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补钙的剂量
孕期补钙的剂量
孕早期:800毫克/天孕早期是细胞分裂和器官初步发育形成期,孕妇钙的需求量与普通成年人需求量相同,孕妇无需额外补充钙质。但如果日常摄入钙质较少,可以每天喝250ml牛奶,多吃富有钙质的食物以及多晒太阳。孕中期:1000毫克/天胎宝宝快速生长期,摄入量增加。每天要喝500毫升牛奶或酸奶,对于不习惯喝奶的孕妈咪,每天可以补充500毫克左右的钙片,再吃一些虾皮、腐竹、黄豆以及绿叶蔬菜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一般可达到。同时进行一些户外运动,享受日光浴,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孕晚期:1200毫克/天随着胎宝宝的持续长大,对钙需求量进一步增多。每日喝500毫升牛奶或酸奶,补充500毫克钙片,再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才能达到需要的钙量。当然不要忘了每天的日照,冬天一般每天不少于1个小时,夏天则为半个小时左右,并且尽量避开上午10点—下午3点这段紫外线最强烈的阳光。
给小儿补钙当注意什么
我们知道,婴儿的营养主要来自乳类,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婴儿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钙34毫克,含磷15毫克,两者之比为2.4:1,这种比例最适合婴儿肠壁对钙的吸收。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发生缺钙或者佝偻病。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钙120毫克,含磷93毫克,从钙磷的绝对值来看,牛乳中的钙磷量确实比母乳为多,但是牛乳中的钙磷比例为1.2:1,这种比例是不符合婴儿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于肠壁对钙的吸收。临床观察也证实,牛乳喂养的婴儿容易发生缺钙或者佝偻病。有时候虽然一些家长给小儿吃了不少的钙剂,但是小儿缺钙的表现还是很明显,究其原因就是家长没有正确地掌握补钙的方法。那么,给小儿补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1、钙剂不可与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数含有草酸盐、磷酸盐等盐类,它们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多聚体而沉定,从而妨碍钙剂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与蔬菜一起烹制。
2、钙剂不可与油脂类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奶块,这不容易被肠道吸收,最终随大便排出体外。
3、补钙时间应适当掌握──由于奶制品当中的脂肪酸影响钙剂的吸收,因此补钙最好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
4、补钙应注意的适当剂量──通常2岁以下的小儿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岁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饮食,儿童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钙剂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须再额外补钙,以填补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钙剂。此外,人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可以控制钙剂的摄入量,如果体内钙剂充足,肠道吸收钙剂就会少一些,反之就会多一些,多余的钙也会随大小便排出体外。所以钙剂口服过多也不会发生中毒,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小儿服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钙剂的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剂的活动就会大打折扣了。如果钙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时增加了,并在生长的骨骼部位形成钙磷的沉积,使新骨不断生长壮大。临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维生素D制剂就是鱼肝油,如果在补钙的同时不补充鱼肝油的话,平时小儿又不晒太阳,就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而导致佝偻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每天400个国际单位,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
另外,学龄儿童也同样需要补充钙剂,但不是服药,而是通过一日三餐的食物补给。食物当中钙的来源很多,例如乳类、乳制品、藕粉、绿叶蔬菜、根茎类的植物、黄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浆,经常食用,钙剂就不会缺乏了。
宝宝补钙为什么还缺钙 补钙剂量不够
宝宝补钙还缺钙,可能是由于妈妈给宝宝服用钙的剂量不够导致,很多妈妈只知道给宝宝服用了钙,但却不知道吃了多少钙,导致宝宝出现补钙了还缺钙的情况,这不仅会不利于宝宝骨骼和牙齿的健康成长,还会让宝宝错过补钙的最佳时间。
补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钙剂不可与植物性的食物同吃
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数含有草酸盐、磷酸盐等盐类,它们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多聚体而沉定,从而妨碍钙剂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与蔬菜一起烹制。
2、钙剂不可与油脂类食物同吃
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奶块,这不容易被肠道吸收,终随大便排出体外。
3、补钙时间应适当掌握
由于牛奶中脂肪酸钙吸收的影响,所以好的钙是在两者之间布置的。
4、补钙应注意的适当剂量
通常2岁以下的小儿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岁每天需800—1000毫克。
按照正常的饮食,儿童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钙剂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须再额外补钙,以填补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钙剂。
此外,人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可以控制钙剂的摄入量,如果体内钙剂充足,肠道吸收钙剂就会少一些,反之就会多一些,多余的钙也会随大小便排出体外。所以钙剂口服过多也不会发生中毒,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小儿服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钙剂的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剂的活动就会大打折扣了。如果钙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时增加了,并在生长的骨骼部位形成钙磷的沉积,使新骨不断生长壮大。
临床上使用普遍的维生素D制剂就是鱼肝油,如果在补钙的同时不补充鱼肝油的话,平时小儿又不晒太阳,就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而导致佝偻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每天400个国际单位,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
另外,学龄儿童也同样需要补充钙剂,但不是服药,而是通过一日三餐的食物补给。食物当中钙的来源很多,例如乳类、乳制品、藕粉、绿叶蔬菜、根茎类的植物、黄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浆,经常食用,钙剂就不会缺乏了!
中年如何选择补钙产品
(1)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以及批号等
这几项内容是选购所有食用产品需要注意的基本内容。正规厂家出产的产品外包装上都会清晰显示出来。倘若字迹模糊就需要斟酌考虑了。另外如果是大批量的购置,还需注意购买生产日期近的产品,以预防放置时间过久而认为造成产品过期。
(2)钙片的体积
并不是每片钙含量越高就越好,在钙含量高的同时还要注意钙片自身的体积。由于孕期胎儿的长大,致使中下腹膨隆,胃向上抬起,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孕早期的妊娠反应也大大影响食欲。倘若体积过大,则易造成对胃肠的不良刺激。但如果补钙剂含量太低,一天需服十几片以上才能达到剂量,显然也是不妥当的。因此补钙剂量既要大,但钙片体积不易过大,这是选购补钙剂时应予以注意的。
(3)肠道刺激越小越好
有的钙剂服后其碱性太强、刺激胃部、中和了胃酸造成胃纳不佳应予避免。而有的钙剂服后胃肠道胀气、大便不通,加重了孕妇的便秘和不适,更要注意。一般来说D柠檬酸钙比较理想。因为它可在空腹时摄入,剂量大,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高,不会中和胃酸、不会引起胃肠胀气和便秘。
冬季宝宝易缺钙 科学补充促成长
冬季合理补钙 春季成长更快
那么,如何在冬季给宝宝有效补钙呢?对此,医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建议一,多晒太阳补维生素D。医生介绍道,每天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4点是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阳光中紫外线的A光最为丰富,能够有效促进钙磷的吸收。此外,晒太阳时要着重晒宝宝的四肢和背部。晒手腿能很好地驱除腿部寒气,让四肢骨骼更健壮;晒后背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但特别注意要避免阳光直射脸部及眼睛。每次晒太阳的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即可。如果不能保证宝宝时常晒太阳,家长可以给宝宝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
建议二,选对钙剂巧补充。有了维生素D,自然也少不了补钙的原材料。由于小宝宝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咀嚼食物等能力也不具备,因而给小宝宝补钙除了母乳和配方奶外,适当服用钙剂补充也很有必要。医生指出,为宝宝选择钙剂首先要注意口味,偏甜或者偏酸的口味虽然宝宝更容易接受,但却会伤害宝宝娇嫩的味蕾,为宝宝将来挑食、偏食,不爱喝水等留下隐患。因此给宝宝的钙剂最好选择接近母乳的淡奶口味;其次还要注意产品的剂量,宝宝的小胃容量有限,小剂量包装的钙剂更适合宝宝,不会对肠胃造成负担。符合以上特点的补钙产品才是妈妈们的最佳选择。例如从美国进口的迪巧小儿碳酸钙D3颗粒就是款专门为0-3岁宝宝量身设计的补钙产品。此外,新手妈妈们还要注意钙剂不要与奶类同服,中间需要间隔2-3个小时,以免影响钙剂的吸收效果。
孕妇补钙的最佳剂量
1、怀孕早期(0~12周)
(1)一般妊娠早期每日钙需要量为800毫克,这个时期的准妈妈如果每天能喝1-2袋奶(一袋奶250毫升约含260毫克的钙),那么额外补充1片迪巧——美国进口钙(300毫克钙)即可,不爱喝奶的则要吃2片迪巧——美国进口钙。
(2)在妊娠早期(0-12周),妈妈每天向胎儿提供的钙从0增加到50毫克。因此,准妈妈们最好在准备开始怀孕的时候就开始补钙,尤其是不爱吃奶制品和体质虚弱的女性更该提早行动。
2、怀孕中期(13~26周)
(1)为了更好地吸收钙质,孕妈妈还需要配合补钙做一些辅助工作,例如平时多晒太阳,充足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合成,提高钙的吸收率。同时,孕妇多活动骨关节,做肌肉抻拉练习,能够改善骨骼肌的营养状况,提高骨密度。
(2)孕妇补钙最迟不要超过怀孕20周,因为这个阶段是胎儿骨骼形成、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妊娠中期妈妈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到了1200毫克。
3、怀孕晚期(27周~足月)
妊娠晚期是宝宝蓄积骨量最多的时期,需要妈妈每天提供150-450毫克的钙,平均每天约350毫克。此时同样要做到坚持补钙,为自己和宝宝补足孕期最后阶段所需的钙。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晚期和哺乳期的妈妈每天应摄入1200毫克的钙,这样才能够保证妈妈和宝宝骨骼的“双赢”。
4、产后期
(1)产后妈妈补足钙,不仅有利于自身产后的快速恢复,更能提高乳汁的质量。因此,用母乳喂养宝宝的妈妈,必须摄取足量的钙。因为只有母亲获取充足的钙才能给宝宝提供高钙乳汁,否则母乳喂养的宝宝也会缺钙。
(2)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用乳汁来哺育初生的宝宝。健康的哺乳期妈妈,每100ml乳汁中含有约35mg的钙,因此妈妈每哺1000ml乳汁约会使母体丢失钙300-400mg,哺乳6个月的妈妈,大约需消耗骨骼中4-6%的钙。如果钙摄入不足,就会影响自身的骨骼健康。孕期补钙很重要,所以准妈妈们要遵循规律,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钙的吸收需要和维生素D结合,维生素D可帮助肠道钙的吸收、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和减少肾脏钙的排出。维生素D缺乏可使钙吸收率降至10%以下。如果孕妇维生素D充足,则有利于钙的吸收。因此,钙片中含有适量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非常重要。
儿补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钙剂不可与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数含有草酸盐、磷酸盐等盐类,它们可以和钙相结合生成多聚体而沉定,从而妨碍钙剂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与蔬菜一起烹制。
2、钙剂不可与油脂类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奶块,这不容易被肠道吸收,最终随大便排出体外。
3、补钙时间应适当掌握——由于奶制品当中的脂肪酸影响钙剂的吸收,因此补钙最好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
4、补钙应注意的适当剂量——通常2岁以下的小儿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岁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饮食,儿童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钙剂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须再额外补钙,以填补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钙剂。此外,人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可以控制钙剂的摄入量,如果体内钙剂充足,肠道吸收钙剂就会少一些,反之就会多一些,多余的钙也会随大小便排出体外。
所以钙剂口服过多也不会发生中毒,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小儿服用。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钙剂的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的参与,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剂的活动就会大打折扣了。如果钙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时增加了,并在生长的骨骼部位形成钙磷的沉积,使新骨不断生长壮大。临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维生素D制剂就是鱼肝油,如果在补钙的同时不补充鱼肝油的话,平时小儿又不晒太阳,就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而导致佝偻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每天400个国际单位,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另外,学龄儿童也同样需要补充钙剂,但不是服药,而是通过一日三餐的食物补给。食物当中钙的来源很多,例如乳类、乳制品、藕粉、绿叶蔬菜、根茎类的植物、黄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浆,经常食用,钙剂就不会缺乏了。
一周岁小孩缺钙怎么办
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构成人体的支架。0-3岁是宝宝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宝宝在这个阶段缺钙,就会直接影响到骨骼与牙齿的健康,进而影响到宝宝的发育状况。宝宝对钙的需求是随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的。那么,一岁宝宝缺钙怎么办?1岁宝宝每天需要约600-800毫克的钙质。对于1岁宝宝来说补钙更多样,除了可以服用钙剂之外,可通过食物补钙,宝宝的辅食含钙量也是需要重视的。一岁宝宝如何补钙?
1、选择淡口味钙剂
母乳或配方奶是宝宝这一时期的主要食物,奶味是最适合宝宝的味道。因此,不要给宝宝选择口味过于酸甜的钙,过重的味觉刺激或导致味蕾反应迟钝,宝宝会因此变得挑食偏食。经市场调研发现,淡口味补钙产品最受妈妈和宝宝的欢迎,因为其味道最易接受,让宝宝每天服用也不会厌倦。
2、选择小剂量补钙产品
剂量合理才能达到更好的补钙效果,对于一岁宝宝来说,胃容量还很小,剂量过大可能会刺激宝宝的小胃,增加胃负担,因此,建议家长选择针对宝宝设计的小剂量补钙产品。小剂量的补钙产品味冲服更方便,既可以让宝宝补充到充足的钙剂,还不会给宝宝的小胃造成负担。给宝宝补钙,家长要本着安全,合理,小剂量的原则为宝宝选择。
冬季宝宝补钙要点
冬天给孩子储存了足够的钙量,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补钙的时候只知道孩子吃了钙,而不知道该吃多少钙,到底吸收了多少。
补钙剂量不足不仅不利于孩子骨骼和牙齿的健康成长,还会让孩子错过补钙的最佳时间,无法为骨骼“储存”更多的钙。很多家长都会忽略这一个问题。研究显示,1岁以内的孩子每天至少需要补充300毫克的钙;1~4岁的儿童,每天需要400~500毫克的钙,7岁左右的学龄儿童需要600~800毫克的钙。
4岁以上的宝宝正处于体格发育的重要时期,单纯从饮食中摄取的钙并不能完全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所以除了食物补充也需要补充钙剂,给宝宝的成长加股劲。
选择钙剂时,应选择同时含有维生素D的产品,会让钙质更容易吸收,此外,如果同时富含铁、锌、铜等其他微量元素则更佳。在钙剂的选择上,建议选择一些国际化大品牌的儿童补钙产品,比如钙尔奇小添佳,它经过多年临床验证,更加安全。有巧克力、橙子味多重口味,也可根据孩子喜好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