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治痛经按摩太冲调气滞

中医治痛经按摩太冲调气滞

中医认为,经痛跟女性月经来潮时发生经血滞碍、气血失和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时患者常出现胞脉阻滞、经血流行不顺畅,进而产生“不通则痛”的现象。

临床上女性患者比较会出现气滞、血瘀、寒凝等证,当然也有因为血热壅阻而引起症状的患者,这些都属于实证的范围。另外,也有经血量过多、经后疼痛的患者,常见阴虚、气血虚,这些则属于不荣则痛的虚证。

中医辨证常依照证型而有不同的治法,比如寒凝血瘀者适合使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汤等中药方予以温经活血;气滞血瘀者适合使用膈下逐瘀汤、乌药顺气散等中药方予以理气止痛;气虚血瘀者适合使用桃红四物加黄耆、党参以便补气活血;瘀热壅阻者适合使用血府逐瘀汤以便清热活血;阴虚夹瘀者适合使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来治疗,如此可望滋补肝肾。

除了服用中药方之外,还可以配合针灸、熏脐等疗法来疏经通络、温经止痛,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经前进行穴位按摩,按压三阴交、太冲等穴位可以疏经缓痛,其中,三阴交穴为妇科要穴,同时也是改善经痛的第一大穴,平时多按摩有助于疏通骨盆腔气机,这个穴位属脾经,位在脚踝内侧向上三寸处,靠近胫骨内侧后缘的地方。中医所说的气机是指气的运动。

按摩太冲穴具有调理气滞的作用,经前常乳胀、头痛的女性平常可按压这个穴位,太冲穴属肝经,位在脚背第一、第二趾缝上,大约1.5寸凹陷处。

红枣玫瑰饮适合肝郁气滞者,这类女性平常压力太大,常有经前头痛、乳胀明显等症状,饮用后对改善症状有益处,可准备干燥玫瑰花5朵、山楂2钱、红枣3枚,然后先把山楂、红枣放入锅子里,再倒入1000毫升的清水,接着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熬煮约10分钟熄火,加入玫瑰花闷5分钟即可,等温热后饮用。体质偏寒、容易泄泻的人不宜使用玫瑰花,但可以把玫瑰花5朵改成益母草3钱。

喝茶饮也有助改善,红枣桂圆饮适合气血虚弱、寒凝血瘀的女性,可以在经前、经行当作日常茶饮,对缓解经痛有帮助,可准备10颗桂圆、五颗红枣,然后放到锅子里,再倒入500毫升的清水,接着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熬煮15分钟熄火,等温热后即可饮用。

中医按摩也能治上火

上火的中医按摩方法

1、太冲穴。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2、合谷穴。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3、心包经。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4、内庭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上火的缓解方法有很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哦。

内分泌紊乱怎么调理 太冲穴

太冲位于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行间上两横指,跖趾关节后。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即可。

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疝气,肝火旺盛,高血压,以及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


中医治痛经

一、【气滞血瘀型】

症状:

多表现为经前小腹刺痛或绞痛,拒按难忍,上连两肋,经血夹肉膜样块状物,一经排出则疼痛减轻,经量或多或少,伴有心烦急躁、乳房作胀等症。

1、益母红糖蛋:

益母草30g与红糖适量加水煮30分钟,去益母草,打入生鸡蛋1个煮熟即可。经前7天开始每天1次。

2、红花甜白酒:

红花100g加白酒500g,放适量红糖浸泡1个月,经前开始服用,每天1次,每次10毫升,连服7天。

3、桃仁牛肉汤:

牛肉500g切小方块,加桃仁20g、生姜3片后,放水及盐炖4—6小时即可。

4、月季鸡蛋汤:

月季花5朵加红糖30g水煮30分钟,打入鸡蛋1只后煮熟即可。

二、【阳虚内寒型】

症状:

常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量少色黑夹块,月经后错,喜温喜按,得热则舒,四肢不温,食少便溏等。

1、当归羊肉汤:

羊肉500g切小方块入砂锅中,加当归20g、生姜30g、大蒜10s.花椒及盐少许,放适量水煮6小时即可。

2、肉桂牛肉煲:

牛肉500g切小方块入油锅中,加入草果2个、八角5个、肉桂20g、干姜1块,花椒2g后反复炒至牛肉水分收干,加红糖、酱油、盐及水入砂锅中炖6小时即可。

3、鹿粉蒸肉饼:

五花猪肉200g剁细,加入鹿茸粉3g,姜末及水淀粉、酱油、白糖少许,加清水适量拌匀后上屉蒸l小时即可。

4、红参桂皮鸡:

母鸡1只剁块入砂锅中,加入红参10g、肉桂10g、当归10g、干姜1块,放清水适量,加盐少许炖2小时即可。

三、【寒湿凝滞型】

症状:

多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夹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但按之则痛甚,喜食温饮,肢体困重,平素白带清稀量多等。

1、胡椒红糖蛋:

红糖50g加水煮化,打入鸡蛋 1只,加胡椒粉工小匙后煮熟鸡蛋 即可。

2、茴香牛骨汤:

牛骨500g加水熬汤,放入鲜 小茴香200g(切细),加盐即可。

3、腐乳干姜片:

干姜500g去皮切片,加盐后微晒干,放入豆腐乳汁中腌10天即可食用。

4、元胡牛肉汤:

牛肉汤1000g,放入元胡log砂仁5g、菠蔻仁5g,煮半小时后,加盐及姜葱末即可饮用。

四、【湿热下注型】

症状:

多表现为经前小腹灼痛刺痛,拒按坠胀,色红质稠有块,经期提前,伴口渴心烦,小便短黄,大便结,带下量多色黄等。

1、绿豆苡仁粥:

绿豆100g、苡仁100g、糯米100g加水及盐煮2小时即可食用。

2、荠菜豆腐汤:

荠菜300g洗净入肉汤中,加入豆腐50g(切片),放盐即可。

3、车前鸭蛋汤:

鲜车前草100g洗净切细入肉汤中,将鸭蛋打入碗中调匀,入油锅中煎熟后放入车前汤中,加盐即可。

4、丹皮排骨汤:

猪排骨500g剁成块,加入丹皮20g、绿豆30g、加水煮2小时,放盐即可。

如何快速缓解痛经 赶紧按摩这几个地方

1、叩打腰骶部

按摩方法:用双拳以适中的力量轻轻叩打自己的后腰及骶骨部位,速度均匀,左右交替,以100次/分频率进行,叩至微热为度。

2、揉按太冲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之中点处),以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功效:中医认为,“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太冲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痛经的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郁气滞,以致不通则痛,揉按该穴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

3、摩、擦小腹

按摩方法:双手相叠置于小腹中间,以缓慢而轻柔的动作摩腹,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次左右,直至小腹内有热感为宜,摩腹5分钟后,再以双手在小腹两侧从后向前作单方向斜擦,方向朝向腹股沟,以透热为度。

功效:小腹为胞宫所在之处,摩、擦小腹可促进小腹内微循环,调经止痛。

4、点揉子宫穴

按摩方法: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中极旁开3寸。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5、点按足三里

按摩方法: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宫寒痛经可用艾条悬灸。

功效:“常按足三里,胜过喝鸡汤”的通俗说法广为人知,特别是对于气血不足的体弱女性,点按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按摩防治痛经的手法应在经前一周左右开始,其治疗目的是疏经通络,引血下行,使经行通畅,当月经来潮后便要停止手法按摩,待下一周期再进行治疗。

痛经吃什么好

功效:中医把月经称之为天癸,天癸实际上就是肾精,腰为肾之府,故叩打腰骶部能起到补肾填精的作用,达到止痛调经的效果。

上火的中医按摩方法

太冲穴。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合谷穴。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心包经。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内庭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降火就按4个穴位

1、内庭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腹胀等不适症状。

2、合谷穴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3、心包经

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4、太冲穴

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中医按摩也能治上火

1、太冲穴。中医认为,肝脏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头晕、易怒、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通过按摩太冲穴可降肝火。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与第二个足趾之间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穴位。在按摩此养生穴位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

2、合谷穴。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容易生痰、口干等,肺“上火“往往表现为牙疼、鼻出血、咽喉肿痛、耳鸣、眼睛红肿、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可降肺火。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有肺火的患者,按摩和针刺合谷穴,往往收到较明显的疗效。

3、心包经。中医认为,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会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常见症状。心包经按摩、拔罐或刮痧,都可泻心火。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

4、内庭穴。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滋润人体。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臭、便秘、皮肤干燥、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按太冲要两个脚都按吗 缓解痛经

很多女性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经期不适的情况,其中比较严重的是痛经,痛经的时候可以在晚上按摩一下太冲穴,按摩太冲穴后能显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身体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最终达到缓解痛经的效果,不过,女性在按摩太冲穴之余,最好再泡泡脚,泡脚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痛经。


痛经按摩什么穴位止疼

痛经按摩什么穴位止疼

痛经可以说是所有的女性朋友都曾经历过的事情,那么痛经除了可以用饮食调理以外,能不能利用推拿按摩来治疗呢?下面我们就跟着老中医来了解下按摩哪里可以治疗痛经吧。

1、按摩子宫穴

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经期前后按摩均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2、按摩八髎穴

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针对女性生殖系统,按摩八髎有运行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经时使用按揉及按压的手法,效果都不错。

3、按摩太冲穴

大冲为肝经的穴位,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按揉有助于减缓痛经。

4、按压合谷穴

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个,它具有镇静止痛,通筋活络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相关推荐

肝气不足怎么按摩

一、肝气不足冬季易寒冷气血是维持人体基本活动和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体内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而我们气血的运行和生成是离不开五脏的,我们肝主藏血、生血,同时理气机,从而维持气血的运行。首先,当肝气不足时,则容易出现气滞血瘀。血的源头在于气,气行则血行,肝气不足自然会血液循环差,出现怕冷现象。其次,肝气不足还会引起眼睛的问题。在《灵枢·脉度篇》中记载“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同时,肝气不足

太冲疼痛说明什么 按摩太冲的副作用

按摩太冲穴过于频繁或力度过大导致淤血,易刺激太冲,诱发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血压节异常等。尤其是身体虚弱的患者,按摩太冲穴会导致血压降低。

痛经按摩哪里缓解图解 痛经太冲

从第一、二脚趾的趾缝向上(脚背方向)量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冲穴,也叫“消气穴”。因为它是肝经的穴位,为了避免月经期间心情烦躁,用手指按揉这个穴位10分钟,可以疏理肝气。平时按揉此穴位对于降压也有帮助。

按摩太冲的最佳时间 女性按摩太冲的作用

太冲是肝经的原穴,适量的按摩太冲,能够帮助周边血液流通,起到排肝毒消火气的作用,对肝火旺的人群有所帮助。首先人体出现耳鸣情况,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体内肝火旺盛引起的,这时按摩太冲穴能够对肝火有所排出,从而起到缓解耳鸣的作用,使人体耳聪目明。人体感冒状况在初期,有流鼻涕、咽喉疼痛等轻症,这时按摩太充血能够缓解身体不适症状,对感冒的恢复有所帮助,注意在按摩时先用热水泡脚10-15分钟,效果更佳。

中医教你痛经诊疗办法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若肝气郁结,或寒湿之邪客于胞宫,或素有湿热内蕴,感受湿热之邪,可使冲任瘀阻,胞脉不通则痛;若肾气不足,或气血不足,可使冲任失去濡养,不荣则痛。推拿疗1.疗原则通气血,经止痛。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寒湿凝滞者,温经散寒,祛痰止痛;气血虚弱者,补气养血,和中止痛;肝肾亏损者,滋补肝肾,养血止痛。2.基本操作(1)患者仰卧位;自膻

穴位按摩疗脂肪肝

穴位按摩疗脂肪肝脂肪肝需要积极的疗,否则可能引发严重的肝脏疾病。中医按摩,能够有效疗脂肪肝。内、外关穴 能通经脉,气血。方法:以一手拇、食指相对分别按压内关、外关穴位,用力均匀,持续5分钟,使局部有酸重感,有时可向指端放射。脂肪肝需要积极的疗,否则可能引发严重的肝脏疾病。中医按摩,能够有效疗脂肪肝。内、外关穴 能通经脉,气血。方法:以一手拇、食指相对分别按压内关、外关穴位,用力均匀,

来月经肚子疼怎么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女性朋友们出现了月经不的例子还是不少的,这些严重的影响了她们正常的生活,那么关于来月经时肚子疼该怎么办呢,这是大部分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相关内容吧:在经前可按压三阴交、太冲等穴位以疏经缓痛。其中,三阴交穴为妇科要穴,同时也是改善痛经的第一大穴,平时也可多按摩,有助于疏通盆腔气机。三阴交穴在脾经上,位于脚踝内侧上三寸处,靠近胫骨内侧后缘的地方。按摩

女性按摩太冲的作用

排肝毒消火气 太冲是肝经的原穴,适量的按摩太冲,能够帮助周边血液流通,起到排肝毒消火气的作用,对肝火旺的人群有所帮助。 缓解耳鸣 首先人体出现耳鸣情况,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体内肝火旺盛引起的,这时按摩太冲穴能够对肝火有所排出,从而起到缓解耳鸣的作用,使人体耳聪目明。 辅助感冒 人体感冒状况在初期,有流鼻涕、咽喉疼痛等轻症,这时按摩太充血能够缓解身体不适症状,对感冒的恢复有所帮助,注意在按摩时先用热水

经常按摩太冲的好处

按摩太冲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排肝毒的作用,对于内部火气有所去除,如果你生活中比较爱生闷气、性格内向,可以适量的按摩太冲,缓解肝火。出现耳鸣耳聋情况,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肝脏火旺引起的,这时按摩太冲能够起到清肝泻火的效果,使身体更加耳聪目明,对耳聋耳鸣情况有所缓解。按摩太冲穴能够刺激身体,较好的节身体内的阴阳絮乱的情况,引气下行,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对于晕厥症状有所缓解,若是情况严重,建议在专

按摩太冲的最佳时间 按摩太冲的作用

太冲穴属足厥阴肝经,为肝经原穴,是肝脏原气留止之处,具有舒肝理气,清利湿热,熄风止痉,活血化瘀,补肝养血之功,是护肝脏的保健要穴。肝脏其体藏血,而其用主疏泄,坚持按摩太冲能补肝体,顺肝用,全面护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