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病夏治四种常用方法

冬病夏治四种常用方法

天灸

天灸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脉、调理脏腑功能的效果。

注意事项:三伏天每伏各贴药一次,初伏、中伏、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为巩固效果,目前通常会在初伏之前、末伏之后多贴一次来加强。成人一般贴1~3小时,儿童贴0.5~1小时。

艾灸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适应症为体质虚寒的人,虚寒性关节痛、关节炎、月经不调、痛经、怕冷等。

注意事项:艾灸后会觉得口渴,这时不要立即喝水,不然效果会打折扣;艾灸当天不要吃牛羊肉、鸡蛋、烧鹅等食物,三伏期间尽量饮食清淡。

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适应症为感冒、发热、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注意事项: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5~7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刮痧疗法;皮肤有感染、疮疡、破溃、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

拔火罐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合治疗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头痛、眩晕等疾病。

注意事项:拔罐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不要马上洗澡。拔罐根据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拔罐拔上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

三伏天针灸最佳时间 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时期,此时期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伏天做针灸也有助于身体调养,从季节上来说,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三伏天做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淤堵的经脉、驱散身体中是湿寒之气,有利于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三伏贴管用吗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人体背部特定穴位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内寒,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但是冬病夏治贴三伏贴并非马上就能见效的,而且这也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方法,并非对于所有的疾病都有效果的。


什么人可以贴三伏贴 慢性疾病人群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疗法,有冬病夏治和治未病的作用,三伏贴时身体中的阳气大盛,是为身体排出寒湿伏邪的最好时机,此时使用特制、具有温热性的中药材对穴位进行热刺激,可以起到扶阳驱寒、冬病夏治的效果。


适合冬病夏治的风湿类疾病有哪些

类风关并非由潮湿环境引起

很多人认为,之所以会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因为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体内湿气加重而引起的。但潘新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和环境潮湿无关。“和所有其他的自体免疫疾病一样,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原因不明,但临床上的统计发现,可能和遗传体质有关。另外,和过度劳累、情绪压力等容易引发免疫系统功能失常的因素有关。至于和居家或工作环境潮湿,则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他说道,一般人之所以会把类风湿关节炎和居家或工作环境的潮湿产生联想,也许和中文的“风湿”两字有关。

而另一方面,潘新也提醒,具有免疫异常基础的类风湿关节炎易发人群,如:类风湿因子或抗CCP阳性,有风湿免疫病家族史,在长期潮湿环境或冷水浴的刺激下会诱发免疫异常而导致发病。

贪图凉快猛吹空调 易致风湿病

潘新介绍,在古代风湿病多发于冬季,但现在风湿病亦可始发于夏季。风湿病中医名家娄高峰等曾在自然人群中做过痹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温度速降因素”是寒邪致痹的本质,即温度在短时间内突然明显降低,人体不能适应,则寒邪致痹。

潘新表示,现今宿舍、办公室、商场、饭店、汽车等在炎热的夏季普遍都有空调,室外温度近40 ℃,进入室内约20 ℃的小环境,“温度速降”,人体难以适应,可于炎热之夏“寒邪致痹”。

“某些冬季常发或加重的风湿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气温过高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便会发作或加重。”潘新解释说,季节气候异常、起居调摄不慎等导致的风、寒、湿邪侵袭是风湿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正气不足是其发病的内在原因。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致使风湿病的发生。

此外,风湿病也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许多年轻人在冬季只要风度不要温度,也为日后患上风湿病埋下了祸根。

不是所有风湿病都适合冬病夏治

近两年,冬病夏治在老年群体中颇受欢迎。然而,潘新提醒,风湿病是一大类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风湿病患者都适合冬病夏治,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潘新解释说,“冬病夏治”适合阳气虚、寒冷重、体质差、病程长的多种常见慢性风湿病,中医辨证多属于风寒湿痹或虚寒痹患者。“一般来说,这类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平时怕冷,遇寒容易发病或加重。”潘新表示,以下四种情况的患者较为适合冬病夏治:①感受风寒、外伤,长期慢性劳损而受寒加重的风湿病;②局部关节肌肉发凉,遇风受寒加重,得热则舒的风湿病;③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以及颈肩腰腿痛等多种现代风湿病寒型及其他具有关节肌肉部位固定凉痛的风湿病;④感受风寒湿气所致具有寒冷时发作、天热时消失特点的各种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等。

潘新强调,为了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对于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能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在起居方面,需要远离空调,避免风扇直吹。因为进入空调房和使用电扇后,不仅会导致寒邪和风邪作为“非时之气”再次入侵,更因为皮肤会因遇冷遇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而贴敷当天更应避免过度吹空调、电扇等制冷设备,保持开窗通风,但需避免直接吹风与贪凉。

为何慢性支气管炎需冬病夏治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话可不完全是指严寒,酷暑对人意志和体魄的锻炼,同时也是中医冬病夏治时机选择的依据。象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这类慢性病,多在冬天发作,病情反反复复,缠绵难愈,而夏天病情相对缓和,是有利的治疗时机。时下正值三伏卫,此时根据中医理论,合理调养,可有效缓解冬季病情,减少发作。

冬病夏治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中医认为,慢支、哮喘冬季发病,是寒邪伏于体内,合严冬之寒气而发病,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天之阳气最盛,此时寒邪深伏体内,若能增强人体正气,合天之阳气,天人合一,可借势祛邪外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从现代医学来看,冬病夏治也是科学有据的,治疗时机上,夏天正是疾病缓解期,有利于治疗;患者免疫力低下,冬病夏治正是着眼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冬病夏治三伏贴

药是很常见到的,对不同的药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大区别,所以对药的选择,也是需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都是需要选择适合治疗的药物,这样对疾病改善,才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那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什么呢,对它也很多人也不是太了解。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什么呢,这样的药物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它对治疗支气管炎效果很不错的,不过对它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乱用。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 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北京地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基本均沿用《张氏医通》记载的处方,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防治其他病症的药物依疾病而各所不同。

目前,北京地区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区采用的贴敷膏,均由市药监部门认定的专用制剂室在无菌、清洁环境下制备,并密封、冷藏保存。

通过以上介绍,对冬病夏治三伏贴也是有着很好的认识,选择它治疗疾病,也是需要跟建筑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疾病控制,才会有很的帮助作用,那对不需要它的人,也是可以放置,这样的药物是不能随意乱用,否则对自身也是有着一些危害。

骨关节病最适宜冬病夏治

中医一直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专家提醒,“冬病夏治”尤其适合颈椎病、风湿类风湿等骨关节病,患者除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灸疗等方式治疗。从源头改善中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这相对其他季节治疗骨关节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易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这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特别是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等骨关节疾病,这一类疾病在中医辨证中都属于阴寒性质的疾病,夏季采取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关推荐

什么是三伏贴

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此时调养阳气是最佳时机。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寒冷季节病情加重的疾病而言,其发病机理总体来说就是阳气不足,冬病夏治可通过提前预防、治疗,减轻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冬病夏治的手段有针灸、艾灸、汤药等,“三伏贴”是认知度和接受度最高的一种。“三伏贴”是将药性辛温的中药磨成粉,再调好敷贴于穴位之上,让药物经由皮肤吸收,并通过气血、

三伏贴怎么贴多久贴一次一次贴多久 三伏贴过了时间贴还管用吗

没有用了。三伏贴主要利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中药贴敷在一些特定部位,进而到达冬病夏治的效果,而过了三伏这个时间再贴三伏贴的话,就不能叫做三伏贴了,只能算是中药敷贴,并且也没有了冬病夏治的效果。所以过了三伏贴时间再贴三伏贴的话就不管用了,建议贴三伏贴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具体怎么贴多久贴一次一次贴多久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咳嗽贴三伏贴管用吗 三伏贴贴几次最好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三伏贴属于一种外治疗法,是利用冬病夏治、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冬病夏治疗法,正常情况下三伏天至少需要贴三次,头伏、中伏、末伏期间各贴一次。但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需要贴敷的次数也不一样,如果体质特别虚,那么就需要多贴几次,其次三伏贴具有疗程,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

几类人不适宜“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不是人人都适合?A“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通过夏天(暑天)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火龙灸”、“督灸”、“毫针”、“拔罐”、“理疗”、“药物”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通用,仅适宜那些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的人群。所以在选择治疗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目前是属于疾

2018冬病夏治的时间

冬病夏治是针对三伏天而定的,除了三个伏天外,伏前和伏后都很适合做养生保健项目,所以,2018年的7月7日、7月17日、7月27日、8月16日、8月26日是很适合做冬病夏治的时间。附: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2018年初伏时间: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2018年中伏时间: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2018年末伏时间:2018年

三伏灸的好处 冬病夏治

三伏灸是指在三伏天中进行天灸,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此时天气炙热,与此同时,身体中的阳气大盛,是为身体排出寒湿伏邪的最好时机,此时使用特制艾草对穴位进行热刺激,可以起到扶阳驱寒、冬病夏治的效果。常见的冬病夏治疾病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等疾病。

三伏天艾灸好还是三伏贴好

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即可。三伏天期间,进行三伏灸和三伏贴都是可以的,因为三伏贴和艾灸都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冬病夏治的方法,两者也很相似。其中三伏贴主要是以冬病夏治为机理,起到调节免疫,改进患者的寒湿体质的作用;而三伏灸可以温通经络,调理气血;由此可以知道,两者各有所长,三伏天期间可配合使用,只要坚持,就能恢复正常体质。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原理

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一样,生于春天,盛于夏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一些慢性病症频繁发作或加重,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非常利于扶正培本、滋养阳气。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的防病思想。此时如果积极调养,扶助阳气,则能使人体正气旺盛,“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对疾病的抵

夏季养生四原则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

夏季治风湿病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哪里关节痛,哪里贴膏药风湿病的关节痛是风湿病一个症状,往往全身多个关节都会出现疼痛,关节痛往往还会表现为全身到处 游走,所以在关节痛的部位贴膏药不能起到全身调节的作用,治疗起来也极不方便。专家认为,风湿病的冬病夏治需要选用几个特定的有效穴位敷贴膏药。只有在关节疼痛固定,或关节肿胀明显时,才可以选用特定的清热膏或散寒膏外用,提高疗效。误区二:冬病夏治以后不用再吃药风湿病是一种很顽固的疾病,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