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避免小儿脱肛

怎么避免小儿脱肛

1、要使小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切忌坐便盆时间过长。

2、有便秘小儿,平时应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有咳嗽及反复腹泻的病儿,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以预防脱肛的发生。

对经常脱肛不能自行回复的,必须去医院进行治疗。如果一般的保守治疗仍然没有效果,那就必须进行手术。

百会穴的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耳鸣”。[1]

2、《备急千金方》:“狂痫不识人,癫病眩乱。”[2]

3、《太平圣惠方》:“头目眩痛,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小儿脱肛”。

脱肛的偏方

偏方一

黄花木耳治脱肛

[配 方] 黄花菜100克,木耳25克,白糖5克。

[制用法] 将黄花菜、木耳洗净去杂质,加水煮1小时。原汤加白糖调服。

[功 效] 清热,除湿,消肿。用治脱肛、大便时肛门痛或便后滴血。

偏方二

陈醋煮大枣治脱肛

[配 方] 陈醋250克,大枣120克。

[制用法] 将大枣洗净,用陈醋煮枣,待煮至醋干即成。分2或 3次将枣吃完。

[功 效] 益气,散淤,解毒。用治久治不愈的脱肛。

偏方三

马勃治疗脱肛、肛门红肿

[配 方] 马勃15克。

[制用法] 将马勃焙干,研末,香油调搽。

[功 效] 解毒,止血。治疗脱肛、肛门红肿。

偏方四

王不留行治疗便秘脱肛及气虚脱肛

[配 方] 王不留行30克。

[制用法] 将王不留行焙干,研为细末,每早、晚开水送服。

[功 效] 治疗便秘脱肛及气虚脱肛。

偏方五

泽兰叶治疗小儿脱肛

[配 方] 泽兰叶30克。

[制用法] 将泽兰叶水煎,乘热熏洗1—2 次。

[功 效] 治疗小儿脱肛。

小儿脱肛推拿 《千金》脱肛方

组成:横骨(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际,前正中线旁开0.5寸),长强(尾骨尖下0.5寸,约当尾骨尖端与肛门的中点)。

推拿功效:益元荣督,健中举陷,束肠固脱。

推拿方解:横骨,足少阴肾经之穴,又为肾经与冲脉交会穴,故有益肾元,调冲任,司气化之功;长强有益肾束肛之效;故《千金方》治“脱肛历年不愈”,“灸横骨百壮”,“灸龟尾百壮”。龟尾即长强穴。对二穴施以按摩术,名“《千金》脱肛方”,以其益肾建中,束肠固脱之功,可治“脱肛历年不愈”之候。

若加摩百会,大肠俞,气海,膻中,则益气举陷,束肠固脱之功倍增。


治疗小儿脱肛有些什么民间偏方呢

在我的印象里,五倍子就是一味好药。记得以前有个老中医曾告诉我一个治疗小儿脱肛的方子,就是用五倍子、煅龙骨各等分,研为细末,装在瓶子里备用,先用温开水把患处洗净,用棉签蘸上药粉,轻轻扑在肛门周围,然后轻轻按上,让患儿睡一个小时。

对于五倍子治疗小儿脱肛的方子还不止一个,在这里再介绍一个。

用五倍子40克,明矾30克,石榴皮50克,苦参60克,菖蒲30克,将这些药用纱布包好,浸泡在水中,约几个小时后再煎,先熏后坐浴,最好是在脱肛的症状发作时用药,每天1~2次。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比较简单的老偏方也是比较有效的。比如用芒硝20克,甘草10克,水煎坐浴,每日早晚各一次。

又比如用鱼腥草50克,水煎坐浴,每日一次。这几个方子虽然简单得很,但是临床效果还不错。

除了使用偏方治疗之外,还需要注意预防和护理。比如平时应该加强肛门的护理和清洁,每次大便后,应该用温水先清洗肛门,并及时将脱出的直肠揉托还纳。

脱肛的症状

在小儿的众多疾病中,脱肛可谓是比较令人尴尬的。

所谓小儿脱肛,其实就是小儿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一种疾病。

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记载,“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

也就是说,小儿血气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情况,导致中气下陷,不能摄纳,那么脱肛这种疾病也就容易发生了。小儿脱肛这种疾病对小儿的身心健康是有一定危害的,需要及早治疗。

在小儿脱肛的早期,在排便后肠管从肛门内脱出,随后会自动缩回,这个属于轻证。

宝宝脱肛了怎么办 加强体育锻炼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增强腹肌和肛门的收缩功能,着对防治小儿脱肛有益。


脱肛吃什么药比较有效

1.中草药内服疗法: 黄芪、芡实各30克,白术、党参、陈皮、柴胡、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2.涂敷疗法:

①蝉蜕(焙黄)、党参、黄芪各等量,共研细末,用菜籽油调匀,涂敷于肛门脱出的肿物上。

②生天南星30克,研成细末,温开水调和,敷于百会穴,肛门脱出物回缩后洗去。

③蓖麻仁、前胡根各10克,同捣如泥,敷百会穴。每日换药1次。此法还可治疗胃下垂及子宫脱垂。

④煅龙骨、煅牡蛎、五倍子各15克,共研细末,瓶装备用。每次大便之后,先用上法熏洗,再用此药粉撒在脱出的肛管及直肠粘膜上,再托回肛内。然后将两侧臀部合拢,用宽胶布贴紧固定。至再次大便时除去,大便后再洗再涂。

⑤诃子、五倍子、煅龙骨各等份,共研细末,撒于肛门脱出肿物之上。每日2次。

⑥蓖麻仁30克,去壳捣如泥,捻作饼状,直径约2厘米,敷贴于囟门上。适用于小儿脱肛初起。

⑦附子末、葱白、大蒜瓣各等量,共捣如泥,如上法制作药饼,敷于囟门上。适用于小儿脱肛日久手足发冷者。

3.烟熏疗法:

①皂荚1个,放碗内燃烧,将漏斗反罩在碗上,令患者将鼻孔凑近漏斗口吸烟,打喷嚏后,肛门脱出物即回缩。

②五倍子30克研粗末,艾绒100克,将五倍子末揉入艾绒内,放桶内燃烧,令患者脱去内裤坐桶上熏治。待肛管及直肠回缩肛内,再用明矾粉轻轻揉擦。此法对小儿脱肛效果较好。

宝宝脱肛小妙招

五倍子熏患处

取适量五倍子研磨成细末,铺在纸上卷成筒状,放在便盆内点燃,让宝宝坐在上面使气熏如肛门,肛门可自行收回。

蝉蜕外敷

用蝉蜕9克,将蝉蜕研磨成细末,用适量香油调和成糊状。待儿童脱肛时,将其涂抹于拖出物上,片刻可自然回缩。此法可用于来治疗小儿脱肛,日久不收者。

肚脐敷贴法

取黄芪、枳壳、石榴皮各15克,一起打磨成粉状,装入沙袋中备用。使用时,先将患儿的肚脐部用温水搽洗干净,将药袋放于脐上,上盖塑料薄膜,外敷以纱布,周围用胶布固定。每日用热水袋或者毛巾热敷两次。每次15-30分钟,24小时换药一次。

棉花根升麻汤

用棉花根30-60克,升麻9克,防风1.5-3克,白术9克。用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本方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升阳举陷的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明显。

乌梅外敷方

用乌梅5个,冰片0.2克。先将乌梅用温火焙干,研磨成细末;将冰片和乌梅和匀研磨成细末,再以香油调成糊状,涂抹于脱肛周围。每次大便后肛门脱出处涂药一次,直至不脱出为止。

熏洗法

用苦参30克,五倍子30克,石榴皮30克,明矾20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

将上述材料加水煎煮至700毫升,带药液温度适宜后,坐浴20-30分钟,每日1-2次。

功效: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涩,固脱之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较好。

小儿脱肛偏方大全 蝉蜕外敷

用蝉蜕9克,将蝉蜕研磨成细末,用适量香油调和成糊状。待儿童脱肛时,将其涂抹于拖出物上,片刻可自然回缩。此法可用于来治疗小儿脱肛,日久不收者。


鱼腥草有哪些营养 鱼腥草的食疗方

1、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源自《本草经疏》)

2、治小儿腹泻:蕺菜15g ,炒山药6g,炒白术3~ 5g,茯苓9g。水煎服。(源自《福建药物志》)

3、治小儿脱肛:鱼腥草擂如泥,先以朴硝水洗过,用芭蕉叶托住药,坐之自愈。(源自《永类钤方》)

4、治疥癣:鲜鱼腥草捣烂外敷患处。(源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小儿脱肛偏方 棉花根升麻汤

用棉花根30-60克,升麻9克,防风1.5-3克,白术9克。用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本方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升阳举陷的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明显。


直肠脱垂偏方大全

五倍子熏洗治脱肛

【功能主治】升提中气,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五倍子30~60克。

【用法用量】将五倍子打碎,加水适量,煎沸30分钟,于脱肛时先熏后洗患部。

【病例验证】刘某,24岁。因产后努挣大便而脱肛。遂以五倍子60克,打碎,加水煎沸30分钟,脱肛时先熏后洗,仅用1剂即见效,继用3剂痊愈。

石榴皮治小儿脱肛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脱肛。

【偏方组成】石榴皮90克,五倍子30克,明矾15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沸30分钟,滤去药渣,趁热先熏后洗,同时,将脱出的部分轻轻托回。早、晚各熏洗1次,直至痊愈。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10岁小儿脱肛患者24例,经5~7天治愈者15例,8~10天治愈者6例,另3例病程超过2年,经熏洗1个月后痊愈。

煅龙骨治脱肛

【功能主治】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煅龙骨40克,蝉衣20克,白僵蚕15克,冰片3克,生甘草10克,凡士林150克。

【用法用量】将前5味中药分别研为极细末,混合均匀后过100目筛,凡士林加热后,再将上药末徐徐加入凡士林中,装人干净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先将患处用淡盐水洗净,涂以本药膏,再将脱出直肠缓缓上托,压进肛门内,外盖消毒敷料,贴胶布,最后用丁字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脱肛患者21例,经用药5~10剂,均获痊愈。

黄芪党参治脱肛

【功能主治】益气升提,清热燥湿,收敛固脱,主治小儿脱肛。

【偏方组成】黄芪、党参、赤石脂各6克,黄芩、黄连、升麻各4.5克,当归、柴胡、枳壳、白芷、陈皮、甘草各3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韩某,男,6岁。因患痢疾十多天,每日大便数10次,以致直肠脱出,从此半年来饮食少进,形体消瘦,每次大便时都脱出直肠寸许,托进时啼哭异常。诊查其面色不荣,肛周赤紫,有轻度糜烂,舌质红,苔微黄,脉细数有力。证属虚中有实,因痢后余热未清所致。治宜益气升提,清热燥湿,收敛固脱。用本方配合外治:便后用甘草10克煎汤洗肛门,待收后或托收后,用棉球蘸5%明矾溶液,使之着于肛门内直肠壁。治疗一周而愈。

肛脱的危害

一、粘液刺激:由于直肠脱出,肠液流溢,容易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门瘙痒,可造成肛门湿疹等疾病的发病这是常见的脱肛的危害;

二、粘膜充血水肿:脱肛的危害还包括直肠反复脱出、回缩,容易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大便带血;

三、感染是常见的脱肛的危害:直肠脱出后病菌容易侵入肠道,引发肠道炎症、肛周皮下脓肿等等;

四、肠套叠、绞窄、坏死:直肠脱出后无法复位或者不能恢复原位,可能造成肠套叠等情况,严重者不排除肠梗阻的可能;

五、影响身体发育:对于小儿脱肛患者来说,脱肛可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发育。

相关推荐

肛门坠胀的偏方

1.参麦芩连归地汤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收肛散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 功效:收涩固脱。 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 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3.提肛汤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

砂仁有什么作用 砂仁的使用禁忌

《本草纲目》记载砂仁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阴虚火旺、津液亏损、大便干结的病人不宜使用。《本草经疏》:"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嗽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听伤,皆须详察鉴别,难以概用。"《药品化义》:"肺有伏火忌之。"《得配本草》:"气虚肺满禁用。

小儿脱肛是怎么回事

先天因素 小儿先天性盆腔组织结构发育不完善,支持直肠的周围组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导致直肠周围组织的固摄能力不强,容易出现脱肛的情况。 生长发育不完善 婴幼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全,骶骨弯曲尚未形成,婴幼儿的直肠与肛管上下处在一条直线上,其周围组织比较松弛,肌肉比较薄弱,直肠缺乏骶骨和肌肉的有效支撑而呈垂直状态,因此容易发生脱肛。 腹压长期增高 如长期剧烈咳嗽、呕吐、便秘、腹泻等,导致宝宝腹压长期持续增

脱肛有哪些表现

1、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2、晚期:脱肛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3、嵌顿: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

脱肛怎么办

脱肛除了与大肠有关外,还与肺、胃、脾、肾等脏腑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开窍于二阴,主一身之元气,以上脏腑有病变都可能影响大肠,发生脱肛。脱肛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若久痢、久泻,久咳以及妇女生育过多,体质虚弱,劳伤耗气,中气不足,以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而致脱肛;小儿先天不足,气血未旺,或年老体衰,或滥用苦寒攻伐药物,亦能导致真元不足,关门不固,而致脱肛。实者多因便秘、痔疮等病,湿热

宝宝脱肛小妙招 熏洗法

用苦参30克,五倍子30克,石榴皮30克,明矾20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将上述材料加水煎煮至700毫升,带药液温度适宜后,坐浴20-30分钟,每日1-2次。功效: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涩,固脱之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较好。

如何避免小儿脑瘫

1.特别是婴儿出生前,从母亲怀孕到分娩这段时间。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是优于其他系统发展的,而胎儿依赖母体生存,故孕妇的健康及营养状况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早期产前检查、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2.孕妇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要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避免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触猫、狗;避免辐射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

小儿脱肛按摩图 按摩小腹部

将小儿仰卧,按摩者以一手拇指指腹揉其小腹部,脐下2.5寸处的丹田穴2-3分钟,以温补肾气,固摄下元。

什么是脱肛

脱肛又名“截肠”,直肠脱垂是一种直肠或直肠肛门粘膜脱垂症。直肠壁下部,即直肠黏膜下,称粘膜脱垂或不全脱垂,全层直肠壁称为完全脱垂。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多因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所致。以老年人和小儿多患。初开始仅于大便时肛门脱垂,能自行回缩;病久则脱出较长,需用手托纳回。在治疗上,因儿童的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以手术治疗

小儿脱肛按摩图 直推七节骨

患儿俯卧位,术者用拇指桡侧面或者食指、中指两掌面自下而上直推七节骨,以温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