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穴位层次解剖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和下后锯肌腱膜:胸腰筋膜浅层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前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肌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的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见前)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肾俞的作用 肾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此层筋膜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浅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腱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见前)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此层筋膜深面有由第1,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的臀上皮神经通过,若刺及该神经丛,可产生向臀部及大腿前内侧放射的 触电感,腹腔内对应的器官为肾。


拔罐肾虚位置图 胃俞穴:健脾和胃降逆

位置: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简单取穴:俯卧姿势,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功效:胃俞是胃的背俞穴,具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适宜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背痛等病症。


食欲不振的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当以疏肝行气、开胃健脾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平卧,取中脘穴,以拇指指腹按摩3-5分钟,向头面部方向用力,动作宜轻柔;嘱其俯卧,取肝俞、胃俞二穴,以拇指指腹按揉3-5分钟,肝俞向头部方向用力,胃俞向脚部方向用力。

中脘属任脉,乃胃之募穴,解剖位置位于胃体中部,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肝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疏肝行气的功效,肝与胃是邻居,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木是克土的,只有肝气条达,才能与胃和谐相处;

胃俞也属足太阳膀胱经,与肝俞配伍属于同名经取穴,与中脘配伍属于前后配穴,三穴合并,如同铁三角一般呵护胃气,促进胃肠正常蠕动,家中也就不用再备什么消食片了。

肺俞针刺手法 肺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斜方肌:该肌由副神经和第3,第4颈神经支配。

4.菱形肌:该肌由肩胛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第5颈神经组成。

5.上后锯肌腱膜:上后锯肌由第1,第2,第3,第4肋间神经支配。

6.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3,第4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竖脊肌的深面有横突棘肌等背深部小肌肉。


膀胱俞的作用与功效 膀胱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臀中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是第1,第2骶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臀大肌:由臀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和第1,第2骶神经。

4.骶棘肌:由脊神经后支肌支支配。

5.针的深面是骶骨的后面。


针灸三焦俞的作用与功效 三焦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竖脊肌。浅层布有第2,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2.3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针灸大肠俞有什么作用 大肠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4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支配。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胸腰筋膜浅层:该筋膜在此处比较强厚。

4.骶髂及:针在该肌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穿过,它由脊神经后支的肌支支配。


相关推荐

胃俞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胃俞功效作用

胃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内应胃腑,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胃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刺激胃俞可以增强胃功能,起到和胃健脾,消食利湿的作用。对肠胃疾患有特效。

消化性溃疡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肩井穴位置: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2.肩井穴取穴方法: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3.肩井穴功效: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1.脾俞穴位置: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2.脾俞穴取穴方法: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

慢性胃炎的针炙治疗

膈俞、脾俞、上脘、建里、足三里。②肝俞、胃俞、中脘、下脘、足三里。火针及毫针取穴相同。配穴:脾胃虚弱加章门,肝胃不和加期门,胃阴不足加三阴交,胸闷、恶心加内关。[针法]取坐或卧位,选穴并常规消毒。然后以右手拇指持细火针针柄,左手持酒精灯并将其靠近穴位。将针于灯火烧红至白亮,迅即将针刺入穴内(可根据部位、胖瘦定角度和深度,灵活采用直刺、斜刺和点刺法,深度约0。5-1。0寸),并即刻敏捷出针(进出针靠

肩中俞的作用 肩中俞穴位解剖

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肩外俞疼痛是什么原因 肩外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浅层有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分布有颈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肌支。

大肠俞的按摩手法 大肠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4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支配。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3.胸腰筋膜浅层:该筋膜在此处比较强厚。4.骶脊肌:针在该肌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穿过,它由脊神经后支的肌支支配。

按摩哪里能养胃

1、胃俞穴说到胃痛,在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能够影响到胃部的穴位胃俞穴就是其中一种。胃俞穴在身体的背部, 有人会说背部是前胸的折射区,的确,前胸的健康通过背部是能够看出来的。在中医看来,按摩胃俞穴对于缓解消化不良、胃脘痛、反胃等常见的胃部不适症状,能够起到较好的和胃 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在按摩的时候,好是趴在床上,全身放松,让家人两只手掌紧紧的按压这个穴位,以画圈的方式进行按 揉这个穴位,对于增强

五分钟快速拉肚子 刮痧法

穴位置:肝俞、脾俞、大肠俞、天枢穴。操作方法:用面刮法由上往下刮拭肝俞、脾俞、大肠俞穴30次,直接刮拭天枢穴30次,要求力度轻柔,可不出痧,不可逆刮。穴位解析:肝俞疏肝利胆、理气通便,脾俞健脾和胃、利湿升清,大肠俞疏调肠腑、理气化滞,天枢调中和胃、理气健脾,四穴搭配,可增强健脾和胃,通肠化滞之功,可快速腹泻,缓解便秘及其引起的腹胀、腹痛等病症。

厥阴俞部位疼痛怎么办 厥阴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深层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胃俞的准确位置图 胃俞作用功效

胃俞具有相对应的脏腑为胃脏,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等作用胃俞穴能够保证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行,可以将胃腑产生的湿热之气运行到膀胱经,然后转换成代谢出的废液则可以顺利排出体外。临床上常用胃俞治疗胃疾、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患,也可缓解多食善饥,身体消瘦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