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高血压疾病
1.一般处理
休息,密切监护母儿状态,间断吸氧,饮食包括充足的蛋白质、热量,不限盐和液体,对全身水肿者适当限盐。
2.解痉
硫酸镁为治疗妊高征的首选药物。应监测血镁浓度使用硫酸镁的注意事项:
(1)注意尿量≥25ml/小时,膝反射和呼吸。
(2)慎用呼吸抵制药物。
(3)伴有心肌病时,慎用硫酸镁。
(4)静脉滴注优于推注。
(5)注意体重与剂量的关系与流向速度。
3.扩张血容量
一般不主张应用扩容剂,仅用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贫血。可选用白蛋白、血浆和全血。
4.降压
(1)肼苯哒嗪 可阻断α-受体,使外周血管扩张而血压下降。优点是使心排出量增加,肾、脑血流增加。其不良反应为心率加快,面部潮红,伴有恶心、心悸等不适。
(2)柳胺苄心啶 水杨酸氨衍生物,对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有竞争性拮抗作用。优点为降压作用良好,血管阻力降低,肾血流量增加而胎盘血流量无减少,并有促进胎儿成熟、减少血小板消耗和增加前列环素水平等作用。
(3)硝苯地平 钙离子慢通道拮抗剂。可阻止细胞外钙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抑制细胞内在肌浆网的钙离子释放进入细胞质。药理作用的结果是使全身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外,由于平滑肌收缩受抑制,所以对妊高征伴有稀弱宫缩者不仅使血压下降,而且有助于防止先兆早产。
(4)甲丙脯酸 血管扩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
(5)硝普钠 硝普钠代谢产物(氰化物)可与红细胞的氢基结合而对胎儿有毒性作用。产后在其他降压药物无效时使用,一般不用于妊娠期。用药期间监测血压。
(6)哌唑嗪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5.镇静
对于紧张、焦虑或睡眠不好者可给予镇静剂。对于重度子痫或子痫,需要用较强的镇静剂,防止子痫发作。
(1)地西泮(安定)。
(2)安眠药物。
(3) 其他:阿米妥钠、吗啡、苯巴比妥及巴妥钠。
6.利尿
一般不主张应用,仅用于全身水肿、急性心衰、肺水肿或血容量过多伴潜在肺水肿者。
7.子痫的治疗
控制抽搐,纠正缺氧和酸中毒,控制血压,抽搐终止后终止妊娠。
8.适时终止妊娠
(1)引产 适用于病情控制后,宫颈条件成熟者。
(2)剖宫产 适用于有产科指征者,宫颈条件不成熟,不能在短时间内经阴道分娩,引产失败,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胎儿宫内窘迫者。
孕期为什么要量血压
血压是每次孕期检查的必测项目。一般,标准值不应超过130/190mmHg,或与基础血压(孕前血压)相比增加不超过30/15mmHg。血压高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症状之一,一般20周以后会发生,它将影响胎儿的发育成长。所以每一次检查都要量血压,看看是否在基础血压上有升高,来预测或观察孕妇是否会得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高血压会使各脏器产生病变,也会影响到胎儿发育和分娩。
需要提醒是,如果您平时感到头晕头痛、胸闷或明显乏力水肿、体重短时间内明显增加等,不必等待产检时再量血压,可以去就近的医院测量血压,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则要去产检的医院就诊。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 妊娠高血压疾病出现原因
孕妈妈的滋养细胞侵入螺旋小动脉不全,狭窄的螺旋动脉使得胎盘的血液灌注减少和缺氧。
胎儿对母体来说其实是一个异物,但是母体缺不排斥,其原因在于有胎盘的免疫屏障作用、胎膜细胞可以抑制对胎儿的损伤、母体内的免疫抑制细胞作用。如果这些免疫机制异常就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此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患子痫前期的母亲其女儿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0%~40%;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11%~37%;双胞胎中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2%~47%。
当血管内皮受损时,血管内皮的舒张因子就会减少,而收缩因子产生会增加,导致收缩因子和舒张因子的比例失调,使得血压升高。
低蛋白血症,维生素C、钙、镁、锌、硒等缺乏可以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
孕妇血压突然升高怎么办
妊娠高血压是什么
妊娠期高血压,又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多发于妊娠20周后,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可伴全身多器官损害或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该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我国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9.4%-10.4%。
符合以下3个条件才能被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在妊娠后才出现血压≥140/90mmHg,无蛋白尿,在产后12周内血压可自行恢复正常。
妊高征根据其表现特点分为三个阶段:轻度、中度和高度妊娠高血压,这三个阶段呈递进关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演化而来。一旦发展到重度妊高征,就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等明显的肾脏损伤症状;当水肿加剧时,甚至会出现准妈妈神志不清乃至危及孕期母婴安全的情况。
妊娠高血压的症状
妊娠高血压有三种主要症状: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还可能有其他出现的症状,例如头痛、视力模糊、呕吐、腹痛、过激反应和小便减少。
1、轻度妊娠高血压
主要表现为血压轻度升高,可能伴有轻度水肿和微量蛋白尿。准妈妈无明显不适。此阶段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可逐渐发展或迅速恶化。
水肿可以是显性,也可以是隐性。显性水肿,根据其程度不同可分为Ⅰ~Ⅲ;如果是隐性水肿,仅表现在体重的异常增加(即准妈妈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千克)。
2、中度妊高征
中度妊娠高血压是在轻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血压和尿蛋白及水肿的程度比轻度加重了,但这时准妈妈仍无异常感觉。
血压进一步升高,但不超过21.3/14.7KPa(160/110mmHg),尿蛋白增加,伴有水肿,可有头晕等轻度自觉症状。
3、重度妊高征
重度妊娠高血压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阶段,血压升高≥21.3/14.6千帕,尿蛋白++~++++,准妈妈水肿的程度可轻可重,严重者可有腹水,同时准妈妈感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右上腹痛、呼吸急促、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诊治;准妈妈可能出现抽搐,伴昏迷、神志丧失。抽搐可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口唇舌咬伤,摔伤甚至骨折。这种情况在产前、产时、产后均可以发生。对母婴伤害甚大,重者可危及母婴生命。
孕妇血压突然升高怎么办
慢慢的调理,要平静,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不要吃太多油腻的东西,同时孕妇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与情绪激动;保证充分睡眠和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太咸,每天食盐量不得多于半小匙,防止水肿,一旦发生水肿,应用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物。
孕妇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一、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之饮食疗法
孕妇要适当限制热量,防止过食。因为肥胖是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且孕妇卧床休息后需求热量减少,过多热量负荷能够加重病情。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如进盐过多,可使钠在血管壁滞留,增加血管壁对增压物质的敏感性。进食优良高蛋白食物,因为妊娠高血压疾病有蛋白尿,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但对肾功能不全者除外。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钙剂,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
二、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之体位疗法
患妊娠高血压的孕妇应左侧卧位卧床休息,因为左侧卧位有较好的利尿作用,能降低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功能,纠正子宫胎盘缺氧。
三、妊娠高血压的治疗降压药物治疗法
妊娠高血压可通过口服降压药的方法进行治疗。药物的选用主要有中枢性α阻滞剂、兼有α1-β受体阻滞剂、兼有α1-β受体阻滞剂、周围α阻滞剂、单纯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等。但是具体治疗时药物选用和服用方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孕妇高血压怎么办
一、饮食疗法
孕妇要适当限制热量,防止过食。因为肥胖是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且孕妇卧床休息后需求热量减少,过多热量负荷能够加重病情。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如进盐过多,可使钠在血管壁滞留,增加血管壁对增压物质的敏感性。进食优良高蛋白食物,因为妊娠高血压疾病有蛋白尿,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但对肾功能不全者除外。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钙剂,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
二、体位疗法
患妊娠高血压的孕妇应左侧卧位卧床休息,因为左侧卧位有较好的利尿作用,能降低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功能,纠正子宫胎盘缺氧。
妊娠高血压的形成有什么原因
妊娠高血压是常见的妊娠期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现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病症。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在分娩后即随之消失。那么妊娠高血压是怎么形成的
发病因素
(1)高危因素:初产妇、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抗磷脂综合征,糖尿病;血管紧张素基因阳性、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状况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2)病因:①免疫机制;②胎盘浅着床;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④遗传因素;⑤营养缺乏;⑥胰岛素抵抗。
病理生理变化,本病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
(1)脑:脑血管痉挛,脑水肿、充血、贫血、血栓形成及出血等。
(2)肾脏:肾小球扩张20%,内皮细胞肿胀,纤维素沉积于内皮细胞下或肾小球间质。蛋白尿的多少标志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
(3)肝脏:各种转氨酶水平升高,血浆碱性磷酸酶升高。肝动脉周围阻力增加,严重时门静脉周围坏死。
(4)心血管: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导致心肌缺血、间质水肿、心肌点状出血或坏死、肺水肿,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
(5)血液:红细胞比容上升、高凝血状态、溶血等。
(6)子宫胎盘血流灌注:绒毛浅着床及血管痉挛导致胎盘灌流下降。胎盘功能下降,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若胎盘床血管破裂可致胎盘早剥,严重时母儿死亡。
关于妊娠高血压的介绍
你知道妊娠高血压是如何形成的吗?形成妊娠高血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妊娠高血压严重威胁着孕妇的身体健康,但是很多人对妊娠高血压并不了解,关于妊娠高血压的具体介绍看看下面的介绍。
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一直是产科的重要课题,经过中外科学家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经历了临床资料总结、动物模型建立、组织细胞学观察、生化代谢检测、分子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研究等不同发展阶段,在遗传基因易感性、滋养层细胞缺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母胎免疫失衡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提出了滋养细胞缺血学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低下学说、免疫平衡失调学说等诸多学说。尽管学说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仍未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病因复杂:妊娠高血压疾病涉及多个系统的变化及相互作用,不同层次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必须借助于“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计算机处理系统、借助遗传密码破译等现代高科技成果,将宏观与微观、已知与未知、遗传与环境及各个学说之间联系起来,开展协作攻关,才能有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2、思路狭窄:分子生物学认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受损是病理产科、休克、心血管疾病、肿瘤、创伤、感染等多种临床综合征发生、发展共同的病理基础[2],因此,有必要“物归其类”、“信息共享”,这样做起码可以少犯方向性错误。
3、重实验、轻理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单一因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这颇有些像军事上的“孤军深入”,还没有“打开一条通向那些早已掌握在手但尚未充分理解的信息的道路”[3],对现有学说之间、已明了的各单一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很可能导致妊娠高血压疾病病因学上的新突破。
4、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动物模型是研究各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的重要手段,妊娠高血压疾病现有的动物模型尚存在一些缺陷[4],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建立起更符合妊娠高血压疾病病理生理学实际的动物模型。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
对于妊高征的危害,则取决于妊高征出现症状时所处的怀孕阶段以及高血压的程度如何。一般来说,妊高征发生的时间越是接近妊娠初期,准妈妈所要面临的风险越大,但是大部分妊高征症状都很轻微,而且直至分娩时症状才会表现出来,这种情况虽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母婴健康一般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1、加重原有病情
在准妈妈当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妊高征的患者会出现先兆子痫——在高血压、蛋白尿基础上,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如果妊高征出现在孕期的前三十周内,先兆子痫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另外,妊娠高血压的准妈妈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会更高,这包括早产、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等。
2、妊高征对准妈妈身体脏器的危害
妊娠高血压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各脏器产生病变。危害主要有:
(1)脑:脑部动脉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水肿,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抽搐等症状,严重时脑部血管收缩伴有血管栓塞,出现点状出血,这些准妈妈常可引起昏迷。
(2)肾脏:肾脏缺血,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致肾功能受损,可引起少尿、蛋白尿,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3)心脏: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可使心肌缺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坏死。由于周围动脉痉挛,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出现左侧心脏衰竭。
(4)肝脏:重度妊娠高血压时,可引起肝脏表面出血,而有上腹部不适,严重时形成血肿,甚至肝破裂出血。
(5)眼: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缺血以及高度水肿时,出现眼花、视力模糊,严重时可引起暂时性失明。
3、妊高征对胎儿的影响
准妈妈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由于子宫血管痉挛所引起的胎盘供血不足、胎盘功能减退,可致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死产或新生儿死亡。准妈妈病情越重,对胎儿的不良影响越大。
4、妊高征后遗症
妊娠高血压疾病一般在分娩后即可自然痊愈,但如果在分娩1个月后,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居高不下或者持续出现高血压症状,就应考虑是否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后遗症。
但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后,后遗症没有自觉症状,很容易被准妈妈忽略。如果不接受治疗而放任不管,在下次妊娠时,患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几率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会提高患高血压慢性肾盂炎的可能。因此,产后一个月进行健康检查时,如果查明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就应当接受治疗。
产前干预 让生孩子不再走"鬼门关"
生育年龄:不要太晚或太早少女面临的妊娠并发症和妊娠死亡风险比年长妇女大,15岁以下少女的孕产死亡风险最大。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也希望女性朋友们是有准备的怀孕的,而不是被新生命打了个措手不及。感染性疾病:先治疗或控制再怀孕感染性疾病主要是艾滋病、梅毒、其他性传播疾病和疟疾。在梅毒流行的国家,产前梅毒筛查联合青霉素治疗可降低梅毒所致死胎(82%)、早产(64%)和梅毒相关新生儿死亡(80%)风险。少量证据表明,其它生殖道感染疾病的筛查和治疗可减少早产(45%)和低出生体重儿(52%)的发生。妊娠期疾病:妊娠高血压糖尿病早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是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杀手。妊娠期糖尿病影响着全世界高达 15% 的孕妇,其中约有 6000 万名育龄妇女有2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而强化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建议、监测和药物治疗管理可减少风险。孕期营养:保证各营养素的摄入包括孕妇饮食建议、营养不良孕妇特补充定的微量营养素和平衡蛋白质能量,超重或早期妊娠体重增加过多的孕妇建议使用低能量饮食处方。 然而,鉴于全世界生育年龄女性多种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医生推荐使用铁、叶酸补充剂和多种微量元素的联合方案来降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在孕期,钙摄入量低的人群补充钙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和早产的风险。重中之重,做好产检身高体重这属于基础项目了,医生将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比例来估算你的体重是否过重或过轻。通过体重检测还可以间接检测胎儿的成长。增得太多易出现并发症,心脏负担过重;增得太少又会导致胎儿营养吸收得不够,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宫高和腹围宫高及腹围也是产检必做,用来估计胎儿宫内发育情况,是否发育迟缓或巨大儿。如果连续2周宫高没有变化,建议立即去医院。血压血压也是每次产检的必测项目。血压高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症状之一,一般20周以后会发生,它将影响胎儿的发育成长。所以每一次检查都要量血压,看看是否在基础血压上有升高,来预测或观察孕妇是否会得妊娠高血压疾病。 友情提醒:测血压不要太紧张,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血液检查血液检查,通常在第一次产检最为细致,包括很多项目,如肝功能、肾功能、血型(ABO)、巨细胞、风疹、弓形体病毒感染、梅毒筛选等,如果要保留脐血还要做 HIV 检查,即艾滋病病毒检查。B 超一般做三次,主要是为了查看胎儿结构、排除畸形、确定胎位。千万要记住并不是多多亦善,其实只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就可以了,不必有过多的顾虑。浮肿检查怀孕时,因为胎儿的增大和羊水的增多,下肢容易出现浮肿。这不是一种病症。但是浮肿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表现之一,所以要区分清楚是妊娠期的水肿还是妊娠高血压疾病所引起的浮肿。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介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本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伴水肿或轻度蛋白尿;重者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痛等,血压升高明显,蛋白尿增多,水肿明显,甚至昏迷、抽搐。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辅助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同时注意有无并发症和凝血机制障碍。
1.妊娠期高血压
血压≥18.7/12kpa(140/90mmhg),妊娠期出现,并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可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2.子痫前期
妊娠20周后出现≥18.7/12kpa(140/90mmhg),且尿蛋白≥300mg/24小时或(+)。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3.子痫
子痫前期孕产妇抽搐,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
1、加重原有病情
在准妈妈当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妊高征的患者会出现先兆子痫——在高血压、蛋白尿基础上,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如果妊高征出现在孕期的前三十周内,先兆子痫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另外,妊娠高血压的准妈妈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会更高,这包括早产、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等。
2、妊高征对准妈妈身体脏器的危害
妊娠高血压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各脏器产生病变。危害主要有:
(1)脑:脑部动脉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水肿,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抽搐等症状,严重时脑部血管收缩伴有血管栓塞,出现点状出血,这些准妈妈常可引起昏迷。
(2)肾脏:肾脏缺血,毛细血管血栓形成以致肾功能受损,可引起少尿、蛋白尿,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3)心脏: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可使心肌缺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坏死。由于周围动脉痉挛,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出现左侧心脏衰竭。
(4)肝脏:重度妊娠高血压时,可引起肝脏表面出血,而有上腹部不适,严重时形成血肿,甚至肝破裂出血。
(5)眼: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缺血以及高度水肿时,出现眼花、视力模糊,严重时可引起暂时性失明。
3、妊高征对胎儿的影响
准妈妈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由于子宫血管痉挛所引起的胎盘供血不足、胎盘功能减退,可致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死产或新生儿死亡。准妈妈病情越重,对胎儿的不良影响越大。
4、妊高征后遗症
妊娠高血压疾病一般在分娩后即可自然痊愈,但如果在分娩1个月后,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居高不下或者持续出现高血压症状,就应考虑是否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后遗症。
但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后,后遗症没有自觉症状,很容易被准妈妈忽略。如果不接受治疗而放任不管,在下次妊娠时,患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几率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会提高患高血压慢性肾盂炎的可能。因此,产后一个月进行健康检查时,如果查明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就应当接受治疗。
做好产前干预让分娩更顺利
▍生育年龄:不要太晚或太早
少女面临的妊娠并发症和妊娠死亡风险比年长妇女大,15岁以下少女的孕产死亡风险最大。国家的法定结婚年龄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也希望女性朋友们是有准备的怀孕的,而不是被新生命打了个措手不及。
▍感染性疾病:先治疗或控制再怀孕
感染性疾病主要是艾滋病、梅毒、其他性传播疾病和疟疾。在梅毒流行的国家,产前梅毒筛查联合青霉素治疗可降低梅毒所致死胎(82%)、早产(64%)和梅毒相关新生儿死亡(80%)风险。少量证据表明,其它生殖道感染疾病的筛查和治疗可减少早产(45%)和低出生体重儿(52%)的发生。
▍妊娠期疾病:妊娠高血压糖尿病早监测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是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杀手。妊娠期糖尿病影响着全世界高达15%的孕妇,其中约有6000万名育龄妇女有2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而强化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建议、监测和药物治疗管理可减少风险。
▍孕期营养:保证各营养素的摄入
包括孕妇饮食建议、营养不良孕妇特补充定的微量营养素和平衡蛋白质能量,超重或早期妊娠体重增加过多的孕妇建议使用低能量饮食处方。 然而,鉴于全世界生育年龄女性多种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医生推荐使用铁、叶酸补充剂和多种微量元素的联合方案来降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在孕期,钙摄入量低的人群补充钙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和早产的风险。
▍重中之重,做好产检
·身高体重
这属于基础项目了,医生将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比例来估算你的体重是否过重或过轻。通过体重检测还可以间接检测胎儿的成长。增得太多易出现并发症,心脏负担过重;增得太少又会导致胎儿营养吸收得不够,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
·宫高和腹围
宫高及腹围也是产检必做,用来估计胎儿宫内发育情况,是否发育迟缓或巨大儿。如果连续2周宫高没有变化,建议立即去医院。
·血压
血压也是每次产检的必测项目。血压高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症状之一,一般20周以后会发生,它将影响胎儿的发育成长。所以每一次检查都要量血压,看看是否在基础血压上有升高,来预测或观察孕妇是否会得妊娠高血压疾病。友情提醒:测血压不要太紧张,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通常在第一次产检最为细致,包括很多项目,如肝功能、肾功能、血型(ABO)、巨细胞、风疹、弓形体病毒感染、梅毒筛选等,如果要保留脐血还要做HIV检查,即艾滋病病毒检查。
·B超
一般做三次,主要是为了查看胎儿结构、排除畸形、确定胎位。千万要记住并不是多多亦善,其实只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就可以了,不必有过多的顾虑。
·浮肿检查
怀孕时,因为胎儿的增大和羊水的增多,下肢容易出现浮肿。这不是一种病症。但是浮肿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表现之一,所以要区分清楚是妊娠期的水肿还是妊娠高血压疾病所引起的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