减少运动量,甚至暂时停止运动。
立冬后老年人注意三种高发疾病
◆立冬后注意三种冬季常见疾病
1、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
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预防要做好几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二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2、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
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嘱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3、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老人冬季养生 四点提高抗寒力
一、增强抗寒能力
老年人应具备适应寒冷的能力,每天要坚持用冷水洗脸、搓脸并搓洗四肢;平日要注意保暖,但不要太捂,室内要开窗通风,温度要恒定、适当,老年人血液循环较差,若室温过低,老人手脚易冻伤,而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又会发生感冒;经常到户外走动,晨练应避“寒邪”,最好不要早起锻炼,建议每天在9~10点,太阳稍高,气温较暖的时候出来运动。
老人冬季养生 四点提高抗寒力
二、调理冬季饮食
冬季老年人的日常膳食应以温、补为主,宜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稀干搭配、荤素夹杂,要避免或少吃凉食、刺激性食物和一些油性大不易消化的食物。老人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减少食盐摄入量,增加苦味食品以补肾养心,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防维生素缺乏。
老年人在进行食疗或进补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辨证用膳。一般来讲,平时身体怕冷的老年人宜吃温性或热性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狗肉、大蒜等,不宜吃绿豆、雪梨、苦瓜、冬瓜、荸荠、银耳等寒性或凉性食物;怕热的老年人则与之相反。一些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难于消化吸收,因此不宜食肥腻、油炸、质粗坚硬的食物,而应以清淡且富于营养的食物为宜。
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在冬季,老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每天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大有裨益。冬季气温低,外出晨跑穿着不能太单薄,尤其是上腹部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引起脾胃不适。出门前最好喝一杯白开水,喝水不仅能补充水分,解除一夜的口干舌燥,而且能降低血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
四、多穿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老人外出活动时,有时因天气突然变化,所穿衣服不足以御寒,脚一直是被看做衡量健康的一个标志,因此,专家认为保健好脚有助于促进全身的健康。尤其是冬季,穿暖鞋、睡觉前烫脚是传统的保健方法,而经常的按摩足部,也是解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一种好方法。
冬天老人保暖慎穿保暖内衣
又到了保暖内衣热销的季节。相对于传统的棉质内衣来说,保暖内衣更轻便,保暖性能也更好,所以很多老人喜欢穿。但在此提醒,挑选时,应在款式、材质上多做考虑。
市场上的保暖内衣名目繁多,但大多数都以人造纤维为主要面料。原理是通过阻挡皮肤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达到保暖作用。这类保暖内衣透气性差,不利于汗液蒸发,不仅会引发皮肤瘙痒,还会使人闷得慌。此外,化学纤维类成分的保暖内衣容易产生静电,在皮肤周围产生大量阳离子,使皮肤变得干燥,以下老人尤其要谨慎选择。
爱出汗者及内热体质者:由于保暖内衣透气性差,老人出汗后,汗液中的尿素、盐类等会附着在体表,如果不及时清洗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皮肤瘙痒,甚至引发皮炎、湿疹等疾病。
干性皮肤者:化学纤维易产生静电,而且会加重老人内热,使皮肤的水分减少、皮屑增多,干燥皮肤遇热还会产生轻度炎症反应,引起瘙痒。
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保暖内衣通常利用甲醛染色并使其熨帖,如果衣服上的甲醛含量超标,部分游离甲醛可通过皮肤或呼吸道侵入人体,诱发呼吸道疾病。
对这些老人来说,最理想的选择就是纯棉内衣。虽然保暖性较保暖内衣稍有逊色,但透气好,吸汗性强,而且没有过多的染色物,对老人的皮肤比较好。选择保暖内衣,面料要柔软舒适、重量轻、弹性好、全棉面料最佳。弹性要好,但不宜太紧,尤其是女性,过紧的内衣会影响身体血液循环。新买回来的内衣必须充分洗涤,减少甲醛带来的损害。洗后自然晾干,不要搭在暖气片上,以免影响保暖内衣的热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