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症状
结石性胆囊炎症状
1.急性期:
(1)急性胆囊炎 ①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心绞痛,②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③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④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发热和黄疸是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的典型表现。
2.慢性期(发作间歇期):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
胆道感染的症状体征
一、急性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男女发病北随着年龄变化,50岁以前男女之比为1:3,50岁后为1:1。5。多数病人发作前曾有胆囊疾病的表现。急性发作的典型发病过程表现为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疼痛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伴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如病变发展,疼痛可转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几乎每个急性发作病人都有疼痛,如无疼痛可基本排除本病。病人常有轻度发热,通常无畏寒,如出现明显寒战高热,表示病情加重或已发生并发症,如胆囊积液、穿孔等,或合并有急性胆管炎。10%~25%的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可能是胆色素通过受损的胆囊粘膜进入循环,或邻近炎症引起 Oddi括约肌痉挛所致。或黄疸较重且持续,表示有胆总管结石并梗阻可能。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5:1。临床表现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但疼痛等症状体征常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人中,术前获得正确诊断者仅50%。饱餐、油腻食物可诱发本病的急性发作。提高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认识和警惕是早期诊断本病的关键。凡急危病人,严重创伤、手术后及较长时间 TPN的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本病。
二、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常不典型,多数病人有胆绞痛病史,尔后有厌油脂食、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出现右上腹部和肩背部隐痛,但较少有畏寒、高热和黄疸。体格检查时右上腹胆囊区有轻压痛和不适感,Murphy征可呈阳性。
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病人以往多有胆道疾病发作史和胆道手术史。本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本病除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表现,即Reynolds五联征。起病初期即出现畏寒发热,严重时明显寒战,体温持续升高。疼痛依梗阻部位而异,肝外梗阻者明显,肝内梗阻者较轻。绝大多数病人可出现较明显黄疸,但如仅为一侧肝胆管梗阻可不出现黄疸,行胆肠内引流术后的病人黄疸较轻。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合并休克时也可表现为躁动、谵妄等。体格检查时病人体温常持续升高达39~40C或更高。脉搏快而弱,达120次/分以上,血压降低,呈急性重病容,可出现皮下瘀斑或全身发绀。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不同范围和不同程度的压痛或腹膜刺激征;可有肝肿大及肝区叩痛;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结石性胆囊炎需要手术治疗吗
争取在最佳时期时手术
对既有炎症又有结石的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治疗应该是目前最佳的除疾手段。手术切除了结石的滋生地,对根除病变是有把握的。这种手术属胆道疾病手术中最小的,所起作用非同小可。
否则,一旦由结石性胆囊炎引发其他并发症的话,小病转变成大病,就得不偿失了,同时,现在胆囊结石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所以,一旦有胆囊结石,就应该采取手术治疗。另外,年老体弱的高危病人,应争取在身体状况处于最佳时期时考虑手术。
非结石性胆囊炎,它是指胆囊存在明显的炎症,但胆囊内并没有结石。虽说诱发病因至今尚未明晰,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但胆囊功能减退甚至消失的话,同样需要采用中西医消炎利胆方面的保守治疗。因为这种病未经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而且胆囊坏死和穿孔的发生概率较高。所以,患者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胆囊炎的危害有哪些
一、胆囊穿孔:多发生在急性胆囊炎起病72小时以内,多见于初次或发做次数较少的患者,如病程中腹痛加重、胆囊显著增大、高热和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度提示穿孔。
二、胆囊内瘘:最常见的为胆囊-十二指肠瘘,较少见的有胆囊-横结肠、胃、小肠等内瘘。在急性胆囊炎过程中,胆囊与邻近脏器发生炎症粘连,胆囊壁发生坏疽、穿透。并使其与粘着的肠壁发生血管栓塞而破溃,导致胆囊与肠腔相通,形成内瘘。
三、其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做尚引起急性胰腺炎、膈下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胆囊坏疽、胆管炎、腹腔积血及败血症等。
四、伴结石性胆囊炎的危害: 90%以上的胆囊炎继发于胆囊结石,少数胆囊炎无结石存在,称之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单纯性胆囊炎治疗并不困难,预后良好,但如果发展为坏疽性胆囊炎或并发胆总管感染,特别是老年患者,则有一定的死亡危险。
那么,治疗胆囊炎什么方法最好呢?广州家庭医生门诊部专家指出,治疗胆囊炎首选微创保胆取石术,微创保胆取石术是新一代治疗胆结石效果最好的疗法。
哪些胆囊炎会发生癌变
1、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病人,尤其是女性,其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80%左右,平均年龄为65岁左右。但从来未有腹痛症状的患者其胆囊癌变的比率并不升高。
2、患病时间较长(>5年)、腹痛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尤其是萎缩性胆囊炎(即胆囊大小小于正常范围)。胆囊内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
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率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30倍,说明结石刺激因素在癌变中的重要作用。时有腹痛发作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定期检查。
胆囊炎与胆石症有区别吗
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二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故合并叙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约有70%的胆囊炎患者胆囊内有结石存在。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病变,大多数合并胆囊结石,少数为非胆石性慢性胆囊炎。本病大多为慢性起病,亦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临床上可无特殊症状。
胆石症, 胆管或胆囊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烧等症状之疾病,称为“胆石症”。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
慢性胆囊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二)发病机制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组织水肿使胆囊壁增厚,全层间有淋巴细胞浸润,胆囊内含黏液性物,可见沉淀物、胆沙或结石;重者肌层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胆囊壁瘢痕化,胆囊管被纤维性肿块梗阻。其胆汁的细菌培养往往阴性。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1)代谢紊乱:由于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而引起轻度炎症,其中约有半数可有胆固醇结石之形成。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2)感染:细菌可来自肠道和胆道,上行至胆囊;在败血症时,细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约1/3患者的胆汁培养有细菌生长。慢性胆囊炎亦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约15%的患者既往有肝炎史。真菌、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的发病因素
(一)发病原因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二)发病机制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组织水肿使胆囊壁增厚,全层间有淋巴细胞浸润,胆囊内含黏液性物,可见沉淀物、胆沙或结石;重者肌层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胆囊壁瘢痕化,胆囊管被纤维性肿块梗阻。其胆汁的细菌培养往往阴性。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1)代谢紊乱:由于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而引起轻度炎症,其中约有半数可有胆固醇结石之形成。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2)感染:细菌可来自肠道和胆道,上行至胆囊;在败血症时,细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约1/3患者的胆汁培养有细菌生长。慢性胆囊炎亦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约15%的患者既往有肝炎史。真菌、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慢性胆囊炎。
(3)运动功能障碍:胆道运动和(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可逐渐演变为器质性病变。又如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胆囊张力和动力变异,排空时间延长,胆囊增大,渐渐出现胆囊壁纤维化、增厚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4)血管因素:由于胆囊壁血管病变可导致胆囊黏膜损害,胆囊浓缩功能减低或丧失,终致胆囊壁纤维化。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可正常大小或较小,甚至如拇指端大。胆囊壁增厚呈灰白色,囊腔结石可为一枚或多枚,甚或充满整个胆囊,黏膜呈细颗粒状或仍较光滑但有胆石印痕。胆囊底或体部可见憩室内含胆汁。镜下见胆囊黏膜扁平、萎缩且显著纤维化,肌层肥厚;炎细胞数少,只有少许淋巴浆细胞及巨噬细胞,也可见肉芽肿性异物巨细胞反应,巨细胞内有胆固醇结晶,胆囊壁血管可有闭塞性末梢动脉炎。瓷瓶样胆囊的胆囊癌发生率较高,有其病理意义。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病初时,由于急性胆囊炎和梗阻,胆汁通过溃疡面进入间质或破裂Aschoff-Rokitanky(阿孝夫-罗基坦斯基)窦,吞噬集中在炎症的部位,消化脂质形成大、圆、苍白的黄色瘤细胞,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破坏性炎症。肉眼见胆囊壁有黄色肿块,胆囊壁增厚,并与邻近器官粘连;胆囊可有穿孔,与胃肠道形成瘘,外观难与胆囊癌区分。
什么是胆囊炎
和成人胆囊炎一样,小儿胆囊炎也有急性和慢性的,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两种。
胆结石堵塞胆总管引起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基本相同。主要有以下症状:
1.疼痛。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多发生在进食高脂食物后,多发生在夜间;右上腹一般性疼痛,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 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乃系 胆囊炎症刺激右膈神经末梢和腹壁周围神经所致。
2.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顽固或频繁,可造成脱水,虚脱和电解质紊乱,多见于结石或蛔虫梗阻胆囊管时。
3.畏寒、寒战、发热。轻型病例常有畏寒和低热;重型病例则可有寒战和高热,热度可达39℃以上,并可出现谵语、谵妄等精神症状。
4.黄疸。较少见,如有黄疸一般程度较轻,表示感染经淋巴管蔓延到了肝脏,造成了肝损害,或炎症已侵犯胆总管。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是,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 ;右下肩胛区疼痛;进食高脂或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相交替的特点,急性 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症状同,缓解期有时可无任何症状。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营养饮食治疗、西医药物治疗、西医手术治疗、中医外用治疗、中医内服治疗三种。 当孩子患了胆囊炎后,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太小,手术治疗会对孩子的健康不利,无论是急性 还是慢性胆囊炎,目前皆以切除胆囊疗的效最好。
胆囊炎患病原因都有什么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即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发现,占所有胆囊病变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而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少见,系由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而成。
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呢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部分胆囊结石病人,由于胆囊炎症的反复发作,胆囊壁逐渐产生炎症增生、纤维化,以后慢慢形成疤痕。如此反复发作,胆囊逐渐萎缩,甚至紧贴于胆结石上,完全失去收缩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硬化萎缩性皱缩胆囊”。
部分胆囊结石病人,由于胆囊炎症的反复发作,胆囊壁逐渐产生炎症增生、纤维化,以后慢慢形成疤痕。如此反复发作,胆囊逐渐萎缩,甚至紧贴于胆结石上,完全失去收缩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硬化萎缩性皱缩胆囊”。它实际上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长期发作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石性胆囊炎。
萎缩后的胆囊壁变厚,从正常的1~2毫米增至5—6毫米,甚至可达1厘米。胆囊失去弹性,胆囊变硬且小,有的不及原来的一半大。胆囊失去原来那种呈淡蓝色、薄薄的囊状形态,它与胆管、十二指肠或部分结石紧密粘连在一起,里面紧紧地包裹着一堆结石。结石之间既无空隙,也无胆汁。
萎缩性胆囊炎病人常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平时也隐隐作痛,并有胃纳差、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状。B超检查见胆囊体积很小,直径不超过3—4厘米,壁厚,无收缩功能,口服胆囊造影剂检查时,胆囊多不能显影。
慢性胆囊炎有什么危害
慢性胆囊炎有什么危害?慢性胆囊炎系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大多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85%~95%,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在老年人,可无临床症状,称无症状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患者通常有气胀、嗳气以及厌食油腻现象,饱食以后常感上腹部不适,且不像十二指肠溃疡在食后可减轻疼痛。患者常感有右肩胛骨下、右季肋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或冷水浴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隐痛不适,患者很少运动,体重常有所减轻。
慢性胆囊炎有什么危害?
1、引发胆囊癌:当胆囊结石合并感染时,细菌作用于胆汁,会产生强烈的致癌物质,能够诱发胆囊癌。
2、引发胆绞痛:患者进食油腻的食物后,胆囊结石容易卡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结石一旦嵌顿,胆汁流不出去,使胆囊内的压力升高,胆囊膨胀,胆囊会加强收缩,因此会产生了剧烈的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