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有哪些主要症状表现
肝昏迷有哪些主要症状表现
一、可表现为轻度地性格改变及行为异常;定向力、理解力相对减退等,如抑郁或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语、多动或行动迟缓;衣冠不整、随地大小便并可伴有扑翼样震颤,但脑电图检查为正常。
二、表现为性格及行为异常明显,昼睡夜醒、嗜睡和兴奋交替出现,言语不清、思维混乱,时间、地点、人的定向及语言书写发生障碍、可伴有阵发性抽搐、幻觉、恐惧及扑翼样震颤等昏迷前期的症状,脑电图检查显示异常。
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进入昏睡期,其表现为昏睡状态为主,可被唤醒但神志不清、出现幻觉及扑翼样震颤,检查病理反射阳性,脑电图显示异常。出现嗜睡,意识障碍,木僵及深度昏迷则提示门体性脑病逐渐进入晚期。
四、可表现为由浅昏迷逐渐转入深昏迷状态,呼吸慢而深,呼之不应、神志完全丧失,可伴有或无痛觉反射,扑翼样震颤消失,即提示门体性脑病已进入晚期,脑电图检查显示明显异常。
尿毒症昏迷的症状
早期症状: 精神不振、乏力、眩晕、头痛、表情淡漠、视力障碍等
晚期症状: 嗜睡、意识不清或先有烦躁不安、谵妄,最后转入昏迷。口中有尿臊味,呼吸深快,瞳孔缩小。
尿毒症昏迷症状诊断
1.有长期肾脏病病史,或有急性大失血、失液及高热等病史,并有尿少或无尿。
2.前期症状为精神不振、乏力、眩晕、头痛、表情淡漠、视力障碍等,继而发生嗜睡、意识不清或先有烦躁不安、谵妄,最后转入昏迷。口中有尿臊味,呼吸深快,瞳孔缩小。
3.血中尿素氮、肌酐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尿常规检查可有尿蛋白,尿比重低。
4.必要时可作脑电图检查,见基本节律减慢,并有广泛慢波。
肝昏迷如何预防
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都必须经过肝脏的解毒处理,生命得以维持。当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急性肝炎、肝癌)引起的代谢紊乱,肝解毒功能严重损害,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发生昏迷,称为肝昏迷。为了预防肝昏迷的发生,我们需要注意下面的生活事项:
1、应注意出血倾向,防止凝血因子的衰减。
2、避免并发细菌、霉菌和其他病毒性感染。
3、慎重放腹水,只有在大量腹水、压迫症状明显、循环障碍时作为配合治疗的一种措施。一般1次放腹水量不宜超过1~2l,以稍能缓解压迫症状为度。严防因放腹水导致腹腔感染、放腹水过急引起晕厥及入肝血骤降而加速肝细胞坏死,促发肝昏迷。可在放腹水前先注高渗葡萄糖、补充血浆白蛋白或输血。
4、禁用麻醉安眠药。于肝昏迷前期烦躁时,可予非那根,必要时可服水合氯醛,注射副醛或用水合氯醛灌肠。
5、注意预防、清除和抑制微生物内毒素和肠道含氨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6、禁用氯化铵、水解蛋白及醋氮酰胺等使氨增高的药物。
7、有昏迷前期症状时,宜早期应用降低血氨和清除、取代假性神经介质的药物。
8、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9、供给足量葡萄糖、维生素与能量代谢药物。
10、特别要防止缺氧、低血钾和脑水肿的产生。
诱发肝昏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肝硬化,以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见。
2、重症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其次为甲型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以及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3、原发性肝癌。
4、肝硬化病人大量呕血便血,腹水病人大量放腹水或利尿治疗后。
5、各种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合并细菌感染,加重肝脏解毒的负担。
6、以上肝病病人出现呕吐、腹泻、便秘、营养吸收不良、肠道毒素入血,促进肝昏迷发生。
7、严重肝病饮食不节,饮酒或食用过量的肉、蛋、奶等食物,血氨升高诱发肝昏迷。
8、有以上肝病而使用某种药物不当,如镇静药、止痛药、抗癫痫药、磺胺类药、抗结核药。
以上就是诱发肝昏迷的主要原因,肝病患者要注意避免以上诱因,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预防肝昏迷的措施。
肝癌的早期征象
原发于肝脏的癌肿,称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的常见癌肿之一。原发于其他脏器而转移至肝脏者,称继发性肝癌。各种癌肿,发展至一定程度,都有可能转移至肝脏。但此处所说的肝癌,指原发性肝癌。
如发觉有下列几种征象,即应提高警惕。
①原有肝炎史者,肝区疼痛突然加剧,或疼痛性质发生改变,需注意检查。
②原有肝硬化史者,如症状突然加剧,亦应注意检查。
③肝区症状:肝区疼痛,用力后往往加剧,或肝区不适,或右肩部不适等。
④消化道的症状:如上腹饱胀,食后饱胀加剧加重,胃区不适,或胃区隐痛,有时会误作胃病治疗,以致贻误病情。脐部隐痛,大便溏薄,或大便次数增多,有时会误作肠炎,需注意检查。右上腹不适,有时进食油腻后加重,误作胆囊炎,亦需加以区别。
⑤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下午低热、夜晚盗汗。
⑥其他症状:有黄疸时,小便甚黄,甚至赤红色,眼白见黄。有腹水时,腹胀,尿少,尿短,大便次数增多。有消化道出血时,大便呈黑色柏油状,甚或呕血。有肝癌破裂时,腹痛剧,血腹,甚至血压下降。有血糖降低时,阵发性多汗、昏迷。有肝昏迷时,狂躁、昏迷、抽搐等。
揭示肝硬化并发症三宗罪
罪过一:肝昏迷也就是医学上常常讲到的肝性脑病。肝昏迷有急性和慢性,可是一旦发生就会产生十分严重的恶果,重度的肝昏迷可能会短时间内导致死亡。
罪过二: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一个重大并发症,肝硬化腹水的出现标志着肝硬化发展到了中晚期,患者出现肝硬化腹水时候痛苦难堪,是肝硬化并发症的第二大宗罪。
罪过三:肝硬化的第三大宗罪就是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平常会出现流鼻血,牙龈出血,便血等等。肝硬化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危害也极为明显,也会导致生命之忧。
肝昏迷有哪些检查方法
肝昏迷的检查方法如下:
1、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变化对本病诊断与预后均有一定意义。正常脑电图波幅较低,频率较快,波型为α波。随着病情的变化和发展,频率减慢,波幅逐渐增高,波型由α波变为每秒4~7次的θ波则提示为昏迷前期,如变为对称的、高波幅,每秒1.5~3次的δ波则为昏迷期表现。
对可疑的脑电图改变,可在进食高蛋白及肌注小剂量吗啡后脑电图改变加剧而加以明确。肝性脑病时的脑电图改变也可见于尿毒症、肺功能衰竭及低血糖等,应加以区别。
2、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 potential,VEP:用闪光刺激后可使枕叶视觉区皮质激起反应,产生同步放电效应,引起电位变化,即VEPs。它表示皮质及皮质下神经细胞群突触后兴奋和抑制电位的总和。对于评估肝性脑病时大脑功能障碍具有特异性,并可做定量分析。
较一般脑电图更能精确反映大脑电位活动,可用以检出症状出现前的肝性脑病如亚临床肝性脑病。另外还有人应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体感诱发电位测定诊断亚临床肝性脑病,认为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诊断价值较体感诱发电位敏感而特异。
3、脑脊液检查:常规、压力及生化均可正常,如同时测定其氨、谷氨酸、色氨酸、谷氨酰胺浓度可增高。在并发脑水肿时压力可升高。
4、脑导磁刺激试验:Nolano等应用脑导磁刺激测定肝硬化病人脑皮质运动功能,发现中央运动神经传导时间延长,睡眠时运动唤醒阈值增高,中枢无记录期明显缩短,外周正常,表明皮质脊髓通路已有损伤,可被认为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前期表现。
不宜喝牛奶人群 肝昏迷者
患有肝昏迷者不能喝牛奶,这是因为肝昏迷时,肝中的苯乙胺和酪胺,未被肝脏代谢就进入血液,到达脑组织时神经末梢所摄取,而排除了正常的神经递质,产生精神症状,最终导致肝昏迷,而肝昏迷者饮用牛奶会增加苯乙胺和酪胺的生成,使病情加重,所以不能喝。
肝昏迷早期症状有哪些
专家指出,肝昏迷的前兆主要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行为失常以及定向力、理解力相对减退等等,如果患者出现抑郁或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语、多动或行动迟缓、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烦躁、失眠等情况等等就可能是肝昏迷的前兆。患者及其家属应当格外注意,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不要耽误。
了解了肝昏迷的前兆症状后,我们还应知道肝昏迷的分类。专家介绍,临床一般将肝昏迷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肝性脑病常发生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因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病情较重而常无明显诱因就可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慢性肝性脑病多见于各种肝硬化和门体分流术后,常见诱发原因有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量利尿或放腹水、高蛋白饮食、氮质血症、镇静安眠药、感染和缺氧、外科手术、麻醉、便秘或尿毒症等等。
肝脑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1.肝脏疾病的躯体症状和体征
(1)常见的明显的黄疸:眼球结合膜黄染、皮肤黄染,甚至黏膜也黄染,尿无黄染等。黄疸为:①间接胆红素为主,是溶血性黄疸,依家族史和相应化验确诊;②直接胆红素为主,不贫血,球中胆红素阴性、尿胆原也阴性。后者为肝癌、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阳性表现特征。
(2)肝性腹水: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腹水。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积水500 ml以上),蛙状腹、腹壁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异常。低蛋白征。
(3)其他消化症状: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肝区痛等。急性肝炎可有发热,可有肝臭。
(4)肝脑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有关肝炎、黄疸、蛋白、腹水和其他检查,肯定发现有不同的阳性结果,具有确诊意义。
2.意识障碍等神经心理症状
(1)前驱症状:脑衰弱、嗜睡及乏力症状。
(2)意识障碍: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模糊、朦胧、昏迷。进入昏迷的时间可长可短,与肝脏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有关。急性肝病,进展凶恶,可由嗜睡、昏睡进入昏迷。慢性肝病如肝癌、肝硬化患者,可呈现波动性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进入昏迷较晚,且难以恢复。
(3)肝脑综合征恢复期抑郁状态:肝昏迷转醒后,可出现抑郁状态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或脑衰弱综合征。
3.肝脑综合征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昏迷期:肝昏迷一般分为4期:昏迷前驱期(意识障碍);昏睡木僵期;昏迷期;由昏迷恢复期。昏迷状态也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持续时间与肝病严重程度有关。常有肝臭、呼吸不稳及肌张力改变。
(2)神经系统体征:最常见的是双手有扑翼样震颤、粗大型,肌张力提高,腱反射活跃,肝脑综合征病理征阳性。
上述二大特征的基础是,肝脏功能严重破坏造成肝代谢功能障碍。糖、蛋白、脂肪的转化代谢受到极大的影响。血氨含量明显增高,直接影响肝功能改变和造成脑部病理学改变,使脑细胞变性、溶解、凋亡。这一机制可为治疗的依据。
肝昏迷的前兆是怎样的
肝昏迷的早期,部分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是由肝硬化病人在末期才会出现的,或者在肝衰竭才会有肝昏迷的现象,临床观察中发现,肝昏迷早期症状可分为四期:
1、肝昏迷的早期症状前驱期: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语。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可有扑翼样震颤,但脑电图正常。
2、肝昏迷的早期症状昏迷前期:会出现嗜睡和兴奋交替出现。昼睡夜醒、意识错乱、行为异常、定向力和理解力减退。语言和书写发生障碍,有扑翼样震颤、病理反射阳性,脑电图异常等。
3、肝昏迷的早期症状昏睡期:表现为终日昏睡,可被唤醒,神志不清、出现幻觉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阳性,脑电图异常。
4、肝昏迷的早期症状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可有或无痛觉反射。扑翼样震颤消失,脑电图明显异常。肝昏迷的症状应与精神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低血糖昏迷、尿毒症、急性脑血管病等鉴别。
以上我们针对肝昏迷的前兆进行说明,大概分为四个阶段,由于其症状有出现人精神状态的问题,如意识错乱、出现幻觉,甚至无痛觉的情况,因此也容易跟精神疾病或者脑血管等疾病的症状混淆起来,因此对于乙肝等患者,当出现类似的症状需要关注是否是肝昏迷。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经常口渴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血糖不稳定,血糖控制的好一切正常,如果控制不好那就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很多患者经常出现口渴难忍的状况,可能感刚喝完水又会感到口渴,实际上这与患者的血糖升高有很大的关系。当病人体内的糖分超标时,这些糖就像身体了的小海绵,会将体内的水分迅速吸干,血糖越高吸得越快,很多严重的病人身体的各个脏器都被高血糖控制着,缺水的程度可想而知。有很多患者因为血糖过高,过度缺水而昏迷,有时候甚至会威胁到生命。
糖尿病人经常口渴从其多饮和多尿上就可发现。血糖升高→尿糖出现→尿量增多→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口渴→多饮。糖尿病越严重,多饮、多尿症状就越明显。如果糖尿病患者尿量排出过多而不能及时、足量地饮水,体内失水达到10%时,就会感到口渴、心悸、乏力,血糖上升;如果失水达到20%,就会出现烦躁、谵妄、昏迷、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肝昏迷吃什么药
1、降血氨药物:这一类药物与氨结合,使成为胺类,因而降低氨对脑的毒性影响。
谷氨酸(Glutamic acid 1)及其钠、钾、钙盐:其降血氨是由于与氨结合成谷氨酰胺。根据病情,静滴谷氨酸钠或谷氨酸钾,二者可以3:1或2:1混合静滴。低血钾时,则用钾盐;如缺钙,可给谷氨酸钙。静滴内加入5~10g维生素C,以免液体偏碱不利降血氨。注意谷氨酸盐不宜静滴太快。对肝硬化伴广泛门-体侧支循环形成者,有明显的使血氨升高的诱因者,可能有较好的降血氨和改善症状的效果。用药时,要注意检测血液pH和电解质、肾功能。
精氨酸(Arginine):氨的去路之一是形成尿素,在尿素形成的鸟氨酸循环中,精氨酸与氨生成尿素和鸟氨酸。对伴有碱中毒,不宜输入大量钠离子的肝昏迷患者,可选用精氨酸。但由于肝昏迷者的精氨酸酶活性往往也降低,故影响其降血氨效果。同时精氨酸为盐酸制剂,易致高氯酸血症,在肾功能不全时要慎用。
2、减少肠道产氨药物
乳果糖甙(Lactulose):由于小肠内无双糖酶水解乳果糖,所以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肠内pH变为酸性,因而NH3容易变成NH+4;同时结肠内NH3的吸收也受肠内pH的影响,当pH低于5时,结肠粘膜不再吸收NH3,还要向肠道内排出NH3。此外,乳酸和醋酸生成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导致渗透性腹泻,对便秘者尤为合适。口服乳果糖甙45g/d,分3次口服。可明显改善肝昏迷患者症状。如剂量不够则难以奏效。也可用灌肠,有报道15%的乳果糖1000ml,直肠灌肠1h后,可降低血氨浓度,使肝昏迷明显好转。
乳糖:为双糖,多数人缺乏乳糖酶,因此不被消化吸收,在结肠内被细菌发酵生成乳酸、甲酸等,与乳果糖的作用机制相似,也可以灌肠。用法:20%乳糖,每次ml,一日3次,口服。
食醋:食醋稀释后灌肠,pH4~5,可减少肠道氨的产生和吸收,降低血氨。
抗生素:血循环中的尿素弥散到肠道,被肠内细菌分解成氨。此外,细菌也分解蛋白质产生氨,尤其在消化道出血时,使血氨明显升高。因此抑制肠道细菌可减少产氨。常用的抗生素为新霉素(Neomycin),与乳果糖合用可增强抑制产氨,也增加对食物蛋白质的耐受性。但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吸收引起肾脏和第Ⅷ对脑神经的毒性反应。也可选用氨基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口服时吸收少)、巴龙霉素或灭滴灵。
乳酶生(表飞鸣,Biofermin):含乳酸杆菌,能分解糖类,生成乳酸,使肠内酸度增高,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干扰大肠杆菌生长,减少氨的产生。使用时,要注意有效期,要有足够的活乳酸杆菌,每次服3~4g,每日~4次,不宜与抗生素、抑菌药物、吸附剂合用。
肝昏迷也有先兆症状
肝昏迷出现前病常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有精神行为异常,例如病人情绪变得欣快,言语增多,出现不应有的异常行为、定向力障碍、行为迟缓,也可以表情淡漠、言语不清、嗜睡,最后逐渐进入昏迷。除以上症状外,病人出现特征性的体征扑翼样震颤,让病人两手平伸出现震颤。对严重肝病病人要注意观察昏迷前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现有先兆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肝昏迷是由于体内有毒物质过多所致的脑组织的代谢和功能障碍,故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变化并不明显。它不同于大脑本身的病变,如脑炎、脑水肿、坏死等,前者是可逆性的病变,除去诱因后容易恢复正常,一般不留后遗症;后者与其相反,一般有后遗症。但是肝昏迷若时间过长,或反复出现,致脑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可引起脑组织萎缩,称为肝性脑萎缩,此时的昏迷则是不可逆转的了。
因此,积极的预防肝昏迷的发生,如防止出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预防和控制感染是预防肝昏迷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生了肝昏迷,则应及时治疗,使之尽早恢复。是防止和减轻大脑后遗症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