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消化不良推拿哪里 推肾经(又名肾水)
宝宝消化不良推拿哪里 推肾经(又名肾水)
定位:位于小指螺纹面。
推拿功能主治:补肾益脑,益气助神,纳气定喘,问下元,止虚火。主治虚寒泄,五更泄,小便短赤不利等。
推拿方法:推法。旋推或直推,直推为补,旋推为清,补推约150-400次,清推50-200次,补须多推,清宜少推。虚证宜补,湿热宜清。
宝宝消化不良推拿哪里 推小肠
定位:位于小指内(尺侧)侧缘。
推拿功能主治:通利小便,分别清浊。主治水泻,小便减少,或尿赤,遗尿等。
推拿方法:推法,侧推。用拇指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推补小肠;从指根向小指尖方向直推为清小肠,约100次。
小宝宝消化不良推拿方法有哪些
宝宝消化不良应该多按摩以下穴位
揉按中脘
定位: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用拇指指腹轻柔匀速地回旋按揉中脘穴。
揉按天枢
定位:天枢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按摩:用拇指指腹匀速回旋按揉天枢穴2-3分钟。
揉按合谷
定位:合谷位于手背的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按摩:用拇指指腹匀速回旋按摩两手的合谷穴,至潮红发热为度。
揉按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按摩:用拇指指腹依次按揉足三里,以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揉按上巨虚
定位: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处。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上巨虚,以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穴位解析:宝宝消化不良治疗以温补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为主。中脘健脾养胃,降逆利水;天枢消食导滞,祛风止痛;合谷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足三里通络导滞;上巨虚通经活络调肠胃。诸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手法 小儿消化不良随证推拿
症状诊断:面色少华,食欲减退,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黄,指纹发紫。
随证加疗法:掐四横纹,补脾经。
症状诊断:腹胀,口气重,大便酸臭。
随证加疗法:运内八卦,摩腹。
推拿分析:推拿上述穴位,有健脾和胃,化湿,去积食的作用。
中医推拿缓解小儿腹泻
1、揉腹法
家长可以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医生提醒,一定要逆时针,也就是要逆着肠子的方向揉动
2、推背法
方法要领是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小儿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孩子抵抗力
3、推上七节骨
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骶骨(尾椎)出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命门(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适度。这是比较好的止泻手法
4、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5、补肾
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新生儿消化不良推拿
新生儿他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如果是喂养不当,像过度喂养或者喂养姿势不当,这时候也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家长可以让宝宝适当的运动,注意喂养,运动一般建议在宝宝吃完奶后1-2小时,在宝宝比较安静的状态下,给宝宝做一下婴儿操、婴儿抚触,这个可以上网搜一些相关的视频,根据视频,家长学习以后给宝宝做一些抚触和按摩。
还可以要宝宝平躺着,家长用温热的手顺时针揉揉肚子,这样也可以缓解他消化不良、胀气。
还有就是可以去小儿推拿科,由推拿科医生,给宝宝做一些专业的小儿推拿按摩的治疗,家长还是不建议去那种私人的,或者是自己给他做一些小儿推拿的治疗,还是建议去专业的医院由专科医生根据宝宝情况给宝宝做一些按摩。
小儿推拿治拉肚子好吗
一、小儿推拿治疗拉肚子的优点
小儿推拿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使用药物,通过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达到调理胃肠功能和全身免疫能力的效果。
针对夏季儿童常见的腹泻和积食,宜生到家小儿推拿专家向家长们介绍几种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的小儿推拿方法。
适用年龄:
小儿推拿一般适用于6个月到12岁的孩子,一般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二、小儿推拿治疗拉肚子的方法
1、针对病症:小儿腹泻
方法一:按揉足三里。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方法二:推上七节骨。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方法三:揉腹法。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方法四: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方法五:补肾。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方法六: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对腹泻和便秘有调理作用。
方法八:运内八卦
摊开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助消化、止泻作用。
方法九:揉龟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2、针对病症:小儿积食
孩子由于脾胃发育还没有成熟所以很容易积食,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胀,呕吐乳食以及大便污臭。积食使孩子的脾胃受伤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所以预防和医治积食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方法一:推中脘。以肚脐和胸骨最下端做一条连线,找中点即为中脘穴。食指和中指并拢后往下推中脘穴,可减轻腹胀和呕吐等症状,时间1到3分钟为宜。
方法二:转八卦。以掌心为中点,周围半寸范围即为内八卦。可用大拇指指肚在内八卦范围内转圈,可减轻恶心、腹胀等症状。
方法三:推六腑
孩子前臂阴面靠小指沿一直线自肘推向腕,每次300次。
方法四:推四横纹
在食、中、无名、小指的靠近手掌的指关节横纹处来回推拿,每次3分钟。
方法五:补脾经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用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注意是要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300次左右。
方法六:捏脊
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背部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每次5到8次。
三、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宝宝推拿的时间应该要控制,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起不到效果,而且时间太长我们又害怕伤害到宝宝的身体,所以我们建议小儿推拿的时间最好是在十到二十分钟左右。
1、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2、身心放松。做小儿推拿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
3、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4、用力恰当。因为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5、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6、持之以恒。无论用推拿来进行小儿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常需积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小儿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
荨麻疹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推拿法
如果荨麻疹的患者是小宝宝,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来缓解拉肚子的现象,具体做法如下:
爸爸或妈妈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宝宝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而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荨麻疹患者的抵抗力,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爸爸或妈妈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宜,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止泻。
宝宝平躺,爸爸或妈妈用掌根或中指端由轻到重揉宝宝的肚脐部位,每次3-5分钟,能很好的缓解宝宝腹泻的症状。 注意:指甲要短而平,以免划伤宝宝。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妈妈怀抱,用一手拿着宝宝的手,使宝宝掌心向上,另一只手食指、中指固定宝宝大拇指,用自己拇指的螺纹面顺时针方向推摩宝宝的拇指螺纹处,至少推摩100圈。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爸爸或妈妈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帮助宝宝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爸爸或妈妈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半夜一直咳嗽不停怎么办 第4招:推拿止咳
对于小宝宝有半夜一直咳嗽的情况来说,家长们不知道如何用药,也不能随便用药,但此时又不方便去医院,最好最安全有效的止咳方法,便是小儿推拿止咳,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位置:宝宝拇指外侧缘。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位置:宝宝无名指面指根到指尖。
手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作用:泻热解表,止咳化痰。
位置:宝宝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手法:家长的左手握住宝宝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右手在宝宝的八卦穴上做环形推动。
作用:行滞销食,宽胸利膈,理气化痰。
位置:前臂内侧,掌横纹与肘横纹的中点(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手法:从宝宝手腕推至肘弯。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位置:宝宝胸部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中点。
手法: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作用:理气顺气,止咳化痰。
位置:宝宝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手法: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大鱼际紧贴于穴位,稍用力下压,来回摩擦穴位,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度,再轻揉按摩放松。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作用:通宣理肺、止咳化痰、顺其定喘。
位置:宝宝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
手法:拇指轻揉天突即可。
作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
位置:宝宝肩胛骨骨缝内缘。
手法:用双手沿双肩胛骨骨缝作弯月形从上向下推动。
作用:理气顺气,顺其定喘,止咳化痰。
位置:宝宝膝盖髌骨下外侧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一横指(中指)按之凹陷处,左右腿各一穴位。
取穴:爸爸妈妈用拇指指腹沿着宝宝的小腿下端胫骨外侧缘由下向上推,当推至突出的斜面骨头不能再推时,拇指尖所指处向外旁开一横指即是。
手法:将左右手分别放于同侧的足三里穴位上按摩,力度以能够忍受为度,按揉结合。
作用:健脾和胃、调养气血。
位置:宝宝背部脊梁。
手法:两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对沿脊柱两旁,由龟尾部向大椎方向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
作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调理脾胃。
位置:宝宝掌面小指与手掌交界处的横纹。
手法:用拇指指甲按揉此处即可。
作用:化痰止咳。
主要症状:孩子面色红赤,鼻塞流涕,咳嗽且胸闷气短,身浊音重,或者发热有汗,面色发红,口干口渴,舌质发红而舌苔薄黄等症状。
推拿手法:
主穴:揉小天心3分钟,一窝蜂3分钟;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推拿功效:揉小天心和一窝蜂可疏风解表;推清板门穴和天河水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并可缓解面色红赤。
配穴: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穴4分钟;推清肺经5分钟,揉小横纹5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
推拿功效: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减缓胸闷,平和胃气,促进消化,缓解腹胀;推清肺经,揉小横纹可让肺气顺行,化痰止咳;揉二人上马可清热泻火,利湿利尿,巩固疗效。
主要症状:孩子身体瘦弱,久咳不止,且咳而无痰,身体微热。
推拿手法:
主穴:推补脾经5分钟,揉一窝蜂3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脾经,揉一窝蜂可健脾化痰;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缓解胸,促进消化,恢复孩子食欲。
配穴:推补肾经7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推清肺经5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肾经,推清板门穴可清热滋阴;推清天河水,推清肺经,揉二人上马可顺肺气,化痰止咳,清利小便。
婴儿腹泻中医推拿疗法
如何通过推拿来给宝宝治疗腹泻呢?有一些基本的推拿处方,家长可以在家自行给孩子推拿,一是可以止泻,另外也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伤食泻和因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治疗手法是不一样的,需要中医进行辩证治疗。比如伤食泻可以加“推大肠”,风寒泻就可以在推拿基础上加”推三关”等。
准备:医生提醒,在给孩子按摩推拿之前,一定要准备好BB油,在按摩部位涂抹均匀。
1.揉腹法。家长可以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医生提醒,一定要逆时针,也就是要逆着肠子的方向揉动。
2.推背法。方法要领是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小儿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孩子抵抗力。
3.推上七节骨。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骶骨(尾椎)出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命门(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适度。这是比较好的止泻手法。
4.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5.补肾。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宝宝拉肚子怎样按摩 宝宝拉肚子的按摩方法
家长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宝宝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而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宝宝的抵抗力,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家长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宜,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止泻。
宝宝平躺,家长用掌根或中指端由轻到重揉宝宝的肚脐部位,每次3-5分钟,能很好的缓解宝宝腹泻的症状。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妈妈怀抱,用一手拿着宝宝的手,使宝宝掌心向上,另一只手食指、中指固定宝宝大拇指,用自己拇指的螺纹面顺时针方向推摩宝宝的拇指螺纹处,至少推摩100圈。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爸爸或妈妈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帮助宝宝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宝宝消化不良推拿哪里
按百会穴
定位: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会处。
推拿功能主治:有提升功能。治脾虚泻,慢性消化不良等,尤其对脾虚泻,脱肛疗效显著,但患儿有恶心吐时应用此方法容易使病情加重,故须注意。
推拿方法:按或揉法,固定患儿头部以拇指端适当用力按之,稍停后抬起拇指(抬时宜缓慢),反复操作,约30-50次。
推脾经
定位:拇指罗纹面,外(桡侧)侧缘。
推拿功能主治:健脾,温中,和胃,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
推拿方法: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 沿拇指外缘推向里直推为补,将小儿拇指伸直,向里向外来回推为平补平泻,又称清法,均匀做300次。实热证用清法,虚寒证用补法。
推运胃经
定位:位于大指掌面第二节。
推拿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主治泄泻呕吐。
推拿方法:推或运法,直推或向肾水方向运约100次,向里推为补,向里向外推为清法。
推拿按摩助宝宝长高的方法
一、中医推拿真能助长高?
有中医师表示,用中医推拿能够帮助宝宝长高。这事靠谱吗?推拿助长的原理是什么?某小儿推拿科主任解释,中医里说,肾主骨,儿童的长高首先需要骨骼健康发育,而骨骼的健康发育取决于肾气是否旺盛;骨骼的精华在骨髓,而脑为髓海,是骨髓汇集的大海,养肾就能养骨骼,滋养骨髓,最终滋养大脑。也就是说,肾主智,孩子聪不聪明取决于他的肾气是否旺盛,推拿养肾同样也能助长。
中医推拿方法也能助长,这是很多家长都不了解的事情,希望通过介绍,能够通过此方法来促进孩子长高。
二、促进长高的推拿法
通过穴位按摩,经络推拿来增加经络的运行和人体全身气血的营养,促使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骼发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摩简便易行,孩子容易接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个促进孩子长高的推拿手法,家长们不妨试试哦!
揉腹: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揉腹,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捏脊: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即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脖后突出位)两旁。每天睡前给孩子捏3~5遍,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
捏脊可以激活全身的生长机能,涌泉穴则是肾的井穴,按摩这个穴,就是让生命的泉水涌出来,滋养全身,命门穴中则藏着真火,可以生发全身的阳气。
搓脊柱: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
按压百会穴: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推三关: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推三关(三关在前臂阳面靠大拇指那根直线,操作时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补脾经、肺经、肾经或泻肝经、心经各100~200次,可调理脾胃。
拿三阳、三阴经: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拿是推拿的一种手法,即用手捏。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补肾。
三、影响宝宝身高的其他因素
1、注意睡眠时间
宝宝睡眠时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从而促进身体发育。如果宝宝睡眠没有规律,会引发生物钟的混乱,也会干扰抑制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延缓甚至阻碍宝宝的身体发育。故睡眠不好的孩子生长缓慢,不容易长高。因此,宝宝最好在21时30分之前入睡,以尽快达到深度睡眠状态。
2、快速长高饮食三元素
蛋白质:钙是骨骼成长的基础。骨骼得不到充足营养,当然无法正常生长,更别提长个儿了。
钙质:生长发育期的宝宝,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成人高得多,如供给不足便会影响长个儿。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而维生素D有助于吸收钙质,对长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3、加强户外运动
适量的户外运动会增强代谢机能和免疫机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改善骨组织代谢,增加骨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身体增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等宝宝再大一点,爸爸妈妈是可以带宝宝到户外舒展筋骨的。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调理 推拿按摩
宝宝消化不良时,家长可以试试中医推拿按摩,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
四横纹是在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从指尖方向数第二条横纹。家长可以让宝宝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这样操作1~2分钟。能理中行气,化积消胀,主治腹胀、厌食、疳积。
板门穴在手掌面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拇指按揉此穴位,操作持续1~2分钟。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面绕肚脐顺时针按揉50下,再逆时针按揉50下。能促进肠胃蠕动,梳理胃气,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腹痛、呃逆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