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芳香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砂仁温中化湿

芳香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砂仁温中化湿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开胃消食,理气安胎。

应用:1.脾胃气滞所致的胸脘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脾胃不运的胃脘痞满,纳呆腹泄等,常与党参,木香等配伍;2.虚寒泄泻,可单用本品研末吞服,或与干姜,附子等温里药同用;3.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常与苏梗,白术等同用。

用量:2至10克,入汤剂宜后下。


什么中药除湿气好一些

湿气重的人可以通过运动、食疗等方式慢慢调养祛湿,也可以选择较为快捷的方式——吃化湿药来祛湿。中医认为凡是有化除湿浊,醒悦脾胃功能的药物都称为化湿药。

化湿药大多气味芳香,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这类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前人谓之“醒脾化湿”,同时化湿药其辛能行气、香能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之症状,而且部分药还兼有解暑、辟秽、开窍、截疟等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脾胃功能失常,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

化湿药除了适用于湿困脾胃、身体倦怠,还适用于脘腹胀闷、胃纳不馨、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湿温、暑温诸症亦有治疗作用。

一般化湿药有藿香、佩兰叶、紫苏叶、白扁豆、西瓜汁、荷叶、绿豆等,敬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除湿气的药物可以选择上面的这些。在选择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那么药物去除湿气的效果会更加的理想一些。除了可以使用药物的方法来进行去除湿气外,还可以在平常的时候都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这样也能很好的预防体内湿气增多。

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广藿香芳香化浊

广藿香为唇型科植物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叶闷,反复至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用法用量: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去壳砂仁的注意事项 化湿开胃

去壳砂仁药性偏性温燥,味道辛辣刺激,入脾、胃二经,有化湿开胃的功效,对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不饥的症状,用砂仁配健脾益气的党参、白术、茯苓等药制成的香砂六君子汤,可有良好的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的效果。


化湿吃什么药 佩兰芳香化湿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叶闷,反复至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鲜品加倍。

注意事项: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芳香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佩兰发表化湿

性味归经:辛,平,归脾,胃经。

功效:发表解暑,化湿开胃。

应用:1.夏伤暑湿,发热头痛,胸闷等症,常与藿香,陈皮等同用,有用于湿温初起,午后身热,尿少,口苦,苔腻等症,多与滑石粉,黄连等配伍;2.湿浊阻胃,胸闷不食,口甜,苔腻或口臭多涎,常与藿香,厚朴等配伍。

用量:5-10克,鲜用加倍。


黄芪和什么搭配去湿气最好

单独服用黄芪对于祛除湿气作用不明显,建议搭配一些具有祛湿功效的药材同用才可起到祛除体内湿气的作用,而且临床上具有去湿功效的药材比较多,主要分为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芳香化湿药三种,需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搭配服用,如:

1、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等药物,主要用于湿热。

2、利水渗湿药有茯苓、泽泻、猪苓、薏苡仁、车前子、木通、滑石等药物,具有利水止泻的作用,可以治疗水肿、泄泻等疾病。

3、芳香化湿药有佩兰、藿香、砂仁、厚朴、豆蔻,可以治疗湿邪困脾等。


芳香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苍术燥湿健脾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

应用: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苔浊腻等证,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2.风寒湿痹,本品可外散风寒湿邪,兼有发汗作用,常与羌活,防风等配伍,若湿热下注,足膝肿痛,痿软无力,常与黄柏配伍。

用法用量:5-10克,祛风湿宜生用,燥湿健脾宜炒用。

注意:本品燥裂伤阴,大便燥结及多汗者忌服。


祛湿热中药

健脾祛湿中药一: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健脾祛湿中药二: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健脾祛湿中药三:木瓜

一说到木瓜,人们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虽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药的还是皱皮木瓜或者木瓜。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 此外,木瓜还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健脾祛湿中药四: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用什么泡脚能减肥除湿

泡脚是中医养生上的一种常见方式,中医上认为,通过热水泡脚,可以帮助减轻人体的湿气,使得人体腠理疏松,毛孔打开,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可以将多余的水分通过以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减肥效果。

但要是单单使用温水泡脚,那么减肥作用并不好,这是可以往里面加一些中药材,通过芳香化湿的中药煎煮而成的,就能够增强排湿的功效。

生活常见的中药材有藿香、佩兰、苍术、砂仁、菖蒲、豆蔻、生姜等化湿燥湿药煎汤泡脚,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


砂仁的功效与作用

砂仁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可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对人体非常有益处。除此之外,砂仁的功效与作用还有以下几点:

1、砂仁辛温行散,芳香化湿,主入脾胃,为化湿和中醒脾要药,兼有安胎之功。凡中焦湿阻气滞,及胎动不安等症,均为常用之品。

2、砂仁对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胀胃痛有特效。平时经常食用则有养胃健脾,暖肺养肾的保健作用。

3、砂仁还可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多与陈皮、木香同用。此外,对妊娠呕吐、胎动不安亦有缓解的帮助,多与补气血、补肾药同用。

喝点砂仁粥有助缓解妊娠反应

砂仁粥

主料 粳米100克

辅料 砂仁5克

制作方法

1、先将砂仁磨成粉状备用;

2、取粳米淘净,以常法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砂仁细末,略煮5分钟即可。

食用方法 早、晚空腹食用。

适用人群 用于妊娠呕吐,也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者。

砂仁是一种常见的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的中药,味辛,性温。有行气化湿、温脾、止泻、安胎等功效。从古至今,砂仁一直是治疗妊娠呕吐的首选药物。同时,砂仁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煮肉的时候常放。此外,非常有名的调味品十三香里也有砂仁,因此,砂仁是一味非常安全的药物。除了喝砂仁粥外,建议给孕妇炖肉的时候也可以放点砂仁。

佩兰可以与哪些药材相配

1.配砂仁:佩兰气味芳香,功专清肺开胃、化湿悦脾,理气之功为胜;砂仁香浓气浊,燥湿之性较强,有化湿醒脾、行气宽中,安胎之效。两药配伍,芳香悦脾,可用治湿阻气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腹胀满、胎动不安等证。

2.配木香:本品气味清香,芳香化湿,重在醒脾气;木香气味芳香,行气止痛,尤善宣散上下一切寒凝气滞,能升能降,重在调胃气。两药配伍,芳香行气,治疗湿阻气滞、胃脘胀闷、腹胀肠呜、吐泻、痢疾等。

3.配泽兰:佩兰芳香化浊,解暑和中;泽兰活血行气解郁,通经行水。两药配伍,一气一血,芳香化浊,活血利水而消肿,对湿阻血瘀大腹水肿如肝硬变之单腹胀、跌打损伤之红肿作痛均有效。

4.配茯苓:伏苓淡渗剩湿、健脾止泻。两药合用,既祛暑邪又健脾胃,助脾运化暑湿,暑湿去则脾更健,故治暑湿内蕴引起的吐泻均效。

5.配鲜荷叶:鲜佩兰解暑作用尤良,善芳香化浊;鲜荷叶善清夏季之暑邪,味苦性平,其气清芳,既解暑清热,又升发清阳。两药合用,清暑化浊,既清头目又升阳止泻。

6.配菖蒲:佩兰气味清香,性平不温,芳香辟浊,化湿和中,醒脾开胃;菖蒲芳香开窍,化湿浊而和中开胃。两药合用。芳香开胃,能治肝胃不和,湿阻脾胃,气滞胁痛胀满,食欲不振,胃脘胀痛不舒,恶心呕吐,泄泻,苔白腻及口中甜腻等。

7.配黄连:二药均可祛湿,佩兰功在醒脾开胃化湿,黄连功在清热燥湿,两药相配,有清热化浊之功,可治脾胃湿滞的胸闷、消化不良、口苦苔腻等。

相关推荐

肝气郁滞的药方

方药1:本方具行气温中、散寒化湿、疏肝解郁的功效。适用于气机郁滞、寒湿中阻及伴肝郁症象者。方中以木香、砂仁、苍术、厚朴、甘草(即香砂平胃散)行气温中,散寒化湿;配伍台乌药、生姜、枳壳以增强温中理气的作用;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若寒甚,腹痛较剧,得温症减,肢冷者,可加高良姜、肉桂温中理气止痛。若兼热象,口苦,舌质红者,去台乌药、苍术,加吴茱萸、黄连,泄肝清热。老年体虚,或兼见神疲、乏力、便溏

什么中成药治胃病最好 香砂平胃丸理气健胃

该药是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藿香,砂仁,香附,枳实,南山楂,麦芽,六神曲所组成。方中以苍术健脾燥湿为主药;厚朴,枳实,香附下气宽终,消胀满为辅药;陈皮,砂仁,藿香芳香化湿,醒脾开胃,降逆止呕,以南山楂,六神曲,麦芽消导宿食积滞,以甘草调和脾胃,以上诸药为佐使,诸药相伍,可理气健胃,和胃消食的功效,对治疗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一定疗效。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开窍醒神用于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本品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不但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行气消胀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本品辛温芳香,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用治湿浊中阻,脘闷腹胀、痞塞疼痛,常与砂仁、苍术、厚朴同用;若湿从热化、湿热蕴伏、身热吐利、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者,可与黄连、厚朴等配伍,如连朴饮(《霍乱论》)。化湿用于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湿、燥湿,又行胃

孩子夏季感冒 中医防治

1、寒湿感冒用芳香化湿、辛温解表法,常用香薷饮加减、感冒合剂、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等。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敬请告知2、湿热感冒用芳香化湿、辛凉解表法,常用新加香薷饮、退热合剂、甘露消毒汤等。3、热伤气阴感冒要注意滋阴清热,避免因伤阴而加重病情,常用竹叶石膏汤、清暑益气汤等。4、脾虚感冒用芳香解表、健脾化湿法,常用七味白术散、五叶芦根汤等。夏季感冒痊愈需要一段时间,身体的正气和邪气作

化湿的中药哪些

1、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藿香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效。常配佩兰、苏叶、厚朴等,效果更好。2、佩兰本品辛香宣化,性平偏凉,入脾胃肺经,善醒脾而除中洲陈腐秽浊之气,与藿香相似,亦为化

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2附子理中丸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3健脾丸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方解:方中用党参、

慢性胃炎食疗方法 砂仁肚条

食材:砂仁10g,猪肚一个,花椒、胡椒、葱白、生姜适量制法:将猪肚洗净,用沸水烫一下,刮去内膜,放入砂锅,加水加花椒,生姜、葱白煮熟后,捞起猪肚晾冷切条,再将原汁烧开下读条、砂仁、胡椒磨,味精等调料,文火炖20分钟即成,喝汤吃猪肚。功效:杀人肚条可以温中化湿,行气止痛,可用于治疗胃炎,胃、十指肠溃疡等疾病。

山奈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止痛

山奈这种中药材味辛性温,可以入胃经,具行气止痛和温中化湿等多种功效,平时可以用于人类肠胃炎和消化不良以及胃寒疼痛和牙痛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砂仁的功效和作用

化湿和胃的作用砂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其化湿醒脾开胃,行气温中的效果均佳,因此凡是湿阻或者气滞所导致的脘腹胀满疼痛等脾胃不和所引起的诸多不适症状。温脾止泻的作用砂仁善于温中暖胃以达到止呕止泻功效,砂仁药性重在温脾,可治疗脾胃虚寒所引起的呕吐、泄泻等不适症状。理气安胎的作用砂仁能行气和中而止呕安胎,如妊娠呕逆不能食,可单用亦可痛紫苏梗。白术等配伍同用;若与人参、白术、熟地等配伍使用,可以益气养血安胎

香砂养胃丸治疗胃炎服用注意事项

香砂养胃丸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滞湿阻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嗳气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根据香砂养胃丸方药组成,具祛湿作用,添加枳实、厚朴、香附、豆蔻、藿香等中药,加强了行气、温中、化湿的作用药性更温热一些,偏于醒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胃部不适或隐痛、吐酸水,不思饮食等症状。服用香砂养胃丸最好用温开水,服用期间不要吃生冷食物,因为生冷的东西能加重寒湿,不利于药效发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