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白术的食用方法
炒白术的食用方法
1、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
於术(酒浸,九蒸九晒)500克,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500克,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10~15克。
2、治脾虚胀满
白术100克,橘皮200克。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
3、治痞,消食强胃
枳实(麸炒黄色)50克,白术100克。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4、服食滋补,止久泄痢
上好白术500克,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
6、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
生白术好还是炒白术好
两者各有好处。
生白术是由白术去除杂质后用水浸泡而成,然后再冲洗、切片、干燥,主要的功效是健脾、通便,而炒白术主要是由炒制而成,性更加的热,所以主要功效是除湿燥,两者各有用处,主要是看需求,如果是脾胃不好的人,可以优先选用生白术,如果是湿气重的人,可以选择炒白术。
白术炒与不炒的区别
生白术
生白术是白术通过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经捞出,润透,切片,晒干制成。
炒白术
有的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有的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制成;还有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制成。
功效
白术和炒白术的功效主要是燥湿利水、补益脾气,不过炒白术还具有燥湿利水、补益脾气、安胎、敛汗的功效,而且炒白术相对于白术,其燥湿利水的功效相对要强。
主治
炒白术通常是用来治疗脾虚泄泻、食少、自汗、水肿、胎动不安等病症。
生白术更多的功效是可以延缓衰老,还可以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还有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中通过对于脾胃的滋养可以提高人体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于抵抗疾病,保护肝脏都是有好处的。
但无论是炒白术还是生白术,患者在使用时都需要经过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对症服用,不可私自乱服,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
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概念
其实,白术与炒白术虽然在原材料上是一样的,但是炒白术是经过了一定的炮制方法,所以在用途上,功能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用法
生白术:将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片,晒干。生白术长于健脾通便。生白术用于通便时,入煎剂可用到每天30克,常与枳实同用。
炒白术:又名炙白术,先将一份麸皮撒于热锅内,等有烟冒出时,再将10份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炒白术善于燥湿。
白术和炒白术的区别:功能
炒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所以,麸炒白术一般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食少胀满倦怠乏力,表虚自汗。
白术原本就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糖、抗凝血、抗肿瘤等作用。由于白术有延缓老年肾脏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龄的肾脏结构有明显改善。
白术的种类
1.生白术,即将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片,晒干。生白术长于健脾、通便。生白术用于通便时,入煎剂可用到每天30克,常与枳实同用。
2.炒白术,又名炙白术,先将一份麸皮撒于热锅内,等有烟冒出时,再将十份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炒白术善于燥湿。
3.焦白术,又名焦术、白术炭,即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焦白术以温化寒湿,收敛止泻为优。
4.土炒白术,取一份灶心土(伏龙肝)研为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五份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土炒白术以健脾和胃、止泻止呕为着。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1.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
2.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
对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等症状也有好处。
炒白术的做法大全
炒白术与生白术虽然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一样,但是经过了不同的方法炮制过后,所具有的功效是不一样的哦,所以医学上也会根据不同的症状使用不同的白术。那么炒白术是怎么炒的?有几种炒法?
一、炒白术(也就是麸炒白术)
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等到烟冒出来时,将白术片倒入锅里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就可以了。
注意: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10斤
二、土炒白术
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就可以啦。
简单的炒白术,却有着不简单的功效哦!
三种人不能吃白术 去湿气用生白术还是炒白术
炒白术的祛湿效果要比生白术好。
炒白术与生白术其实是属于一种药材,它们大体的治疗方向是一致的,但由于它们炮制的方法有所不同,从而也使得他们治疗方向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了,在中医临床上炒白术主要用于因体内湿气过重而引起的脾虚体乏,盗汗,小肚发胀且难以消除,特别是因为湿邪过重所导致的倦怠乏力,而生白术主要更偏向于健脾消肿,服后效果以炒白术更显著,建议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对症下药。
白术是热性还是凉性 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炒白术具有利尿作用,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的情况,同时还有助于减轻血液循环的压力,促进身体恢复正常的代谢水平。
如果是湿气重的人,可以适当的食用炒白术,因为炒白术是性温的食物,而且具有健脾的效果,脾是化湿气的重要脏器,健脾有助于化解湿气,缓解湿气过重的情况。
白术入脾胃经,具有补脾胃的作用,对于脾虚的情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利于治疗脾气虚弱以及对于脾胃气虚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者腹胀的症状,所以如果是脾虚的人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炒白术。
脾虚生白术还是炒白术
建议选择生白术。
生白术是由白术去除杂质后用水浸泡而成,然后再冲洗、切片、干燥,主要的功效是健脾、通便,而炒白术主要是由炒制而成,性更加的热,所以主要功效是除湿燥,两者各有用处,如果要改善脾虚的情况,建议最好选择生白术,因为生白术对于脾胃更具有效果,有利于补脾虚,缓解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情况,同时还有利于提高食欲,所以有脾虚状况的人,可以适当的食用白术。
炒白术与白术的区别
其实,白术与炒白术虽然在原材料上是一样的,但是炒白术是经过了一定的炮制方法,所以在用途上,功能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白术的用法以及功能如下:将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片,晒干。白术长于健脾通便。白术用于通便时,入煎剂可用到每天30克,常与枳实同用。
而炒白术的用法以及功能如下:又名炙白术,先将一份麸皮撒于热锅内,等有烟冒出时,再将10份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炒白术善于燥湿。
通过上述做法、用法以及功能的介绍,相信你已经很清楚了炒白术与白术的区别了吧?
白带多吃什么食物调理 白术猪肚汤
鲜猪肚半个,炒白术30克。猪肚里面的脏东西弄干净,多用几次面粉来清洗猪肚,再将洗净的土炒白术装入公猪肚中,扎紧,再放主锅中,炖至猪肚酥烂,去掉白术挑,再食用。
作用: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治疗白带增多。
白术祛斑有危害吗 白术祛斑的副作用
白术在祛斑时多为醋泡白术,食醋具有酸性,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在长期食用或者皮肤在食醋中浸泡的时间过久都会造成皮肤的破损,引起皮肤出现死皮、蜕皮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引起皮炎。
白术中含有的植物成分比较复杂多样,部分人群对白术有过敏反应,在用白术祛斑或者在用报数面膜时会引起皮肤过敏,出现红疹等症状。
炒白术的副作用
通常人们都说,是药三分毒。很多的中药材都必须在中医的指导下按量服用,乱用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既然,白术也是药,那么炒白术有副作用吗?副作用有哪些?
根据医书有记载的,炒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多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状。
通过多次的实验证明了炒白术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试验:
大鼠每日灌服煎剂0.5g/kg,共1-2月,未见任何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在用药14天后,有中等度白细胞减少,主要是淋巴细胞减少;服药2月,有轻度贫血,脑、心肌及肝组织无任何变化。某些动物个别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轻度颗粒变性,肾小球则无任何改变。
所以,这也只是长期服用较多的白术才会产生的后果,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是不可能会摄入这么多的量的,但是也不能乱用!因为它还需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会用不一样的用法用量。
炒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1.利尿作用
炒白术具有利尿作用,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的情况,同时还有助于减轻血液循环的压力,促进身体恢复正常的代谢水平。
2.除湿气
如果是湿气重的人,可以适当的食用炒白术,因为炒白术是性温的食物,而且具有健脾的效果,脾是化湿气的重要脏器,健脾有助于化解湿气,缓解湿气过重的情况。
3.健脾养胃
白术入脾胃经,具有补脾胃的作用,对于脾虚的情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利于治疗脾气虚弱以及对于脾胃气虚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者腹胀的症状,所以如果是脾虚的人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炒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