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的实验检查
低血糖症的实验检查
( 一 ) 血浆胰岛素测定低血糖发作时 , 应同时测定血浆葡萄糖、胰岛素和 c- 肤水平,以证实有无胰岛素和 c- 肤不适当分泌过多。若低血糖明确而血浆胰岛素值≥ 36pmol/l(6mu/l)[ 免疫荧光技术≥ 18pmol/l(3mu/l)] ,则可疑及有胰岛素介导的低血糖症。若没有药物应用史,没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没有特殊激素缺乏,也无非 b 细胞肿瘤依据者,应考虑其为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时胰岛素分泌不降低,血浆胰岛素、 c- 肽和胰岛素原水平仍然偏高,见于胰岛素瘤。可参考 marks 和 teale 诊断标准:血糖 <3.0mmol/l(<54mg/ dl) ,胰岛素 >30pmol/l(>5mu/l) , c – 肽 >300pmol/l(>900pg/ml) ,胰岛素原 >20pmol/l 。胰岛素 prmol/l 比 c- 肽 pmol/l 的比值约为 0.2 。非胰岛素介导低血糖症时,血浆胰岛素水平应≤ 30pmol/l 。胰岛素瘤患者血浆胰岛素原比总胰岛素值应大于 20% ,可达自 30%~90% ,说明肿瘤可分泌较多胰岛素原,但一般不作为。
( 二 ) 48~72 小时饥饿测试 应在严密观察下进行,开始及每 6 小时测血糖、胰岛素、 c- 肽,若血糖≤ 3.3mmol/l ,应将取血标本改为 1~ 小时一次。若有低血糖症状或血糖≤ 3.0mmol/l 即可终止试验,但应先取血标本,测定血糖、胰岛素、 c 肽和β - 羟丁酸浓度 ( 必要时测皮质醇和生长激素 ) 。然后静脉推注胰升糖素 1mg ,每 10 分钟测血糖,共 3 次。胰岛素介导低血糖症的血浆β - 羟丁酸浓度应 <2.7 mmol/l ;若不是由胰岛素介导的低血糖症,则见酮体形成增加而β - 短丁酸浓度升高。饥饿试验期应鼓励患者活动,可饮不含糖和热卡的 饮料,以便促发低血糖症。
( 三 ) 胰升糖素兴奋试验 静脉推注 1mg 后,每 5 分钟测血浆胰岛素水平,共 3 次。若血浆胰岛素水平 >810pmol/l ,提示胰岛素瘤。仅半数患者可呈阳性反应,但也有非胰岛素瘤 患者呈现高胰岛素血症 ( 假阳性结果 )。
低血糖应该如何进行预防
1、临床上以药物性低血糖多见。糖尿病病人以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治疗者,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应逐渐加量,避免加量过快,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按时进餐,亦应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期,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应熟知此反应,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以免发生胰岛素剂量调节上的错误。
2、对老年人用降糖药剂量需谨慎。对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在应用时更应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当一旦发生,症状很严重,应立即静脉输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观察72小时,并不断监测血糖浓度,及时调整治疗。
3、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例如水杨酸制剂,磺胺药,保泰松,氯霉素,胍乙定,利血平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应,因此,在使用增强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予注意,以免出现低血糖症。
4、对怀疑B细胞瘤者,应尽早进行饥饿实验和运动实验诱发,测定血浆胰岛素C肽浓度,并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预防低血糖症的发作。
5、对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病人说明疾病的本质,给予精神分析和安慰工作,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饮食结构适当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减少糖量,小量多餐,进较干食物,避免饥饿,此外,在食物中加入纤维(非吸收性碳水化合物如果胶)有一定帮助,也可试用小剂量的抗焦虑安定药等。
6、因乙醇可阻碍肝糖异生并促进胰岛素分泌,常在进食很少而过度饮酒后8~12h发生,所以要避免大量饮酒,尤其是进食较少者,由于摄入果糖,半乳糖或亮氨酸激发的低血糖症,预防方法是限制或阻止这些物质的摄入。
7、对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伴有或不伴有迷走神经切除的幽门成形术者,进食后食物迅速进入小肠,结果导致食物的迅速吸收,促进胰岛素过早分泌,引起低血糖,因此应避免进流质及快速进食,应多次,少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8、Addison病,腺垂体功能低减,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对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特别敏感,易致低血糖症,应特别注意。
通过上边介绍的8种情况,我们知道了低血糖应该如何进行预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结构,切莫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低血糖。并且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及时治疗。不要粗心大意,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低血糖症状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
低血糖发生后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发生低血糖症候群,此为低血糖的代偿性反应,患者有面色苍白,心悸,肢冷,冷汗,手颤,腿软,周身乏力,头昏,眼花,饥饿感,恐慌与焦虑等,进食后缓解。
2、意识障碍症状
大脑皮层受抑制,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减退,嗜睡,多汗,震颤,记忆力受损,头痛,淡漠,抑郁,梦样状态,严重时痴呆,有些人可有奇异行为等,这些神经精神症状常被误认为精神错乱症。
癫痫和低血糖症状的区别
大家都是到如果缺钙或者低血糖都会出现身体某部位抽搐的情况发生,但是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将癫痫与这些抽搐混淆结果当真正诊断为癫痫的时候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对此,单位的老同事有些不解,心想,这癫痫发病时的表现怎么竟然跟我的低血糖那么像呢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糖症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抽搐。当血糖水平低于2mmoi/l时可产生局部癫痫样抽搐或四肢强制发作,伴有意识丧失,与癫痫发作类似,发作多在清晨或夜间。与癫痫的区别在于低血糖患者发生前有一系列前驱症状。如心悸、倦怠、乏力、出汗、眩晕、饥饿、恶心、手震颤、复视、烦燥不安、意识朦胧等。
低血糖发作时常伴有心动过速、全身出汗、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典型癫痫发作无上述症状,多突然发病,血糖値正常。低血糖症服用含糖食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能够缓解,而癫痛患者服用含糖类食物无效。
癫痫和低血糖症状的区别:实验室检测血糖及糖耐量可确诊低血糖症,最常引起低血糖症的疾病有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等。如果低血糖症反作引起脑损害时,也可能发展为真正的癫痫。
酒精中毒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清乙醇浓度:急性中毒时呼气中乙醇浓度与血清乙醇浓度相当。
2、动脉血气分析:急性中毒时可见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3、血清电解质浓度:急慢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钾、低血镁和低血钙。
4、血清葡萄糖浓度 :急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糖症。
5、肝功能检查:慢性肝病时可见肝功能异常。
6、心电图检查:可见心律失常如心肌损害。
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低血糖的症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
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是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低血糖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病史
1、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临床最常见,症状轻重与药物剂量或病情轻重有关,合并有植物神经损害者可无交感神经受刺激表现,常以低血糖脑病为主要表现。但有特殊病史可供鉴别。
2、非糖尿病者中以功能性(餐后、反应性)低血糖最常见,低血糖症发作病史可较长,但症状轻、持续时间短,常在餐后2-4h发作,虽多次发作但无进行性加重,无昏迷病史。部分患者有胃肠手术史。如低血糖症病史较久,进行性加重,常在空腹期或运动后发作,以脑功能障碍为主,多为器质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是器质性低血糖症中最常见病因。
应详细询问有无肝病史、内分泌疾病史、饮食情况及饮酒史、慢性消耗性病史(肿瘤、结核史、长期发热等)、胃肠疾病及手术史等。
二、体格检查
详细的体格检查是病因诊断的又一主要线索。体态较胖的中年女性应注意功能性低血糖症。如为向心脏肥胖伴多毛、痤疮、紫纹应考虑皮质醇增多症。如体态消瘦、皮肤色素减少、毛发脱落、性腺及乳房萎缩常提示垂体功能低下;如体态消瘦、色素加深、低血压等又提示阿狄森病的可能。黏液性水肿体征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存在。肢端肥大症外貌提示垂体生长激素瘤的存在。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剧应除外嗜铬细胞瘤的存在。皮肤、淋巴结、胸腹部检查对肝源性低血糖、胰腺内或外肿瘤等的诊断常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上述我们了解了低血糖一般的检测方法,低血糖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检测方法,比如: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等,这样的疾病在一般出现症状后是特别明显的,所以说平时的时候根据症状就基本上可以确诊,在确诊后,一定要进行治疗或是生活当中的调理。
低血糖症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1.空腹血浆胰岛素和血糖测定 低血糖患者血浆葡萄糖<2.8mmol/L。非肥胖者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24μU/ml可认为是高胰岛素血症。然而有时空腹胰岛素值即使正常,相对血糖值已增高。当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血浆胰岛素应降至10μU/ml以下。血浆葡萄糖水平低于2.2mmol/L,胰岛素值将低于5μU/ml。如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0.3应怀疑有高胰岛素血症,如>0.4提示胰岛素瘤可能。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欲确定是否存在空腹低血糖,OGTT没有意义。如糖耐量试验延长至4~5小时,对于诊断餐后低血糖有一定价值。
3.血浆胰岛素原和C肽测定 正常血浆含有少量的胰岛素原,大部分胰岛素瘤患者血循环中胰岛素原水平增高。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原一般不超过免疫反应性胰岛素总量的22%,而85%以上的胰岛素瘤患者的胰岛素原所占百分比超过25%。
用RIA法测定的血浆胰岛素值称为免疫反应性胰岛素,这是因为胰岛素的多克隆抗体与胰岛素原等胰岛素类似物有交叉反应,再加上胰岛素的正常值较低,所以解释结果时要十分慎重。
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呈发作性,时间和频率随病因不同而异,症状千变万化。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
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是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低血糖症状
对于有低血糖的患者,这是不可怠慢的,症状也是很明显的,会出现眩晕,恶心,甚至身体虚脱,心慌等迹象伴随着的,在发现后及早的进行调理是很重要的,一般低血糖的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身体不适的表现,对于低血糖的患者来说要及早的进行改善的,避免导致其他的病症出现就不好了。
1,低血糖的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心慌的情况,而且还会伴随着饥饿的感觉,经常会伴随着软弱,而且还会手脚会有颤抖的情况,面色也变的很苍白,尤其是患者还会经常的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心率是比较快的,血压也会有轻度的升高的情况。
2,尤其是患者因为一些葡萄糖的供应不足的原因,那么会导致脑细胞有缺氧的情况,还会情敌的导致意识的障碍出现的,甚至还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出现的,一般初期的表现是精力不集中,甚至思维和语言都开始有迟钝的情况出现的,而且头晕,嗜睡,甚至看东西不清楚,都会伴随着的。
3,一部分的患者还会出现躁动,易怒,甚至精神时常出现的,尤其是病情一只都没有改善的情况,那么还会陷入昏迷,甚至体温也有降低出现的。
这些都是低血糖的一些表现的,在发现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改善的,尤其是有低血糖的患者,出门的时候最好带几个糖块,尤其是当出现头晕的问题后吃一个糖,能够暂时的缓解眩晕和不舒服的情况的。
尿毒症实验室检查
1、影象学检查
B超示双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回声增强;核素肾动态显象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核素骨扫描示肾性骨营养不良征;胸部X线可见肺淤血或肺水肿、心胸比例增大或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
2、肾活检可能有助于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病的诊断。
3、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尿比重下降或固定,尿蛋白阳性,有不同程度血尿和管型。
血常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压积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部分病人血三系细胞减少。
生化检查:GFR50~80ml/min,血尿素氮、肌酐正常,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50~20ml/min,血肌酐186~442μmol/L,尿素氮超过7。1mmol/L,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FR20~10ml/min,血肌酐451~707μmol/L,尿素氮17。9~28。6m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GFR小于10ml/min,血肌酐高于707μmol/L,尿素氮28。6mmol/L以上,为肾功能衰竭终末期。
尿毒症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看过了以上的文章介绍后,相信大家都能够有了非常好的了解了吧,做好了疾病的检查工作,就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治疗了,有效的保证对其的治疗效果,而且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上当受骗。
如何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
虽然低血糖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低血糖发作对人体身心健康,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损伤,甚至死亡,因此积极预防尤为重要。
临床上以药物性低血糖多见糖尿病病人以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治疗者,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应逐渐加量,避免加量过快
对老年用降糖药剂量需谨慎对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在应用时更应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当一旦发生,症状很严重,应立即静脉输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观察72小时,并不断监测血糖浓度,及时调整治疗。
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例如水杨酸制剂、磺胺药、保泰松、氯霉素、胍乙定、利血平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应。
对怀疑B细胞瘤者,应尽早进行饥饿实验和运动实验诱发,测定血浆胰岛素-C肽浓度,并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预防低血糖症的发作。
对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病人说明疾病的本质,给予精神分析和安慰工作。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饮食结构适当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减少糖量,小量多餐,进较干食物,避免饥饿。
低血糖应该如何预防
1.临床上以药物性低血糖多见 糖尿病病人以胰岛素、磺脲类药物治疗者,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应逐渐加量,避免加量过快。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按时进餐。亦应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期。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应熟知此反应,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注意Somogyi现象,以免发生胰岛素剂量调节上的错误。
2.对老年人用降糖药剂量需谨慎 对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在应用时更应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当一旦发生,症状很严重,应立即静脉输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观察72小时,并不断监测血糖浓度。及时调整治疗。
3.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例如水杨酸制剂、磺胺药、保泰松、氯霉素、胍乙定、利血平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应。因此,在使用增强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予注意,以免出现低血糖症。
4.对怀疑B细胞瘤者,应尽早进行饥饿实验和运动实验诱发,测定血浆胰岛素-C肽浓度,并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预防低血糖症的发作。
5.对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病人说明疾病的本质,给予精神分析和安慰工作。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饮食结构适当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减少糖量,小量多餐,进较干食物,避免饥饿。此外,在食物中加入纤维(非吸收性碳水化合物如果胶)有一定帮助。也可试用小剂量的抗焦虑安定药如地西泮(diazepam)等。
6.因乙醇可阻碍肝糖异生并促进胰岛素分泌,常在进食很少而过度饮酒后8~12h发生,所以要避免大量饮酒,尤其是进食较少者。由于摄入果糖、半乳糖或亮氨酸激发的低血糖症,预防方法是限制或阻止这些物质的摄入。
7.对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伴有或不伴有迷走神经切除的幽门成形术者,进食后食物迅速进入小肠,结果导致食物的迅速吸收,促进胰岛素过早分泌,引起低血糖。因此应避免进流质及快速进食。应多次、少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8.Addison病、腺垂体功能低减、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对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特别敏感,易致低血糖症,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