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如何才能让o型腿变直呢
解析如何才能让o型腿变直呢
o型腿怎么变直呢?对于o型腿,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婚姻等有着很大的困扰,影响了身体不说,更是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损害,那么,o型腿怎么变直,o型腿矫正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请我们的专家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O”型腿通过锻炼的矫正方法具体如下:
(1)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做两膝向正前方的下蹲 起立运动,做 20~3O次。
(2)弯腰,两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绕环运动,做20 ~30次。
(3)两脚开立稍大,弯腰,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内相靠停耗练习,每次停耗10秒钟,做5~10次。
(4)两脚平行站立。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 运动;再以脚尖为轴,做脚跟外展和内旋运动,各做20~30次。
(5)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6)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做15~20次。
(7)下蹲,双手叉腰,上身保持直立,双腿张开 15— 20厘米,脚尖略微向外,吸气时两膝靠拢慢慢下蹲,尽可能深蹲并停留片刻,感到腿部肌肉紧绷。呼气时慢慢打开双膝,伸直站立,重复 10次。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 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
o型腿矫正方法有很多,在生活中就可以做,但是,必须是对o型腿的矫正方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如果你对o型腿的矫正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专家会给您做详细的介绍。
宝宝可能出现暂时性的O型腿
孩子生长中,O型腿是一个生理过程,一般出生后都是O型腿,随着生长发育,O型腿会慢慢变直,大约于2岁左右变直,有的孩子早一点,有的晚一点。
O型腿又叫膝内翻,O型腿的判断:踝关节并拢,膝关节分离,一般在1岁以后(孩子会走路后)测量,不是小腿的弯曲。
目前治疗,认为间距小于4cm可以不管,大于则可以佩戴支具,或者2岁半的孩子仍然有O型腿可以支具干预治疗,3岁以上的明显的O型腿一定需要拍下肢的站立位全长片评价关节是否改变,如果有改变则需要手术治疗。当然没有达到4cm的孩子,家属担心发展,也可以佩戴支具早期干预。
所以如果您的宝宝也有琳琳这样的腿型您先不要着急,最好自己多观察下,看是生理表现还是病理症状,如果真的有O型腿的嫌疑,最好能带着孩子去医院就诊,就算确诊了O型腿,进行矫正训练或者是手术治疗还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成年人o型腿该怎么纠正呢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分析对症下药以使腿变直:
1、检查后如果发现是缺钙或者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导致的,就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维生素ad、牡蛎碳酸钙等,以帮助改善。
2、关节肌肉酸痛导致的伸直不利,一般是因为由于剧烈运动、意外损伤原因,多伴有关节肿胀疼痛,可以选择使用正骨水、风花油或服用舒筋健骨丸、活血 止痛胶囊以消肿止痛,并且通过做针灸理疗帮助恢复。
3、遗传导致的o形腿等,O型腿的人走路多为外八字,即行走的时候,双足尖向外分,在行走的时候,腿部会向外用力,膝关节受到向外分的力。久而久之,站立的时候膝关节就会无法并拢,变成O型腿。所以要先调整走姿,良好的走姿应当身体直立、收腹直腰、两眼平视前方,双臂放松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均匀。
4、x型腿,是最常见的下肢畸形,青少年比较多见主要是因为佝偻病。骨骺坏死或骨骺发育异常,导致出现膝内翻不仅影响外观,且造成下肢负重力线的转移,日久可继发张力侧的韧带松弛髌骨脱位髌骨软化,需要到院里通过做外科手术矫形治疗。
总之,腿部变直有可能会影响到腿部的功能以及人体健康,因此一定要重视。平时一定要保持正确的睡姿,注意多运动,可以多踢球,打乒乓球,还要适当补钙,这些都有利于减少腿部弯曲。
4种错误的跑步姿势会影响身材
1、全脚掌着地。跑步时全脚掌着地,会很容易“蹲脚”,易引发胫骨骨膜炎,长期冲击还易跑成O型腿。
2、脚尖着地。跑步时,前脚掌着地会强烈刺激小腿肌肉,时间长了会造成小腿变粗,形成“萝卜腿”。
3、内外八字脚。容易造成膝关节等部位损伤,还易造成X、O型腿。
4、过分前倾后仰。前倾跑会造成背部紧张,后仰会导致胸腹部肌肉过分紧张,时间长了会引发肩颈背异常。
婴儿绑腿科学吗 注意事项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在妈妈肚子里的「造型」所致,都会有点O型腿,然后在2岁左右会自己变直,然后又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开始变得有点X型腿,到了7岁左右又会变直,家长就不需要为此烦恼,绑腿有害无益。妈妈想要预防罗圈腿可以经常帮宝宝把腿伸直揉一揉。另外不要让宝宝太早站立,这样腿部承重过早,腿型容易不直。
腿粗因为走路方式错误
压脚走或踮脚尖走→变萝卜腿
压着脚走路,双脚着地的时间会比提脚走路的人长。而踮着脚尖走,身体重量会全部压在脚尖上。不管是哪种方式时间长了,都会让小腿腿肚的肌肉越来越发达,渐渐就形成讨厌的萝卜腿。
踢着走路→变粗腿
踢着走路,身体会向前倾,往前走时脚尖踢到地面,膝盖一弯,脚跟随着往上一提。这种走路方式比较省力,腰部很少出力,发力点多在腿部,这容易使小腿变粗,膝盖和大腿赘肉增多,最后腿部越来越粗。
外八字走法→X型腿
外八字的走法在男生身上比较常见,但也有不少女性朋友有走外八字的习惯。外八字是脚部外侧先着地,身体重量长时间外倾,本来笔直的双腿长时间受力不均,渐渐就会腿部变型,出现X型腿。
内八字走法→O型腿
许多日本女性都是内八字的走法,看起来娇俏可人很惹人怜爱吧。可是内八字的走法是脚内侧先着地,跟外八字走法同理,身体重量长时间内倾,腿部受力一样不均匀,时间一长就造成O型腿。
o型腿矫正带有用吗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双大直腿,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往往会出现一些腿部问题。其实o型腿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对于矫正o型腿是有很多的方法的,其中o型腿矫正带就是其中的一种。那o型腿矫正带有用吗?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o型腿矫正带有用吗?
首先你要确定你是小腿变还是大腿,不过大多数都是小腿弯,因此大部分是绑小腿,一般是坐着绑,可以坐在沙发上或板凳上,双小腿并拢,然后,用皮包带,肩带或皮带等能绑紧,弹性差的材料绑住,用力绑紧双膝盖下面一点的部位,用力绑紧后,可以发现双小腿能拼得非常直,坚持长一些的时间,同时将不正确的姿势改掉。
绑紧后,可以伸直或弯曲,时间一般为每天,4小时左右。
如果小腿弯得较厉害可以适当的增加皮带数量。
程度较轻的O掉,一般是,2月左右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骨骼可以通过外力重新塑形,因此通过绑腿是能收到一副相当好看的直腿的,舞蹈演员,跳水运动员比如黄豆豆,陶虹等,先天有O型腿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后期的绑腿矫正的,因此通过坚持绑腿是会收到明显效果的。
上文就是关于o型腿矫正带有用吗的简单介绍,希望以上的介绍会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o型腿矫正带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大家需要有耐心,大家一定要有耐心的。如果孩子有o型腿,大家可以给孩子选择o型腿矫正带,效果会很不错的。
怎样可以让宝宝拥有完美腿型
诊断
3岁内婴幼儿常有“O型腿”
“我们平常所说的‘O型腿’和‘X型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朱微微说,孩子的腿型发育是一个旋转的过程。在1岁半以前的婴儿期,婴儿腿型呈现15°左右的内翻,由于很多人认为这是尿布造成的,因此又叫尿布腿;到了1岁半左右时,孩子的腿型逐渐外旋而变直,则变成了直腿;2岁半至5岁时,腿型开始出现膝外翻,表现为轻型的“X型腿”;到了8岁左右,孩子的腿基本上长成了成人的腿型,即5度~15度的X型膝外翻。“虽然此时正常的腿型是5度~15度的膝外翻,但由于人体腿部肌肉凹凸有致,但在视觉效果上看就是一双美丽的直腿。”
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膝内翻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膝外翻;到7岁时,这一比例下降到2%以下。也就是说,孩子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O型腿”和“X型腿”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矫正,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多注意观察即可。
但如果双腿的“O型腿”或“X型腿”不对称,或者角度过大,或是不合乎生理年龄变化的孩子,就有可能属于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了。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宗汉提醒,如果发现孩子的腿型异常,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做出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原因
缺乏维D是主因
朱微微表示,造成“O型腿”或“X型腿”最常见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从而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佝偻病表现。但“O型腿”或“X型腿”并不是佝偻病,而只是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症状。
除了缺乏维生素D,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软骨发育不良、外伤、肿瘤、先天异常等都有可能导致O型腿或X型腿,但这些情况都比较罕见。朱微微表示,如果在常规补充维生素D的情况下仍然出现“O型腿”或“X型腿”,则一般考虑是代谢性异常或遗传因素造成的“O型腿”或“X型腿”。
另外,朱微微表示,一部分孩子过早站立或学步,因其骨骼发育无法适应运动强度,也容易导致“O型腿”或“X型腿”。“孩子单独站立的年龄不应早于9个月。”朱微微说,宝宝长到6个月时,可以适当进行撑站练习;8~9个月时,可以进行扶站练习;到了10个月,则可以进行独立站;11月时可进行走步训练;1岁左右训练牵手走,1岁2个月时训练独立走。
“常使用学步车会对宝宝的腿脚发育产生影响。”林宗汉说,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时,喜欢把孩子交给学步车,这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那是因为学步车会压迫幼儿的髋关节,还会导致幼儿的平衡功能失调,使孩子对学步车产生依赖性,甚至对生殖器造成压迫。林宗汉建议,家长在带孩子做家务分身乏术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但每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一天下来不宜超过1小时。
预防
定期到医院体检
宝宝患了“O型腿”或“X型腿”,长到几岁时将变得难以矫正?朱微微表示,2岁半后,开始进入佝偻病后遗症期,如果是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O型腿”或“X型腿”的孩子,到了2岁半后,母婴便很难通过药物纠正了。
因此,对于3岁前的宝宝,多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O型腿”或“X型腿”的重要方法。
由于孩子的腿型处在变化的发育过程中,很多妈妈不易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患上了“O型腿”或“X型腿”。朱微微建议,3岁内的婴儿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3年内至少体检8次。
不过早学站立和走路,不长时间保持一个方向的睡姿或坐姿,都是预防宝宝患“O型腿”或“X型腿”要注意的事项。
治疗
分程度进行治疗
由于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O型腿”或“X型腿”,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林宗汉表示,如果是轻度,通过改善饮食、注意营养即可改善。除了补充维生素D和保证钙质的吸收,还要使各方面的营养均衡,给钙质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
如果是中度的腿部畸形,则要进行治疗干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方法,同时改善饮食营养,多注意户外运动。
如果是重度的腿部畸形,除了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注意饮食营养、户外运动,还要定期进行检查,直到发育基本定型为止。
如果仍然得不到很好的纠正,可以进行手术矫正。但林宗汉表示,这种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的“O型腿”或“X型腿”情况非常少见。
除非“O型腿”或“X型腿”已严重到使人体腿部的负重不正常,否则医生也并不提倡为了美观而进行此类手术。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选择穿上清凉的短装,露出双腿。专家表示,如果孩子出现“O型腿”或“X型腿”,多数都能通过补充维生素D自行矫正,不必过于担心。
根据膝距可将O型腿分为3种程度
有人把弓形腿也叫做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膝内翻。造成罗圈腿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遗传或者缺钙,也有可能是后天的不良坐姿。站姿所引起的。如果经常走外八字,或者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等都会造成O型腿。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来判断O型腿的轻重程度。常态膝距在三厘米以下的,为轻度O型腿。常态膝距在3到10厘米之间的为中度O型腿。常态膝距大于十厘米的,属于重度O型腿。
O型腿应该如何矫正呢?方法一,小腿外侧翻平踢健子或小沙袋。方法二,两膝间夹一物体,向前走路,物体的薄厚程度可由厚变薄逐渐改变。方法三,两脚开立,双手扶膝关节外侧,身体向前倾,半蹲着,双手用力向外侧推压膝部,然后膝部慢慢还原。坚持做10到15次。以上三种方法O型腿的人可以自行锻炼。O型腿的矫正方法还可以手术、仪器、夹板、绑腿、矫正鞋垫、锻炼等。只要长期坚持,O型腿的症状一定有所改善。
O型腿在走路时不仅不美观,而且还因严重的影响了骨骼的发育,患有O型腿的患者,在年龄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关节疼痛,从而影响到正常的行走活动。O型腿的出现,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腿部的畸形会影响体型的健美,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患有O型腿要及早矫正。
这些习惯会导致宝宝得O型腿
宝宝在出生或走路的时候,妈妈常会看到宝宝的腿型不好看,因而担心宝宝是不是O型腿。其实宝宝在3岁之内出现膝内翻是很正常的。一些小宝宝在生下来时腿看起来是O形的,这是因宝宝在子宫时,腿长期弯曲,所以出生时就有O型腿的现象是正常的。另一个因宝宝的腿短胖,所以在开始能够站立或走路时会变得更明显,但随着腿部力量变强,能承担起身体体重时,就会开始变直了。
O型腿形成原因:
1、过早负重,例如过走路或过度肥胖,都易因负重造成骨骺发育异常。
2、喂养不当,添加辅食时间不对造成宝宝营养跟不上。
3、宝宝患有佝偻病。
宝宝O型腿预防:
平时需要注意睡姿和坐姿,不要趴着睡。同时避免过度的矫正。建议晚上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给孩子多翻翻身,因为保持同一个姿势睡觉也很容易会有o型腿。
选择了不合适,不贴身的纸尿裤也会对宝宝造成o型腿。过分宽大的纸尿裤还会影响孩子走路等等。
选择适合东方宝宝设计的纸尿裤;
针对宝宝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纸尿裤;
给宝宝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预防。
宝宝O型腿矫正:
1.当宝宝出现O型腿时,妈妈不要使用绑腿的老办法来矫正。轻微O型腿可以选择在家里矫正。
2. 弯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膝盖上,膝盖朝向内保持10秒,再还原站立,做5~10次。
3. 按摩法。根据孩子膝关节畸形的方向,两手分别抓住大腿和小腿,两个拇指顶在膝关节凸起侧,双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关节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关节两侧韧带松弛,关节位置松动。每天按摩3 ~ 5 次。
4.宝宝O型腿状况严重、大小腿夹角大于10℃时,应去医院听取医生建议