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豆苗
如何挑选豆苗
如何挑选豆苗
以茎精叶大、新鲜肥嫩的为最优.
豆苗的制作技巧
做一碟凉拌黑豆苗,可以当作晚上的减肥餐了,美味又营养。
豆苗的保存方法
不宜久放,宜现买现吃。
豆苗的适合体质
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暑热消渴者,患有疮疥之人士食用,亦裨益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者亦有裨益。
豆腐豆苗蛋花汤做法步骤
1.准备好所用食材。
2.把豆苗摘洗干净。
3.豆腐切成小块。
4.鸡蛋加入香油打散。
5.把豆腐放入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6.大火烧开,转小火烧至5分钟。勾入薄芡。
7.烧开后,沿着锅边慢慢的倒入蛋液。加入盐和鸡精调味。
8.把洗净的豆苗铺在碗底。
9.趁热把豆腐汤倒入碗中即可。
怎么挑选豆腐
乳白色或微黄色为佳。
从色泽.上鉴别,优质豆腐呈均匀的乳白色或微黄色,稍有光泽;豆腐块形完整,软硬适度,富有一定的弹性,质地细嫩,结构均匀,无杂质,具有豆腐特有的香味,口感细腻鲜嫩,味道纯正清香。次质豆腐有豆腥味、馊味等不良气味或其他外来气味,口感粗糙。劣质豆腐块形不完整,触之易碎,无弹性,有杂质,表面发黏,用水洗冲后仍然黏手。
如何挑选豆腐
第一,豆腐的颜色应该略带点微黄,如果过于死白,有可能添加了漂白剂,不宜选购;
第二,好的盒装内酯豆腐在盒内无空隙,表面平整,无气泡,不出水,拿在手里摇时无晃动感,开盒可闻到少许豆香气;
第三,豆腐本身是高蛋白质的食品,很容易腐败,最好到有良好冷藏设备的场所选购;
第四,买回家后,应立刻浸泡于水中,并放入冰箱冷藏,烹调前取出并在4小时内制作,以保持新鲜。
如何挑选豆芽菜
一、闻豆芽上的气味:
健康的豆芽闻起来很清爽,而有“尿素”味道的豆芽是不正常的。
二、看豆芽身:
自然培育的豆芽芽身挺直稍细,芽脚不软、脆嫩、光泽白,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芽身粗壮发水,色泽灰白。
三、看豆芽根:
自然培育的豆芽,根须发育良好,无烂根、烂尖现象,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根短、少根或无根。
四、看豆粒:
自然培育的豆芽,豆粒正常,而用化肥浸泡过的豆芽豆粒发蓝。
五、要把豆芽掐开看水分,健康的豆芽水分比较大。
民以食为天,但是我们一定要保证饮食的质量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上面就是对什么样的豆芽菜好的介绍,这样喜欢吃豆芽菜的朋友能够买到更加让口感得到满足的食物了,并且还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价值。
豆苗的选购技巧
豆苗的选购技巧:
购买豆苗时最好挑选大叶茎直,新鲜肥嫩的品种,以叶身幼嫩,叶色青绿呈小巧形状为佳。切记不可选择根部发黑,嫩芽萎蔫,不新鲜的豆苗,这样的豆苗不仅口感欠佳,它的营养成分也是大打折扣的。
因豆苗叶子含有较多的水分,故不宜保存,建议现买现食,或者控干表面的水分,放入打洞的保鲜袋存入冰箱冷藏。
吃的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在家动动手也可以吃上豆苗啦。种植方法是:挑选当年的豌豆,将豌豆浸泡24小时。泡好的豌豆平铺在网筛底部,豆子上铺一块湿布,然后放置在避阴的地方。当豆子发芽后,取下布,每天喷水4次左右。豆苗长到可食用的时候就可以收割了。
如何挑选豆皮
“地里长出来的肉”当我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多半人都知道说的是——大豆。我们都知道大豆对人体提供了优质的蛋白质。
干豆皮呢是非发酵豆制品。当然也离不开豆浆啦!在北方这种食物可能大家接触不多。
干豆皮就是大豆磨浆煮沸后挑起面上的一层油皮晾干后的产物。它的水份含量小于8%,它的营养素得到浓缩,且易于保存。
大豆也是植物性蛋白质质量和数量的最佳作物之一,含量达35%以上,而且赖氨酸含量丰富,与谷类食物搭配食用,可以提高蛋白质质量。大豆蛋白是我国传统的膳食获取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大豆中脂肪含量为15%~20%,因而它常被用作食用油脂的原料。大豆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高达85%,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50%,油酸含量达30%以上,还含有少量亚麻酸,这些脂肪酸均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大豆含有的磷脂,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神经活动有重要作用,还可以促进肝脏的脂肪代谢,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我们简要的把大豆的营养描述了一下。
那我们怎样来挑选干豆皮呢?分三部来挑选
一、看表面:优质的干豆皮它的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的褶皱,厚薄不均。它的颜色近似大豆本色,而且表面还有些许油分,用手抚摸还会留有轻微的油脂在手上。另外,把它凑到鼻子前闻还会有豆子本身的豆腥味。
如果有添加物的干豆皮呢?它的表面较光
二、泡发:优质的干豆皮,泡发后的颜色有点像乳胶手套的淡黄色,而且褶皱不会消失,整个豆皮富有弹性,用手可以提起来而不会碎、烂。
有添加物的干豆皮,泡发后颜色更淡,没有弹性,用手一提就会烂掉。
三、品口感:优质的干豆皮煮的时候不会碎、糟、吃起来也有弹性,还有软糯劲,吃的同时还是有点点的豆腥味。口感非常好,让人吃了还想着不会忘记。
有添加物的干豆皮,它不经煮,一煮就碎、糟,根本不成形,而且像豆渣一样吸附在其它食物上,即不美观又不好吃。
建议:吃豆皮就要挑选健康的;干豆皮适宜一年四季食用。
如何挑选豆渣
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食物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饮食总是要求非常高,所以在购买食材的时候也是会仔细的挑选,下面一起看一下什么样的豆渣好。
与豆子有关,还与豆渣过滤时候挤压程度有关,豆渣内蛋白质含量越高,口感越好。
当今生活中食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去挑选,这样才能保证吃起来更加的美味,上面就是对什么样的豆渣好的介绍,朋友们在购买的时候就能够得去挑选自己喜欢的美食了。
怎样挑选豆角
外表; 大家要选择外表没有斑点,总体感觉很平整的豆角,这种的吃起来很好吃,有的豆角外表有裂口的虽然很小但也会破坏里面的成分的。外面如果很蔫的豆角是存放很久的了,吃起来没有新鲜的有水分。
豆角弦;大家可以当场掐一下豆角的弦,如果很容易弦就下来了,并且还不是很粗的弦那么就是嫩豆角了。时间久了一打手就会知道是不是老豆角的。
豆角豆;从豆的大小上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来那些是嫩豆角,一般椭圆大小的就是合适的豆角了。而那种豆角豆鼓起很大的就是老豆角了,有些爱吃豆的朋友可以专门挑选这种老豆角。图片中的豆角就是很好吃的嫩豆角。
颜色; 从颜色上看,当然是绿色的那种很新鲜了,有的豆角上有黄色的部分,那是很老的豆角了,就不要在买了。老豆角的皮很厚嚼还不愿意烂。
豆角的分量;有的存放时间很长的豆角会变的很轻,一拿以来根本感觉不到它的重量,这种的豆角既没有营养口感也不怎么的好。大家可以用手掂量一下的。差不多的就可以。
如何挑选豆粕
大豆在中国 、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用于人类和动物食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豆粕系指大豆采油过的残渣经过适度加热、干燥、粉碎。大豆粕是鸡、猪、牛适口性良好的蛋白质源。大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约 40-50%,其消化率高达75%~92%。豆粕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粗蛋白含量 。豆粕的粗蛋白含量一般为 40 -50% 这在所有的购买合同中都有说明 还很重要的是豆粕的水分 、粗纤维 、灰分、粗脂肪等的含量。
尿素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销售商出售时标明的粗蛋白含量若与客户收货时的粗蛋白分析值不相符合 ,购销之间就会发生争议。 一批豆粕通常都经过不止一家实验室的分析。
这些实验室可能分别代表加工企业 、调查公司 、饲料厂等等, 许多时候还在大学和官方实验室中进行分析 。对质量不均一的一批货中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时 得出的关于这一批货的质量数据会出现误差 。这常被看作是买主分析结果和卖主分析结果不相符合的原因 ,不同的实验室, 即使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所得的结果也会有差异, 产生实验室误差的常见原因包括 :技术不良、 没有测定和报告水分含量 、缺乏合格的参照标准等等 。
从加工工艺上来看分两种:一种是去除大豆的表皮物质之后的豆粕叫去皮豆粕。另一种是没有去除大豆表皮物质的豆粕,叫不去皮豆粕或普通豆粕。大豆中蛋白含量是固定的。豆皮中部含有蛋白,所以,去掉豆皮以后,能够提高豆粕的蛋白含量。没有去皮的豆粕,蛋白质含量有可能在 44%以上,或可能在 44%以下,但是不稳定,尿素酶也很不稳定。
分级
一般蛋白含量 44%以上的属一级豆粕;蛋白含量在 42%~44%之间属于二级豆粕;蛋白含量一般都在 46%以上属高蛋白豆粕。
2、豆粕的质量指标及影响因素
2.1豆粕的外观质量及影响因素
2.1.1粒度
大豆粕粒度是指大豆粕中存在的结构尺寸不同的颗粒。虽然国标中未对豆粕粒度作具体要求,但是豆粕作为一种商品其颗粒大小对其交易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要求豆粕的形状有松散的颗粒状或片状。过碎过细或大的粕团都不受喜欢。导致豆粕过碎过细的因素主要有:大豆水分低;破碎粒度小;坯片薄;在蒸脱机内蒸炒时间长;豆粕水分低。大豆粕结块是大豆一次浸出生产中常见现象。结块的豆粕其水分、残溶、残油和尿素酶含量都比正常粕高出许多,其危害一是降低了豆粕的饲用价值,二是不便于饲料厂家的贮存和加工利用。导致豆粕结块的主要因素有:大豆的水分高;未成熟及未脱离后熟期的大豆用于制油;坯片入浸水分大;浸出温度低;直接水蒸汽质量差;蒸烘时间不足;料层太高等。此外,高温、高水分豆粕在粕库堆积贮存期间,极易结成大块,严重时还会生霉变质,直至失去饲用价值。
2.1.2色泽
正常的大豆粕应具有豆粕本身固有的黄白色至黄褐色。当加工陈化、赤热、霉变大豆时,或蒸烘时间太长时,则豆粕颜色较深直至红褐色。当加工未成熟大豆或青豆较多时,则豆粕呈青绿色,外观较差;当直接水蒸汽质量较差或蒸脱时间较短时,则豆粕发白。
2.1.3气味
正常大豆粕应具有其固有的气味,无异味。当加工赤热、霉变大豆时,豆粕常有哈喇的气味;当残溶和尿素酶超标时,豆粕常有较重的溶剂味和豆腥味。此外,有些企业为实现创收,常把水化油脚和废漂土掺合到豆粕中。酸败的水化油脚会使豆粕产生一种不适口的气味而废漂土则加重了粕的色泽。此创收方法应当禁止。
2.2蛋白质含量及影响因素
蛋白质含量是豆粕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豆粕的饲用价值。
豆粕中含蛋白质40-50%左右,赖氨酸 2.5%~3.0%,色氨酸 0.6%~0.7%,蛋氨酸 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较少,仅 0.2~0.4毫克 /千克,流胺素、核黄素各 3~6毫克 /千克,烟酸 15~30毫克 /千克,胆碱 2200~2800毫克 /千克。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主要是二糖 三糖 四糖 淀粉 矿物质含量低 钙少磷多维生素 A、维生素 B、维生素 B2较少。
豆粕的蛋白质含量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大豆原料本身的蛋白质含量;二是大豆的预处理工艺。如采用脱皮工艺技术所产豆粕要比普通工艺所产豆粕蛋白质含量高7-8% ;三是粕中水分、粗脂肪对蛋白质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2.3水分含量及影响因素
水分含量是豆粕的又一重要指标。当粕中水分超过了允许值后,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而且还不便于长期贮存。但水分太低粕焦碎易燃。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多数浸油厂所产豆粕水分偏高。这一问题在冬季更为突出。影响豆粕水分的主要因素有:豆坯的入浸水分,浸出器的工作温度,直接水蒸汽的质量,蒸脱机的结构,脱溶层的高度以及出粕输送方式等。如直接水蒸汽带水,浸出器工作温度较低,脱溶层料层较高,则豆粕水分偏高。
2.4 尿素酶活性及影响因素
生大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尤其是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胰蛋白酶Tripsin Inhibitor,TI) ,它的活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单胃动物对大豆粕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当猪、禽饲喂生豆粕后,会引起拉稀,从而影响增重和产蛋率;对于犊牛、仔猪则会引起严重腹泻,增重缓慢,甚至死亡,而豆粕中的尿素酶(UA)亦能抑制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的消化、吸收。由于豆粕中的(TI) 含量与(U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用二者在高温、高湿及高压条件下以相同的速率受到破坏,因此常以尿素酶活性来表示大豆粕中抗胰蛋白酶等抗营养因子的破坏程度。尿素酶活性高,则说明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没有受到有效破坏,豆粕没有熟化;但尿素酶活性并非越低越好。脲酶活性太低,说明豆粕受热过度,豆粕中的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将因受热过度而遭破坏,并发生美拉德反应使豆粕的营养价值进一步降低。
(美拉德反应又称为“非酶棕色化反应”,是法国化学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所谓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多肽)间的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所以又称羰胺反应。)
由此可见,在大豆压榨过程中合理控制脲酶活性是大豆浸油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尿素酶活性含量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生产工艺,如采用预榨—浸出生产工艺和膨化—浸出生产工艺,则尿素酶含量较少;二是脱溶时间,因为湿热的联合作用是钝化尿素酶的重要条件,因此延长蒸脱时间可降低粕中尿素酶含量;三是大豆的软化,烘干、水蒸汽质量都对尿素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如何挑选豆豉
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全国各地均产。晒干,生用。豉有淡咸二种,淡者入药,故名淡豆豉,又名香豉(《伤寒论》)。《名医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急,两脚疼冷。”现代研究,淡豆豉含脂肪、蛋白质和酶类等成分,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有健胃、助消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