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的功效 开窍除痰
菖蒲的功效 开窍除痰
菖蒲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
痰湿体质如何调理
薏苡仁菖蒲粳米粥
痰湿体质若有头痛、胸闷烦躁、腹部胀满、痰多、头昏等现象时,可每日食用一次薏苡仁菖蒲粳米粥,能够有效的改善不适症状。中医认为薏苡仁能够健脾利湿,清热排脓;菖蒲则可以行气利湿,化痰开窍,健脾养胃,二者与粳米结合,则可达到开窍通络、理气去燥、养心安神,祛痰除湿的食疗作用。
具体做法:将菖蒲15克用纱布包裹好,取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二者分别洗净,与菖蒲包一同入锅,加水煮成粥,粥将熟时放入冰糖即可。
菊花陈皮普洱茶
取菊花、陈皮普洱茶各5克,共同研磨成粗末,再用纱布包扎好,放入被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即可。
由于菊花具有平肝解毒、消暑清热、消脂降压的作用;陈皮可理气健脾,化湿祛痰;普洱茶能够去油腻,消食养胃,化痰降浊,三者合用祛除痰湿的效果明显。痰湿体质者夏季常喝此茶能够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
白扁豆瘦肉汤
痰湿体质的人经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可吃白扁豆瘦肉汤,以健脾养胃,止吐,帮助消化,健脾利湿。
具体做法:取白扁豆200克,洗净;用猪腿肉20克,洗净切成丝,与白扁豆一起煮成汤,待汤熟时,加入适量香葱,稍加调味即可。
菖蒲的分类
节菖蒲:
又称九节菖蒲、菖蒲。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功效开窍化痰,醒脾安神。药材性状: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6cm,直径3~7mm。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环节,斜向交互排列,节上有鳞叶痕及点状突起的根痕。质坚脆,折断面颗粒状,类白色,粉性,有淡黄色维管束小点断续成环。气微,味微酸而麻舌。
石菖蒲: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苦,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药材性状: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具细纵皱纹;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圆点状根痕或残留须根;节部有时可见毛鳞状叶基残留。质硬脆,折端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明显,可见多数散列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根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黄色,粗糙,多环节。《重庆堂随笔》记载“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说明石菖蒲是一味良药。
水菖蒲:
又称藏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功效化痰开窍,健脾利湿。药材性状:形似石菖蒲,但较粗大,少分枝,直径1~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节较稀疏,节间长2~15mm。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差,呈海绵样,有多数小空洞,略有泥腥气。根茎扁圆柱形,少有分枝,长10~24cm,直径1~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有细纵纹;节间长0.2~1.5cm,上侧有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节上残留棕红色毛须。质硬,折断面呈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烈而特异,味苦、辛。
石菖蒲食用方法
石菖蒲辛温行散,苦温除湿,主入心、胃二经,既能除痰利心窍,又能化湿以和中。适于痰浊闭窍及湿阻中焦等症。
石菖蒲治癫痫: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石菖蒲治心肾两虚的尿频或滑精证:桑螵蛸9g,远志6g,菖蒲6g,龙骨15g,人参9g,茯神12g,当归9g,龟甲15g。以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2钱。方中石菖蒲宣窍宁心,为佐药。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石菖蒲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普济方》菖蒲丸)
石菖蒲治心胆气虚,心神不宁证,癫痫与遗精:茯苓30g,茯神30g,人参30g,远志30g,石菖蒲15g,龙齿15g。炼蜜为丸,辰砂为衣,每服2钱,开水送下。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石菖蒲治痰迷心窍: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石菖蒲治阴血亏虚,心肾失调,神志不安者:精神恍惚,惊悸怔仲,夜寐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柏子仁12g,枸杞子9g,麦门冬5g,当归5g,石菖蒲5g,茯神5g,玄参6g,熟地黄6g,甘草6g.蜜丸,每服四、五十丸。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
石菖蒲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石菖蒲治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日搽二三次。(《济急仙方》)
石菖蒲治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石菖蒲治诸般亦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点之。(《圣济总录》)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开窍豁痰
石菖蒲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具有开窍醒神、化湿、豁痰、辟秽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中风、痰迷心窍、神智混乱、舌不能语、痰热癫痫抽搐等症。
石菖蒲有什么功效 醒神益智
石菖蒲入心经,具有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蒙清窍、心神失养、神志昏迷、失眠健忘、多梦、心悸怔忡等症。
痰湿体质如何调理 薏苡仁菖蒲粳米粥
痰湿体质若有头痛、胸闷烦躁、腹部胀满、痰多、头昏等现象时,可每日食用一次薏苡仁菖蒲粳米粥,能够有效的改善不适症状。中医认为薏苡仁能够健脾利湿,清热排脓;菖蒲则可以行气利湿,化痰开窍,健脾养胃,二者与粳米结合,则可达到开窍通络、理气去燥、养心安神,祛痰除湿的食疗作用。
具体做法:将菖蒲15克用纱布包裹好,取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二者分别洗净,与菖蒲包一同入锅,加水煮成粥,粥将熟时放入冰糖即可。
石菖蒲的营养和适合人群
石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至20厘米。直径0.3至1厘米。表面棕褐色、棕红色。粗糙,多环节,节间长2至8毫米。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根痕圆点状。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缩管束小点及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以条粗,断面类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石菖蒲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石菖蒲、姜制石菖蒲、麸炒石菖蒲,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
石菖蒲适合人群:阴虚亏虚,阴虚阳亢,汗多及滑精者慎服。
石菖蒲食疗作用: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芳香开散。
1.宣窍豁痰。适用于痰湿蒙闭清窍所致的神志不清、耳聋目昏、精神迟钝、痴呆。
2.和中辟浊。治疗湿因脾胃所致的胸脘胀闷、腹满腹痛。
本品辛温行散,苦温除湿,主入心、胃二经,既能除痰利心窍,又能化湿以和中。适于痰浊闭窍及湿阻中焦等症。
石菖蒲做法指导:本品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凡湿热痰浊蒙蔽清窍,症见身热,神昏谵语者,可与郁金、连翘、栀子等配伍;凡心气不足,健忘失眠者,可与人参、茯苓、远志等配伍;凡湿阻脾胃,脘腹痞满胀痛者,可与陈皮、香附、吴茱萸同用;本品辛散湿通,能除风寒湿痹,凡冷痹身痛者,可与乌头同用。
石菖蒲的分类
1、节菖蒲:又称九节菖蒲、菖蒲。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功效开窍化痰,醒脾安神。药材性状: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6cm,直径3~7mm。
2、石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苦,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药材性状: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 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具细纵皱纹;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圆点状根痕或残留须根;节部有时可见毛鳞状叶基残留。
3、水菖蒲:又称藏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功效化痰开窍,健脾利湿。药材性状:形似石菖蒲,但较粗大,少分枝,直径1~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节较稀疏,节间长2~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