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功效与作用
桂枝功效与作用
当然了桂枝和其它中医一种用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与作用,因此中医常把桂枝当成一种引经药,可以说桂枝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是相当的广泛的。
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
常配合麻黄治疗无汗的风寒感冒,有助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配合白芍治疗有汗的风寒感冒,有调和营卫,解肌止汗的作用。桂枝还能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可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后错或经闭不潮以及行经腹痛、腹部症块等证;配合片姜黄、防风治疗因风寒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肩臂疼痛;配合赤芍、红花、伸筋草等治疗骨节拘挛难伸、肢体疼痛等;合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当归、附片等,可治疗风、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疼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桂枝还有助心阳和温化水饮的效能。常配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苏子、桑皮、炙甘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等;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而致的胸痹心痛。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但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可用于有热证的病例。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抗菌作用
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mg/ml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降血压
桂枝内的桂枝油具有挥发作用,能促使血液向体表流动,并且还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适当的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可适当的食用桂枝来降低血压。
桂枝的功效
桂枝的功效
桂枝的功效大致可以分为合营、通阳、利水、行癣、补中、散寒等,以下为详解。
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
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本草便读》)。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 “厚者发热”、(《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川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促进出汗
闭汗是引起感冒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强烈的运动之后,快速降温便会出现皮肤毛孔闭塞,导致汗液不能完全流出,体内热气较旺,引起感冒。
桂枝含有桂皮醛、桂皮酸钠等成分,具有促进血液流向表皮的功效,能促进排汗,对闭汗引起的感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荔枝功效
荔枝核性温,味甘、微苦,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的治疗;川楝子别名金铃子、川楝实,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荜菝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外治牙痛等;桔核性平,味苦,归肝、肾经,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元胡味苦,性温,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可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木通味苦,性寒,入心经、小肠经、膀胱经,有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的功效,适用于胸中烦热、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肿、周身挛痛、经闭乳少;小茴香味辛,性温,入肾、膀胱、胃经,有开胃进食,理气散寒,有助阳道的功效,主治中焦有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冷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作痛。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桂枝的禁忌
1.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桂枝。
2.桂枝的有效成分多在桂皮上,使用时尽量不要去皮,虽然很多方子中使用桂枝都要求去皮,但是桂枝里面的木质部药效成分含量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