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痛经按摩太冲调气滞
中医治痛经按摩太冲调气滞
中医认为,经痛跟女性月经来潮时发生经血滞碍、气血失和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时患者常出现胞脉阻滞、经血流行不顺畅,进而产生“不通则痛”的现象。
临床上女性患者比较会出现气滞、血瘀、寒凝等证,当然也有因为血热壅阻而引起症状的患者,这些都属于实证的范围。另外,也有经血量过多、经后疼痛的患者,常见阴虚、气血虚,这些则属于不荣则痛的虚证。
中医辨证常依照证型而有不同的治法,比如寒凝血瘀者适合使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汤等中药方予以温经活血;气滞血瘀者适合使用膈下逐瘀汤、乌药顺气散等中药方予以理气止痛;气虚血瘀者适合使用桃红四物加黄耆、党参以便补气活血;瘀热壅阻者适合使用血府逐瘀汤以便清热活血;阴虚夹瘀者适合使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来治疗,如此可望滋补肝肾。
除了服用中药方之外,还可以配合针灸、熏脐等疗法来疏经通络、温经止痛,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经前进行穴位按摩,按压三阴交、太冲等穴位可以疏经缓痛,其中,三阴交穴为妇科要穴,同时也是改善经痛的第一大穴,平时多按摩有助于疏通骨盆腔气机,这个穴位属脾经,位在脚踝内侧向上三寸处,靠近胫骨内侧后缘的地方。中医所说的气机是指气的运动。
按摩太冲穴具有调理气滞的作用,经前常乳胀、头痛的女性平常可按压这个穴位,太冲穴属肝经,位在脚背第一、第二趾缝上,大约1.5寸凹陷处。
红枣玫瑰饮适合肝郁气滞者,这类女性平常压力太大,常有经前头痛、乳胀明显等症状,饮用后对改善症状有益处,可准备干燥玫瑰花5朵、山楂2钱、红枣3枚,然后先把山楂、红枣放入锅子里,再倒入1000毫升的清水,接着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熬煮约10分钟熄火,加入玫瑰花闷5分钟即可,等温热后饮用。体质偏寒、容易泄泻的人不宜使用玫瑰花,但可以把玫瑰花5朵改成益母草3钱。
喝茶饮也有助改善,红枣桂圆饮适合气血虚弱、寒凝血瘀的女性,可以在经前、经行当作日常茶饮,对缓解经痛有帮助,可准备10颗桂圆、五颗红枣,然后放到锅子里,再倒入500毫升的清水,接着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熬煮15分钟熄火,等温热后即可饮用。
中医按摩也能治上火
上火的中医按摩方法
1、太冲穴。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2、合谷穴。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3、心包经。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4、内庭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上火的缓解方法有很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哦。
内分泌紊乱怎么调理 太冲穴
太冲位于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行间上两横指,跖趾关节后。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即可。
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疝气,肝火旺盛,高血压,以及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
中医治痛经
一、【气滞血瘀型】
症状:
多表现为经前小腹刺痛或绞痛,拒按难忍,上连两肋,经血夹肉膜样块状物,一经排出则疼痛减轻,经量或多或少,伴有心烦急躁、乳房作胀等症。
1、益母红糖蛋:
益母草30g与红糖适量加水煮30分钟,去益母草,打入生鸡蛋1个煮熟即可。经前7天开始每天1次。
2、红花甜白酒:
红花100g加白酒500g,放适量红糖浸泡1个月,经前开始服用,每天1次,每次10毫升,连服7天。
3、桃仁牛肉汤:
牛肉500g切小方块,加桃仁20g、生姜3片后,放水及盐炖4—6小时即可。
4、月季鸡蛋汤:
月季花5朵加红糖30g水煮30分钟,打入鸡蛋1只后煮熟即可。
二、【阳虚内寒型】
症状:
常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量少色黑夹块,月经后错,喜温喜按,得热则舒,四肢不温,食少便溏等。
1、当归羊肉汤:
羊肉500g切小方块入砂锅中,加当归20g、生姜30g、大蒜10s.花椒及盐少许,放适量水煮6小时即可。
2、肉桂牛肉煲:
牛肉500g切小方块入油锅中,加入草果2个、八角5个、肉桂20g、干姜1块,花椒2g后反复炒至牛肉水分收干,加红糖、酱油、盐及水入砂锅中炖6小时即可。
3、鹿粉蒸肉饼:
五花猪肉200g剁细,加入鹿茸粉3g,姜末及水淀粉、酱油、白糖少许,加清水适量拌匀后上屉蒸l小时即可。
4、红参桂皮鸡:
母鸡1只剁块入砂锅中,加入红参10g、肉桂10g、当归10g、干姜1块,放清水适量,加盐少许炖2小时即可。
三、【寒湿凝滞型】
症状:
多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夹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但按之则痛甚,喜食温饮,肢体困重,平素白带清稀量多等。
1、胡椒红糖蛋:
红糖50g加水煮化,打入鸡蛋 1只,加胡椒粉工小匙后煮熟鸡蛋 即可。
2、茴香牛骨汤:
牛骨500g加水熬汤,放入鲜 小茴香200g(切细),加盐即可。
3、腐乳干姜片:
干姜500g去皮切片,加盐后微晒干,放入豆腐乳汁中腌10天即可食用。
4、元胡牛肉汤:
牛肉汤1000g,放入元胡log砂仁5g、菠蔻仁5g,煮半小时后,加盐及姜葱末即可饮用。
四、【湿热下注型】
症状:
多表现为经前小腹灼痛刺痛,拒按坠胀,色红质稠有块,经期提前,伴口渴心烦,小便短黄,大便结,带下量多色黄等。
1、绿豆苡仁粥:
绿豆100g、苡仁100g、糯米100g加水及盐煮2小时即可食用。
2、荠菜豆腐汤:
荠菜300g洗净入肉汤中,加入豆腐50g(切片),放盐即可。
3、车前鸭蛋汤:
鲜车前草100g洗净切细入肉汤中,将鸭蛋打入碗中调匀,入油锅中煎熟后放入车前汤中,加盐即可。
4、丹皮排骨汤:
猪排骨500g剁成块,加入丹皮20g、绿豆30g、加水煮2小时,放盐即可。
如何快速缓解痛经 赶紧按摩这几个地方
1、叩打腰骶部
按摩方法:用双拳以适中的力量轻轻叩打自己的后腰及骶骨部位,速度均匀,左右交替,以100次/分频率进行,叩至微热为度。
2、揉按太冲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之中点处),以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功效:中医认为,“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太冲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痛经的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郁气滞,以致不通则痛,揉按该穴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
3、摩、擦小腹
按摩方法: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以缓慢而轻柔的动作摩腹,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次左右,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摩腹5分钟后,再以双手在小腹两侧从后向前作单方向斜擦,方向朝向腹股沟,以透热为度。
功效:小腹为胞宫所在之处,摩、擦小腹可促进小腹内微循环,调经止痛。
4、点揉子宫穴
按摩方法: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5、点按足三里
按摩方法: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宫寒痛经可用艾条悬灸。
功效:“常按足三里,胜过喝鸡汤”的通俗说法广为人知,特别是对于气血不足的体弱女性,点按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按摩防治痛经的手法应在经前一周左右开始,其治疗目的是疏经通络,引血下行,使经行通畅,当月经来潮后便要停止手法按摩,待下一周期再进行治疗。
痛经吃什么好
功效:中医把月经称之为天癸,天癸实际上就是肾精,腰为肾之府,故叩打腰骶部能起到补肾填精的作用,达到止痛调经的效果。
上火的中医按摩方法
太冲穴。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合谷穴。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心包经。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内庭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降火就按4个穴位
1、内庭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腹胀等不适症状。
2、合谷穴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3、心包经
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4、太冲穴
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中医按摩也能治上火
1、太冲穴。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2、合谷穴。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3、心包经。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4、内庭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按太冲要两个脚都按吗 缓解痛经
很多女性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经期不适的情况,其中比较严重的是痛经,痛经的时候可以在晚上按摩一下太冲穴,按摩太冲穴后能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身体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最终达到缓解痛经的效果,不过,女性在按摩太冲穴之余,最好再泡泡脚,泡脚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痛经。
痛经按摩什么穴位止疼
痛经按摩什么穴位止疼
痛经可以说是所有的女性朋友都曾经历过的事情,那么痛经除了可以用饮食调理以外,能不能利用推拿按摩来治疗呢?下面我们就跟着老中医来了解下按摩哪里可以治疗痛经吧。
1、按摩子宫穴
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经期前后按摩均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2、按摩八髎穴
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针对女性生殖系统,按摩八髎有运行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经时使用按揉及按压的手法,效果都不错。
3、按摩太冲穴
大冲为肝经的穴位,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按揉有助于减缓痛经。
4、按压合谷穴
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个,它具有镇静止痛,通筋活络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