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老人应注意什么
秋冬交替老人应注意什么
流感和感冒
“秋冬交替时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老年人最需提防的就是流感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 “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它会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普通性感冒如果治疗不当也很容易发展成支气管肺炎。”
一般来说,流感表现为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发烧在39摄氏度以上,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年老体弱者、患有慢性病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被流感或感冒找上门来。
秋冬交替老人注意事项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由感染、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在冬天里都容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而且容易发展成肺气肿,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肺心病。”,老年人如不及时增添衣物,在受凉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病情严重的甚至会持续1到2个月,并且容易反复。
哮喘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容易肆虐的季节,哮喘就是其中之一。养生专家说,冬天里天气寒冷,受寒冷的刺激很容易诱发哮喘;发生肺部感染也容易诱发哮喘。
“冬天里很多地方包括家庭容易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加上有的家庭养宠物,在宠物的皮毛以及其他过敏原的刺激下,也都容易诱发哮喘。另外,运动不当也可能会诱发哮喘。”养生专家说。
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使血压增高或血压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因此冬天里老年人要着重提防心脑血管疾病。”
养生专家介绍,秋冬换季是中老年人猝死的高发时段。天气变化,温差加大,都是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诱因。秋冬气温低,人的基础代谢减慢,呼吸、心跳、血流速度放慢,负责指挥人体活动的神经支配功能出现变化,人的各种防御反射减弱,一旦再受疲劳、受凉、兴奋等因素影响,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等慢性病人极易发病造成猝死。
消化系统疾病
秋冬季节交替时,人的肠胃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原有胃溃疡的患者也容易发病,一些暴饮暴食者以及原本肠胃功能就差的人容易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会引发肠胃炎。
老人如何正确佩戴老花镜
一、图便宜清楚就行
街边的老花镜往往双眼的度数相同,而且瞳距固定,但绝大多数老人都存在近视、远视或者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情况,而且双眼老化程度不同,如果随便配副眼镜,不但无法使老人的视觉达到最佳效果,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眼疲劳等现象。
二、不验光不检查就配镜
配老花镜前要到医院做眼睛的全面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眼压和眼底的检查。要排除白内障、青光眼以及一些眼底疾病之后,才能验光确定度数。
三、放大镜代替老花眼
老人经常拿放大镜代替老花镜。放大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长时间这样“纵容”眼睛,等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四、老花镜一戴到底
老人随着年龄增加,花眼程度也会加深。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更换,否则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加速眼睛老花的程度。老花镜使用时间长了,镜片会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质量。
老人不愁空巢难
“最近老是刮风下雨,真担心防雨棚掉下来砸到别人!你们帮了我的大忙了!”合肥市三牌楼街道的空巢老人叶爷爷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这几天天气突变,丁大姐和陈大姐作为三牌楼街道的“守望员”,每天都会到辖区43位空巢老人家里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据了解,为了方便照顾辖区内的空巢老人,该街道专门派出了几名工作人员成立了“守望员”队伍。每逢重阳节,街道里的守望员都会来到敬老院看望社区里的空巢老人。96岁高龄的陈桂花老人常年一人在家,加上年龄大了眼睛不好使,守望员们经常替老人“跑腿”。守望员还是老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维修电路、换灯泡,这些老人无法自己完成的事情,都有守望员一一帮他们完成。
老花眼的配镜误区
误区1:图便宜随便买一副
随便购买度数、瞳距固定的老花镜,很难与佩戴者实际度数、瞳距、脸型、脑型相匹配,不但无法使老人的视觉达到最佳效果,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眼疲劳等现象。
误区2:一副老花镜戴到底
一副老花镜戴到死,镜片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时,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成像质量,加速眼睛老花上升。老花眼要定期复查视力、调校镜架、适时更换镜片。
误区3:放大镜代替老花镜
放大镜代替老花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长时间这样“纵容”眼睛,等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误区4:多人共用一副老花镜
夫妻共用一副老花镜,肯定有一方迁就了另一方,迁就的结果就是眼睛的视力状况越来越差,老花度数上升快,看东西越来越吃力。
误区5:年轻不会老花
现代人读书看报、用电脑、手机,炒股等,一切都离不开眼睛。眼睛高度早衰现象普遍,老花眼有提前发生,以前是“花不花,四十八”,现在已提前至40出头
秋冬交替老人养生要注意什么
1、流感和感冒
“秋冬交替时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老年人最需提防的就是流感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周主任说,“流感的最大危害是引发并发症,它会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普通性感冒如果治疗不当也很容易发展成支气管肺炎。”
周主任介绍,一般来说,流感表现为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发烧在39摄氏度以上,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年老体弱者、患有慢性病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被流感或感冒找上门来。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由感染、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在冬天里都容易发作慢性支气管炎,而且容易发展成肺气肿,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肺心病。”周主任说,老年人如不及时增添衣物,在受凉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病情严重的甚至会持续1到2个月,并且容易反复。
3、哮喘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容易肆虐的季节,哮喘就是其中之一。周主任说,冬天里天气寒冷,受寒冷的刺激很容易诱发哮喘;发生肺部感染也容易诱发哮喘。
“冬天里很多地方包括家庭容易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加上有的家庭养宠物,在宠物的皮毛以及其他过敏原的刺激下,也都容易诱发哮喘。另外,运动不当也可能会诱发哮喘。”周主任说。
老人选择老花镜有哪些误区呢
老年人在佩戴老花镜时,要注意避开四个误区。
一:图便宜清楚
街边的老花镜往往双眼的度数相同,而且瞳距固定,但绝大多数老人都存在近视、远视或者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情况,而且双眼老化程度不同,如果随便配副眼镜,不但无法使老人的视觉达到最佳效果,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眼疲劳等现象。
二:不验光不检查配镜
配老花镜前要到医院做眼睛的全面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眼压和眼底的检查。要排除白内障、青光眼以及一些眼底疾病之后,才能验光确定度数。
三:老花镜一戴到底
老人随着年龄增加,花眼程度也会加深。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更换,否则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加速眼睛老花的程度。老花镜使用时间长了,镜片会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质量。
四:放大镜代替老花眼
老人经常拿放大镜代替老花镜。放大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长时间这样“纵容”眼睛,等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老年人交替运动有益健康
体脑交替:人们在进行体力劳动如跑步、游泳、爬山时,还要进行脑力锻炼,如棋类活动、智力游戏、背诵诗词和外文单词等。只有常练手脚勤动脑,脑力才能经久不衰。
动静交替:要求人们一方面不断进行体力和脑力锻炼,另一方面每天抽时间使体、脑都安静下来,全身肌肉放松,去除头脑中的一切杂念,使全身心得到休息,有利于调节全身的循环系统。
正反交替:身体条件好的人不妨做一些“倒运动”,如倒着行走、倒着慢跑等之类的“反运动”,可弥补“正运动”的不足,使人体所有器官都处在锻炼之中。
冷热交替:冬泳、夏泳、冷水澡和越野跑都是“冷热交替”的典型运动。“冷热交替”不仅能帮助人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且对人的体表代谢有显著改善。
上下交替:经常慢跑尽管腿部肌肉得到了锻炼,但上肢却没有得到多少活动,不妨再参加一些频繁使用上肢的运动,如投掷、打球、玩哑铃、拉扩胸器等,可使上下肢得到均衡的锻炼。
左右交替:平时习惯用左手、左腿者,不妨多活动右手、右腿,反之亦然。“左右交替”不仅使左右肢体得以“全面发展”,还使大脑左右两半球也得到“全面发展”,对老年人中风、脑血管病有预防作用。
正、倒立交替:科学证实,经常倒立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能使人耳聪目明,记忆力增强,对癔病、意志消沉、心绪不宁等精神性疾病功效也佳。
穿鞋脱鞋交替:足底有与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赤足走路时,敏感区首先受刺激,然后把信号传入相关的内脏器官和内脏器官相关的大脑皮层,发挥人体内协调作用,达到健身的目的。
走跑交替:是人体移动方式的结合,更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先走后跑,交替进行。走跑交替若能经常进行,可增强体质,增加腰背及腿部的力量,对防治“老寒腿”、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作用。
胸、腹式呼吸交替:一般人平时多采用轻松省力的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仅在剧烈运动和其他应激情况下采用。专家认为,经常的胸、腹交替呼吸,有利于肺泡气体交换,可明显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颇有裨益。
老年人佩戴老花镜要注意4个误区
误区一:图便宜清楚就行
街边的老花镜往往双眼的度数相同,而且瞳距固定,但绝大多数老人都存在近视、远视或者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情况,而且双眼老化程度不同,如果随便配副眼镜,不但无法使老人的视觉达到最佳效果,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眼疲劳等现象。
误区二:不验光不检查就配镜
配老花镜前要到医院做眼睛的全面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眼压和眼底的检查。要排除白内障、青光眼以及一些眼底疾病之后,才能验光确定度数。
误区三:放大镜代替老花眼
老人经常拿放大镜代替老花镜。放大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长时间这样“纵容”眼睛,等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误区四:老花镜一戴到底
老人随着年龄增加,花眼程度也会加深。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更换,否则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加速眼睛老花的程度。老花镜使用时间长了,镜片会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质量。
秋冬交替老人养生要注意什么
1、保护皮肤
秋冬季节是十分干燥的,大风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时间一长,容易变得粗糙脱屑,甚至引发皲裂、瘙痒症等。老年人本身的皮肤就比较干燥,周主任建议中老年人一周洗澡1-2次即可,不要每天都洗,选用保湿效果较好的护肤品。建议多喝热水,每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定,但每天补充一定量的水分以及正确的饮水方法,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皮肤保湿功效。
2、戴上口罩
戴上口罩,既可以防寒,有可以预防疾病,秋冬换季有不少细菌滋生,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呼吸道,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细菌病毒的入侵,避免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建议出门时最好戴上纱布口罩,还应注意每天换。秋冬季节,阳光显得比较稀疏,空气中浮尘、细菌、颗粒比较多,浑浊的空气需要口罩的保护。
3、别揉眼睛
秋冬的风容易把沙尘吹到眼睛里,这个时候千万别揉,眼球上的角膜是十分脆弱的,揉眼动作很容易造成角膜划伤,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异物嵌入角膜内,造成感染发炎,专家建议,遇到眼睛进入异物时,可以多眨眼睛促使眼泪分泌,眼泪有湿润作用,从而将异物排出。
4、保护关节
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关节,特别是在秋冬换季的时候,这时候寒冷容易入侵关节。早晚喜欢锻炼的老年人,要做好保护措施,在大风降温天气下做好保暖工作。
5、天冷减少出门活动
周主任谈到,寒冷的天气会让患病的人更加严重,尤其是针对心血管病人。气温骤降,容易诱发中风、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疾病。心脑血管病人除了必要的保暖外,大风天尽量别出门,若非出去不可,最好在10点钟太阳完全升起以后,外出时最好带点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
6、饮食要健康营养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胃肠功能特点,老年人的饮食应掌握三条原则:一是饮食清淡;二是选择一些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三是注意饮食卫生。日常膳食最好选择高新鲜度、高纤维素、高蛋白质的食品。
宝宝换奶粉应采取交替
新生早产儿要吃多久早产儿奶粉
早产儿奶粉中需要含有脂肪酸,尤其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花生四烯酸),这些成分有助于早产儿的发育。
虽然早产儿在新生儿中占的比例不大,但却需要投入更大的精神去关怀,所以早产儿奶粉也应有一定的购买市场。
早产儿奶粉中需要含有脂肪酸,尤其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花生四烯酸),这些成分有助于早产儿的发育。早产奶粉的特点是能促生长。低体重配方的早产儿奶粉是这样的:纠正胎龄2月或者喂养到宝宝体重4~5公斤。只要宝宝体检时,身高体重达到标准了,就能换成普通奶粉了,具体要咨询医生的。注意换奶粉要慢慢过渡,以免引起宝宝肠胃不适应。宝宝换奶粉应采取交替、渐进方式进行,整个转换时间一般持续7天左右。 因早产宝宝的肠胃机能较弱,对初次接触的奶制品有依赖性,更改奶粉品牌或品种一般需逐渐过渡,即先将两种奶粉冲调在一起,原先品牌的多一些,新品牌的少一些,逐步添加新的品牌的奶粉量至完全代替旧品牌。换奶粉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看大便性状和次数等是否改变:若无大的变化,说明消化情况良好;不然则要适当稀释一下奶粉,等宝宝适应逐渐添加至原来的浓度。
只要宝宝体检时,身高体重达到标准了,就能换成普通奶粉了,具体要咨询医生的。注意换奶粉要慢慢过渡,以免引起宝宝肠胃不适应。宝宝换奶粉应采取交替、渐进方式进行,整个转换时间一般持续7天左右。
温馨提示:专家解析早产儿奶粉要吃多久!综上所述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介绍,建议父母不要轻易的断掉奶粉,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奶粉,不然对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老人怎么使用老花镜方法
年纪大了,多数人眼神都不好。近日,发表在《视觉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只有16%的老人视力正常。视力不好是引起老人摔倒、不敢出门等一系列生活难题的重要原因。然而,多数老人对待眼花问题却是不以为意,一些用眼及配镜误区使得老人眼睛越来越花。
老花眼是由于眼球结构和功能的衰老退化造成的,但上了年纪之后视力不好不一定都是老花眼。配老花镜前要到医院给眼睛做个全面检查,包括远视、近视、眼压和眼底的检查,在排除白内障、青光眼以及一些眼底疾病之后,才能验光确定度数。尽量在医院眼科或正规眼镜店验光和选配镜片,选定后先试戴半小时左右,没有不适后再将其加工成型。有的老人远的近的都看不清,这就需要配两副眼镜,也可以选用从上到下屈光度渐增的多焦渐变镜片,上方适用于看远,下方适用于看近,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三年换一次老花镜。随着年龄增加,老花程度也会加深,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更换,否则会加速眼睛老花。建议每隔三年验光一次,若老花镜镜片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会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质量,也要及时更换。
不能用放大镜代替老花镜。一些老人看书读报时,喜欢手里举一支放大镜代替老花镜,这样虽然看得清,但其实是在“纵容”自己的眼睛。放大镜如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长期使用放大镜,会使视力状况越来越差,习惯以后很难再配到合适的花镜。
老人日常生活中,应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视网膜上的重要蛋白质——视紫红质的再生。要经常用干净的手轻揉眼部,按摩时,两手食指弯曲,从内眼横揉至外眼角,再从外眼角横揉至内眼角;用食指尖按太阳穴数次,早、晚各做一遍,不仅可推迟老花眼,还能防治慢性眼病的发生。
老人可以用放大镜来代替老花镜吗
近日,发表在《视觉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只有16%的老人的视力正常。视力不好是引起老人摔倒、不敢出门等等一系列生活难题的重要的原因。然而,多数的老人对待眼花的问题却是不以为然的,一些用眼及配镜的误区使得老人眼睛越来越花。
老花眼是由于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的衰老退化造成的,但上了年纪之后视力不好却不一定都是老花眼。配老花镜前要到医院给眼睛做个全面的检查,包括远视、近视、眼压和眼底的检查,在排除白内障、青光眼以及一些眼底的疾病之后,才能验光确定度数。尽量在医院的眼科或正规的眼镜店验光和选配镜片,选定之后先试戴半个小时左右,没有不适后再将其加工成型。有的老人远的近的都看不清,这就需要配两副眼镜了,也可以选用从上到下屈光度渐增的多焦渐变的镜片,上方适用于看远,下方适用于看近,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三年换一次老花镜。随着年龄的增加,老花的程度也会加深,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地更换,否则会加速眼睛老花。建议每隔三年就要验光一次,若老花镜的镜片出现了划痕、老化等等的现象,会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的质量,也要及时的更换。
不能用放大镜代替老花镜。一些老人看书读报的时候,喜欢手里举一支放大镜代替老花镜,这样虽然看得清,但其实是在“纵容”自己的眼睛。放大镜如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长期的使用放大镜,会使视力状况越来越差,习惯之后很难再配到合适的老花镜。
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视网膜上的重要的蛋白质——视紫红质的再生。要经常用干净的手轻揉眼部,按摩的时候,两手食指要弯曲,从内眼横揉至外眼角,再从外眼角横揉至内眼角;用食指尖按住太阳穴数次,早、晚要各做一遍,不仅可推迟老花眼,还能够防治慢性眼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