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平喘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平喘
葶苈子能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开宝本草》: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什么中药止咳最好最快 葶苈子
性味归经: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痰壅肺实喘咳,浮肿尿少,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3-10g,包煎,或入丸散。
常用配伍:
葶苈子配大枣:咳逆痰多,喘息不得卧,一身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葶苈子配附子,黄芪:肺心病,心力衰竭水肿喘满者。
注意:本品泻肺力强,故肺虚喘促,脾虚肿满者忌服。
桑根具有治疗哪些疾病的功效
桑根的美容功效
桑根。性寒,味甘,入肺经。有泻肺平喘、消除水肿等功效。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此外,桑白皮尚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桑白皮入药验方如下:
小儿肺盛:地骨皮,桑白皮各30克,甘草3克,入粳米少许,水煎服。
小便不利:桑白皮12克,冬瓜仁15克,葶苈子9克,水煎服。
脱发:取桑白皮200克,水煎,滤渣后以药液洗发。
糖尿病:取桑白皮20克,枸杞子15克,糯米30克,加水煮粥食用。每日两次,可降血糖、降血压。
蜈蚣毒:桑白皮捣烂,煎洗或敷于患处。
传染性肝炎:鲜桑白皮60克,白糖适量,水煎,分两次服。
结膜炎:桑白皮30克,生地黄10~30克,牡丹皮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木贼10克,蝉蜕6克,归尾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白蒺藜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饭后30~60分钟和晚上临睡前各服一次。
中药葶苈子的功效
消痰平喘或泻肺平喘,泻肺主要是泻痰水,主治热症痰水壅盛重症,喉中痰鸣,胸腹水肿,面目浮肿。用葶苈子的泻,泻实,痰水或痰浊,泻肺实,主要不在清肺热,当然泻肺热是次要方面,与桑白皮不同,泻肺热不同,它偏重于泻肺实,泻痰水。主治痰水壅盛的实证。利水退肿。用于湿热水肿,它苦寒性比桑白皮甚。经年来发现它有很好的强心作用。对心衰的水肿和喘息有较好的效果。这种病大量的是虚证或虚实夹杂,甚至虚寒的,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肺气肿、肺心病,尤其是肺源性的心脏病,开始时是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肺气肿,最后造成心力衰竭,心衰的肺心病,所以多偏虚寒,葶苈子通过强心,有利于利尿消肿,减缓痰水壅盛的气喘,这时与苦寒药性不适宜,所以往往配伍温补药黄芪、白术、附子温补阳气。它的种仁细小,汤剂要包煎。
1.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
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实,则气化失司,水道不通而水肿胀满。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己椒苈黄丸。治结胸证之胸胁积水,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1、寒喘
治法: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定喘汤。
组成:炙麻黄、杏仁、细辛、灵芝、苏子、制附片、厚朴、仙灵脾、白芍、陈皮、法半夏、甘草。
2、热喘
治法: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葶苈子、大枣、蝉蜕、地龙、桔梗、枳壳、川贝母、蒲公英。
哮喘咳嗽有痰怎么办 这六种方法少不了
麻黄桂枝饮
配方:麻黄9g、桂枝6g、葶苈子、大枣、白术各30g、苏子30g、鱼腥草30g、马兜铃9g、甘草6g
服用方法:将上药煎水服用,每日1剂,分3次服用,疗程为2周。
功效:此方具有泻肺平喘,祛痰行水的功效,适用于咳逆、贪多、气喘、面目浮肿者。
半夏定喘汤
配方:半夏、陈皮、葶苈子各12g、白茯苓、黄芩、党参、山药、白术各15g,桔梗、杏仁各10g、麻黄、甘草各9g,生黄芪30g
服用方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周为1个疗程。
功效:半夏、陈皮有很好的祛痰平喘的功效,此方能够调理气机、健脾利湿、祛痰平喘,对于哮喘咳嗽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蝉龙汤
配方:蝉蜕、地龙、半夏、黄芩、桔梗各10g,苦杏仁、橘红各9g,川贝母,甘草3g
服用方法:将上药水煎服用,每日1剂,儿童适量减半。
功效:苦杏仁、橘红、桔梗都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此方具有疏风解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宝宝嗓子有痰能吃芒果吗 宝宝嗓子有痰吃什么好
萝卜250克,葶苈子30克(布包),将萝卜洗净用葶苈子共煎煮,萝卜熟后去葶苈子,加蜂蜜20-30克,饮汤食萝卜,每天一次,可利肺降逆、补肺定喘。
麻黄4-6克,川贝10-15克煎后取汁,加入山药粥中,适量拌入蜂蜜10-20克,每日1次,可健脾补肺、止咳定喘。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舌苔厚白粘腻怎么调养 舌苔厚白粘腻推荐食疗方
材料:山楂12克,龙井茶叶5克,矿泉水1升,蜂蜜少量。
做法:将山楂放在矿泉水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半小时,用热山楂汁冲泡龙井茶,喜欢有甜味的可加适量蜂蜜。
功效: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山楂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行气散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山楂可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量,减轻肝脂肪变性的程度。绿茶味甘、苦,性凉,有清利头目、除烦解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功效。
材料:洗净的陈皮5 克,切成丝。
做法:将陈皮放入茶壶内。然后倒入煮开的矿泉水,加盖闷10分钟。待陈皮茶稍凉后加入适量枣花蜂蜜调匀即可饮用。
功效:陈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药理学认为陈皮可以松弛平滑肌,保护损伤的胃黏膜,改善小肠的消化功能。
材料:葶苈子5 克,大枣3枚。
做法:将葶苈子和大枣洗争,放入矿泉水1升,煎煮30~40分钟。用葶苈子、大枣的煎煮液300毫升冲泡花茶后饮用,也可直接温凉饮用。
功效: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大枣性温,味甘,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祛风的功效。饮用尊苈大枣茶,能利水消肿、排出积液,同时大枣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防止离子紊乱。
材料:桑白皮3克,生姜皮3克。
做法:将两者洗净,放入矿泉水1升,煎煮15~20分钟,放温凉饮用。
功效: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泻肺平喘、利尿消肿等功效。生姜皮性微温、味辛,能解肌发表。两者协同疏解在皮下的水饮。
材料:山药50克,茯苓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山药和茯苓分别焙干,共研成细末,煎煮半小时。粳米淘净,加矿泉水1升,大火烧沸后,转用小火慢熬至粥将成时,加入药汁和冰糖,熬至冰糖溶化,调匀即成。
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茯苓对肠道肌肉有直接松弛作用,能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降低胃液分泌及游离酸含量,保钾利尿促进水液代谢。山药性平,味甘,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山药还能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空。
炒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平喘
中医认为,炒葶苈子性味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有泻肺平喘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呼吸系统出现的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所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憋以及肺脓肿出现的咳脓痰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